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部城市群空间组织与引导规划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吉林省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吉林省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13•【字号】吉政办发〔2021〕54号•【施行日期】2021.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吉林省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办发〔2021〕5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省城市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和稳定扩大就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区域性经济增长,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提升改造传统商圈、培育发展新兴商圈为目标,对标国内外著名城市特色街区,着力培育新街区、提升老街区、创建名街区,提升和完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特色街区在引领带动商圈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商业旅游文化特色、促进消费增长、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树立“中心城市以功能论输赢”的城市竞争理念,坚持以彰显区域中心城市特征、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网络节点功能为根本导向,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一街一特色”要求,明确特色街区空间布局、业态定位、个性特色、发展目标等,科学谋划全省城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全局,坚持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2.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在特色街区建设中的引导和督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街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指导特色街区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管理机制,实施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统一运营管理,加快街区培育发展。
3.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结合全省特色街区发展现状,支持有条件地区在现有街区中选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进行改造提升,盘活存量,不搞大拆大建。
关于辽源融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工作方案全面主动地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吉林中部城市群合作与交流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吉林中部城市群、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战略部署,推动辽源跨越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为有效推进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根据我市的发展实际和特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辽源特色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坚持“主动接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方针和以“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接轨为主体”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接轨长春、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努力把辽源建设成为吉林省中南部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二、目标任务:——主动接轨,借力发展。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动接受长春的辐射,不断增强两地发展的关联度。
谋求长辽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春卫星城,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崛起,把辽源建设成为吉林省中南部区域重要工业城市。
——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加强与其他中部城市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精心组织,因势利导,积极搭建平台,为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在与吉林中部城市群间的合作交流中求得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双赢。
——立足特色,错位发展。
发挥辽源在吉林中部城市群中的比较优势,找准辽源在吉林中部城市群的位置,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形成与长春以及吉林中部城市群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和联动、错位发展,把辽源建设成为吉林中部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城市。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以思想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接轨为主体,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大胆探索,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把接轨长春、融入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具体措施(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功能一是加快城市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三环五纵六横”主骨架和一、二、三环联接线路建设。
国务院关于《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12.12•【文号】国函〔2023〕147号•【施行日期】2023.12.1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3〕147号吉林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吉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吉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4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3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37.3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28•【字号】吉政发[2013]24号•【施行日期】2013.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13〕2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已经2013年省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工作落实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落实意见,确保省级示范城镇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3年8月28日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特色城镇化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本着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规范运作、积极稳妥的原则,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示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是拓展对外开放、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平台,对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示范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需要扩大开放,加快集聚外部资源和要素,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力。
