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脊髓灰质脊髓白质

合集下载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参考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参考
红核脊髓束
21
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是脊髓前 角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 纤维损伤所致,有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系 的冲动,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肉萎缩等
痉挛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是中央 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下行锥体束(皮质脊 髓束)损害所致,表现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 亢进,出现病理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
楔束
薄束
9
薄束和楔束:脊髓后索病变
或损伤时,伤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楔束 薄束
10
脊髓丘脑束:起自对侧
脊髓灰质I层和IV-VIII层细胞, 以颈、腰骶膨大处最为集中, 经白质联合越至对侧,在上1-2 节对侧白质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终止于背侧丘脑。
﹛脊髓丘脑侧束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前束
网状脊髓束
25
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内侧纵束:主要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
颈部的运动。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26
牵张反射
是最常见的一 种骨骼肌反射, 属单突触反射
维持姿势
35
屈曲反射
属多突触反射
是一种保护性反 射活动
多节段的
36
37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2
前庭脊髓束:起自
前庭神经外侧核,下行于 同侧前索外侧,止于板层 VIII和部分板层VII 。主 要兴奋躯干肌和肢体的伸 肌,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
前庭脊髓束
24
网状脊髓束:起自脑
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大部分 在同侧下行于白质前索和外 侧索前内侧部,止于VII、 VIII层 。主要参与对躯干和 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速记解剖歌诀及注释——神经系统

速记解剖歌诀及注释——神经系统

速记解剖歌诀及注释——神经系统人体歌诀及注释1.脊髓外形特征及位置上颈下腰二膨大大孔延至腰一下下端圆锥连终丝丝周缠绕马尾巴【注释】脊髓,位于椎管内,起于枕骨大孔,终于第一腰椎体下缘。

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约40~1125px。

主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

(1)六纵沟,即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

(2)二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

锥—脊髓圆锥;丝—终丝。

2.脊髓灰质特征纵行三根柱横断似蝶舞前动后感觉中间要自主【注释】脊髓灰质,位于中央管周围,整体上呈柱状,断面似蝶形,分前角、后角、侧角等。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

(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

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3.脊髓白质特征脊髓白质三个索下行运动上感觉薄楔在后深感觉外侧前索是混合皮质脊髓管运动脊髓丘脑浅感觉【注释】脊髓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

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前束。

(2)外侧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侧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为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

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合为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和四肢的随意运动。

(3)后索:为上行的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

4.脑干外形腹面观特征脑干腹面颇似“羊”大脚踩在桥头上延髓脑桥沟为界桥下锥体立两旁【注释】脑干,位于颅后窝,自上而下包括中脑、脑桥、延髓三部。

脑干下端较细,中上部较宽大,整个外形从腹面观察颇似“羊”字。

(1)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脚间窝等,大脑脚似“丷”。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受和传递信息,协调和调控身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担任着人体的指挥中心。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论述。

一、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据颅腔的大部分空间。

它分为左右两半球,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

1. 大脑的结构大脑包括脑皮层、白质和基底神经节等组织。

(1) 脑皮层:脑的外部是一层厚度约为2-5毫米的灰质,称为脑皮层。

它负责感知、思考、记忆、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

(2) 白质:脑皮层下方是一层白色质地,称为白质。

它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连接和传递脑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

(3) 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的一组神经核团,包括纹状体、苍白球和尾状核等。

它们参与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2. 大脑的功能大脑的功能非常复杂,包括感知、运动、记忆、学习、情绪、语言等。

(1) 感知功能:大脑通过感觉皮层接受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运动功能:大脑通过运动皮层控制身体的运动活动,如行走、抓取物品等。

(3) 记忆和学习功能:大脑通过海马体、杏仁核等结构参与记忆和学习过程,使个体能够积累经验和知识。

(4) 情绪和情感功能:大脑的杏仁核和边缘系统参与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和调节。

