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教案【最新4篇】
师说教案【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师说教案【最新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师道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的每一句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重点词汇解释: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掌握。
4. 观点阐述:阐述文中的重要观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师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的每一句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重点词汇解释: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掌握。
5. 观点阐述:阐述文中的重要观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师道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课文。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师道的现代意义的心得体会。
3. 让学生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
3. 检查学生的作业,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应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师说》的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师说》的背景资料、相关研究文章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师道的文章,扩展他们的视野。
2. 让学生参观学校或社会上的名师课堂,亲身感受师道的实践。
3. 组织一次关于师道的主题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实践师道。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对《师说》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师说》中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关于尊师重道的短视频开始,引发学生对《师说》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讲解与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师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旨。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师说》中的观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师重道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尊师重道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有关教育的章节,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理念。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师生互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尊师重道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师说》原文及注释版本,方便学生查阅和理解。
2. 教学视频:关于尊师重道的短视频,用于课堂导入。
3. 参考资料: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文献,供学生拓展阅读。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2)学会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文中某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背景和作者;(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分析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3)解读文中的一些比喻和隐喻。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2)选取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现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师说》全文;2. 整理并熟记《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师说》的主旨,认识到师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师说》全文讲解。
2.师道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3.师道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批判性思维训练。
5.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师道观念的兴趣。
2.讲解《师说》全文:逐句解读,分析重点词语,解释疑难句段,使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师道观念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师道观念的起源,阐述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使学生了解师道观念的丰富内涵。
4.师道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现实生活中师道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5.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师说》中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创新师道观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师道观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师重道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师说》全文,分析重点词语,解释疑难句段。
2.讨论法:针对师道观念的起源、发展、现实应用等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尊师重道的实际意义。
4.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师道观念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师道观念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思考题回答:评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训练环节的表现,检查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师说》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名称:《师说》的教案教案编写人:[您的姓名]教案编写日期:[编写日期]教案编号:[教案编号]教案目标:通过《师说》一书的阅读,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沟通能力。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地点]教学材料:《师说》一书教学方法:阅读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预计时间: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师说》一书,并简要讲解书中的内容和主题。
2. 老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步:阅读理解(预计时间:30分钟)1. 学生开始阅读《师说》一书,重点关注书中所描述的师生关系。
2. 学生借助笔记本或读书笔记,对书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整理和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预计时间: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段落进行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析所选择的章节或段落,讨论该部分对师生关系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第四步:角色扮演(预计时间: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选择的章节或段落,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另外的学生扮演学生的角色,模拟真实的师生互动场景。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预计时间: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总结并分享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成果。
2. 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体验,以及课堂互动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者小组互评等形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并让他们通过写作、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来分享他们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了解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和思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改进教学效果。
师说公开课教案范文
师说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师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评价文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论证中的巧妙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师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3)分析作者在论证中的巧妙运用。
(4)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韩愈及其作品《师说》。
(2)提问:同学们对师生关系有什么看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对比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师生观。
(2)学生分享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师说》。
2. 写一篇关于正确师生观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解读《师说》的内容,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修辞技巧。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正确的师生观。
(2)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023师说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2023师说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师说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激疑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__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导语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__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
《师说》公开课教案(付卫平)
《师说》公开课教案(付卫平)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文中提到的关于教育和学习的观点和思想。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师说》的作者付卫平及其背景。
分析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教育和学习的认识和经历。
引出《师说》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3.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对话和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讨论和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强调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视和尊重。
5.2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对教育和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和学习的理解和热爱。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讨论和分享等。
关注学生对课文观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师说》的读后感,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了解韩愈及其文学主张,理解本文论述的从师学习的道理。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体会其逻辑性和说服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师、道、传、惑、贻”等,虚词“之、其、乎、所以”等,以及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2)理解文中论述的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和作用。
