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的变化最终完结(1)
(完整版)山脉的变化
(完整版)山脉的变化山脉的变化秦香慧教材分析:“地表缓慢变化”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
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
因此,本课将引领学生对引起山脉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进行想象、分析、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试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与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
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
山村的学生对形态各异的山脉都会或多或少的、或直接或间接的有所了解。
同时他们对“幼年山脉”是怎样向“老年山脉”转化的会非常感兴趣。
设计理念: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
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用模拟试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能通过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山脉的变化简述
幼年山脉 险峻陡峭
起伏平缓 老年山脉
自然力量的作用 温度、空气、水、生物
2.想一想,山脉的变化受到 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
1内力:地球内部能量变化引起 的内力作用的结果。
2外力:温度的变化、水、.生物、 风等外力作用造成的风化作用。
1内力作用:地球内部能 量变化引起地壳板块的运
动,造成地表抬升或沉降, 称为内力作用。
• 1)在托盘内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粗糙 玉米面
• 2)将不规则石块摆放在玉米面上方, 用手拍平拍实;
• 3)用嘴对着玉米面轻轻吹气。
•
• 实验结果:没压石块部分的玉米
面被“风”吹走了,压石块部分
• 的玉米面没被吹走。
• 蘑菇石形成原因:沙漠中的岩石
松软程度不同,当有风吹向岩石 时,松软的部分被吹走了,坚硬 的部分被留下,于是就形成了形 态各异的蘑菇石。
模拟实验(二)结冰对岩石的作用
2.实验现象:实验前 泥土表面完整
模拟实验(二)结冰对岩石的作用
1.实验过程:(见书中58页)
实验后
结冰使泥土破碎
模拟实验(二)结冰对岩石的作用
(现象):结冰使泥土(熟石膏) 破碎
结 论:
结冰会使 岩石 破碎
• 实验目的:探究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 实验材料: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 实验步骤: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
破碎 •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对岩石
有破坏作用。
•岩石破碎的原因:岩石在温度
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 部受热不均 ,产生膨胀与收缩 而发生破碎。
通过实验发现 温度变化会使玻璃破碎 (现象):
结论: 温度变化会使岩石破碎
2、模拟实验:结冰对岩石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沿途自然地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地方性分异规律—地形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1题,由图可知,从北京到柏林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经过的自然地带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2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2.D河谷地带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出现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
据此完成第3~4题。
昌都市水系及主要峡谷分布图3.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与草甸C.亚热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4.“干热河谷”的成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热岛效应D.焚风效应3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4题,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
4.D读世界某著名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该山可能位于()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欧洲6.该山南北两坡基带植被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B.南坡为阳坡,气温高C.北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D.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7.甲的植被类型及随着纬度的升高该植被类型在山地分布海拔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A.针叶林—逐渐降低B.常绿阔叶林—逐渐降低C.针叶林—逐渐升高D.常绿阔叶林—逐渐升高5题,该山地基带分布有热带雨林、热带疏林草原,因此可判断该山位于赤道附近,且海拔接近6 000米,最可能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14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点规范练14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2023黑龙江鹤岗模拟)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完整呈现了“成岩—成山—成景”的地貌过程。
图1为三清山深谷中一根长达128米的巨型石柱,酷似蛇首,“巨蟒出山”因此得名。
图2表示岩浆、沉积物和各类岩石的物质循环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形成“巨蟒出山”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A.aB.bC.cD.d2.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依次是()A.③①②④⑤B.①④③②⑤C.①③④②⑤D.③①④②⑤(2023湖南株洲一模)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8万千米的火山山脉。
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
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大洋中脊处()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B.热液区多花岗岩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4.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B.从O到P由新到老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D.从O到P由老到新下图分别为房山区某山体的局部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在地壳活动稳定的情况下,图中的岩石将()A.在①⑥作用下形成丙B.在②作用下形成丁C.在③作用下形成岩浆D.持续沉积而“长高”6.流动性好的岩浆喷发可形成平坦的台地地貌,此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023河北邯郸月考)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