要通过示范城镇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一大批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实施“三化”统筹、“三动”战略,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核心,以中部城市群为主体,统筹规划城镇、人口和产业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县城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功能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县城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区别化定位、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区别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创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模式,提高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构建“一圈三区四轴”的城市化格局,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打造敦延珲、通白和白城三个城镇集聚发展区,推动形成哈大、珲乌、通白敦东部城镇和集双南部城镇四个集聚发展轴。
构建“三区三带多点”的农业格局,建设中部粮食和农产品生产核心区、东部山地特色农林业和西部生态农牧业发展区,打造中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沿江沿河优质水稻产业带、西部杂粮杂豆和畜产品产业带,建设长春市和公主岭、梨树、梅河口、敦化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城市周边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点。
构建“三区四屏三廊一网”的生态格局,打造中部环长生态协同防护区、东部高功能生态屏障区和西部重要生态恢复区三大生态功能区,巩固中部黑土地保护、东部长白山森林、西部科尔沁防风固沙和松嫩湿地保护修复四大生态屏障,构建沿重要铁路、重要公路和重大江河流域三大系统生态防护廊道,完善多点支撑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网络。
推进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9.01•【字号】吉政办发[2000]96号•【施行日期】200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0]96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0年九月一日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城乡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一)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
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多的城市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详细规划,随意进行建设;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道路两侧和国道、省道两侧规划建设管理混乱;小城镇和乡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薄弱;有的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建设没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少地方规划建设管理混乱;城乡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城乡规划设计总体水平不高;城乡规划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有清醒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使城乡规划在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三大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切实发挥对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吉林中部城市群是指由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和白山市所组成的地区。
这片地区地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之间,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基于SWOT 分析对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一、优势(Strengths)1. 资源丰富:吉林中部城市群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水力发电等。
这些资源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地理位置优越:吉林中部城市群地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与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相邻,交通便利。
这使得吉林中部城市群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3. 工业基础雄厚:吉林中部城市群在工业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尤其是汽车制造、化工、冶金等行业。
这些工业的发展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劣势(Weaknesses)1. 资源结构单一:吉林中部城市群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煤炭、铁矿石等行业,相对较为单一。
这使得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的限制,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2. 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吉林中部城市群地区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地区整体发展不平衡。
3. 交通条件有待改善:尽管吉林中部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但交通条件仍然有待改善。
一些城市的交通网络较为薄弱,限制了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1. 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东北地区的重点支持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建设,吉林中部城市群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中。
2. 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在中国各地兴起。
吉林中部城市群可通过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四、威胁(Threats)1.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煤炭、铁矿石等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给吉林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基于SWOT分析的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吉林省中部城市群是指以长春市为核心,沿着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城-松原线形成的一条城市带。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一地区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推动吉林中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一、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SWOT分析是一种以评估企业、组织或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目的的分析方法。
优势和劣势是企业内部的因素,机会和威胁是外部的因素。
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制定战略,抓住机会,化解危机,提升竞争力。
