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师考试_临床检验基础讲义_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职称考试》考点(临床检验基础)【圣才出品】
第一篇临床检验基础第一单元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要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掌握)1.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少一部分凝血因子,如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凝血因子。
2.血液性质:(1)血量:血浆占55%,血细胞占比45%。
(2)酸碱度:pH7.35~7.45。
(3)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
(4)健康成年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
(5)比密:1.050~1.060,男性:1.055~1.063;女性:1.051~1.060。
3.生理功能: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4.血液特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黏滞性、凝固性。
第二节采血方法和采血管选择采血方法(掌握)1.静脉采血法:成年人静脉采血常选肘部静脉(压脉带捆绑不超过1分钟)。
2.真空采血法:真空采血法是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法,又称负压采血法。
真空采血装置有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两种。
3.皮肤采血法:通常选择耳垂或手指部位。
WHO推荐血常规检查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选择大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
方法评价:真空采血法是ICSH推荐的采血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
第三节抗凝剂选择常见抗凝剂原理及其用途(熟练掌握)表1-1-1 常用抗凝剂比较第四节血液涂片制备血涂片的制备(掌握)1.手工推片法:涂片时,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夹角。
2.厚血膜涂片法:临床上常用厚血膜法检查疟原虫与微丝蚴。
3.良好血涂片标准: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两侧有一定空隙、血膜占玻片的2/3。
4.方法学评价:手工推片法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此外,疟原虫、微丝蚴等检查可采用厚血膜涂片法。
5.质量控制: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反之亦然。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检查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A. 肘部静脉B. 手背静脉C. 内踝静脉D. 股静脉E. 颈静脉2.WHO推荐成人皮肤采血部位为:A. 无名指指端内侧B. 中指和无名指指端内侧C. 中指指端内侧D. 耳垂E. 大拇趾3.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A. 吉姆萨染色B. 瑞氏染色C. HE染色D. 罗氏染色E. PAS染色(二)、A1型题(否定型)3. 下列那一种抗凝剂不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A. EDTA-K2B. 草酸钠C. 草酸铵D. 肝素E. 枸橼酸钠四、论述题1. 试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及PH值对其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A2.A3.B (二)、A1型题3.D四、论述题1. ①瑞氏染色法的原理: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组成的复合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兰和带负电的伊红。
由于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因此染色后呈现不同的色彩。
如血红蛋白和嗜酸颗粒为碱性可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兰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或蓝色。
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兰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
此染色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②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值而定。
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
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兰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3. 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A. N×5×10×104×200B. N×5×10×105×200C. N×25/5×10×106×200D. N×5/25×10×106×200E. N×25×10×106×2005. 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A. 沙利法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6. 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A. 沙利法B. 血气分析法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7. 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是:A. 沙利法B. 血气分析法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8. 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A. 500nmB. 530nmC. 540nmD. 560nmE. 570nm9. 血液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波长测定血红蛋白:A. 500nmB. 540nmC. 560nmD. 575nmE. 600nm21. 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A. 微量离心法B. 温氏法C. 折射计法D. 粘度法E. 放射性核素法22. ISCH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为:A. 放射性核素法B. 温氏法C. 粘度法D. 比重测定法E. 折射计法23. 血细胞比容测定法中趋于淘汰的是:A. 血液分析仪法B. 温氏法C. 粘度法D. 比重测定法E. 折射计法32. 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范围:A. (25~75)×109/LB. (20~70)×109/LC. (200~250)×109/LD. (100~150)×109/LE. (10~25)×109/L33. 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500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180个,网织红细胞是:A. 0.02B. 0.04C. 0.05D. 0.06E. 0.0736. 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A. 库氏法B. 温氏法C. 潘氏法D. 赖氏法E. 魏氏法39. 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A. 3.9×109/LB. 5.7×109/LC. 6.8×109/LD. 8.7×109/LE. 7.8×109/L44. 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常见于:A. 流感B. 伤寒C. 系统性红斑狼疮D. 心肌梗塞E. 疟疾45. 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A. 杆状核B. 二叶C. 三叶D. 四叶E. 五叶46. 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表示:A. 预后不良B. 预后良好C. 机体抵抗力好D.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E. 