图1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艾尔斯岩石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8.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完成9~10题。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1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山地的形成,以下哪种地质作用是最主要的?A、外力侵蚀作用B、内力构造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水力侵蚀作用2、下列哪种地形是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A、高原B、盆地C、山脉D、平原3、题干:下列关于地壳运动与山地形成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 地壳运动导致岩石变形,形成褶皱山地B. 地壳运动导致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山地C. 地壳运动导致断裂活动,形成断块山地D. 地壳运动与山地形成没有直接关系4、题干:下列关于山地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 褶皱山地的特点是山体高大、坡度陡峭B. 火山山地的特点是山体矮小、坡度平缓C. 断块山地的特点是山体高大、坡度平缓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下列哪种地质作用主要负责形成喀斯特地貌?A、冰川作用B、风化与侵蚀C、火山喷发D、沉积作用6、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归因于:A、板块的挤压和碰撞B、板块的张裂C、火山喷发D、侵蚀作用7、某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块相互碰撞和挤压造成的,以下地形特征中与这种山地形成机理关系最密切的是:A. 河谷深切B. 山坡陡峭C. 石灰岩喀斯特地貌D. 海岸侵蚀地貌8、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由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挤压形成的B. 主要由于板块内部的热力差异和地壳运动形成C. 是大陆地壳与岛弧地壳相互挤压形成的D. 是由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的9、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哪种地质作用有关?A. 火山喷发B. 地壳运动C. 水流侵蚀D. 冰川侵蚀 10、下列哪种地貌类型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挤压作用形成的?A. 沙漠B. 瀑布C. 高原D. 海底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沟常常位于:A、板块内部B、板块与板块的生长边界处C、板块与板块的俯冲边界处D、板块与板块的挤压边界处12、关于火山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岩浆沿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B、由地面沉降导致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导致地下水汽化形成D、由于河流冲刷作用,地表留下了火山形态13、【题目】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地壳板块的相互运动中,以下哪一种板块运动形式容易导致山脉的形成?A. 张裂运动B. 压缩运动C. 滑动运动D. 旋转运动14、【题目】以下哪种地质构造与巉岩地形关系最密切?A. 地堑B. 地垒C. 折叠构造D. 断层15、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球岩石圈分为多个板块B.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C. 板块运动方式主要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D. 板块运动是引起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16、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主要与山地的形成有关()A. 火山喷发B. 沉积作用C. 地震D. 地垒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至少三种不同的山地成因类型。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教师
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2 (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C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命题解读】该题组以新西兰南岛上山脉变化为情景材料,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能力,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1)侵蚀地貌扇)三角洲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挟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上的冰碛丘陵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1)根据沙丘特征判定风向(2)根据不同地貌的颗粒特征判定风向(3)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水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弯曲处,由于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流平直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生:喜欢师:那你们都爬过哪些山呀?那里的山有什么特点?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去过……那里……。
学生根据经历做答。
师:同学们去过这么多的地方,老师真羡慕你们!刚才同学们对山脉的描述也是各不相同,那山脉的形态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山脉变化的秘密(板书课题)。
【小学生大都乐于向老师和同学讲述自己的活动和游玩的经历,通过学生踊跃的发言交流可唤起学生对山脉已有的认识。
】二、科学探究(一)再现山脉风光师:首先咱们来欣赏一些国内外著名山脉的风光?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不要忘记仔细观察,这些山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出示地球上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学生欣赏。
)【多媒体再现自然美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学校所在地属于平原,学生极少看到山脉。
用感性材料形象地展现两种山脉的特点,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二)观察与思考(多媒体锁定“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对比图片)师: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了那么多山,这些山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认真观察屏幕上的两种山脉,找出并描述两种山脉在外形上的特点:有的险峻陡峭,有的起伏平缓。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指向图片)同学们猜一猜像这类起伏比较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于多少年以前?生:300、500、2000……做出多种猜测。
