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3单元《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3单元《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情感表达的关系,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基本音乐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国歌情感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爱国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意义,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附点等,并能正确识读。
-培养学生的合唱合作能力,提高集体协作意识。
举例解释:
-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演唱。
-歌词意义的理解是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2.案例分析:我们将通过聆听《义勇军进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来感受歌曲的力量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附点节奏等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拍手和身体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义勇军进行曲》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队协作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知识点,如附点节奏、音符等,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拍手、身体动作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The mother giraffe is sotall, butthe baby giraffe isshort.
T:It’sshort.
Sn: 矮/瘦......。
T:Yes, you’reall right.It’sshort.It’sthin, too.
(不能否定说“瘦”的同学,但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一点而过。)T:It’s short↘, short↗,short↘.Ss: It’s short↘, short↗,short↘
第二课时
1、能听懂、会说句型“Look at that monkey. It’s fat.”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thin, fat,tall, short。
3、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1、能够在图片或情景的帮助下运用单词和新句型:Look at that…It’s (so)…描述喜欢的动物并能听懂别人的描述。
(1)T:What is the bear like?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then answer.
A bear! It’sand.
A. tallB.shortC.fat
1、学习理解语言。
T:Look atthe bear.、It’sshort andfat.
老师并用强调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同时两个胳膊在空中划一大圈来表示大熊胖的程度)
学生跟随教师说同样的句子做相同的动作进行从句子引出新词并加强练习为避免新词过于集中以熊图片引入新词fat从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的图片引入单词tallshort的教学及单词thin的渗透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将反义词tallshort放在一起来学习直观教学对比明显一目了然学生易于掌握
Unit3At the zoo教学设计(B对话课有2篇,缺少单词课)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和掌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 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际用语,能在实际情境中使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增进班级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第三单元的词汇和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 预先复习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2. 课堂准备- 小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 学生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展示,如购物、问路等。

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入单元主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出单元主题。

- T: Can you buy things at the supermarket?(你能在超市买东西吗?)- S: Yes, I can.- T: Great! Do you know how to ask for help when you want to find something in the supermarket? (伟大!你知道在超市里找东西时如何寻求帮助吗?)- S: ...Step 2:新课讲解1.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和单词卡片,呈现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逐个讲解其词义。

2. 学生跟读、复习单词。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刚学的单词编写简短的对话。

4. 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编写的对话。

Step 3:课文学习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教师反复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进行作的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步骤:教学目标:1.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和规范;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复本单元的课文和重点知识点;2. 准备写作素材和示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对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和规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

3.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提供写作技巧。

4. 实践训练: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和写作要求进行实践训练,可以让他们先进行草稿写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互相修改和改进。

5. 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研究和借鉴。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7. 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写作训练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在合作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相互研究和借鉴,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文章的连贯性、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评价,了解他们对写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音乐艺术》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三年级《音乐艺术》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三年级《音乐艺术》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主题与目标主题:感受与表现本单元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用歌声和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目标:1. 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2. 能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歌曲:《小鱼模仿秀》、《小鸟,小鸟》、《两只蝴蝶》音乐知识:1. 研究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2. 研究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

活动:1. 音乐游戏:模仿小鱼、小鸟的动作。

2. 打击乐器合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演唱歌曲《小鱼模仿秀》、《小鸟,小鸟》、《两只蝴蝶》。

2. 掌握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难点:1. 音乐节奏的准确掌握。

2. 打击乐器合奏的协调性。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模仿小鱼、小鸟的动作,引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

步骤二:歌曲学唱(10分钟)1. 教唱歌曲《小鱼模仿秀》、《小鸟,小鸟》、《两只蝴蝶》。

2. 指导学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注意音乐节奏的准确性。

步骤三:音乐知识研究(10分钟)1. 研究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2. 研究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

步骤四:活动实践(10分钟)1. 音乐游戏:模仿小鱼、小鸟的动作。

2. 打击乐器合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展示本节课的研究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表现出轻快的情绪。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打击乐器,合奏协调。

3.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资源1. 歌曲音频:《小鱼模仿秀》、《小鸟,小鸟》、《两只蝴蝶》。

2. 打击乐器:铃鼓、木鱼等。

3. 教学PPT:包含歌曲、音乐知识、活动指导等内容。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本单元内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询问和回答时间的表达方式。

- 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使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的英文表达。

-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时间信息的交流。

教学重点
- 学生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的提高。

-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难点
-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的用英文表达不同时间段。

教学准备
- 教学PPT
- 教材
- 班级墙报板
教学过程
导入
1.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时间的视频,引入本课的主题。

研究时间的表达方式
1. 准备一个模拟钟表,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时间的钟面,让学
生说出对应的时间表达方式。