有严重感染47. 退行性核左移提示:A. 机体的反应性强B.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C.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D. 感染程度较轻E. 预后良好48. 中性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A. 中毒颗粒B. 空泡C. Döhle小体D. 棒状小体E. 染色质小体49. 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A. 细胞衰老B. 细胞发生吞噬现象C. 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D. 细胞分裂E. 细胞融合3. 有关改良牛鲍氏计数板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通过H型沟槽分割为两个相同的计数池B. 每个池分为9个大方格C. 盖玻片与计数池之间距离为0.01mmD. 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E. 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4.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不能将哪种血红蛋白转化为HiCN:A. HbO2B. HbredC. SHbD. HbCOE. 以上都不是18. ESR不加快的疾病是:A. 恶性肿瘤B. 活动性肺结核C. 盆腔炎性包块D. 多发性骨髓瘤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1. 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B. 可以复染C. 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D. 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值E. 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能混合染色23.有关中性粒细胞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病毒感染时,总数常正常或轻度降低B. 早晨较高,下午较低C. 运动、疼痛、情绪激动时升高D. 妊娠、分娩升高E. 出生后第6~9天和4~5岁两阶段与淋巴细胞数大致相等25.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中错误的是:A. 核左移表明造血功能旺盛B. 5叶以上核>0.03为核象右移C. 白细胞总数升高,杆状核粒细胞>0.10,表示有严重感染D. 炎症恢复期可见一过性核象右移E. 核象右移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26. 中性粒细胞不升高的是:A. 大面积烧伤B. 急性溶血C. 恶性肿瘤D. 胆囊炎E. 电离辐射27. 不引起核左移的疾病:A. 恶性贫血B. 急性化脓性感染C. 急性溶血D. 粒细胞白血病E. 急性中毒28.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A. 大小不均B. 空泡C. 中毒颗粒D. 豪焦小体E. Döhle小体36. 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A. 单核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嗜酸性粒细胞D. 嗜碱性粒细胞E. 幼稚细胞五、简答题3. 简述红细胞平均指数手工法和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11.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六、论述题1. 血红蛋白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方法学评价?2.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5. 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指导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1.D2.B3.C4.A5.B6.D7.A8.C9.B 10.A 11.B 12.B 13.B 14.D 15.C 16.C 17.A 18.C 19.A 20.E 21.A 22.A 23.B 24.D 25.C 26.E 27.B 28.C 29.C 30.B 31.C 32.A 33.B 34.D 35.E 36.E 37.A 38.A39.E 40.A 41.E 42.E 43.B 44.D 45.C 46.A 47.C 48.C 49.B 50.A 51.E 52.B 53.B 54.C 55.D 56.B 57.A 58.E 59.C 60.E(二)、A1型题(否定型)1.E2.A3.C4.C5.A6.B7.B8.D9.E 10.C 11.B 12.E 13.C 14.D 15.E 16.E 17.D 18.E 19.D 20.B 21.C 22.D 23.B 24.D 25.A 26.E 27.A 28.D 29.A 30.E 31.E 32.C 33.B 34.B 35.C 36.B 37.B 38.A39.D 40.C五、简答题3. ①手工法:对同一抗凝血标本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HctMCVRBC=(fl)MCH=HbMCHCHct=(g/L)②血液分析仪能直接导出MCV值,再结合仪器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和MCHC(即MCH=Hb/RBC,MCHC=Hb/RBC×MCV)。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第一篇至第三篇【圣才出品】
第一篇临床检验基础第一单元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要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了解)1.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少一部分凝血因子,如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凝血因子。
2.血液性质:(1)血量:血浆占55%,血细胞占比45%。
(2)酸碱度:pH7.35~7.45。
(3)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
(4)健康成年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
(5)比密:1.050~1.060,男性:1.055~1.063;女性:1.051~1.060。
3.生理功能: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4.血液特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黏滞性、凝固性。
第二节采血方法和采血管选择考点一、采血方法(熟练掌握)1.静脉采血法:成年人静脉采血常选肘部静脉(压脉带捆绑不超过1分钟)。
2.真空采血法:真空采血法是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法,又称负压采血法。
真空采血装置有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两种。
3.皮肤采血法:通常选择耳垂或手指部位。
WHO推荐血常规检查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选择大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
4.方法评价:真空采血法是ICSH推荐的采血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
5.质量控制(了解)(1)患者:患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药物、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季节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2)采血:止血带结扎时间应小于1min。
(3)溶血:容器不洁、接触水、强力振荡、操作不慎等可引起溶血,使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浆或血清化学成分(如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检验结果发生变化。
(4)样本处理:血液样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查,样本保存不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时,应考虑药物、饮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检验技师
第一部分临床检验基础第一单元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一、血液的生理概要1、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血液离体自然凝固而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血液抗凝离心后除去细胞成分即血浆。
