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吴岫蒲城县电力学校2015.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属于渭南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使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全面提高了教学成绩。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国内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各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始了研究,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采取何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如“支架式教学”、“探索式学习”、“项目研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后,而较少在课堂上去进行认真研究,纵观国际国内尤其是我省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缺少有效的、可操作性的适合我省学生的教学理论和范例。
我们拟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此项研究作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办法。
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使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化融入教学,一改传统教育抽象、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形象而生动的情景中获取知识。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静止、封闭、模式化的东西变为“虚拟现实”、“开放的”、“参与式”、“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探析
第一 ,现 代教 育 技术 已从 教 学 手段扩展 为新 的 教学 环境 。任 何形 式的教 与学 活 动 ,最有 价值 的方 面 应该包 括提 供 给学生 交互 与合 作的机 会 ,使 之建 立 起合作 学 习体 系 现 代教 育技 术 的发展 ,使 得我
媒 体 的研 究 上 ,一是 重视 硬件 配置 ,二是重 视教 学
一
是讲 练 结合 法 。采用讲 练结 合法 就是 在计算
机 室 内上课 ,教师每讲 完 一个知识 点 ,学生 马上就 能 实际 上机 操作 。边讲边 练 的优点是 理 论 与实践相
结合 ,学生容 易理解 并掌握 教 师讲 授 的 内窖 。不 足 是 由于中小 学生 好奇心 强 、好 动 ,这 样的课 堂教 学 不 易组 织 ,若教师 调动 不 当 ,易形成 学 生 自行其 事
改革 。
们 的教 学 方 式将 由 以教 为 中心 逐 渐转 变 为 以学 为 中 心 有效 的学 习应 该 使 学 生 掌 握 新 的知识 与技 能 , 判性 的思 维 , 调地 发展 智能 与个体 。各种现 评 协 代教 育技 术能 够完成 支持 学 生之 间的通信 ,促进交 互 与合作 , 持情境 化的 虚拟 真实世 界 的活动 。 支 在过 去 十年 问的 电化 教 育 ,往往 把重点 放在 对
方 法很 难实现 , 至行 不通 。 甚 对应 计算 机室 教学 模式 的方法 有两 种 :
息技术课 教 学 , 果不 错 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和 方 法 探
张廷进 孙 忠 智 常规的课 堂 教学模 式 为 :教师—— 内容—— 学 生 。这是 我们通 常 使用 的一种模 式 它适 合于信 息 技 术基 础知识 部 分的 教学 , : 如 计算 机 的发 展史 、 计 算 机 的结 构 等 内容 。这种模 式 与其它 常规 学科 的教 学 没有 区别 , 讲授 法是 这种教 学模 式 的基本 方 法 讲 授 法是 教 师通 过 口头 语 言 对学 生 系 统地 传 授 知识 的一 种方 法 。运 用这种 方法 ,教 师可 以将计 算 机 知识系 统 地传授 给 学生 ,使学生 在 较短 的时 问 内获得 较 多 的知识 。在进 行信 息技术 基 础知 识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改变了教育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它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和基础,形成了一种和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老师讲解知识,学生听讲,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PPT、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展示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互动。
其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教学需要大量时间和劳动力来完成笔记和题目,使得学习效率失去了很多。
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节约很多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扩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最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的。
信息技术让教育教学体系更加高效,也让学习效率变得更加高效。
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完成掌握知识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实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是从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方面,安装、配置、使用多媒体设备,了解相关软件,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课堂进行实验,建立深度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设备。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内容,针对性地教授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并能够独立、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导课程。
总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教育和教学进程的现代化。
浅谈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3)
浅谈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知识的更新速度。
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方向上进行研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
3.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传媒艺术、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也需要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在课程中涉及到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知识的交叉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其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1. 项目式教学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如电商平台、智能家居、拼音输入法等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际场景作为项目,让学生进行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2.手工实践教学手工实践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理解电脑的操作,掌握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知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编程练习,例如,学生们可以设计名片、海报、电子邮件等批量输出的项目。
3. 互动式授课互动式授课是一种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互动性侧重于互动式信息素养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以互动的形式交流,增加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当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多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养”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法的研究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一般认为信息素养本质上包含意识、道德、知识与能力四个层面:一、信息意识情感。
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三、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明白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了解其发展与作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四、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
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
纵观国内外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完善,如教师信息能力的缺乏,课程整合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所以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担主要还是落在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上。
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2)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3)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然而,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
首先,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各种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学科知识。
其次,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网络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1. 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的合作中进行学习,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各种协作工具,如在线文档、团队协作平台等,使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合作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监控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个性化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智能化的推荐和调整。
3. 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学习,通过预习课程内容,课堂上进行探究和讨论,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和巩固,同时也可以提供在线讨论和交流平台,促进课堂中的互动和合作。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配套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成为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
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比如设计一个网站或编写一个小程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拓展性学习模式拓展性学习模式强调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信息技术竞赛和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在线学习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学习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在线交流等方式来学习和分享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四、个性化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个性化学习平台和教学工具,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偏好,然后针对性地设计和推荐学习资源。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有项目化教学模式、拓展性学习模式、在线学习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模式等。
这些创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在下认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这门课的教材、教法研究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很不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加以应用,将有助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
一、知识教学具体操作方法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2、呈现问题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3、讲解示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操作演示基础技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讲解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以边讲边操作,使用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
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
讲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