(2)理解韩愈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当时社会不从师风气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点拨法: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古代从师学习的小故事,如孔子向老子请教,引出“从师”的话题)同学们,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从师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经典之作——《师说》,看看他是如何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写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韩愈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来批判这种风气,弘扬从师的风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1、学生分组合作,逐段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通用6篇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通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师说教案优秀教案通用6篇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合理的教学步骤和顺序安排,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师说教案优秀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完整版)《师说》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22年4 月 14日 第 十 周 星期 二 下午 第二节课题《师说》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照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索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示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示诱导学生思量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量,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见 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检查预习二、情境导入三、作者简介、解题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1、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份)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恭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2、解题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索1、朗诵点拨(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2、共同研习课文内容(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评“耻学于师”的陋习。
《师说》公开课教案l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思考。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师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师说》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3.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师说》的内容和观点,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 实践法: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师说》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师说》的注解和解析,儒家思想的介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进行讲解。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师说》的题目,提出问题:“什么是师?为什么要尊师?”二、讲解《师说》(15分钟)1.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写作目的。
2. 逐句讲解文本,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3. 阐述《师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师的定义、师的重要性等。
三、讨论儒家思想(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儒家原则,讨论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阅读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其他文言文作品,进行阅读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师说》中学到的阅读技巧,理解新文本。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文言文时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布置作业1. 熟读《师说》,理解其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对比现代教育观念,探讨《师说》中的教育理念是否仍然适用。
师说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课堂活动
课堂总结
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 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024/1/28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 生梳理思路、加深记忆。
10
03 教学过程实施与 呈现
2024/1/28
11
导入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
导入环节设计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短视频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 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表现优异
教师备课充分,讲解清晰,表达流畅,展现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 水平。
2024/1/28
24
存在问题和不足剖析
2024/1/28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环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 影响了课堂效果。
VS
及时反馈与鼓励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让 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同时,可 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求,调整教学进度 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024/1/28
1404 互动环节设置来自 效果分析2024/1/28
15
提问、讨论等互动形式运用
提问策略
在公开课中,我运用了多种提问 策略,包括开放式问题、引导式 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等,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他们深入思
师说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2024/1/28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 教学过程实施与呈现 • 互动环节设置与效果分析 • 课程评价与反馈收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024/1/28
师说教案优秀3篇
师说教案优秀3篇《师说》教案篇一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正确理解课文。
2、归纳“所以、师、于、则、传、从、也、夫”等词的义项。
3、培养学生的背诵激情。
教学步骤:一、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疑难,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研讨。
如下为学生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准备好。
1、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
“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
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
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柳宗元“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
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
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
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
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文的重要概念和论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理解本文所倡导的求实、勤奋、谦虚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掌握本文运用实例、对比、归纳等论证方法,加深对论说文写作技巧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主旨2、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重要概念和论点解析4、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运用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求学与从师的关系,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2、背景介绍:介绍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梳理出文章的发展脉络。
4、重点解析:选取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入解析,讲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论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5、论证方法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实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论证方法的应用。
6、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7、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目标: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分析教学成效:分析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评估教学成效。
3、总结教学经验: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要点1、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通过实例和对比论证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组织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5、在课堂练习环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1、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和论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解决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和论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师说》公开课教案l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师说》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语法。
2. 对《师说》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师说》的文本。
2. 与《师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读文章。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起学生对《师说》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内容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古文语法,阐述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师说》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学生作业来评估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课后读后感来评估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进学解》、《原毁》等,以加深对韩愈文学风格和思想的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对师生关系和教育的讨论,将《师说》与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估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九、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准确翻译课文,确保对文言文有深入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师说》的理解、对自己的启发以及对现代师生关系的思考。