血浆用于化学成分的测定和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等。
2、血液的理化性质(1)血量:正常成人4~5L,占体重的6%~8%。
血液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男性比女性血量略多,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2)颜色: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3)酸碱度:pH7.35~7.45(4)比重(比密):血液比重男性为 1.055~1.063,女性为 1.051~1.060;血浆比重为1.025~1.030;血细胞比重为1.090。
(5)血浆渗透量:290~310mmol/L[290~310mOsm/(kg·H2O)]。
3、血液的特性(1)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正常人红细胞呈均匀混悬状态,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所带负电荷、血浆成分、血浆黏度和血流动力学等有关。
(2)粘滞性:健康成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5倍;血浆黏度为生理盐水的1.6倍。
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
还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的蛋白浓度有关,他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3)凝固性:血液离开血管后,因凝血因子激活,数分钟内会自行凝固。
4、血液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1)运输功能:血液可将氧气和各种营养成分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各种代谢产物通过血液输送到肺、肾等排除体外。
(2)协调功能:将各种激素、酶类运到相关组织器官,以协调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3)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通过血液循环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体温恒定。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过关必做2000题(临床检验基础 第一章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圣才
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A1/A2型题1.下列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
A.无水乙醇B.甲醇C.二甲苯D.氯仿E.乙二醇【答案】B2.下列关于耳垂采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获得较多血量B.痛感较轻C.与静脉血差异小D.检查结果恒定E.适合婴幼儿【答案】B3.肝素抗凝的机制主要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C.抑制因子X的激活D.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E.抑制血小板聚集【答案】D4.正常人血液pH是()。
A.7.05~7.15B.7.15~7.25C.7.25~7.35D.7.35~7.45E.7.45~7.55【答案】D5.关于抗凝剂,叙述错误的是()。
A.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C.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D.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E.枸橼酸钠可用于血液保养液【答案】A6.下列关于皮肤采血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耳垂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比静脉血低B.婴幼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C.皮肤采血时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即可用于检查D.成人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E.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对检验结果无差别【答案】D7.魏氏法测定血沉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
A.1:9B.9:1C.1:4D.4:1E.1:2【答案】C8.下列可用于血液保养液的抗凝剂是()。
A.EDTA-K2B.枸橼酸钠C.草酸钠D.草酸钾E.双草酸盐【答案】B9.缓冲液在涂片瑞氏染色时,常用的pH为()。
A.7.5~8.0B.7.0~7.5C.6.4~6.8D.6.0~6.5E.5.5~6.0【答案】C10.抗凝离心后,全血除去的血细胞成分是()。
A.血清B.血浆C.全血D.浓缩红细胞E.血清因子【答案】B11.关于瑞氏染色,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C.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答案】D12.静脉采血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
临床检验基础
③稀释倍数不准
④充池不当 ⑤白细胞计数不准确
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
数、血型鉴定等。
其他,激光皮肤采血法
(二)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临床应用广泛,所采集的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的 真实情况,因其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的影响,更具有代表性。 普通采血法 负压采血法
1、普通采血法
即传统的静脉采血方法 。
(1)主要器材: 注射器、 试管、消毒用品等。
• 血清:对未含促凝剂或分离胶采血管的血液标本置于37℃孵育, 待血液完全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
• 含促凝剂或分离胶采血管的血液标本可直接离心分离血清;
• 对于需要特定细胞的实验,应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细胞分离液 或分离技术分离细胞,同时尽量避免混入其他细胞。
四、血液标本运送、保存与处理
保存: 1.分离后标本 ①不能及时检验或需保留标本,一般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保存。 ②标本需保存至少1个月时,放置于-20℃冰箱内保存。 ③标本需保存至少3个月时,分离后置于-70℃冰箱保存。 ④标本存放时需要密封,以免水分挥发而使标本浓缩。 ⑤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第二节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引起血涂片分布 不均的主要原因:
•推片边缘不整齐 •用力不均匀 •载片不清洁
第二节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二、血涂片染色 (一)瑞氏染色法 (Wright's stain ) 1.瑞氏染料(复合染料) 酸性染料伊红 (E-) 碱性染料亚甲蓝 (M+,又名美蓝) 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 染料 (即天青) , 甲醇的作用: ①溶解美蓝和伊红,解离为 M+和E- ; ②脱水作用,固定细胞形态,增强染色效果
临床检验基础1—
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制备重点:1.采血的方法及质量控制2.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及适用范围3.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难点:常用抗凝剂的适用范围【血液组成】血细胞(RBC、WBC、PLT)、血浆。
血液性质:离体后数分钟内自凝。
血液检验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血液标本采集】方法:皮肤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方法的区别】皮肤采血法/静脉采血法①采血部位:手指、足跟/肘部静脉(浅表静脉均可)②采血器材:专用采血针/注射器、真空采血器③采血量:少,<0.1ml/多,>0.2ml④适用范围:需血量少的项目/需血量多(或少)的项目note: 两种方法采血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采血注意事项】1.皮肤采血法: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WHO推荐)婴幼儿、严重烧伤者;采血器材:一次性专用采血针;穿刺深度约3mm,忌用力挤压2.静脉采血法:采血部位:肘静脉、颈外静脉。