(5) 语言功能:大脑的布罗卡区和温克尔区等区域控制和处理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二、脊髓的结构与功能脊髓是位于脊柱内的一根长管状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续部分。

1. 脊髓的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1) 灰质:位于脊髓内部,呈蝴蝶状。

它包含了神经元细胞体和突触等结构,负责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2) 白质:环绕在灰质外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连接着各个神经元细胞体,能够传递信息。

2. 脊髓的功能脊髓是信息传递和反射活动的中心,具有以下功能。

(1) 信息传递功能:脊髓通过神经纤维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给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

神经解剖学名词解释

神经解剖学名词解释

神经解剖学名词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灰质:gray matter,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称灰质,因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

2、白质:white matter,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而色泽白亮而得名,如脊髓白质。

3、皮质: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皮质。

4、纤维xx:fasciculus,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5、神经核: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6、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其中由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等感觉神经元胞体聚而成的为感觉神经节,由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面成的,与支配内脏活动有关的称内脏运动神经节。

7、神经:nerve,神经纤维在周围部集聚在一起称为神经,包绕在每条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称为神经外膜,结缔组织伸入神经束内将神经分为若干小束,并包围之,称神经束膜,包在每根神经纤维外面的结缔组织称神经内膜。

8、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9、大脑动脉环(Willis系统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厉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

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

(P473)10、"颈膨大:第4颈节至第1胸节,是因内部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而形成,与上肢出现有关。

(p321)11、"三叉神经节:又称半月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为硬脑膜形成的美克尔腔包裹,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

(P414)12、"内脏大神经:由穿过第5或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前下方行走中合成一干,并沿椎体前面倾斜下降,穿过膈脚,主要终于腹腔神经节。

脊髓白质——精选推荐

脊髓白质——精选推荐

脊髓白质-*-*-*-*-*-*-*-*-*-脊髓白质主要由许多纤维束组成。

纤维束命名原则:一般是按它的起止命名。

胎儿和新生儿特点:由于胎儿和新生儿各束髓鞘生长的时间不同,脊髓切片染色深浅不同,容易分辨。

成人特点:成人的脊髓切片各种纤维束的边界不易划分。

因此许多图中的各纤维束的位置只是该纤维束最集中的部位。

纤维束的分类:长的上行纤维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

长的下行纤维束:从脑的不同部位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

短的固有束:起止均在脊髓,紧贴脊髓灰质分布,参与完成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反射活动。

由躯干和四肢传入的冲动都经脊神经后根传入脊髓,后根进入脊髓时分内、外侧两部分。

内侧部纤维粗,沿后角内侧部进入后索,它们的升支组成薄束、楔束,降支进入脊髓灰质参与牵张反射。

外侧部主要由细的无髓和有髓纤维组成,这些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下降1~2节,在胶状质背外侧聚成背外侧束(Lissauer束),从此束发出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

后根外侧部的细纤维主要传导痛觉、温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

内侧部的粗纤维主要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一、上行传导束(又称感觉传导束)包括:薄束与楔束,脊髓小脑束和脊髓丘脑束。

1、薄束与楔束:薄束与楔束为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索的直接延续。

薄束源自同侧T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楔束源自同侧T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周围突:分布至肌、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

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形成薄、楔束,在脊髓后索上行。

薄束与楔束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薄束在T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由于薄、楔束的纤维是自骶、腰、胸、颈由下而上按顺序进入的,因此在后索中来自各节段的纤维有明确的定位。

关于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薄束负责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

楔束负责传导来自同侧上半身。

本体感觉:指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精细触觉:皮肤的触摸辨别物体纹理粗细和两点距离。