【学生不一定能够猜对,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师:同学们,像这类起伏比较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于3亿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老年山脉”,而这一类陡峭、险峻的山脉大概形成于6000多万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
(三)猜想与假设1.提供基础。
师:同学们想一想,起伏平缓的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生:也是险峻陡峭的。
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一猜险峻陡峭的幼年山脉是受到了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变成平缓的老年山脉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并说出你的理由、根据。
地球科学知识:山脉的形成过程和演化
地球科学知识:山脉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山脉是地球岩石圈内最引人注目的地貌形态之一。
它们是由地壳的变形和地壳板块的移动而形成。
本文旨在介绍山脉的形成过程和演化,以探讨这些令人惊叹的自然地貌如何在地球历史上演化成它们现在的形态。
山脉的形成过程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被分为数十个板块,它们在地球表面移动,并在某些地方相互碰撞。
这种板块运动和碰撞是山脉形成的基本力量。
具体来说,山脉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岩石的挤压当两个板块移动而互相靠近时,它们之间的边缘将会相互挤压,形成一个圈状的带状体。
这个圈状带状体被称为岩浆带。
在这个带状体中间,岩石被挤压和变形,形成了褶皱和断层。
在挤压的过程中,由于板块的压力和热力使岩石变形、侵蚀和移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岩石逐渐成为整个山脉的基石。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
第二阶段:火山作用火山作用在山脉形成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板块磕碰时,地壳层发生变形和裂缝,从而形成了蚀斑和坑穴。
这些裂缝会使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变得更加活跃,进一步改变了较大区域的岩石的化学组成。
溶岩和火山灰等物质从地心炉中涌出,填充了蚀斑和坑穴之中。
这些物质在冷却后变成了新的岩石,加固了山脉核心的结构。
第三阶段:侵蚀作用山脉的形成不仅在构造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侵蚀作用也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山脉高度经历了几百万年无休止的风化、浸淫和刻蚀等作用,这些自然力量使岩石变得更加容易被侵蚀、风化和磨损。
这些过程使得山脉形态不断发生改变,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美丽的山峰、峡谷和平原等各种地貌。
山脉的演化地球上的山脉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变异。
山脉的形态随着板块的运动以及自然作用的持续变化而进行了许多次的演进。
山脉的初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几千万年前,当时地球上的山脉大多数是由古老的晶石构成的,这些构成的山脉已具有了他们的基本轮廓。
在古代山脉的演变过程中,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对山脉的形态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脉的变化
褶 皱 山
火山山
冠 状 山
断 层 山
幼年山脉险峻陡峭 老年山脉起伏平缓
P5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脉是有岩石组成的,岩石破碎
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 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一 是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一是 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北起北美洲的特立尼达岛,南抵
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纵贯南美洲大陆的西 部。经过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七国,长约 8900公里,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这 里山势雄伟,绚丽多姿,是世界上最壮观的 自然景观之一。安第斯山脉属科迪勒拉山系, 这个山系从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长 18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系。
山脉的变化
介绍山脉
定义:沿一定方向呈脉状有规律分布的若干
相邻山岭。 山脉的形成都是因为地壳的断层和褶皱。新 山系高耸而 呈锯齿状;老山系则因受风化和 侵蚀作用的破坏,显得圆滑。也有人说山脉 是凝华与冷凝形成的,从高处看来又很像凝 华的窗花。
山脉的种类
褶皱山
火山山 冠状山 断层山
风化作用介绍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
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 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 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 过程 。
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沙漠中的岩石松软程度不同,当
有风吹向岩石时,松软的部分被 吹走了,坚硬的部分被留下了, 于是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蘑菇石。
《山脉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
《山脉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作者:苗永亮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20年第04期教学分析《地表缓慢变化》单元是在学习了《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
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
因此,本课将引领学生对引起山脉緩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进行想象、分析,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与影响,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他们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山脉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的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