输液时注意;止血带不超过1分钟,以免瘀血和血液浓缩;切忌将气泡推入血管(注射器法)真空采血法(负压采血法)头皮静脉式、套筒式。
优点:血标本运转方便;不同颜色,方便取用【注意事项(真空采血器)】试管塞:勿松动针外乳胶套:勿取下标有不同的色码,适于不同的检验项目p8表1-2采血管混匀:5~8次【采血后多管血液分配顺序】血培养管(黄)、无添加剂管(红)、凝血试验管(浅蓝)其他特殊抗凝剂或促凝剂的管子【血液标本种类】血清;全血、血浆、细胞成分【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anticoagulant)。
用量:page 6(高教出版社许文荣)物理抗凝法:玻璃珠促凝剂:激活凝血,加速血凝。
常用凝血酶、蛇毒、硅石粉等分离胶:高粘度凝胶在血清和血块之间形成隔层,快速分离血清和细胞。
成本高。
惰性分离胶三、采血质量控制(总原则)1.生物安全:病人、医务工作者、环境2.患者状态:生理状态、饮食、药物3.采血操作1)采血时间:项目不同而不同:如WBC、肝功;输液、药物的影响2)采血部位:3)采血体位:直立时血液浓缩4)压脉带:捆扎时间<1min,否则浓缩5)溶血。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1.成人静脉采血时,常用的采血部位是A.肘部静脉B.手背静脉C.股静脉D.颈外静脉E.内踝静脉正确答案:A解析:正确采集血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
静脉采血法:凡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采用,首选肘静脉,也可用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幼儿可用颈外静脉采血。
知识模块: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2.血细胞分析时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瑞氏染色B.苏丹黑染色C.POX染色D.吉姆萨染色E.H-E染色正确答案:A解析:瑞氏染色具有方法简单、染色时间短、对白细胞特异性颗粒和细胞质着色较好等优点,故常被用于血液细胞分析的最常用方法。
知识模块: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3.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A.无水酒精B.甲醇C.氯仿D.二甲苯E.乙二醇正确答案:B解析: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又名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
知识模块: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4.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时,首选的抗凝剂是A.肝素B.枸橼酸钠C.EDTA-K2D.草酸盐E.EDTA—Na2正确答案:C解析:肝素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枸橼酸钠对凝血因子V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缓慢减低,故常用于凝血项的检查,也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因毒性小,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之一;EDTA—K2对血细胞的影响最小,是全血细胞分析的理想抗凝剂;草酸铵对红细胞破坏力较强,保持血小板形态完整适用于血小板计数。
知识模块: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5.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A.1:9B.1:2C.4:1D.1:4E.9:1正确答案:D解析: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
了解
2,4
4.尿液酮体检查
(1)定义
了解
1,3
(2)检测方法及评价
掌握
3,4
(3)质量控制
了解
3,4
(4)参考值
掌握
2,4
(5)临床应用
掌握
2,4
5.尿液胆红素检查
(1)概述
了解
1,3
(2)检测方法及评价
掌握
3,4
单元
细目
要点
要求
科目
(3)质量控制
了解
3,4
(4)参考值
掌握
2,4
(5)临床意义
3,4
(3)质量控制
了解
3,4
(4)参考值
了解
2,4
(5)临床意义
了解
2,4
18.其它化学物质检查
(1)尿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C3
了解
1,3
(2)尿酶
了解
1,3
(3)尿氨基酸
了解
1,3
(4)尿含铁血黄素
了解
1,3
(5)卟啉尿
了解
1,3
十、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1.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1)分类
了解
3,4
(2)检测原理
掌握
3,4
5.白细胞形态检查
(1)检测原理
了解
1,3
(2)方法学评价
了解
3,4
(3)临床意义
掌握
2,4
四、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1.概述
了解
2,3
2.检测原理
(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
测原理
熟练掌握
1,3
(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
临检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练习题
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一、A11、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A、1:4B、1:2C、1:9D、4:1E、9:12、能够抑制凝血酶形成的抗凝剂是A、EDTA-K2B、枸橼酸钠C、肝素D、草酸盐E、EDTA-Na23、瑞氏染料是一种复合染料,其组成是A、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B、碱性品红和碱性美蓝C、甲基红和亚甲蓝D、伊红和糊精E、碱性伊红和酸性美蓝4、纤维蛋白原国际命名为A、Ⅰ因子B、Ⅱ因子C、Ⅳ因子D、Ⅴ因子E、Ⅶ因子5、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标本适宜保存的温度是A、4℃B、-20℃C、-80℃D、371℃E、室温6、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A、手背B、肘部C、足跟D、手指E、耳垂7、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B、宜一人一针一管C、针刺入皮肤深度以2~3mm为宜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E、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8、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A、全血B、血浆C、血清D、浓缩红细胞E、血清因子9、双草酸盐抗凝剂最适用于下列哪项检查A、血细胞比容测定B、白细胞计数C、血小板计数D、凝血象检查E、血涂片检查10、关于皮肤采血法,下列正确的是A、耳垂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比静脉血低B、皮肤采血时用力挤压出的第一滴血即可用于检查C、婴幼儿宜用耳垂或手指采血D、成人推荐用手指采血,因其检查结果比较恒定E、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对检验结果无差别11、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原理是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的聚集C、除去球蛋白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12、在静脉采血法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A、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B、塑料注射器和普通试管C、玻璃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D、玻璃注射器和玻璃试管E、玻璃注射器和塑料试管13、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A、5.5~6.0B、6.0~6.5C、6.4~6.8D、7.0~7.5E、7.5~8.014、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抑制因子Ⅹ的激活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E、抑制血小板聚集15、某护士给患者采血时由