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邓稼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1942年出生在安徽省 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 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 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取得博士学 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到中国科 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 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 氢弹,直至病逝。我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 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 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 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 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仰慕
yáng mù
家喻户晓
jiā yǜhù xiǎo
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
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铤:疾走。 挚友:交情深厚的朋友。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傲 最高奉献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一、速读课文:
要求在速读全文的基础上, 勾画出2-3个关键词归纳段意。
两弹元勋邓稼先(杨振宁)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 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 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四、写作特色
一、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 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 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 路等方面, 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作者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 尽的思念;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 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奠基
diàn
宰割
元勋 谣言 嫣红
xūn
yáo yā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zǎi gē kě gē kěqì
xiǎn wié rén zhī
筹划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chóu huà dāng zhī wǘ kuì
fēng wáng bì lou
彷徨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
páng huáng mǎ ge guǒ shī jǖ gōng jìn cuì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 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 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追授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 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 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杨 振 宁 于 1922 年 出 生 在 安 徽 合 肥 , 1938 年 中 学 还没毕业,就进入西南联 大 就读 , 1942 年 西南联 大 研 究 所 毕 业 。 1945 年 到 1948 年 , 在 美 国 芝加哥 大 学 获博士 学位 。 1949 年 , 杨振宁进普林斯敦大学研 究 , 1956 年 与李 政道提 出 宇 称不守 恒理论 。 1957 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 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 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 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这 又是一篇短文, 不宜 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四、写作特色
二、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
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 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
五、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 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 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 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 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 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⑦1982年,“我不能走”
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 立即回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 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 设计了两弹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 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 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 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悼邓稼先词
(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以人名为题,郑重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既表明这是一篇传 记,又明确了文章记叙和颂扬的对象。
传记: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一般 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 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是“实录”。
引用的修辞手法。引文画龙点睛地总结 了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
2、在“文革”中,邓稼先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的队员,从这件事中你感受邓稼先 具有怎样的品质或能力?
从中可以感受到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以及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卓越的领导能力。
二、跳读课文:
1、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 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 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 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三、重难点分析: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翻译,说 说本文引用《 吊古战场文》 中的文字的 作用是什么?
引用《 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 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气氛,从侧面写 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
三、重难点分析:
1、作者为什么插入五四时代的一段歌词?
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 背景中,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 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出邓 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 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 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中国男儿。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 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 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 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 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 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 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 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 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 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哪些比较: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相当
国籍 文化背景 性格
不同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
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
力量。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中国 人就从这一天开 始拥有了自己 “铁的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
一
个
个
获
为
诺
国
贝
造
尔
核
奖
弹
蜚
隐
声
姓
世
埋
界
名
半
28
世
载
纪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 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 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 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 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宇教授无限悲 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 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 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 记。
1967年6月17日在新 疆罗布泊,中国爆 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 弹到爆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用了2年 零8个月的时间,其 速度是世界上最快 的。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 课文基本信息。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2.文中的小标题 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 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
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 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 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 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 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 题。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照片,那是任人宰割 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 争写起?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 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 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 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 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 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奥本海默
参考: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
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 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 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 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 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 描述了他的一生。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2、然后按照 “我最感动的句子是, 原因在于它写……” 的句式组织语言, 准备再次发言。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 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