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高二哲学常识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哲学整本书练习题答案

高二哲学整本书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 人们会思考的大脑B 哲学家的思考C 人类的实践活动D 对世界的思考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哲学 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段话表明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③哲学以各种具体科学为基础 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这一观点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5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6 “天行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7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

A 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B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8 恩格斯说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 是不可想像的。

”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9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高中试卷}高二下学期哲学常识期中测试题1[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二下学期哲学常识期中测试题1[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高二下学期哲学常识期中测试题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研制出更快的动载工具,缩短了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生产出空调设备,改变了盛夏的室温;创造出可视电话,把千里之间的通话变成了直面谈心。

这些事实表明A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类可以创造它使之有益于人类B 科学越发达,规律的客观性作用就越减弱C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D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人类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

人们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这使人们认识到①人们的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当不断深化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③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预言抗日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种科学的预见在指引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当时失败主义的"亡国论"提出的"抗战必败,再战必亡"的反动社会意识,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思想障碍。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有时能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但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的作用不同4.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高二哲学合格考知识点背诵答案

高二哲学合格考知识点背诵答案

高二哲学合格考知识点背诵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6.1.1世界观的含义(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6.1.2方法论的含义(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和特征(B):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髙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所谓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阐明了整个客观规律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

6.1.4学习哲学要注重运用(B):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目的在于懂得它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运用它的观点、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学与用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是为了运用。

一是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二是用于认识自己,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6.2.1物质是世界的本原(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便是物质世界。

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

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表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2.2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物质和惫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6.2.3物质和意识的概念(B):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一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100测评网高中毕业会考哲学复习资料

100测评网高中毕业会考哲学复习资料

高中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哲学常识部分(上)一.在下列各题的4 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业内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客观需要来安排,不能被动地迫于几个国家的压力来进行。

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是A.规律的客观性B。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C.内外因的辩证关系D。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统一的3.孟子幼时,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而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这说明A.孟母只强调外因对孟子的影响而忽视其内因作用B.孟子因年幼而使其内因不能适应外部因素的影响C.孟母强调客观因素,孟子强调主观能动性D.孟母和孟子看问题都有片面性和绝对性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一年来各方面的显著成就确实来之不易。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缺点……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温总理的论述给我们哲学上的启示是A.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B.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C.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坚持用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5.有人认为,“世界上除了运动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个观点A.否认了人的意识的存在和作用B.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意义C.认为意识的内容不是客观的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6.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将迎接机遇和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这就告诉我们A.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的客观性B.看问题要把握事物发展的环节C.看问题要坚持重点论D.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7.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二政治会考模拟《哲学常识》全册考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高二政治会考模拟《哲学常识》全册考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3分75分)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4.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可知论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5.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B.水是万物之源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万事万物的特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8.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这句话说明(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的眼里、心中运动9.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C. 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形式的D. 能量的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物质的特性?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的C. 可感知的D. 可创造的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内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它强调事物的孤立性、固定性和绝对性。

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发展过程,形而上学则倾向于静止地看待问题。

2. 什么是实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认识和检验真理的基础。

在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论述题1. 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包括:-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

-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同时包含旧事物的某些因素。

结束语:通过本次高中哲学测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

高二哲学常识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高二哲学常识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哲学常识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后练习答案(一)关于阅读与思考下面是关于“提示”的参考意见。

1.金院士的文章处处体现了他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概括来说有三点:一是围绕“想”。

例如,他认为“在学校必须打好基础”,“要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管问题多么深奥、多么复杂,公式多么长,最重要的是你要抓住它的本质”。

二是围绕“做”。

例如,他参与了我国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尤其是“神威”巨型机的研制。

三是围绕“精神状态”。

例如,使用西方国家的计算机的过程,一件事“大大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我们要下决心自己开发”。

2.(1)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的,它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达到当时的水平。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处于发展之中,或者表现为认识的深化,或者表现为认识的扩展,或者表现为认识向前推移。

这样,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就有可能在后来的工作中显得很不够用。

所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基础知识,新的认识同基础知识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所以,即使为了将来掌握新的知识,也必须学好基础知识。

(2)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抓住事物本质的深刻的理性认识最为可靠。

它是不变的不西,抓住了本质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正如金院士所说,“不管这个问题多么深奥、多么复杂,公式多么长,最重要的是你要抓住它的本质”。

3.并行机的出现是合理想象的一个重要成果,文章第1段的类比就表明了这点。

合理想象可以推动认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研制并行机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和超常的思维能力。