3. 收集关于韩愈的其他评论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历史影响。
十、课程资源1. 提供相关的古代文学和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师说》公开课教案(含五篇)
《师说》公开课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程序: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师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小黑板出示):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课文。
3、背诵课文。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所以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题目,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解答)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或不焉()六艺经传()贻()谀()2、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吾从而师之答案:1、du fǒu zhuàn yí yú2、(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吾从/而师之)。
从而,古义:跟从(他),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师:下面我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准备纠正他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听录音,纠正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读法。
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第二个任务。
1、若时间充分则先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对照书下注释自己译讲课文,若有疑难,先做上记号。
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己译讲课文。
师:时间到,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若有的话,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若时间紧则可省略自学的环节,直接提问:在预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若有的话,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回答,要让问题的正确答案从学生嘴里说出来而不能由老师直接告诉他们。
)3、若没有学生质疑问难则可由老师提问,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译讲的预习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适当评价。
师:下面我要请同学轮流译讲课文,方法是:先读原句,再点讲重点字词,最后把整句话译讲一下。
学生轮流译讲课文,若有问题,喊其他同学回答。
对译讲过程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要给予提醒、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教学目标】1.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事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3.以《师说》为蓝本,学习议论文写作规范,为后阶段议论文写作服务。
4.引导学生人格发展,尊师重道,为终身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教学重点】1.梳理、归纳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事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以《师说》为蓝本,学习议论文写作规范,为后阶段议论文写作服务。
2.引导学生人格发展,尊师重道,为终身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设想】串讲与研读相结合。
第一课时一.导入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于是,在一段段师生佳话中,成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和社会的进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该如何尊师重教,那些人又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韩愈的《师说》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二.预习检查句读(dòu)经传(zhuàn)或不焉(fǒu)读书(dú)传道(chuán)不能(bù)老聃(dān)李蟠(pán)长幼(zhǎn g)冉冉(rǎn)潘婷(pān)苌弘(chán g)近谀(yú)庸知(yōn g)贻笑大方(yí)须臾(yú)郯子(tán)甘之如饴(yí)其可怪也欤(yú)怡然自得(yí)三.背景介绍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
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
②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
③指目:手指而目视。
④牵引:拉拉扯扯状。
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
四.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中唐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
他的文章最受后人推崇,常和杜甫的诗相提并论;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追求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而且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论说文《原道》、《师说》、《谏佛骨表》、《进学解》,赠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叙述文《<张中丞传>后叙》,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传奇小说《毛颖传》等都是公认的名篇,对后代散文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韩愈的诗也有独特的成就。
他的诗吸收了杜甫诗中某些新的特点,把散文篇章结构用于诗歌写作,把少量的议论引进诗中,创造出“以议论为诗”“以赋为诗”的独特风格,但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
●链接——“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链接——“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诸子、史传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章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体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师说》可以看作提倡古文的宣言。
五.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
“说”与“议”相比要随意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些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六.课后作业结合注释,译注全文,将不明白的地方圈画下来。
第二课时一.解读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
学者:即求学的人●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⑴虚词者:辅助性代词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的语气。
“……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所以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的东西”。
⑵实词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
受业:教授学业。
受,通“授”,教授,传授。
惑: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动词,懂得,明白。
之:代词,代道理,知识。
孰:谁,疑问代词。
惑:名词,疑难问题。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动词,跟随,追随。
为:动词,作为,成为。
解:理解、解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介词,在。
闻:知道,懂得。
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
师:意动,“以……为老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动词,学习。
庸:副词,表疑问,岂,哪。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所以,因此。
无:不论,不分,动词。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代词,代方位,是动词的前置宾语,这里可译成“……地方”。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参考译文】:古时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进而拜他为师;出生比我迟的人,他闻知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同样跟从进而拜他为师。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或低下,不论年长或年少,道理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在的地方。
二.解读第2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师,动词,从师学习。
道:名词,风尚。
欲:动词,想要。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出:动词,超出。
远:多,形容词。
犹且:还,副词。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向他。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下:低于,形容词。
耻:意动,“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前一个“圣”,名词,圣明的人;后一个“圣”,形容词,圣明。
愚:前一个“愚”,名词,愚昧的人;后一个“愚”,形容词,愚昧。
●其.皆出于.此乎?其:语气副词,猜测语气,大概。
于:介词,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前一个为代词,他的;后一个为代词,自己。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也可作目的关系。
惑:糊涂,形容词。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之:代词,代童子。
习:学习。
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谓:所说的,说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句读,惑:都是前置宾语。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小的方面。
大:大的方面。
遗:遗漏,放弃。
明:明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
师:(前)名词,表示“……的人”。
(后)动词,学习。
齿:“以……为耻”,意动。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族:类。
曰:称,说。
云:说,与者合在一起,表示“诸如此类的说法”。
则:连词,就。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彼: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
道:学问道德水平。
羞:可羞愧。
盛:地位高。
谀:阿谀,奉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齿:提及。
不齿,不屑提及。
及:赶得上。
其:代词,这种做法(或现象)。
【参考译文】:唉呀!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世间)人们要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来向老师请教;现在许多人,他们比圣人相差更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最终成为圣人,愚人最终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因为这个造成的吧?(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请教老师为耻辱,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熟悉书中句子的停顿,不是我说的给人传授道理、解释疑惑的老师。
不能通晓句读,有的孩子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常人却不向老师求教。
小的方面拜师学习,大的方面却无师弃学,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巫医乐师及各行业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羞耻。
士大夫这类人,如(彼此)称老师或称学生等等,(一些人)就聚集一起嘲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就说:“某人与某人年龄相近,学业修养差不多,(老师)地位低,就足够让人羞愧;(老师)官位高,就近乎谄媚。
”啊呀!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一类不屑一提,(但)现在他们的智慧竟反而赶不上。
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吗!三.解读第3、4段●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以……为师,意动。
徒:类,辈。
贤:道德、学问、才能。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术业:学问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