于生化管血量少,于是便把血常规管内的血液倒入生化管内,该患者做的生化项目有离子,血糖,问护士这样做会影响患者哪项数值偏高A、GluB、Na+C、Cl-D、K+E、WBC1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血清缺少凝血酶D、血浆缺少凝血酶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17、下列有关瑞氏染色法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是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B、细胞核被染成红色C、新鲜配制的染料可以马上使用D、对细胞的染色原理仅有正负电荷的作用E、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方法18、正常人血液pH的波动范围是A、5.31~6.34B、6.34~7.31C、7.35~7.45D、7.31~8.34E、6.31~7.3119、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的最适pH为6.4~6.8B、瑞氏染料中含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C、瑞氏染料易氧化为天青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E、以上都是20、血液常规分析所用的抗凝剂A、枸橼酸钠B、EDTA-K2C、肝素D、草酸盐E、双草抗凝剂21、皮肤采血法所采之血实质是A、微动脉血与微静脉的混合血B、微动脉血与毛细血管的混合血C、毛细血管血与微静脉的混合血D、微动脉血、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混合血E、不含有细胞间质和细胞内液22、瑞氏染色法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A、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B、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C、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D、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E、以上都是23、正常人血量约占体重的A、4%~6%B、6%~8%C、8%~10%D、6%~10%E、4%~8%24、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查时,多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颈外静脉B、耳垂毛细血管C、足跟毛细血管D、肘部静脉E、以上都是25、静脉采法血通常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肘部静脉B、手背静脉C、内踝静脉D、股静脉E、颈外静脉26、瑞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A、物理吸附B、化学亲和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D、化学亲和E、物理性结合27、制备一张良好的血涂片应具备以下特点A、厚薄适宜B、头体尾分明C、细胞分布均匀D、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E、以上都是28、EDTA抗凝剂对下列哪项检查最适用A、血小板功能检查B、血沉C、血小板计数D、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E、凝血象检查29、下列静脉采血步骤中哪项是错误的A、选择适宜静脉,扎止血带B、消毒C、检查注射器有无阻塞和漏气D、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抽血E、抽血完毕,立即将血液沿针头快速注入试管内30、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血清是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部分B、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D、对少数检验项目,血浆与血清的测定是有差别的E、全血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31、影响血涂片时血膜厚度的因素有A、血滴大小B、血黏度高低C、推片角度D、推片速度E、以上都是32、引起血涂片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A、推片边缘不整齐B、用力不均匀C、载片不清洁D、ABC都是E、ABC都不是33、涂片的制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标本来源是EDTA抗凝血或外周血B、推片与玻片之间保持30°的平面夹角C、对红细胞比积高、血黏度高的病人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D、贫血患者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E、疟原虫、微丝蚴检查,采用薄血膜涂片法二、B1、A.红细胞数目B.血浆总蛋白含量C.血浆球蛋白含量D.血浆清蛋白含量E.血浆NaCl含量<1> 、血液的黏滞性主要决定于A B C D E<2>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A B C D E2、A.瑞氏染色B.碱性亚甲蓝染液C.煌焦油蓝染液D.抗酸染色E.墨汁负染色<1> 、血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 B C D E<2> 、结核杆菌检查的染色方法是A B C D E<3>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检查的染色方法是A B C D E<4> 、网织红细胞计灵敏的染色方法是A B C D E<5> 、新型隐球菌检查的染色方法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答案】A【解析】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说课材料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4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5正常人血量约为(70土10ml)/kg体重,成人4~5L,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6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7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8正常人血液ph值的波动范围是7.35~7.459正常男性的血液比密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相对黏度为4~5,血浆比密为1.025~1.030,血细胞比密为1.090。
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10血液具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粘滞性,凝固性这三种特性11正常人的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12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有关13血液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集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14静脉血通常使用的采血部位是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股静脉15在静脉采血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者塑料管16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17彩色真空定量采血用于葡萄糖,糖耐量测试,添加的抗凝剂是氟化钠18彩色真空管定量采血用于血培养,应添加的抗凝剂是多聚茴香脑硫酸钠19皮肤采血法的缺点是易于溶血,凝血,混入组织液,而且局部皮肤揉擦,针刺深度不一,个体皮肤厚度差异等都影响检查结果,所以,皮肤采血检查结果重复性差,准确性不好20采血方法应在患者,采血,溶血,样本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21乙二胺四乙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组织血液凝固22 