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结合金院士的文章,谈出自己的体会。

(二)理解测试题[想想]1.(1)命题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二是,促使学生回顾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状况,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只选出正确答案。

)1.(09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9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9上海1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从整体到部分B.从部分到整体C.从个别到一般D.从一般到个别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

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

据此回答20~21题。

4.(2010海南文综20)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①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2010海南文综22)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

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哲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2.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目的B. 认识的基础C. 认识的来源D. 认识的动力4.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5. 以下哪个命题不属于唯物主义?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 意识是物质的属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

7. 哲学上的“二律背反”是指________。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9.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__。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12.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4.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15. 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公司领导决定进行改革,但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该公司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D5. B二、填空题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7. 两个相互矛盾但各自都有合理性的命题8. 事物内部矛盾9. 精神或意识10. 为社会做贡献三、简答题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普遍性答案:A2. 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B. 人脑的分泌物C.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 客观存在的主观创造答案:C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系统答案:A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矛盾B. 内部矛盾C. 外部因素D. 内部因素答案:B5. 认识论中,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 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A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A.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 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A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A.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 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答案:A9. 价值规律是()A.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C. 计划经济的基本规律D.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答案:A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物质的基本属性?()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C. 空间性D. 时间性答案:B、C、D2. 以下哪些属于意识的能动作用?()A. 反映客观世界B.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C. 创造客观世界D. 影响客观世界的发展答案:B、D3.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D. 社会意识的阶级性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B. 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全国百强名校9月高二月考

【答案】全国百强名校9月高二月考

2020—2021学年度全国百强名校第一次月考检测高二政治参考答案与详解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素养。

【选项分析】人生哲理漫画反映社会百态、人生经历,表明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①③正确;题意未涉及哲学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故②不选。

哲学智慧也可以源于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选B。

2.【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世界观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素养。

【选项分析】推动世界观的自觉改造,是因为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故①②正确;③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哲学也有不科学的哲学,④排除。

故选A。

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素养。

【选项分析】该事例体现了哲学影响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为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①入选;晚年的牛顿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提出了“神是第一推动力”的谬论,③入选。

②④与题意均无直接关系。

4.【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素养。

【选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现状要求我们更新发展理念,并用新发展理念去影响、指导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A;BC与题意均无直接关系;D强调了哲学对人生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科学精神素养。

【选项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关于世界本源的观点,这些争论观点内容涉及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A正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根本聚焦在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B表述错误;C强调了哲学的研究对象,不符合题意;这两者的争论结果,有可能被利用来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但不能说争论的目的在于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D表述不妥,不符合题意。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测试题.doc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测试题.doc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测试题28.(09全国Ⅱ39)材料三: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

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

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3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年全国28.2 47.9 23.9甲地51 30 192007年全国11.3 48.6 40.1甲地29.7 33.5 36.8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

(10分)29.(2010全国一文综39)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

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12分)(2)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30.(08上海卷)35.(3)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

如果我们发送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题及答案_1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题及答案_1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题及答案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题及答案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题及答案
c
政治东桓台一中2018-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复习哲学时检测(5)(新人教版必修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②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③人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从就是社会的人的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题可用排除法,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动物不会有意识,因此排除含②的选项,应选c项。

答案c
2.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颈子的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①头脑中自生的
②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③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形的
④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意识的内容不是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了。

高二哲学常识(下)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哲学常识(下)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哲学常识(下)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从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事实说明.据此回答1~4题1.人类能把飞船送上太空,说明A.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B.规律是可以改变的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是无穷的D.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2.决定人类能否成功地把飞船送上太空的因素是A.是否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B.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是否尊重客观规律D.是否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材料中成就的取得,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一方面顽强拼博,锐意进取,另一方面不断吸取国际航天经验的结果。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C.航天工作者们发挥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4.为了“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奉献。

这主要体现了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人能透过现象看本质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基础D.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我国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5.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段话说明A.人们对事物每一层次的认识,都达到了穷尽的程度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只能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认识的根本任务6.“一个人经验越丰富,认识能力越强,处理问题就愈加全面深刻,而缺乏实践经验常常是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C.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只要经验丰富,办事情就能达到预期目的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答案:B2. 辩证法的核心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C. 否定之否定D. 量变与质变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精神D. 理念答案:B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循环往复的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辩证否定的实质:A. 扬弃B. 抛弃C. 保留D. 继承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错误)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完全对立的。

(正确)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错误)4.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正确)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形而上学则忽视这些。