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连接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 产业优势:吉林省中部城市群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汽车制造、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 人才优势: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其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人才辈出,为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4. 交通优势: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经济结构单一:中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2. 区域协调发展不足: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需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自然环境压力: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地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自然环境对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处于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要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2. 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近年来,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吉林省中部城市群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11•【字号】吉政发[2005]24号•【施行日期】2005.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吉政发[2005]24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和《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和改善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一)切实做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部城镇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要抓紧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和中部城镇群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建立区域空间管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切实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全面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期限到2010年。
设市城市和县城,要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在2007年底以前完成修编和审批。
要切实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两个规划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上要保持一致。
要充分考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城市规划建成区要保持合理的距离。
要编制规划区的规划,实现规划区内规划的全覆盖。
要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并划定道路“红线”、绿地“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水系“蓝线”和不良地质条件“黑线”,实行最严格的规划控制。
(三)抓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各市州、县(市)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抓紧开展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6月底前完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15•【文号】国办函〔2016〕102号•【施行日期】2016.12.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6〕102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吉林市是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吉林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吉林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96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进一步加强与长春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做好区域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城镇化建设实施整体谋划强化政策配套——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建设实施整体谋划强化政策配套——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对策建议作者:石明磊姜玉芬张文山黄长志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3年第10期石明磊姜玉芬张文山黄长志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包含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等多个层级共同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可以因地因时,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予以重点突破。
但全省的城镇化工作绝不仅仅简单等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长期来看,应有整体性思维和系统性谋划,打出政策的“组合拳”。
根据我们的调研,建议建立“1+1+5”的吉林特色城镇化发展机制,即创新落实一个意见、出台一个规划、建立五项政策机制,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建设。
一、创新落实一个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并进一步完善创新相关政策措施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省城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要继续深入落实《意见》。
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意见》中的政策措施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和创新。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稳步实现要素市场自由流动。
要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平等的权属地位。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相比,还不具备同等的权属地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虽然允许经营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但具体的制度或规范却没有相应出台。
农村宅基地流动受限制,占而不用、低效闲置、空心村等现象增加。
建议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参与城市建设的平等权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实行农村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对非公益性建设用地,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流转条件、用途和权益。
建议将农民宅基地复垦后划归原住户承包地,同原承包地一样确权并长久不变,调动农民盘活闲置土地的积极性。
户籍制度改革方面,逐步实行人口居住证制度。
改革的方向就是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实现全省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为目标,以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全面进行户籍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打造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增长极——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建设研究
1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党建版2014 年 第 7 期