组织学与胚胎学 神经系统2

组织学与胚胎学 神经系统2

2、脑神经节:其结 构与脊神经节相似。 3、自主神经节:其 节细胞属多极运动神 经元,胞体较小,散 在分布,核常偏位, 尼氏体较粗且均匀; 卫星细胞少,不完全 包裹节细胞胞体;有 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节后纤维形成内脏运 动神经末梢。
五、血脑屏障:
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 和神经胶质膜构成。毛细血管 内细胞之间以紧密连接封闭, 内皮外有基膜、周细胞及星形 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围绕。
思考题
• 试述多极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 递过程。 • 比较周围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 维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 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 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胶质细胞的 形态和功能。
分子层:神经元小而少,主要是 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 外颗粒层:主要是许多星形细胞 和少量小型锥体细胞。 外锥体细胞层:有许多中、小型 锥体细胞,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 维。 内颗粒层:细胞密集,多为星形 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主要是大型和中 型锥体细胞,其顶树突伸到分子 层,轴突组成投射纤维。运动区 有Betz细胞。 多形细胞层:以梭形细胞为主, 轴突进人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 合传出纤维。还有锥体细胞和颗 粒细胞。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 分称灰质,不含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部 分称白质。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脑的 表层,又称皮质,皮质下是白质。脊髓 的灰质位于中央,周围是白质。在大、
小脑的白质内有灰质的团块,称神经核。在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称神 经节或神经丛。
一、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神经元类型: 锥体细胞:分大、中、小三型。 胞体形似锥形,尖端发出一条较 粗的主树突,伸向皮质表面。轴 突自胞体底部发出,长短不一, 是大脑皮质的主要投射(传出) 神经元。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 脑干或脊髓,或组成联合传出纤 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侧的 其它区域,把该皮质区域形成的 信息传递出去 。

急 性 脊 髓 炎

急 性 脊 髓 炎
10~200个/mm3,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 ❖ 蛋白质多在0.5~1.2g/L; ❖ 糖和氯化物正常; ❖ Ig正常,部分患者OB 阳性;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2. MRI: ❖ 影像学最有价值的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内出现多灶性、
片状或点片状的长T1和T2异常信号,有的还伴有脊髓肿胀; ❖ 病损轻者,可无异常信号,只要排除压迫性病变,仍可诊断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
❖ 病因不清,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 应答,而不是感染因素的直接作用。故亦称非 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
❖ 病因不清,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 应答,而不是感染因素的直接作用。故亦称非 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病理
❖ 脊髓炎可有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败血症、下肢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
上升性脊髓炎(acute ascending myelitis) ❖ 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 ❖ 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天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
延髓 ❖ 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
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 致死亡
(meningoradiculitis); 7. 硬膜:硬脊膜炎(pachymeningitis); 8. 硬膜下或硬膜外:硬膜下或硬膜外脓肿;
脊髓炎的分类
❖ 按病因分类 1. 病毒性脊髓炎: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
灰质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CMV、 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病毒;HTLV-1(热带痉 挛性瘫痪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 血常规、腰穿脑脊液检查(蛋白和白细胞增多) ❖ 电生理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