而山是指地面上由土、石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主要是由各种石头和泥土组合而成。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山脉的概念,学生眼中是一座“山”或者许多座“山”。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以整体山脉作为切入点,初步认识什么是山脉,再引导学生认识山脉中个别山体的变化,最后由局部到整体理解风化作用对山脉变化的影响,也为中学建立山脉的概念作好铺垫。
在《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生:喜欢。
师:你们都爬过哪些山呀?那里的山有什么特点?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交流,略。
)师:刚才同学们对见过的山进行了描述,大家都感受到了它们各不相同。
各种高低不同的山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山脉,这些山脉的形态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山脉变化的秘密。
评析:小学生大都乐于向老师和同学讲述自己的游玩经历,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了唤起学生对山脉已有认知的目的。
一山有四季的地理原理
一山有四季的地理原理
一山有四季的地理原理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1. 纬度:随着纬度的变化,地球的倾斜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较高纬度的山脉上,由于倾斜角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的角度和紫外线的穿透能力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季节变化。
2. 海拔: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脉上的温度会下降。
因此,在山脉上不同海拔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气候和季节。
通常而言,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季节变化也越明显。
3. 地形和地貌:山脉上的地形和地貌会影响气候和季节变化。
例如,山脉的高度和形状会影响风的流动,从而影响温度和降水分布。
山脉上的不同坡度和坡向也会导致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
4. 气候系统:全球的气候系统也会对山脉上的季节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系统、季风等因素会影响山脉上的气温、降水和季节变化。
综上所述,一山上的四季变化是由纬度、海拔、地形和地貌以及全球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
2.1.1山脉纵横交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 信息化资源:网络地图、卫星影像、地形图、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案例分析材料。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现场调查、报告分享。
5. 教学辅助工具:尺子、彩笔、标记卡片、概念图模板、思维导图工具。
展示一些我国山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山脉的壮丽和独特性。
简短介绍山脉的基本概念、分布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山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形成原因。
过程:
讲解山脉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和形成原因。
详细介绍山脉的地质特征、气候影响和地理意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例题1:
描述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等;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有横断山脉等。这些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横断山脉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屏障,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形雨;山脉对水文也产生了影响,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流域内,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的水系;山脉还对生态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影响,如山脉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容易导致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例题4:
解释山脉对水文的影响。
答案:山脉对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多位于山脉地区;其次,山脉对河流的流向产生了影响,如西北地区的山脉使得河流流向大致为东西方向;再次,山脉可以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如山脉地区的岩层中含有较多的裂隙和孔隙,地下水得以储存和流动;最后,山脉对流域内的水文循环产生了影响,如山脉地区的降水经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河流,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循环。
山脉的变化(可编辑修改word版)
ft脉的变化秦香慧教材分析:“地表缓慢变化”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
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ft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
因此,本课将引领学生对引起ft脉缓慢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进行想象、分析、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试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与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
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ft运动以及地震、火ft喷发等自然现象。
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
ft村的学生对形态各异的ft脉都会或多或少的、或直接或间接的有所了解。
同时他们对“幼年ft脉”是怎样向“老年ft脉”转化的会非常感兴趣。
设计理念: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
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ft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用模拟试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能通过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2021届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有关《边城》的题目,共6分。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
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