全面深化改革
XIN CHANGZHENG
明、错落有致的城镇体系。 —— 长 春 、吉 林 两 个 特 大 城 市 。
——长辽经济带。打造长辽轨道 交通和生物制药连接带,即以辽源迈 达斯铝业、利源铝业带动辽源为长春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提 升;依托辽源雷尼森生物制药、博大伟 业生物制药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长春 生物所、修正、金赛、吴太等知名企业, 借助长春国家生物基地平台,打造集 群优势。
——长松经济带。建设长松特色 产业连接带和文化创意旅游带。依托 长春在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方面产 业优势,提升松原石油开采、化工、农 畜产品加工和新能源等产业整体实力 和核心竞争力。加强长春、松原两市 文化创意产业联动和城际连接带上旅 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中共延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延军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作风建设提出的 “三严三实”新要求。要抓好抓实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必须深刻 领会“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大力弘 扬“三严三实”作风,将“三严三实”的 精神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一小时经济圈”(协作发展 区):围绕哈大轴、珲乌轴、舒梅轴和辽 梅轴的公路、铁路建设,把第一圈层外 的 四 平 、辽 源 、松 原 三 个 地 级 市 和 磐 石、扶余、梨树、东丰、东辽、梅河口并 联起来,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将该 区域打造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
全面深化改革
鲜明、产业集群的协作发展区域。 “四带”。以长春为核心,开发建
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
e = t /l (i, j)
(i, j) (i, j)
(3)
式中,e( 为 i,j) 两市(县)间的公路效率,t(i,j)为两市 ( 县 ) 间 的 交 通 时 间 , l(i,j)为 两 市 ( 县 ) 间 的 交 通 距离。 1.1.2 社会网络分析
2) 交通联系度计算。交通网络联系强度包括 铁路网路联系度和公路网路联系度。铁路网路联 系度计算采用 2 市(县)间的交通流入量和流出量 的和来表示,公式如下:
M = M + M (i, j)
(i− j)
( j−i)
(2)
式中,M(i, j) 为市(县)i 和市(县)j 间铁路联系强度; M(i-j) 为市(县)i 到达市(县)j 的日发铁路列车班 次数。
∑k CD (i) = Xij
j=1
(5)
式中,CD(i)为点度中心度;Xij 为节点间的联系强 度,k 为节点数。
3) 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分析区域联系网络 中,有较强、精密联系的城市形成的小子群现象。
8期
姜莉莉等:吉林省城市空间结构及地方中心城市腹地范围界定
1321
凝聚子群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区域内部的网络关 系,进一步明确城市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1.2 数据来源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联系度计算
1) 经济联系度计算。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区
域内经济联系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即可以反映中
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也可以
反应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的辐射的接受能力 , [23]
公式如下: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CENTRAL JILIN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 刘继斌[1,2];杨青山[1];张春丽[3]
作者机构: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吉林长春130324;[2]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吉林长春130061;[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吉林长春130012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228-231页
主题词: 城镇群;城市化;空间组织
摘要: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
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发展改革委(局),长白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长春新区经济发展局,中省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集聚区提档升级,提升集聚区示范引领作用,我委制定了《吉林省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发展改革委代章)2021年9月30日吉林省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集聚区提档升级,提升集聚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按照“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服务共享、辐射带动”的总体要求,以集约化、规模化和特色化为导向,以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为路径,使集聚区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吸纳就业快速提升、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逐步形成符合省情实际具有吉林特色的集聚区发展体系,为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建设模式先进、业态新颖、功能完善、上下游衔接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022年,集聚区总数达到80个,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入驻企业8000户,吸纳就业17万人。
2023年,集聚区总数达到90个,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入驻企业9000户,吸纳就业18.5万人。
2024年,集聚区总数达到100个,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入驻企业10000户,吸纳就业2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中部城市群空间组织与引导规划
刘佳陶玉霞
(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中部城市群空间组织目标及影响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的分析,从而制定中部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战略,从而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进行架构并提出引导规划。
关键词:城市群空间组织引导规划
一、目标
(一)实现空间组织的高效率
城镇群优先应该是吉林省参与振兴东北进程中的空间战略的一部分,属于借助内外力量,适度整合多种资源,推进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
(二)支撑生态省的建设
实施城镇群战略,以此为基础协调全省和吉林中部地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省建设的融合。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在空间上表现实质主要是区域之间的协调。
二、影响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分析
(一)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资本、技术的流动,生产的全球重构与转移,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培育。
(二)信息化与公路时代
信息时代区域与城市功能的转化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的重要结果就是世界城镇体系和新型空间极化格局的形成,极化的方式可以是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圈或城市群。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是通过机制和体制的改变,改造东北地区的区域环境,激活经济发展动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区域是京哈、哈大沿线及周边地区,吉林中部城镇群就位于这个区域中。
