《师说》教案10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情感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

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此有很好的记录:“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师说教案范文6篇

师说教案范文6篇

师说教案范文6篇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2.理解从师的必要3.赏析__的对比证技巧4.背诵课文一教学内容:朗读正音,质疑答疑。

教学过程一、解题1.审题①定文体。

说,文体名称。

②明内容。

题目中“师”的含义是老师,还是“从师之道”?③作者简介读课文注释1。

二、朗读正音1.指名读。

注意字音、句读、语气。

2.齐读。

三、质疑,解疑老师指点方法、技巧。

二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一、二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一段,知识归类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终闻固庸是故孰②通假字③虚词之乎其所所以④古今异义学者从而⑤词类活用师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每人翻译两句。

二、翻译第二段,知识归类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惑句读遗之族若谀复齿②通假字③虚词之而乎其于则所以犹且④古今异义众人小学⑤词类活用师下习(使……学习)⑥文言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每人翻译两句。

三、指导背诵1.讨论:第1段和第2段各自的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老师板书第1段首先亮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明确老师的作用,接着一正一反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结合自己对择师的认识,指出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段首先感叹当下师道不存;然后古将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师对比,指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接着以择师教子与己耻学于师对比,批评其未见明,然后将百工等不耻相师与士大夫群聚而笑对比,感叹师道不复。

2.背诵三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三、四段;理解__主旨,对比论证。

教学过程一、翻译第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1.齐读。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

①实词常之徒攻如通嘉贻②虚词于③古今异义不必④文言句式师不必贤与弟子不拘于时3.指名翻译一人翻译,一人点评。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2)学会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文中某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背景和作者;(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分析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3)解读文中的一些比喻和隐喻。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2)选取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现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师说》全文;2. 整理并熟记《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师说》教案通用

《师说》教案通用

《师说》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韩愈的《师说》,主要内容包括:对师的定义和作用,对师的选择和评价,以及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主要观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师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尊师重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对《师说》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古文句式的掌握。

2. 重点:理解并掌握《师说》的主要观点,以及如何将这些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起他们对《师说》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师说》,然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3. 重点解析:对《师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

4.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师说》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师说》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师说》主要观点师的定义和作用师的选择和评价师生关系2. 古文句式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理解《师说》的观点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韩愈的其他文学作品,或者对比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以加深对《师说》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对《师说》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古文句式的掌握。

生僻词语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古文句式的掌握则影响到学生对古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因此,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重点。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文言文词句和篇章结构。

(3)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韩愈的文学魅力和人文精神。

(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中的文言文词句和篇章结构。

(3)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中的难点词句。

(2)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探讨《师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入《师说》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师说》,理解文意。

(2)指导学生查找并解释生僻词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分析《师说》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探讨《师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5.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尊师重道的认识。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

2. 参考资料:韩愈作品集、相关研究论文和评论。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古代尊师重道的典故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师说》的文化背景。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学习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2. 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师说》这篇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主题。

逐段解读《师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课堂总结
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教育思想。

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学生背诵《师说》中的重要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了《师说》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并体会了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10《劝学》《师说》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劝学》《师说》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劝学》《师说》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劝学》和《师说》的文意,把握两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分析比较两篇文章在论述观点时的异同,理解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劝学》和《师说》的文章结构和内容梳理。

2. 两篇文章在论述观点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

3. 针对文章中的关键观点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劝学》和《师说》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其论述方法。

4. 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关键观点进行解读和分享。

5.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探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劝学》和《师说》的文意,把握两篇文章的核心观点。

2. 学生能分析比较两篇文章在论述观点时的异同,理解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展示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参考资料:《劝学》和《师说》的相关解析和评论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步骤1. 针对《劝学》和《师说》中的关键观点进行深入解读,如荀子的“性恶论”和韩愈的“师道尊严”。

2. 分析两篇文章在论述观点时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如举例、对比、引用等。

3. 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如儒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谈谈对两篇文章的看法和感悟。

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探讨。

七、教学难点1. 理解荀子和韩愈的观点及其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

2. 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深入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考。

文言文《师说》教案设计

文言文《师说》教案设计

文言文《师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师说》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能够翻译和解读文言文。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师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师说》的背景、作者韩愈的生平和思想。

1.2.2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师说》,解释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1.2.3 课文解读: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中心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师说》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2.1.2 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词汇:解释《师说》中的难懂词汇和句式。