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4、分层练习、内化知识练习是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技术,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多样的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探索一种适用于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模式非常重要。
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意义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通讯、数据库、Web编程、多媒体技术等等。
学习这些知识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可以顺序地将知识点划分到不同的层次中,从而实现知识结构的逐步深入。
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的主要特征,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
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Web编程、多媒体技术等,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模式探索1. 教学目标的制定教育要有目的性,而教学目标是课程体系的基础,它是教育激励的源泉。
信息技术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它有很多不同的分支,因此,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应当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因素。
2. 知识点的划分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知识点的划分直接关系到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一般来说,可以将知识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层、深入层和应用层。
基础知识层是指计算机和通信原理、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设计模式等基础知识。
深入层是指操作系统、网络通讯、Web编程、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应用层是指各种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应用、互联网应用和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它涉及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及模式研究一、融合途径研究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融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2.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协同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例如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融合模式研究1.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通过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的互补,以提升教学效果。
2.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线协作学习模式:利用在线平台,学生可进行跨地域的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室等,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服务和计算服务。
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1.制定各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方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整合方案,以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通过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视频等,以满足教学需求。
2.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利用网络上的开放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改编,使之符合教学需要。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制定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用软件操作、网络资源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3.培训方式: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视频教程、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息化,从而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在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呈现,使得教学内容多元化。
息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听课、搜集资料、请教问题等,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限制,使教育形式更加开发化。
为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研究的内容及顺序,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人,学生的研究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个人的习惯和技能,选择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等。
这些教学形式和手段能根据教学内容,从文字、图表、动画、声音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息技术的飞速开展为教育的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同时,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衅。
各个国家都把开展息化教育作为国家开展的战略,比方美国启动了“国家教育技术工程”,欧盟发布了“息社会中的研究:欧洲教育创新行动规划”,新加坡推出了全国教育息化计划,马来西亚启动了多媒体走廊计划,我们国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新根蒂根基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等。
在《根蒂根基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了息技术了的重要性,明白指出:鼎力大举推进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研究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厘革,充分发挥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研究和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况和有力的研究工具。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也在这种新趋势下得以更新和升级。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互联网+时代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挑战1.课堂形式单一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互动性和参与性,学习效果有限。
2.教学资源匮乏小学教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获取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教师也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3.学生习惯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知识。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方式与学生的习惯不匹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构建多维互动型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互动型课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知识引导者和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团体合作、探究、交流辩论等方式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思维。
同时,通过反馈、评价、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2.拓展多种来源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应该可以通过多种来源获取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MOOC 等在线平台,构建和谐、和睦的学习环境。
3.注重学生学习体验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学生对于教育领域的刺激要求越来越高,在学生中推广高质量的、有趣的教育是解决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让学生实现个人已经团队合作、进行多元化思考、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化、结交新朋友等,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探析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通过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过分析、比较,小结出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和互联网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学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简介、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多媒体知识和网页设计等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模式和方法,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师多年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和若干种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教学效果很好。
一、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就是采用传统的教师+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师—内容—学生。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配上高亮度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现在发展为教师+多媒体教室的模式。
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一种模式,它适合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结构、信息和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理论内容。
这种模式与其他常规学科的教学没有多大区别,讲授法是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
在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学时,为使抽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讲解得更明白,教师还可以灵活地运用其他方法。
如比喻法,把“存储单元”比喻成为一栋楼房的一套住房,把“内存储器的地址”比喻为门牌号。
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地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时,采取讲授法并灵活使用其他方法,把相关知识讲深、讲透,真正让学生理解。
二、计算机电子教室教学模式计算机电子教室就是在网络化的计算机中安装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可以广播教师机屏幕内容到每一个学生机,并且能实时控制学生机的操作,使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为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教育领域,对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授往往单调乏味。
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活跃化。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互动化和个性化。
多媒体化。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老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某个知识点,或者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更容易产生兴趣。
互动化。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参与课堂,这种互动模式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个性化。
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不同难度的知识讲解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指导模式和教学指导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指导模式和教学指导方法的创新研究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工具和手段,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下提出一种新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将自主探究学习、基于情境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过程随着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应抛弃纯主观主义的认识论,提倡“主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把握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为之创设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信息资源以及有组织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环境中,利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策略,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习动机得到有效激发,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为前提,以个人独立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而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
