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根据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自述舟中所见的景象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作者想像在岸边或山顶某高处眺望湖心亭看到的景象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问题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明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听觉和心理感受写出大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有什么作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铺垫。
4、“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连用三个“与”有什么作用三个“与”字生动的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5、“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数量词有文中有什么作用采用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6、本文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特点白描的写法,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7、“拉余同饮”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拉”“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8、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1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B.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相公”是旧时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D.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山阴人。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茫茫的景象。
B.“上下一白”的“一”字营造了白茫茫浑然难辨的纯净境界,使人唯觉其大,给人一种天地之大、宇宙之广的感慨。
C.“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描绘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让人顿生一种依稀恍惚、人生之微的感慨。
D.写“湖上影子”的“痕”“点”“芥”“粒”,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是金陵人,客此/客问元方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D.拉余同饮/一箪食,一瓢饮5.下列对“独”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字可看出张岱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赏雪是他诗意人生的表现,表现了他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生活态度。
B.“独”字暗示了张岱不同凡响的“痴”,这种孤独令他在这冷寂的天地宇宙之间体验到高雅的情趣和生命的依归。
C.“独”字写出了张岱虽有舟子为伴,但不愿与之为伍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文人雅士清高自赏和目中无人的孤傲。
D.“独”字与“舟中人两三粒”并不矛盾,只有张岱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而舟子确实不会有此雅兴。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是哪座古代园林的代表性建筑?A. 醉翁亭B. 虎丘塔C. 虎丘山D. 虎丘寺答案:A2. 在哪个季节,湖心亭的景色最为迷人?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3. 湖心亭位于下列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D. 广州答案:C4. 湖心亭的名称与其建筑特点有关,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湖心亭的特点?A. 建在湖中心的亭子B. 形状像湖的亭子C. 亭子周围环绕着湖水D. 亭子内部有一个湖景窗答案:C5. 湖心亭建于哪个朝代?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南宋答案:D二、填空题1. 湖心亭位于苏州的西湖之 _______。
2. 湖心亭是以 _______ 命名的。
答案:亭位于西湖之心的位置而得名3. 古人赞美湖心亭看雪的诗句是 _______。
答案: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4. 清代画家 _______ 曾经在湖心亭写生过。
答案:石涛5. 湖心亭曾经是 _______ 的私家园林。
答案:官员、文人三、简答题1. 简述湖心亭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
答案:湖心亭建于南宋时期,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
湖心亭是由小石桥横跨较宽水域、水面上修筑了一座红砖圆形桥基,并在桥基上建造了亭阁式构筑物。
亭阁采用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整体建筑简洁而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2. 描述一下你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我在湖心亭看雪时,首先被周围雪景的美丽所吸引,整个湖面都被洁白的雪覆盖,远处山城也被雪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
站在湖心亭上,我感受到了宁静与恬淡,湖水静谧地融入了雪景,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我静静地凝视着雪花纷飞的景象,仿佛时间也随之凝固。
湖心亭的建筑物为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观景点,我可以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不受寒风侵扰,只专注于享受这片美丽的冬日景色。
3. 你认为湖心亭在什么方面对苏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答案:湖心亭作为苏州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对于苏州的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填空题本文选自《》,作者,字,号。
(时期)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绝:2.是日更定..:3.余挐.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拥:毳衣:毳:5.沆砀: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更:7.三大白.:8.客此..:三、问答题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写景有何妙处?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找出这句描写中的数量词,说说其表达效果。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偶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5.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对“痴”的理解。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答案)一、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
绝:断绝,消失。
2.是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3.余拏.一小舟:撑(船)。
4.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毳衣:裘皮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5.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8.客此..:客居此地。
三、问答题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雪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
侧面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为下文遇见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作了铺垫。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从数量词的角度赏析这句描写。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高度概括地写出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流露出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偶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2)通过写所遇之人的喜悦来侧面烘托作者得遇知音的喜悦之情。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喝三白而不”和“与人共饮”这两句话中的“羌”和“腊”表现出什么感情?2.课文中引用周子的目的是什么?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9年级《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 ) 拏.( ) 更.定( )一芥.( ) 毳.衣( ) 雾凇.( )铺毡.( ) 沆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2)拥.毳衣炉火(3)雾凇沆砀..(4)焉得更...有此人(5)更定..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2)客.此4.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2)“,”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将下列句子补全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
译:(2)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3),,上下一白。
译:(4)见余大喜曰:“”译:(5)拉余同饮,。