2.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的否定来实现的。

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保留着事物的积极因素,同时克服其消极因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也是认识的动力和源泉。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哲学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政治:山东桓台一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复习哲学课时检测(8)(新人教版必修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解析:A项没有看到发展与运动和变化的区别,故不选。

B项没有认识到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故应舍去。

C项正确反映了发展的实质,故应选。

D项为错误说法,不合题意。

答案:C2.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故①②符合题意。

新事物就自然科学来说,不一定非要指符合人民的利益,即使是社会领域里的新事物从根本上只是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可能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③表述不正确。

④是讲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与题干无关。

答案:A3.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诗寓意深长,富于哲理,形象地表述了新竹(学生)和老干(老师)的关系,揭示出后来者居上的客观规律。

但是,后起之秀必须依靠前辈的扶持,唯有如此,方能茁壮成长。

①④正确,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后练习答案(一)关于阅读与思考下面是关于“提示”的参考意见。

1.金院士的文章处处体现了他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概括来说有三点:一是围绕“想”。

例如,他认为“在学校必须打好基础”,“要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管问题多么深奥、多么复杂,公式多么长,最重要的是你要抓住它的本质”。

二是围绕“做”。

例如,他参与了我国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尤其是“神威”巨型机的研制。

三是围绕“精神状态”。

例如,使用西方国家的计算机的过程,一件事“大大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我们要下决心自己开发”。

2.(1)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的,它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达到当时的水平。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处于发展之中,或者表现为认识的深化,或者表现为认识的扩展,或者表现为认识向前推移。

这样,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就有可能在后来的工作中显得很不够用。

所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基础知识,新的认识同基础知识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所以,即使为了将来掌握新的知识,也必须学好基础知识。

(2)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抓住事物本质的深刻的理性认识最为可靠。

它是不变的不西,抓住了本质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正如金院士所说,“不管这个问题多么深奥、多么复杂,公式多么长,最重要的是你要抓住它的本质”。

3.并行机的出现是合理想象的一个重要成果,文章第1段的类比就表明了这点。

合理想象可以推动认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研制并行机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和超常的思维能力。

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结合金院士的文章,谈出自己的体会。

(二)理解测试题[想想]1.(1)命题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二是,促使学生回顾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状况,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参考意见:“双手”代表“做”,“大脑”代表“想”和“精神状态”。

它们是人生两个宝,也就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既然如此,作为“人”,就应该充分地使用这两个宝。

2.(1)命题意图:巩固第二、第三节的理论。

(2)参考意见:“问题”,可以指理论问题,也可以指实践问题。

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虽然相互联系,但我们也允许分开研究。

这里主要是指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

第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角度来分析。

上升的第二个条件是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

思考有许多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问题”。

例如有个学生学习“价值规律”,他总觉得影响商品的价格因素不止是价值(决定性的)和供求关系(引起波动),就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如果把学习“价值规律”作为“解决问题”的话,他完全可以接受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只求“解决问题”了事。

但他就是要提出问题。

事实说明,他的理论思考还是正确的。

(具体内容,略)可见,提出问题会有利于我们学习知识。

第二,从认识的发展角度来分析。

解决问题往往用的是已有知识。

但是已有的知识未必就能解决新的问题。

再说,反反复复地总是解决老问题,历史又怎能前进。

这时,就需要有勇气、有能力提出新问题,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以推动历史前进。

例如,当人们习惯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说法的时候,邓小平则提出了新的问题:计划经济是不是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等于资本主义。

想到这个问题,给出正确的回答,才解决了我们如何发展经济这一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议议]1.(1)命题意图:一是,进一步明确思考的重要作用;二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学习。

(2)参考意见:学习某一个知识,需要对这个知识本身发问,多提出“为什么”,多“悟”其中的道理。

例如,学习“商品”概念,就要联系实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对知识“有疑”,还包括提出不同观点。

能够想出不同观点,就是思维的进步。

即使后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不妥的,那也是收获,是“悟”。

2.(1)命题意图:通过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比较,再次明确理性认识的地位与作用。

(2)参考意见:“看热闹”,是指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低级阶段的感性认识。

“看门道”,是指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把握,属于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

在这里,“会”与“不会”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我们要做到“会”,就必须使自己的认识尽可能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分析]1.(1)命题意图:一是,进一步明确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是,再次强调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三是,初步了解“想”与“做”的关系。

(2)参考意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是必须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应当充分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必须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不同于物的特点,就是具有自觉的能动性。

