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所创造的总收入,而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推动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财富重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个体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5.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

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等。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和底部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行为。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和扩大市场规模。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个体或群体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收入、支出、投资和储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各种经济指标,如消费指数、投资比例等。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以持续增长,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慢。

其中,主要的理论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等。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研究劳动力供求关系,包括就业率、失业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及影响就业和失业的因素,如人口结构、技能水平、经济政策等。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需求管理等。

5.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全球货币交易市场,涉及各国的货币汇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等问题。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财政政策的工具、影响和效果。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比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工具和效果。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研究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包括国际贸易的模式、影响因素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特征、长度和波动幅度,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10.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经济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包括劳动者、资本所有者、政府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原因和影响。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的归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制定相应政策。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

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

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

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看图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

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 —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 — 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宏观经济体的整体运行规律和政府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问,涉及整体经济体系的总体、平衡和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降低失业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主要由需求、产出和物价三大要素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增长。

3.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与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的上涨速率。

-失业率:有效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消费:个人和家庭在短期内为获得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投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长期资本品的支出。

-净出口:一个国家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4.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衰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变化的过程,包括扩张(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供求冲击: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内部冲击(如流动性冲击、政策冲击等)对经济体的影响。

-圆形流量图模型:展示宏观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和货币流动。

5.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体的整体需求和收入分配。

-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由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

-平衡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即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W
MP
W
MP
29.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 (u-u* )
30.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e (u u*)
宏观经济学
重要规律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 流动偏好陷阱
宏观经济学
重要理论
1. 乘数理论 2. 消费理论 3. 投资理论 4. 货币需求理论 5.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6. 失业理论:衡量、原因、类型、解释、影响 7. 通货膨胀理论:衡量、原因、类型、解释、影响
rc 1 rd
re
24. fU lE fU l( N U ) U / N l l f
25.奥肯定律:y yf (u-u* )
yf
26. Pt Pt 1
Pt 1
宏观经济学
27. mˆ yˆ vˆ
28.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1 1
d
d
y e g βT d r或r e g βt 1 y(三部门)
1
1
d
d
宏观经济学
17.L L1 L2 ky hr
18.m M
P
19.LM方程:y h r m 或r k y m
kk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hh
20.财政政策乘数:dy dg
1

1

(1
t)
dk h

1
kg
1
dk h
21.货币政策乘数:dy dm

1
1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

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

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

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看图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

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 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 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构成:NDP=C+In+G+(X-M)(三)与GDP的关系:NDP=GDP-折旧,因为:In=Ig-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一)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二)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三)与NDP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减间接税:间接税是消费者替企业交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而不能计入NI2、减去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的接受者(企业捐款接受者和赖帐者)未提供劳务,所以它不属于要素收入。

3、政府补助金不计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PI(一)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二)与NI的关系: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1、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

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

3、加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抚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一)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二)与PI关系:DPI=PI-个人所得税(三)构成:DPI=C+SNDP= GDP -固定资产折旧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 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DP=I PI -个人所得税第四节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Nominal GDP)——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 (Real GDP)——选定某年为基期,用计算期同基期比较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剔除隐含在名义GDP里的物价变动,由此得出的GDP称为按基期货币计算的实际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总产出=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一、两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和厂商—收入角度(总供给):GDP = C + S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 = C + I收入 = 支出: C + S = C + I 投资 = 储蓄: S ≡ I二、三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厂商、政府三部门中,包括政府部门。

Y=GDP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收入方面:Y=C+S+T,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 r =全部税金-转移支付。

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忽略掉转移支付也可以)。

所以: C+I+G = Y = C+S+T,即 I+G = S+T , I= S+(T- G)(T- G)为政府储蓄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

三、四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厂商、政府、外国(对外经济关系)—收入角度(总供给):GDP = C + S + T + Kr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 = C + I + G +(X - M收入=支出: S + T + Kr = I + G +(X - M) 投资 = 储蓄: I ≡ S + (T – G) +(M-X+Kr)投资 = 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国外储蓄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一、两部门模型的假设条件1、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消费者和企业(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所有厂商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产品3、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1、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2、公式国民产出(国民收入)= 总支出(总需求) E(AD) = c + i国民收入核算:实际产出 = 计划产出 + 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 = 03.投资=储蓄意义: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 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2、消费函数的形式:c=c(y) c=α+βy α——自发消费,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βy ——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c = α+βy (1 >β> 0)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βy -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β-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 3、APC 与MPC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 MPC: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 c/ y MPC = dc/dy MPC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 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1 > MPC > 0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 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βy APC =MPC ,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APC 与MPC 的关系: 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的形式:s=s(y) s = -α + (1-β)y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边际储蓄倾向: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当Δs 与Δy 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 为常数(1-β)。

非线性时,MPS 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 和APS 都递增,但是MPS>APS 。

APS 与MPS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y=c+s2、APC 、MPC 随Y 增加而递减,APC > MPC APS 、MPS 随Y 增加而递增,APS < MPS3、APC+APS=1 MPC+MPS=1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 四、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yc APC =MPC yy y y y c APC +=+=+==αβαβαysAPS =11=+→+=→+=APS APC y s y c s c y—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并非简单加总 国民收入的分配 政府税收政策公司未分配利润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棘轮效应”家庭消费既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 “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郎科.莫迪利安尼 假说:(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2)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 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 结论:●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