译:(6)舟子喃喃曰:,!译: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珍羞.直.万钱会.有时济.沧海酬.乐天弃置身...长.精神何似..何事....婵娟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行路难》李白1、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形象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的句子:2、形象生动地正面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3、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4、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5、运用典故表现诗人信心和信念,希望自己重新得到重用的诗句是:6、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描写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诗中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2、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无比心酸、流露出老友四散、恍如隔世之情的诗句是:3、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5、诗中一改抑郁悲痛,尽显慷慨昂扬气概,表现新事物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哲理: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新生力量必将茁长成长)的诗句是:《水调歌头》苏轼1、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3、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5、表达豁达胸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6、词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7、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2. 文章中提到的“湖心亭”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南京答案:C3.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哪些情绪?A. 喜悦B. 忧愁C. 宁静D. 激动答案:C4.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雪B. 湖C. 亭D. 所有选项答案:D5.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雪的描写主要突出了雪的哪些特点?A. 纯净B. 洁白C. 轻盈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文章中提到“________”,形容了雪的轻盈。
答案:轻如鹅毛7. 作者形容雪覆盖的湖面为“________”,展现了雪的洁白。
答案:镜面8. 文章中提到“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
答案:雪景如画9.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________”,体现了雪的宁静。
答案:万籁俱寂10. 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雪的热爱。
答案:心旷神怡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对雪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雪景之中。
12. 文章中,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有哪些感受?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宁静和心旷神怡。
雪的洁白和轻盈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而雪覆盖的湖面和周围环境的宁静则让作者感到万籁俱寂。
四、论述题13. 根据《湖心亭看雪》一文,论述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答案: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是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雪的热爱。
同时,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的宁静感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
作者认为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
五、翻译题14.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湖心亭看雪,心旷神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
《湖心亭看雪》真题演练(五套)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_______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学生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5分)1.文常填空:《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_________,字宗子,号_________,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分)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1分)(1)《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寒冷、寂静的西湖雪景图。
文中总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的议论性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2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5)雾凇沆砀()(6)上下一白()(7)惟长堤一痕()(8)与余舟一芥()(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0)客此()(11)及下船()(12)莫说相公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9分)(1)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主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选择题1. 湖心亭是位于哪个城市的著名景点?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南京2.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是哪一个朝代的文学家?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3. 在《湖心亭看雪》中,作者描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4.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哪些情感?A. 快乐B. 悲伤C. 宁静D. 激动5. 下列哪一项不是《湖心亭看雪》中提到的景象?A. 湖面B. 亭子C. 雪景D. 瀑布二、填空题6. 《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张岱描述了他在_________时节,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观赏_________的景象。
7. 张岱在文中提到,湖心亭四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8.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一种_________的心境,这种心境与周围的雪景相得益彰。
9. 文中作者通过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0.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雪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_________的哲学思想。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湖心亭看雪》中,张岱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雪景之美的。
12. 根据《湖心亭看雪》,分析张岱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3. 《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对湖心亭的描写有哪些特点?请列举至少三点。
14. 请结合《湖心亭看雪》的内容,谈谈你对“宁静致远”这一主题的理解。
15. 《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张岱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四、论述题16. 论述《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绘,以及这些观察与描绘如何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17. 分析《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如何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8. 论述《湖心亭看雪》中,张岱所体现的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和情感表达,以及这种感悟和表达对后世的影响。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附加答案
12 湖心亭看雪练习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二.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 余拏.一小船2. 拥毳.衣炉火3. 雾凇沆砀.. 4. 上下一.白.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 简答题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湖心亭看雪》一. 答案略。
二. 1. 撑、划 2. 鸟兽的细毛 3. 白气弥漫的样子 4. 全白三. 1. 看见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拉了我一起饮酒。