灰质和白质

灰质和白质

大脑皮层灰质大脑皮
层是大脑半球表面的一 层灰质,由各种神经元 、神经胶质及大量出入 皮质的神经纤维所组成 。人类皮质内神经元数 量很多,约140亿。神 经元之间构成复杂的联 络系统。
脑、脊髓内神经纤维集中的地方,称为白 质。白质内又有各种丌同功能的神经束。 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三个组成元 素之一,不灰质、黑质并列。大脑剖面中的白 质组织是由大量的髓磷脂(脂质)组成,在裸 视观察下呈现白色。
10心理2班王晨曦 2013.3.20
脑或脊髓的剖面,看起来由灰啡色 和较浅色的部分构成。它们称为灰 质和白质,合称灰白质。它们是中 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成份。
脑灰质的分类主要分为: 脊髓灰质、脑干灰质、大脑皮层灰质三个区域。
脊髓灰质在脊髓的横切
面上可看见的中央部较暗 的部分叫“灰质”,它在 脊髓内呈“H”型,前方的 两个突出的部分叫前角, 后方的两个突出部分叫后 角,字前、后角的外侧有 呈三角形的突出部分叫侧 角。连接两侧的灰质横带 的部分叫“灰质联合”, 其中央有一纵管叫“中央 管”。
在大脑中细胞体聚集在大脑表 层,看起来颜色深,叫做脑灰质;
而神经纤维聚集在大脑内部, 看起来颜色浅,叫做脑白质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白质主 要由神经元中被髓鞘包围的突起构成
位置:
在脊髓和延脑,外围主要是白质, 内部是灰质; 在大脑和小脑以及脑干,情况相反 ,外围是灰质,内部是白质。
功能
灰质和白质的功能也丌一样,灰质是神经 中枢,起支配作用(包括脊髓灰质,它也可以 控制一些低级的非条件反射。); 而白质则主要起传导作用,如脊髓白质主 要传导脑部和脊髓灰质的兴奋。
脊髓白质(white matter)在灰质的外周,可 分前索、侧索秋后索部分。其中有上行束、下 行束和固有束及各种传导束。神经通路主要为 纵行神经纤维,多为有髓神经纤维和少量的无 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之间有神经胶质细胞。

脊髓(一)PPT讲稿

脊髓(一)PPT讲稿

索 侧角
前索
前角
二、脊髓灰质的构造及Rexed分层
1. 灰质的构造
1.1 概述 1.2 灰质和白质的比例
2. Rexed分层
2.1 板层的划分 2.2 各层的细胞构筑特点 2.3 灰质中的核团
1、灰质的构造
各节段
灰质和 C5
白质的 比例
T8
L3
S3














2、Rexed分层
Hale Waihona Puke 中间带外侧核:C8—L3: 交感神经中枢 S2—S4: 副交感神经中枢之一
中间带内侧核:脊髓全长,中间神经元。
中介核:间断性细胞柱
Clarke背核:C8—L3, T10—L1显著
盆神经的初级传入脊髓内投射
内脏传入: 内侧通路——后连合核
——上位脑结构 ——内脏感觉 内脏传出: 外侧通路——骶副交感核 ——盆内脏反射
IV层: 细胞:大、中型细胞。WDR神经元 联系:传入--后根的有髓纤维(低强度的机械性刺激) 大细胞的树突还伸入II层。 传出--大细胞的轴突对侧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 中细胞的轴突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核团:后角固有核
IV层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
V层:分内、外侧部 细胞:大小不一 联系:传入——后根的传入纤维及下行传导路的纤维 传出——经前白联合对侧脊髓丘脑束 (轻触觉及痛温觉)
V层与IV层的传入纤维联系相似
VI层:见于颈腰膨大, T4-L2缺如。分内、外侧部。 联系:传入——内侧部:后根的有髓粗纤维(来自肌梭) 外侧部:一些下行投射纤维 传出——前角或脊髓小脑束 核团:中央基底核同侧脊髓小脑束 后角连合核 : 贯穿脊髓全长

10-中枢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

10-中枢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填空题】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1腰椎下缘,末端逐渐变细称为脊髓圆锥。

2.脊髓可借脊神经根的出入范围划分脊髓节段,其中颈节 8 段,胸节 12 段,腰节 5 段,骶节 5 段和尾节 1 段。

3.脊髓全长有两个膨大,分别称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上方者发出的神经主要支配上肢;下方者发出的神经主要支配下肢。

4.脊髓灰质围绕中央管略呈“H”形,两侧向前突出的部分称为前角;向后突出的部分称为后角。

在脊髓胸段和上腰段向外侧突出部分为侧角。

5.脊髓白质分为三区,分别称为前索,后索和外侧索。

分区的标志是脊髓表面纵行沟裂,即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6.脊髓白质中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束是薄束和楔束,起自脊神经结,位于脊髓后索。

传导痛、温、粗触觉和压觉的纤维束是脊髓丘脑束,起于脊髓灰质的后角固有核。

7.脊髓白质中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纤维束是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主要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8.脑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六部分组成。