(四)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吉林中部城镇群中心城市长春、吉林尚处于极化阶段,对外围辐射不明显;南部四平、辽源、梅河口处于辽宁与吉林交叉腹地范围内;北部松原、扶余、榆树等处于哈尔滨与吉林交叉腹地范围内;中部城镇群的发展面临着与辽中城镇
群、哈尔滨都市圈及哈大齐经济走廊的竞争。
(五)东北区集聚与扩散的总体趋势
黑龙江省(哈、齐)和吉林省(长、吉)的一主一副双中心结构由于齐齐哈尔、吉林市的地方化和边缘化以及省会城市的超前发展而演变为单中心结构,东北地区从整体上已进入“四城市时代”。
在四大中心城市带动下,三省内部三个城镇群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集中趋势。
(六)吉林中部城镇群区域的集聚与扩散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长春的快速发展和其他地级城市的相对衰落,小城镇发展的缓慢,但总体上呈现“大集中,小扩散”形式发展,未来中部城镇群的发展仍会呈现集聚为主、扩散为辅的特征。
三、空间发展战略
根据上述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现状特征、发展目标和主导因素的分析,未来中部城镇群空间发展应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具体战略如下:
(一)实施“加减法”战略,引导人口向中部城镇群集中
空间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基于效率的需要,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特别是中部城镇群集中;基于生态的需要,促使东部、西部地区的人口向城镇集中、向中部转移;基于社会均衡的需要,通过减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提高人均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化解由于经济增长不均衡造成的区域矛盾。
(二)实施“南拓北联西进东出”的开放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中部城镇群南部与辽宁接壤;北部处于哈尔滨与吉林交叉腹地范围内;东部与门户图们江联系紧密;同时双松轴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南北向轴带,是联系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部和辽宁中部的重要通道,所以中部城镇群的发展面临着与辽中城镇群、哈尔滨都市圈及哈大齐经济走廊的竞争,所以中部城镇群应实施“南拓北联西进东出”的开放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三)在中部地区实施“梯度产业开发”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目前在空间上凸现出了管理控制中心、科研开发在长吉,生产装配基地在周边县市镇的垂直化分工体系的地域空间格局,依靠市场主体,以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区域内的产业对接,应继续培植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条促进主导产业之间的整合,完善城镇群内部的垂直分工体系,扶持小狗经济,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四)强化长吉整合,打造区域中心
从吉林省域经济发展空间看,长吉两市经济市场范围己处于交叉状态,在经济转型期以及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背景下,两市之间具有整合发展的巨大空间。
(五)扩容强市,扩权强县,打造次一级中心
培育松原、四平、辽源、梅河等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以工业发展为动力,以工业开发区为载体,优先发展具有潜力的城镇,通过城镇产业共生带动城市化发展、实现县域突破;培育较低层级的增长极。
(六)加强轴带集聚,培育主要经济发展轴带
未来将重点培育“T型轴带”——即长吉经济带和哈大轴线,通过轴带的集聚,能够利用这些贯通中部城镇群的交通轴线,将城镇群内的重要城镇及产业连接在一起,促进各城镇之间生产与生活服务功能的互补与成长,促进各城镇规划建设的协调。
四、空间格局的基本架构
(一)“一主一副多中心”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二)以“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
本次规划的轴带体系分为三级:
一级发展轴:“T型”轴带——哈大轴线和长吉经济带。
二级发展轴:双梅轴(双辽—四平—辽源—梅河口),榆梅轴(榆树—吉林—磐石—梅河口),长松轴(长春—农安—松原)。
三级发展轴:双松轴(双辽—长岭—松原),榆松轴(榆树—扶余—松原)
1、一级发展轴——“T型”轴带
“T型”轴带由哈大轴线和长吉经济带组成。
“哈大轴线”(吉林省段)是东北地区中部核心地带的一部分,发展空间和战略重大。
省内曾出现过“长平经济带”的提法,但四平处于长春和沈阳之间的经济低谷,地方经济的相对衰落已持续多年,全国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大城市化”使长平一线成为显赫经济轴带的前景更加渺茫。
而榆树、德惠、长春、公主岭等地的农副产品加工已经多点成线,整个中轴线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已走上正轨,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应争取成为全省高度集中的加工业中轴线。
2、二级发展轴
二级发展轴由双梅轴、榆梅轴和长松轴构成。
3、三级发展轴
三级发展轴由双松轴和榆松轴构成。
(三)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圈(区)体系
1、以特大城市为依托的都市圈
(1)长春大都市圈
由内圈(主城区)、中圈(近域乡镇,连同主城区,长春都市区的范围)、外圈(邻县、县级市)三个圈层组成。
各圈层的调控要点如下:
内圈:解密外疏,“退二进三”,进行大规模的绿地建设,以解决自然空间匮乏问题。
中圈:聚集人口、构筑可持续的大都市形态。
外圈:包括九台、德惠、农安、公主岭、伊通、双阳等相邻市县区。
目标是避免相对衰落,建设生态市镇和生态县。
(2)吉林大都市圈
由内圈(主城区)、中圈(近域乡镇,连同主城区,吉林都市区的范围)、外圈(邻县、县级市)三个圈层组成。
各圈层的调控要点如下:
内圈——重点进行产业结构重组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中圈——重点进行城镇产业功能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多样化的郊野休憩空间。
外圈——包括桦甸、舒兰、蛟河、磐石等相邻市县。
重点是搞好城市功能分区和工业小区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建设生态市镇和生态县,加强与主城区的联系,重构居民点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等。
2、以中等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区
主要包括四平、辽源、松原、梅河口等。
都市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同时,整合周边县镇的快速城镇化地区。
(四)以长吉都市区为核心的圈域体系
1、核心圈层——长吉大都市区
长吉大都市区范围包括长春市的市区(城市规划区)、吉林市的市区(城市规划区)及长吉南线、北线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长春市市区、吉林市市区、九台市区及南部和永吉县北部。
而且在长吉经济整合带上还可以构建多层次组团(见表1-2)。
(2)紧密圈层——长吉整合区外围县镇
紧密圈层主要指以长吉两市主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主要包括长春都市区、吉林都市区以外的大都市圈区域。
该圈层以减少对核心圈的压力并为都市圈的发展服务为目的,建立实力强大、就业机会充足的综合性卫星城镇。
(3)外围城镇组群
外围城镇组群受核心圈层的影响较小,同时是该圈域体系与外界相交的临界地带,因而也是核心圈层和圈外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作用影响的地区该圈层未来将以城镇组群的形式带动区域的发展,主要城镇组群情况如表1-3:
表1-3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外围城镇组群
参考文献
[1] Takabito S ,Robert F1 New Garden City of t he 21st Century1 Kobe University ,2002。
[2]吴启焰1 城市密集区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1 人文地理,1999 ,14。
[3]郭荣朝,顾朝林,曾尊固,等1 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应用———以襄樊市为例1 地理研究,2004 ,23 (3) 。
[4]王兴平1 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1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乔家君,李小建1 河南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地域结构1 地理研究,2006 ,25。
[6]刘承良,余瑞林,熊建平,等1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1 地理研究,2007 ,26 。
[7]方创琳,宋吉涛,张蔷,等1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1 地理学报,2005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