EDTA盐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血小板计数23草酸盐的优点是溶解度好,价廉24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25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9或1:426采用手工推片法制备血涂片时,通常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度角27采用厚血膜涂片法制备血涂片时,载玻片中央置血1滴,用推片将血由内向外旋转涂成厚薄均匀,直径约1.5cm的圆形血膜,待干后,加蒸馏水使红细胞溶解,再干后染色镜检28将适量伊红,亚甲基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29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法,尤其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30血液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血膜越厚,反之则越薄红细胞检查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2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3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4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5血红蛋白分子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6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7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较成人约增加35%,出生2周后逐渐下降,2个月婴儿约减少3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能引起原发性红细胞增多9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10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而长期不能进食等均可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11改良牛鲍计数板用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分为两个计数池,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0.10mm的计数池12红细胞计数采用的盖玻片是专用的玻璃盖片,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两面平整度在0.002mm以内,盖玻片规格是24mm*20mm*0.6mm13红细胞计数时需遵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14Heyem红细胞稀释液中,Nacl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15枸橼酸钠稀释液中,枸橼酸钠具有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16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甲醛具有防腐和固定红细胞的作用17血液中血红蛋白采用比色法测定18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外的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临床检验基础讲义 (1)
临床检验基础讲义 (1)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一.血液生理概要要点1: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
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要点2: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
血浆适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特别是内分泌激素测定;血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要点3: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小儿血量与体重之比略高于成人,男性比女性血量稍多,但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要点4: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
严重贫血者血液红色变浅。
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要点5:酸碱度:正常人血液pH值7.35~7.45,动脉血pH值7.40,静脉血pH值7.35。
血浆渗透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0)。
要点6: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呈均匀混悬状态。
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正常血浆成分.血浆黏度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正常人全血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5倍,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
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其中,血浆黏度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要点7:血液生理功能具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二.采血方法要点8: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练习题
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一、A11、枸橼酸钠抗凝血浆中不含有的凝血因子是A、Ⅰ因子B、Ⅱ因子C、Ⅴ因子D、Ⅷ因子E、钙离子2、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和凝血检查的抗凝剂是A、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B、草酸盐C、肝素D、枸橼酸盐E、以上都不是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血清缺少凝血酶D、血浆缺少凝血酶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4、影响血涂片时血膜厚度的因素有A、血滴大小B、血黏度高低C、推片角度D、推片速度E、以上都是5、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的最适pH为6.4~6.8B、瑞氏染料中含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C、瑞氏染料易氧化为天青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E、以上都是6、瑞氏染色法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A、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B、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C、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D、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E、以上都是7、下列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血块收缩所分离出的微黄色透明液体B、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D、脱纤维蛋白全血指用物理方法促进全部纤维蛋白缠绕于玻珠上而得到的血液E、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8、涂片的制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标本来源是EDTA抗凝血或外周血B、推片与玻片之间保持30°的平面夹角C、对红细胞比积高、血黏度高的病人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D、贫血患者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E、疟原虫、微丝蚴检查,采用薄血膜涂片法9、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查时,多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颈外静脉B、耳垂毛细血管C、足跟毛细血管D、肘部静脉E、以上都是10、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抑制因子X的激活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E、抑制血小板聚集11、静脉采法血通常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