2.2.2 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师说》的论证逻辑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词汇和论证方法。

3.1.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课文观点。

3.2 教学手段3.2.1 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词汇解释和论证分析。

3.2.2 教材:《师说》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3.2.3 网络资源:搜索相关文章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4.1.1 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背景。

4.1.2 提问:“什么是师?”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

4.2 课文讲解4.2.1 逐句翻译课文,解释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4.2.2 分析课文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中心思想。

4.3 课堂互动4.3.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4.3.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课文观点。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 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 ,我 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 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重点词语:
好:喜爱。 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 、 、 、 、 。 通:普遍。 于:前一个是介词,表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词,从。 嘉:赞赏。 贻:赠送。 (二)研习课文第一、三段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 余嘉其能行古道 【问题三】文末说 余嘉其能行古道 ,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 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问:请教,动词。
焉:语气助词,不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下:低,形容词。 耻:意动,“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前一个“圣”,圣明的人,名词; 后一个“圣”,动词,圣明。 愚:与圣的用法一样。 其皆出于此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于:介词,从。 爱其子,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代词,自己。 惑:糊涂,形容词。 彼童子之师,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之:前一个“之” ,的;后一个“之” ,代词,代童子。 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1、第二段重点词句: 第二段重点词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动词,从师学习; 道:名词,风尚。 欲:动词,想要。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出:动词,超出。 犹且:还,副词。

《师说》教案范文

《师说》教案范文

《师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说》的作者及其背景。

2.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3.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4.发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2.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

2.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教师和教育的思考,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展示一些著名的名言警句,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发”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呈现:(1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作者,孔子,并了解他的背景和贡献。

2.介绍《师说》的主题和文章的意义,以及它在古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

讲解:(20分钟)1.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教育的方法和目标等。

2.讲解《师说》的结构,包括开头的概括性描述、中间部分的具体阐述和结尾的总结性陈述。

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师说》中提到的教育方法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发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

总结:(10分钟)1.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它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并进行一次简短的报告。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或其他教学资料。

2.幻灯片或电子白板。

3.讨论活动所需的分组材料。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导入部分的参与程度。

2.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评估学生对教育方法和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师和教育进行思考,再结合《师说》的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选择一个教育家或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韩愈《师说》古文教案

韩愈《师说》古文教案

韩愈《师说》古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师说》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分析《师说》中的教育观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师道。

3.领悟古文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师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韩愈的教育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古文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师说》的教育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事迹和《师说》的背景。

2.提问:你们对“师”的理解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二、文本解读1.让学生自读《师说》,理解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师”有哪些特点?三、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分析韩愈的教育观点,如尊师重道、学无常师等。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师道。

四、课堂练习1.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师说》的课后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师说》的重点内容。

2.提问:你们认为韩愈的教育观点在现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二、深入分析1.分析《师说》中的教育观点,如尊师重道、学无常师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师说》的教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3.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3.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魅力。

四、课堂练习1.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师说》的课后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师说》的重点内容。

2.提问:你们认为《师说》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教育观点,如尊师重道、学无常师等。

2.分析韩愈的教育观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师说》的教育观点付诸实践?三、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将《师说》的教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1.让学生谈谈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结合《师说》的教育观点,写一篇关于尊师重道的作文。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说”文体知识,了解古代的教师,认识“师”的三层含义。

2、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朴实的文风,体会作者对“师”的尊重,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掌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说”文体知识,理解“师”的三层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论证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韩愈,引导学生了解韩愈的文学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观点。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文体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说”的特点,如说明、记叙、议论等。

2、教师讲解“师”的三层含义,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教师分析课文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论证方法。

四、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者的观点,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巩固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课后练习写作一篇关于“师”的议论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阅读韩愈其他作品,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文体知识和论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回答不够积极,今后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需要注重分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解读《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分析《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师说》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师说》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

(2)激发学生对《师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章的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师说》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师说》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译文。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师说》中的观点。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师说》与其他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文言文《师说》优质优质教案通用

文言文《师说》优质优质教案通用

文言文《师说》优质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师说》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韩愈文选》,主要论述了师道的真谛以及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二章“文言文阅读”部分,详细内容为《师说》全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的主要观点,认识到师道的重要性。