1、该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指导与监控阶段、重点讲授阶段和组织评价阶段。
(1)、在实践研究中论述了“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围绕“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学习,是一种教师与网络、学生与网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元互动、教与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一、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
它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
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组成等。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文件的复制粘贴。
二、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也是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同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
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
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
如讲文件的保存,这是讲windows 基础操中的重点兼难点之一,教师在讲这个内容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操作,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等在保存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带着学生反复操作,还可轻松地向学生讲清楚“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孙亚男林海九台市营城第一高级中学Sunyanan2007@ Jtlinhai@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究孙亚男林海九台市营城第一高级中学Sunyanan2007@ Jtlinhai@[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够再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目标与任务,采用何种教学理念、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等,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逐步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不懂信息技术,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是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忽视信息技术,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必将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落伍!国际调研的结果显示,各国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
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与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
那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究竟有什么特点,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呢?1.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1.1教学模式的特点。
如果说赫尔巴特的“四段法”是最早(1806年)的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模式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发展为上百种模式,但这些模式都遵循了共同的特点。
(1)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或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2)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特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的程序,同时包含了以某种教学策略为主导的多种教学策略。
(3)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在教学模式中,教学中的各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4)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1.2教学模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美国著名的师范教育家乔伊斯(Joyce)在与他人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分成四大类。
(1)社会相互作用模式(2)信息处理模式(3)个人发展模式(4)行为主义模式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一书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1)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2)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3)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这些分类方法反映了不同的分类思想。
乔伊斯的分类倾向于以模式的理论基础为依据,而叶澜的分类是以个体发展为依据。
不同的分类对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指导作用,但任何教学模式都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特定的教学目的(2)特定的教学程序(3)特定的作用方式(4)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它的处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程序。
2.1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而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
教学方法既包括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程序。
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第二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第三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方法就必然包含了教法、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2.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方法,没有方法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种特殊的综合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2.3各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
教育学发展到今天,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方法可采取不同的分类。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方法分类有许多不同主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著的《教育学》认为,教学方法可以就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为依据,分为四大类:即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和以陶冶为主的方法。
每一大类又可分出若干具体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等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实习法等等何克抗、李文光编著的《教育技术学》认为,根据传递信息的来源和感知信息的特点,教学方法分为直观的方法、语言的方法、实践的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教学方法可分为讲解演示法、复现法、问题性讲述法、局部探索法和研究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形式的特点,教学方法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根据某教学阶段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任务,可分为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运用知识的方法、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巩固的方法和检查知识技能的方法;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可分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法和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法。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把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方法上存在各种不同的分类观点,反应了教学方法认识的分化和综合的正常过程。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般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1、当前的教学目标是传授和学习新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教材内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科学性知识还是艺术性知识;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准备等。
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3 .信息技术学科集综合性、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开放性、层次性于一身,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速度迅猛,远远超过了社会及其成员的调适速度。
新课程观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科要在我国高中实现必修课和若干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然而对于我国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素养理论,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从而构筑新型的信息技术课程。
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特点有:时代性。
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计算机延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科学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基础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硬件资源更新发展迅速,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新的应用方法。
目前,可应用的资源很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具有普通性和迁移性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应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
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整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其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
整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进度上的“异步”、学习过程的“交互”、学习方法上的“协作”和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上的“开放”等特点。
其学科特点与传统学科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又要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认知工具,在教学中凸显信息技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各种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4.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发展初期,我们大多采取这种教学模式。
因为那一时期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脑处于完全陌生或一知半解的程度,上课主要靠教师讲,练习时也要教师手把手教。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们普遍采用,是由于它有下列优点;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
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的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
而信息技术恰恰是一种技术性学科,它更注重能力的训练。
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高分低能,对实际操作陌生。
然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的言语材料,能否同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