肘部静脉B、手背静脉C、内踝静脉D、股静脉E、颈外静脉12、瑞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A、物理吸附B、化学亲和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D、化学亲和E、物理性结合13、制备一张良好的血涂片应具备以下特点A、厚薄适宜B、头体尾分明C、细胞分布均匀D、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E、以上都是14、EDTA抗凝剂对下列哪项检查最适用A、血小板功能检查B、血沉C、血小板计数D、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E、凝血象检查15、下列静脉采血步骤中哪项是错误的A、选择适宜静脉,扎止血带B、消毒C、检查注射器有无阻塞和漏气D、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抽血E、抽血完毕,立即将血液沿针头快速注入试管内16、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A、血清是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部分B、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D、对少数检验项目,血浆与血清的测定是有差别的E、全血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17、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A、手背B、肘部C、足跟D、手指E、耳垂18、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A、全血B、血浆C、血清D、浓缩红细胞E、血清因子19、在静脉采血法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A、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B、塑料注射器和普通试管C、玻璃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D、玻璃注射器和玻璃试管E、玻璃注射器和塑料试管20、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A、5.5~6.0B、6.0~6.5C、6.4~6.8D、7.0~7.5E、7.5~8.0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枸橼酸盐:常用有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考纲一、血液生理概要二、采血方法三、抗凝剂选择四、血液涂片制备五、血液细胞染色六、方法学评价七、质量控制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组成血液标本类型①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
②血浆全血+抗凝剂+离心适用于内分泌激素、血栓与止血检查。
③血清全血+离心(静置)适用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不加抗凝剂,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2.血液理化性质①血量: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
②颜色:严重CO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餐后,尤其是高脂膳食后,血浆呈乳白色。
溶血患者血浆呈红色。
③酸碱度:pH 7.35~7.453.血液特性:悬浮稳定性、黏滞性(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凝固性。
4.血液生理功能:具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第 1 页共11 页二、采血方法(一)静脉采血法1.概述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
为避免血小板激活,要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
2.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第 2 页共11 页(二)皮肤采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采血针1.概述部位→手指(WHO推荐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和耳垂。
2.操作方法(1)准备:取合适试管,加适量稀释液。
取微量吸管和乳胶吸头相连,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或取一次性微量吸管备用。
(2)按摩: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第 3 页共11 页(3)消毒: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干。
(4)针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端腹内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
(6)吸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
如血流不畅,可用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7)稀释:用无菌干棉球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3次,最后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匀。
3.注意事项①所选择采血部位无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②本试验具有创伤性,必须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采血部位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最好用一次性器材。
③皮肤消毒后,应待75%乙醇挥发后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扩散而不成滴。
④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
如血流不畅切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⑤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
【口诀-SUN】静脉肘部是首选,放血别忘拔针头,皮肤通常选手指,婴儿踇趾或足跟,多项检查小板先。
(三)真空采血法真空采血装置有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两种。
真空定量采血容器,根据需要标有不同的色码,适于不同检验项目。
常用彩色真空采血容器的用途盖子颜色添加抗凝剂注意事项用途红色无凝块形成约30~60min 化学、血清学、血库第 4 页共11 页紫色EDTA 须颠倒混匀6~8次全血细胞计数(CBC)淡蓝色枸橼酸钠须颠倒混匀;血液与抗凝比例为9:1凝血检查(PT、APTT、因子测定)绿色肝素钠、肝素锂、肝素铵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素化学灰色氟化钠不能用于其他化学检查葡萄糖、糖耐量黄色多茴香脑磺酸钠须颠倒混匀8次血培养黑色枸橼酸钠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4:1 血沉质量控制1.患者:患者活动情况、精神状态、药物、年龄、性别、种族、样本采集时间、吸烟、季节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2.采血:止血带结扎时间应小于1分钟,如超过2分钟,大静脉血流受阻而使毛细血管内压增高,使分子质量<5000的物质逸入组织液,或缺氧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使检查结果增高或减低。
3.溶血:因容器不洁、接触水、强力振荡、操作不慎等可引起溶血,使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浆或血清化学成分(如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检验结果发生变化。
4.样本处理:血液样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查,样本保存不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血浆在4℃保存24h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95%。
低温(4℃)保存血液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
因此,应根据实验项目确定最佳的保存条件。
5.实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时,应考虑药物、饮食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三、抗凝剂选择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常用有钠盐或钾盐。