3.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文章主要观点的把握,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故事,引发学生对师道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韩愈及其作品背景,带领学生齐读《师说》。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旨。

b. 逐句解析,解释生僻字词,分析修辞手法。

c. 例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观点。

4. 课堂实践: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生词和难点。

b. 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文章韵味。

c.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知识巩固:a.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 课后练习,强化文言文阅读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内容:a. 作者:韩愈b. 主题:师道的真谛c. 重点词语:师、道、尊、贵、贱、幼、学、老、教、传、习、绝、继、明、德、功、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简述《师说》的主要观点。

c.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师道的认识。

2. 答案:a. (略)b. 《师说》主要观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师道的重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道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师道的作文。

b. 推荐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马说》、《进学解》等,加深对韩愈的了解。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5篇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5篇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5篇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文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大家说的很对。

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1、解题:“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师说教案(精选16篇)

师说教案(精选16篇)

师说教案师说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的】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鉴赏: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难点)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积累: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重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讨论。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题,讲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齐背《滕王阁序》讲读新课1、导入先秦散文(言文一致、古文)──汉赋、散文──魏晋骈文──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作)〖板书课题师说(谈谈从师的道理。

说,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见注及提示)古文运动的主张: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那样憙言之有物憘,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丽文章;②语言要新颖。

“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憙唯陈言之务去。

”憘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经过韩、柳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3、讲读课文①译②分层③概括层意〖板书┌传道受业解惑┐┌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否则惑之不解┘(中心论点)└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第二段。

【教学步骤】1、齐背第一段,点名解词。

2、讲读第二段①生读②生译③分层④说层意〖板书结果师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分析《师说》一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

学习文章正反对比,有破有立的论说方法。

掌握文言实词“师、传、受、惑、贱、圣、愚、足、攻、经”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讲解】一、关于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0.2《师说》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0.2《师说》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10.2 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主张,了解时代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掌握文言实虛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疏通文意。

3.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

4.辩证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积累“师、道、圣、之、其”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课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汉语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及其思想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大胆质疑的能力,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但在魏晋时期到唐朝中期,却兴起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尚。

面对这样的时代问题,韩愈站了出来,以笔墨来讨伐这个时代的错误。

让我们一起走近《师说》。

二、写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囯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三、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四、题目解读①师:从师学习。

②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

《师说》的教案【8篇】

《师说》的教案【8篇】

《师说》的教案【优秀8篇】《师说》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品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教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教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2、关于“说”“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作品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作品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作品。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作品有:《爱莲说》、《马说》等。

3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变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文本内容。

(3)分析《师说》的文学特色、修辞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师说》中的观点,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学习与教育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教师,热爱学习。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勇于担当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核心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3)分析《师说》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师说》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如何运用《师说》中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师说》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文本内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师说》的观点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师说》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师说》,理解文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师说》中的生僻词汇、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应用: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师说》的观点进行评价。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师说》的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师说》。

2. 写一篇关于《师说》的心得体会。

3. 搜集现实生活中关于师生关系的案例,运用《师说》的观点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师说》的朗读、背诵及文本理解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教案10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

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

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

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

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

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

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

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爱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

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

学习中,可以回顾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路结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

为达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结构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演绎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归纳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呼应印证(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疑难指津】·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

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

三是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气势?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

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形成文章的夺人气势。

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

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问语气,发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的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

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

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

且为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

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屋建瓴之势。

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有如横空出世,已见出奇;中间三个对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见其奇。

营造这种雄直峭兀之势,最为韩愈所长。

本文灵活多变的散句,于流畅中含顿挫,参入对偶与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词语的排比),又于灵活中见整齐。

奇偶骈散交错运用,自然配合,错落有致,亦增势不少。

【语言揣摩】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评析: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

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

本句翻译时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义和作用。

运用:(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评析: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

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

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运用:(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名题讲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

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

三月而不克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

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此所以破燕也。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草编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A.①⑥⑦B.③④⑤⑦⑧C.①②⑥D.②③④⑤⑧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

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

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①②⑥属“根据、依靠、凭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9.“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B项不妥,AC二项也不妥。

答案:D 20.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

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

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

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

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 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

答案为D。

【风景剪辑】剪辑1:剪辑2:唐宋八大家系由明代朱右、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出。

元末明初朱右“尝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先生文集”。

《明史·茅坤传》说:“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

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

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茅坤别号鹿门)者。

”明代还形成了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作家群。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倍受宋人推崇。

欧阳修《书旧本韩文后》称:“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苏洵《与欧阳执事书》称:“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丸,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

”王安石在《上人书》中称:“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能力演练题库【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a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a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o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u,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