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城镇化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服务城镇化策略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低起点、高速度”的发展过程。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8亿上升至6.9亿,城镇化率上升至51.27%。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工作要求,将城镇化战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城镇化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国内需求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下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主要表现在:

城镇化建设加速发展,为县域有效信贷需求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域产业承接能力的增强、支撑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为信贷投向的调整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农民市民化和消费升级,为农户贷款结构调整提供了现实可能;与城镇化配套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担保方式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

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农村土地物权权属模糊、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等隐忧,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待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化业务,应注意以下问题。

关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和路径差异,因地制宜支持城镇化发展。

在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同质化竞争的风险,审视和思考不同区域、不同特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城镇发展潜力所在,根据不同区域城镇化适宜的发展路径,明确城镇化过程中的重点投向和领域。

对于一线城市和沿海中心城市,重点关注保障房建设、重点学校和医院改扩建工程及城市承载能力综合提升工程等。对于资源富集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支持资源开发和相关配套设

施建设。对于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城镇,重点支持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对于中部地区产业支撑城市,围绕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产业链切入城镇化业务。对于农业大市,应把中心城市内农产品加工、配送及生态保护、农业基础设置配套作为支撑重点。

关注“人的城镇化”,积极探索县域个人业务发展新空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在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特别关注农村人口融入城市和与之相关的户籍、土地、住房和投融资等一系列改革所带来的县域个人业务发展机遇。

应抓住进城农民生产经营和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以住房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为突破口推动农户贷款结构调整优化。

应抓住城镇化和产业融合的机遇,推动信贷资源向城镇化重点规划区域和有配套产业完善的县域集中,向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县域流通市场及相关的产业链带动的农户集中。

应重点把握城镇化进程中所催生的大量生产要素收益获得者和县域第二、三产业中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探索收益权质押类产品和以未来收入作担保的透支类信贷产品,以更好地适应城镇化进程中新客户群体的信贷需求。

关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注重城镇化发展中的产业依托,防范“空心城镇化”风险。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产城融合”将成为未来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应高度关注“空心城镇化”的风险。对于缺乏资源基础和产业支持、同质化严重的“造城运动”式的城镇化项目,坚决不予准入。

应牢牢抓住城镇化推进带来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集聚机遇,把握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将产业升级改造、县域优势资源开发、现代农业产业链、主导产业配套工业园区、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项目。

关注支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

在当前房地产调控和四部门整顿地方政府违规融资行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低水平县域政府融资平台缺乏有效收入来源、抵押担保无法落实、不规范融资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加突出。

为此,在城镇化业务拓展中,商业银行首先应严格准入管控和名单制管理,做到有保有压,坚决退出现金流不足、抵押担保无法落实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次,要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周期、现金流情况、政府任期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既要防止由于融资期限和现金流周期不匹配造成的期限风险,又要防止项目贷款约期过长面临的市场变动及政府换届或规划变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