①抗凝原理:螯合钙离子。
②使用方法:量为1.5~2.2mg/ml血液。
③适用范围: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CBC抗凝剂用EDTA-K2。
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2.草酸盐①抗凝原理:草酸钙沉淀。
②适用范围双草酸盐血细胞比容、CBC、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
不适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3.肝素①抗凝原理: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第 5 页共11 页血液凝固。
②使用方法:每毫升血液肝素用量为(15±2.5)U,多为肝素钠盐或钾盐。
③适用范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不适于CBC、细胞形态学检查。
4.枸橼酸盐①抗凝原理: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
②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
1:9------凝血1:4------红细胞沉降率③适用范围:凝血检查、红细胞沉降率、输血保养液。
四、血液涂片制备一张良好的血片①厚薄适宜②头体尾明显③细胞分布均匀④血膜边缘整齐⑤并留有一定空隙血涂片的制备①手工推片法25°~30°夹角第 6 页共11 页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间夹角、推片速度、血细胞比容。
②厚血膜涂片法疟原虫、微丝蚴等。
五、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1.染料组成染料组成酸性染料伊红(E-)钠盐阴离子碱性染料亚甲蓝(M+)氯盐阳离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溶解在甲醇中。
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第7 页共11 页2.染色原理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③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E-和M+结合→淡紫红色④红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
3.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染色偏红,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染色;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性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①pH<pI→Pr带正电荷多→易与E-结合→染色偏红②pH>pI→Pr带负电荷多→易与M+结合→染色偏蓝磷酸盐缓冲液(pH6.4~6.8)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pH条件4.注意事项(1)血涂片干透后固定,否则细胞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2)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不能先倒掉染液,以防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
冲洗时间不能过久,以防脱色。
如血涂片上有染料颗粒沉积,可滴加甲醇,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3)染色过淡可以复染,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然后加染液。
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脱色。
六、方法学评价1.血涂片制备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疟原虫、微丝蚴等检查可采用厚血膜涂片法。
2.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最经典、最常用。
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可获得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
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着色较好,结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成分的着色能力略差。
瑞-吉姆萨复合染色:使细胞胞质、颗粒、胞核等均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瑞氏染料的质量规格用吸光度比值(rA)来评价。
新配制染料rA接近2,降到(1.3±0.1)染料即可使用。
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须在室温或是37℃下贮存一定时间,待亚甲蓝逐渐变为天青B,贮存时间愈久,第8 页共11 页染色效果愈好。
在贮存过程中,必须加塞,以防甲醇挥发和氧化成甲酸。
所用甲醇须为AR级,若其中含过多丙酮,会使染色偏酸,白细胞着色不良。
七、质量控制1.血涂片制备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
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2.血液细胞染色染色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值密切相关。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A.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B.血浆缺少某些凝血因子C.血清缺少凝血酶D.血浆缺少凝血酶E.血清缺少纤维蛋白『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婴幼儿做血常规检查时,多使用的采血部位是A.颈外静脉B.耳垂毛细血管C.足跟毛细血管D.肘部静脉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手指采血操作方便,检查结果比较恒定,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大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B.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C.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D.抽血时针栓可以外抽和内推E.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抽血时只能外抽,不能内推。
导致溶血的因素不包括A.抽血速度太快B.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第9 页共11 页C.注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D.注射器干燥E.取血后直接放入4℃冰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注射器中有水会导致溶血,干燥不会。
血液标本4℃保存,可使血液分析仪A.红细胞计数结果减低B.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C.血小板计数结果增加D.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E.白细胞计数结果减低『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浆在4℃保存24h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95%,低温(4℃)保存血液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减低。
影响血涂片时血膜厚度的因素有A.血滴大小B.血黏度高低C.推片角度D.推片速度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制备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
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可得满意结果;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A.无水乙醇B.甲醇C.氯仿D.二甲苯E.乙二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瑞氏染色中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亚甲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