它的表现有:一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即通常说的“想”;二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即通常说的“做”;三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

“想”是能动的,不仅表现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中能够创造新的事物。

人做事之前要思考,提出计划、方案,然后才付诸于行动。

人提出计划方案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计划、方案要正确,要行得通,就必须作深入的思考。

所以,“事生于虑”。

“做”就是实践,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观念中的事物仅仅是一个想法,人们只有以考虑成熟的观念为指导,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实践去利用条件、创造条件,才能把事情办成。

所以,“事成于务”。

2.(1)命题意图:一是,明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作用;二是,锻炼辨别能力;三是,提高分析和表述能力。

(2)参考意见:就针对“口说无凭”而言,“眼见为实”确实有一定道理。

人们口耳相传的信息,很容易偏离事实的真相。

事实的真相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尤其是作用于“眼睛”这个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会使人们获得可靠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做出正确结论。

但是,第一,事物的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现象的反映受到许多限制,因而“眼见”的现象未必就是事物的真相。

例如,“太阳东升西落”是我们看到的现象,但并不是实在的真相。

第二“眼见”的东西毕竟属于事物的现象方面,即使它是真的,也不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实”既有现象的“实”,还有本质的“实”。

人们只有既了解现象又把握本质,才是真正认识了事物的“实”。

第三,人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经历,一个人对什么都坚持“眼见为实”,他还能相信多少事物的存在呢?所以,从这三个意义上说,“眼见为实”又是不可取的。

“没有理性的指导,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眼见的不一定为实。

用看到的情形作为验证的标准,有时就不可靠。

科学的正确的理性认识可以克服感觉的局限性。

对感觉到的东西只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高层次上,对现象认识准确。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感觉的作用,感性认识毕竟是认识的起点。

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恰当地结合起来,既不要否认感觉器官的作用,也不要夸大感觉器官的作用。

[评论]1.(1)命题意图:从理论上再次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从思维上说,强化辩证分析能力,从思想教育来说,强化学生自觉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

(2)参考意见:第一,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表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关系。

第二,要着重理解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第三,要说到创造性思维的意义,能够联系实际,评论“开创新的事业”。

2.(1)命题意图:一是,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明确认识的根本任务;二是,明确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激发自己的创造意识。

·(2)参考意见:第一,要求学生通过各方面(教材叙述了三个方面)的比较,明确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明确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但也不能忽视感性认识的作用,所以,“搜集记录在案的现象”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要求学生能够指出实现感性到理性的两个条件,并联系实际事例,评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说明]1.(1)命题意图: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比较能力,辨别能力。

(2)参考意见:第一,应该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客观因素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在客观条件中,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尤为重要。

要把事情办成(“善其事”),就必须创造足够的条件。

因而,“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是有道理的。

第二,应该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人们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是正确,就越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成效。

高素质的人才能办成高水平的事。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两种说法分别强调客观条件的作用和人自身素质的作用,都是可取的。

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务必注意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2.(1)命题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哲学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提高自己的能力。

(2)参考意见:围绕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需的两个条件,尤其是第二个条件,结合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来说明思考的作用。

[试试]1.(1)命题意图:一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二是,在实际中体验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三是,在实践中培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2)参考意见:调查的社会问题,无论“大小”,都应有一定的意义;要自觉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调查结果尽可能全面些,如了解当地网吧的开设情况,不仅有正面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不仅有对问题的分析还有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

[探讨]1.(1)命题意图:一是,理解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性;二是,促使自己提高素质。

(2)参考意见:第一,可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人手谈论这个问题。

第二,应提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成效受到主观素质的制约。

由此说明“低质量的人力资源可能成为负担”。

第三,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这里说的仅仅是“可能”,因为问题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把“低质量的人才”视之为“负担”。

第四,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1)命题意图:培养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2)参考意见:两种测试都是有效的,它们都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观察,得出结论。

它们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通过分析与综合得出结论。

第一种测试是在病人中间的比较,“观察有多少病人的血压有所下降”,这比之于第二种测试,局限性就大些。

第二种测试的对象虽然都是病人,但有了“服药”与“不服药”的比较,这样的分析就全面些,综合出的结论更为可靠。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一种测试只是局限在服药病人内部的矛盾分析,第二种测试不仅有服药病人内部的矛盾分析,而且有服药病人与不服药病人之间的矛盾分析。

总之,第二种测试更有效、可靠。

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课后答案(一)关于阅读与思考当教材付印之后,我们编者从媒体得知,史来贺同志因病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