2. 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四. 赏雪时的惊喜、畅快,又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以及淡淡的愁绪。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 砀沆(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2)看雪的地点:(3)看雪的人物:(4)看雪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6)看到的雪景:(划一小船独往/凌晨/白茫茫一片/湖心亭/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4.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B.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dàng)C.一芥.(jiè) 强.饮(qiǎng) 痴.迷(chī)D.长堤.(dī) 铺毡.(tán) 喃.喃(ná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绝:②是.日更定矣是:③拥.毳衣炉火拥:④雾凇沆砀..沆砀: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张岱《湖心亭看雪》)7.翻译句子。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二、课内阅读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10.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在各领域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
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篇1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
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拉余同饮。
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自我表白()【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
(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本文的作者是(),字(),号(),是()朝的文学家。
二、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矣()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三、一词多义1、是日更定矣()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2、是金陵人,客此() 4.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四、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五、解释下列句子,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六、有人认为《湖心亭看雪》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后文作者写到的众人看雪形成对比,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七、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写“舟中人”的活动?八、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几句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九、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审美湖心亭湖心亭看雪》文本细读审美视角下的《湖心亭看雪》文本细读《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更是一幅富有诗意的艺术画卷。
在这篇文章中,张岱运用了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静谧、纯净、空灵、自然的审美世界。
首先,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环环相扣的文章。
从作者夜访湖心亭,到偶遇知音饮酒赏月,再到夜深人静独自赏雪,最后以“舟子喃喃曰”收束全文,整个文章布局紧凑,一气呵成。
这种结构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起承转合之美。
其次,张岱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意象,如“雪”、“湖”、“月”、“船”等,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以“雪”为例,它既是文章的主题,也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作者用“雪”来形容天地间的静谧、纯净、空灵,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
再者,张岱在文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刻画,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描写湖心亭的夜景时,作者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A. 袁宏道B. 张岱C. 龚自珍D. 欧阳修2.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 春B. 夏C. 秋D. 冬A. 湖心岛B. 湖畔C. 亭子D. 山顶4.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雾凇沆砀”是指什么现象?A. 雪花飘落B. 露水凝结C. 雾气弥漫D. 冰挂现象二、填空题1.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
2. 文中提到,作者在______(季节)的一个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
3. 作者在湖心亭看到的雪景是“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
”4. 文中提到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______(人物)发出的感慨。
三、判断题1.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绘夏日湖景的文章。
()2.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湖心亭雪景的美丽与宁静。
()3. 文中提到,作者与湖心亭的陌生人共同饮酒赏雪。
()4.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看到的雪景。
2. 文中提到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请分析《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匹配题将下列《湖心亭看雪》中的描述与相应的景物匹配:A. 洒脱的雪B. 疏影横斜C. 水天一色D. 湖中人鸟声俱绝1. 雪花飘洒的样子 ____2. 湖面倒影的景象 ____3. 湖面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____4. 湖上寂静无声的情景 ____六、解释题1. 解释《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一词的意思。
2. 解释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的含义。
七、概括题1. 请用一句话概括《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
2. 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与湖心亭偶遇的陌生人之间的交流。
八、分析题1. 分析《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分析文中作者与陌生人共饮的情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九、仿写题请仿照《湖心亭看雪》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秋天赏月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练习(1)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和《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二)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9.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0.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11.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12.具体描写“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13.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4.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练习(2)一、填空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②,。
二、解释加点的字。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上下一白长堤一痕焉得更有此人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 (朝)人。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3.补全文中空白。
练习(3)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综合能力测试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________2.雾凇沆砀..()________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一)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 __, ________!”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 ào ,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 ) 如颊.( ) 目酣.神醉( ) 丁酉.(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 ) (2)山色如娥.( ) (3)已不觉目酣.神醉( ) (4)余游西湖始此..( )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二、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湖心亭看雪的阅读理解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你是怎样体会“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2、联系文段,理解“一痕、一点、一芥”中的几个“一”,这是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3、文章结尾舟子的话有什么含义?4、本文描写西湖雾凇雪景的文段很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