其中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9.脑干内脑神经核按其性质分为一般躯体感觉神经核、特殊躯体感觉神经核、一般内脏感觉神经核、特殊内脏感觉神经核、躯体运动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神经核和特殊内脏运动神经核七种。

10.脑干内的一般内脏运动神经核有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

11.与面神经有关的神经核有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和孤束核。

12.参与动眼神经组成的神经核有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它们位于中脑。

13.脑干内与三叉神经有关的神经核有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运动核。

14.脑干内支配面部表情肌的纤维起自面神经核,支配咀嚼肌的纤维起自三叉神经运动核。

15.支配下颌下腺,舌下腺和泪腺等腺体分泌的纤维来自上泌涎核,支配腮腺分泌的纤维来自下泌涎核。

16.薄束和契束的纤维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契束核,后者发出的纤维越过中线交叉至对侧上行,称为内侧丘系。

脊髓的结构

脊髓的结构

脊髓的血供
来源: 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颈深动脉 颈升动脉 肋间后动脉 腰动脉
脊髓前动脉 节段性动脉
脊髓后动脉 T4
L1 节段性动脉
脊髓血供的特点:1. 分段供给,供血较少的段落是T 4,L1节段。
脊髓后动脉 动脉环
脊髓后动脉 分布界线 脊髓前动脉
脊髓前动脉
2. 脊髓前动脉供血脊髓前 2/3区域
脊髓动脉的分布范围
梭内肌由γ运动运动神经 梭外肌由α运动运动神经元
元支配
支配
① 含有3种神经元:
α 运动神经元 γ 运动神经元 Renshaw Cell (抑制性中间神经 元)
②-1 前角α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支配的定位关系
②-2 前角α运动神经元所接受的传入信息
来自脊髓中 间神经元的 信息
来自肌梭 的感觉传 人
来自灰连合 前白连合 前角(运动)
(2) 各节段灰质的形态以及灰质和白质的比例
后角(Ⅰ-Ⅳ层) 侧角
灰 质 的 比 例 增 大



中间带

(Ⅴ,Ⅵ 层)



交感神经
C8-L1; 副交感神 经 S2-4
前角(Ⅶ-Ⅸ层)
(3) 灰质结构(Rexed 分层, 1954 年)
(4) 前角的结构:
后正中裂 后外侧沟
后索
侧索
前索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一)大体结构
二、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两侧对称性发出31对脊神 经:C神经 8对,T 神经 12 对, L 神经 5 对, S神经 5对和 Co 1对。
每一对脊神经是由前根纤维和后 根纤维合并而成。后根上有一神经节后根节。
脊髓内部有中间部分的灰质柱和外 周的白质组成。

脊髓白质和灰质的功能

脊髓白质和灰质的功能

脊髓白质和灰质的功能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重要通道。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脊髓灰质是脊髓的中央部分,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组成。

灰质分为前角、后角和侧角,每个角都有不同的功能。

前角主要控制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其中的运动神经元将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传递给肌肉,使其产生收缩。

后角主要接收来自躯干和四肢的感觉信息,其中的感觉神经元将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身体的位置、运动和触觉等信息。

侧角则主要调节内脏的运动和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

脊髓白质则是脊髓的外周部分,主要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白质分为前索、后索和侧索,每个索都有不同的功能。

前索主要传递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到前角,使肌肉产生运动。

后索主要传递来自后角的感觉信息到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身体的位置、运动和触觉等信息。

侧索则主要传递来自侧角的内脏运动和生理调节信息到大脑,使我们能够控制内脏的运动和生理功能。

总之,脊髓灰质和白质的功能是相互协调的,它们共同完成了脊髓的运动、感觉和内脏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脊髓Rexed分层模式