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喝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在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簧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4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4·北京人大附中模拟]气候改变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 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改变状况。
据探讨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
据此完成1~2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 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 D.冈底斯山脉2.据图推想(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2024·山东淄博市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高程改变的累积百分比。
据此完成3~4题。
3.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高程约为( )A.1 300米以下 B.1 300~1 600米C.1 600~2 700米 D.2 700米以上4.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水分、热量 B.水分、坡度C.光照、风力 D.热量、土壤生物量是指一个有机体或群落在肯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其在生物器官(干、枝、根、叶、皮)的安排比例与器官功能强弱有明显关系。
一般而言,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水分和养分首先供应树枝生长,水分多少影响着树枝生物量的占比。
下图为“天山雪岭云杉个体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水分条件最好的垂直范围是( )A.1 500~1 800 m B.1 800~2 100 mC.2 100~2 400 m D.2 400~2 800 m6.影响干、皮生物量占比在图示垂直范围内改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风向7.根、叶生物量占比随着海拔的上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根、叶生物量占比在高海拔处增大的缘由是( )A.大风和降水少 B.土层厚和光照强C.低温柔光照强 D.低温柔病虫害[2024·福建福州市模拟]某校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研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过程
1、实验前观察:玻璃片( 完好无损)。
2、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玻璃片进行加热20秒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发现( 出现裂痕), 擦拭干净后,再次进行加热20秒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发现(颜色变浅,裂痕密密麻麻 ), 然后擦拭干净,第三次加热20秒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发现( 玻璃片破碎)。
由于玻璃片在反复的冷热变化过程中( 破碎)。
岩石 热环境
冷环境
注意事项
①千万要注意安全!切不可用身体的任何部位 接触到被加热的物品。
②小组合作实验,要分工明确,仔细观察实验 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③将加热的玻璃放入冷水中时需要小心,不要 被破碎的玻璃伤着,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④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记录单
这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让我们赞 不绝口,那它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山脉占地球陆地面积不足五分之一, 他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不 断作用与平衡导致地壳板块运动形 成的结果,除了非常神奇的地球内 部自然力量外,还有一些来自地球 外部的自然力量对山脉进一步塑造, 使山脉形态更加丰富多彩。接下来 我们就探究一下影响山脉形态变化 的自然力量。
除了山脉,地球上还有很多不同
种类的地形地貌,如沙洲、石钟 乳、丘陵……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它们的变化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 响呢?请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 资料、图片,今后的科学课上我 们会继续研究,探索。
谢谢大家
猜想并讨论:
岩石是否会破碎?如果会的话, 那些自然力会使它破碎?
关于引起山脉变化的原因,你们提出 了自己的猜想,那你们的猜想到底对 不对呢?用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是 正确的呢?
实验 具体是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温度变化是否对岩石有影响
实验材料
玻璃片 酒精灯 一盆冷水 试管夹 护目镜 秒表 火柴及毛巾
• 山脉形成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大家看下 面两类不同的山脉照片,说说这于 3亿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老年山脉”
这一类陡峭、险峻的山脉大概形成于6000多 万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
知识链接
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的破碎会 导致山脉的变化,而一些自然力可能会对 岩石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然后擦拭干净,第三次加热20秒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发现(
)。
), ), )。
实 验分析
由于玻璃片在反复的冷热变化过程中( 由此可以推断:温度变化对岩石( 一定会
)。 不会 一 定不会 )有影响。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记录单
模拟温度变化是否对岩石有影响
实验材料 玻璃片模拟的是(岩石),酒精灯模拟的是(热环境),一盆冷水模拟的是(冷环境 )。 模拟对象 火柴、护目镜、秒表、试管夹和毛巾为辅助材料。
实验分析 由此可以推断:温度变化对岩石(
一定会
不会 一 定不会 )有影响。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
理由认为,温度变化会对 岩石有影响。
风化作用
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 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 的破坏,成为风化作用。
认识蘑菇石
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 试着解释蘑菇石的形成原因。
模拟温度变化是否对岩石有影响
实验材料 玻璃片模拟的是( ),酒精灯模拟的是( ),一盆冷水模拟的是( 模拟对象 火柴、护目镜、秒表、试管夹和毛巾为辅助材料。
实验过程
1、实验前观察:玻璃片(
)。
2、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玻璃片进行加热20秒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发现(
擦拭干净后,再次进行加热20秒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