脊髓Rexed分层模式

脊髓的细胞构筑分层脊髓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

脊髓灰质内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细胞,其中大多数神经细胞的胞体往往集聚成群或成层,称为神经核或板层。

在纵切面上灰质纵贯成柱,在横切面上,这些灰质柱呈突起状称为角horn。

根据Rexed(50年代)、Schoenen与Faull(90年代)等的研究,脊髓灰质可分为10个板层,这些板层从后向前分别用罗马数字I~X命名。

Rexed分层模式已被广泛用于对脊髓灰质构筑的描述。

板层Ⅰ(lamina Ⅰ)又称边缘层或Waldeyer层,薄而边界不清楚,呈弧形,与白质相邻,内有粗细不等的纤维穿过,故呈海绵状(称海绵带)。

内含大、中、小神经元,此层在腰膨大处最清楚。

它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板层Ⅱ(lamina Ⅱ)占据灰质后角头之大部,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此层几乎不含有髓纤维,以髓鞘染色法不着色,呈胶状质样故称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此层对分析、加工脊髓的感觉信息特别是痛觉信息起重要作用。

板层Ⅲ( lamina Ⅲ)与前两层平行,此层与板层Ⅱ相比,其神经元胞体多数略大,形态多样,但细胞的密度略小。

该层内还含有有髓纤维。

板层Ⅳ(lamina Ⅳ)较厚,细胞排列较疏松,其大小不一,以圆形、三角形和星形细胞居多。

板层Ⅲ和板层IV内较大的细胞群称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

此二层都接受大量的后根传入纤维。

板层Ⅰ~Ⅳ相当于后角头,向上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端相延续,是皮肤外感受性(痛、温、触、压觉)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未和侧支的主要接受区,故属于外感受区。

板层I~IV发出纤维到节段内和节段间,参与许多复杂的多突触反射通路,以及发出上行纤维束到更高的平面。

板层V(lamina V)位于后角颈部,除胸髓以外,都可分内、外两部分。

外侧部占1/3,细胞较大,并与纵横交错的纤维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网状核),尤其在颈髓很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
脑干内部结构:灰质、白质、网状结构。
脑神经核 灰质
传导中继核
脑神经核:躯体运动核(8对)、内脏运动核(4对)、
内脏感觉核(1对)、躯体感觉核(3群)。
传导中继核:
薄束核、楔束核——中继薄束和楔束。 下橄榄核——联系大脑皮质、红核、脊髓与小脑。 上橄榄核——中继听觉信号。 脑桥核——联系大脑皮质与小脑。 蓝斑核——与中枢各部有广泛联系,与睡眠、觉醒、
脊髓内脊髓白质:
分前索、外侧索、后索,含上、下行纤维束及固有束。
脊髓白质: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脑 干 brain stem
脑干分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
脑的正中矢状面
脑 干 的 分 部
延髓、脑桥和中脑
脑干的腹侧面观
脑干的背侧面观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延髓中央管
感觉和运动及内脏活动有关。 红核——联系大脑、小脑与脊髓。 黑质——与纹状体联系,提供多巴胺。
纤维束 起 始
脑干白质
交叉
去向
功能
内侧丘系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深感觉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脑桥被盖腹侧交叉 内侧膝状体
听觉
脊髓丘系 脊髓后角
脊髓白质前连合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肢浅感觉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感觉核 脑桥延髓交叉 丘脑腹后内侧核 头面部浅感觉
锥体束 大脑皮层
锥体交叉(大部) 脊髓前角运动核 躯干、四肢运动
脑干交叉(部分) 大部分脑神经运动核 头面部运动
脑干交叉(全部) 面N核下半和舌下N核 面肌和舌肌
锥体交叉平面
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舌下神经核 疑核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
橄榄中部:
橄榄上部:
脑桥中部平面
脑桥上部平面
中脑:下丘平面
中脑:上丘平面
脑干网状结构:分外侧区、内侧区、正中区(中缝核群)。
功能:调节躯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影响大脑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