2. 在教学PPT上展示不同的时间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时间表达方式。

练时间的表达方式
1. 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在上面写下一天不同时间的表达方式,并相互交流核对答案。

时间信息的交流
1. 给学生一些时间信息,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问答关于
对方的时间安排。

游戏和活动
1. 播放一段时间相关的英语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唱歌。

2. 分组进行时间表达方式竞赛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结
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课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运用。

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相关的练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正确表达时间的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时间信息交流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流利,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部编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方案

部编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方案

部编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方案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概念;- 学会正确演唱指定歌曲;-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音乐元素介绍- 通过详细讲解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如节奏、旋律、音高等,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利用示范和练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不同音乐元素的影响。

第二课时:歌曲研究- 指定一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歌曲,如《小毛驴》;- 通过分组合唱的形式,学生互相协作,共同研究和演唱这首歌曲;- 强调正确的发音、节奏感和表达力。

第三课时:合唱排练-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巩固前两课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注意和遵从指挥的信号;- 注重团队合作和整体协调。

第四课时:表演准备- 学生表演前进行最后的彩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歌曲和舞台动作;- 学生自主选择服装和道具,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强调表演的自信和自然。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概念;- 实践法:通过实际合唱和表演,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合作研究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的听力、发音、节奏感和表达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鼓励积极参与和改进;- 观察学生在合唱和表演中的团队合作和整体效果。

教学资源-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合唱歌曲《小毛驴》;- 合适的服装和道具。

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他人,并享受音乐的魅力;- 配合学校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研究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以上教学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湘少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教案设计

(湘少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教案设计

(湘少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说出并掌握以下单词:coat, hat, socks, shoes。

2.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并运用以下句型:What are you wearing? I am wearing a coat, hat, socks, shoes。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表达自己的穿着。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话交际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穿着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1.语言目标的掌握,即掌握以下单词和句型的运用:coat, hat, socks, shoes, What are you wearing? I am wearing a coat, hat, socks, shoes。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穿着,进行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
1.学生需要掌握新单词和句型,并能够灵活运用。

2.学生需要通过观察他人的穿着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不同衣服和颜色。

2.PPT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课件或笔记本电脑等。

教学过程
Warm-up
1.教师向学生介绍当前课程的主题——。

部编小学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小学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小学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人口较多的区域在资源利用上面临的问题。

- 理解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心理、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课时:人多的地方- 研究区分人口稠密和人口稀少的地方。

- 了解人口较多的地方存在的问题。

- 研究人口较多的地方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

第二课时:资源有限的地方- 研究区分资源丰富和资源匮乏的地方。

- 了解资源匮乏的地方存在的问题。

- 研究资源匮乏的地方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方法。

第三课时:珍惜资源- 研究珍惜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

- 研究节约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 总结人口较多的地方和资源匮乏的地方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研究人口较多的地方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城市规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与检测根据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成果和表现,进行日常观察评估。

六、拓展延伸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本地区的城市规划和资源利用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教材《部编小学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投影仪、图片、实地考察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口较多的地方和资源匮乏的地方的情况,并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

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评估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表格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表格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表格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进行认读和书写训练。

2. 课文内容复习: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大意。

3. 词语和句型复习: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培养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词语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掌握生字词的书写。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和句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生字词、课文内容、词语和句型的复习课件。

2. 教学素材:准备与本单元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生字词复习:利用课件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书写,巩固记忆。

3. 课文内容复习: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词语和句型复习: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和句型。

七、课堂练习1. 生字词练习:布置生字词书写作业,要求规范书写,正确拼读。

2. 词语和句型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和句型。

3. 课后阅读:推荐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下思品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三下思品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三下思品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环境3. 家乡的变化与发展4. 保护家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5. 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变化与发展。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保护家乡环境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家乡的自然环境: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人文环境: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展示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进步和成就。

5. 保护家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6. 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家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乡的调研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9.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关爱家乡、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和行动。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如位于哪个省份、周边有哪些城市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5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58页)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运用图像、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小燕子》讲述了小燕子为了找到自己的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课文《荷叶母亲》通过荷叶母亲保护小鱼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关爱他人,保护弱者。

2.2 生字词学习生字词,如“燕子”、“荷叶”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亲情、友情等。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2 教学手段利用图像、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情景的语言表达。

5.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进度6.1 第一课时课文《小燕子》的朗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6.2 第二课时课文《荷叶母亲》的朗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6.3 第三课时课文内容讨论与分析进行小组合作活动6.4 第四课时课文主题延伸活动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第七章:教学活动设计7.1 朗读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

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案第一章:认识固体1.1 学习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固体的特征。

能够区分固体和液体。

1.2 教学内容:固体的定义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固体。

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1.3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固体物品。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的特征。

第二章:液体的特性2.1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液体的特征。

能够区分液体和固体。

2.2 教学内容:液体的定义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液体。

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2.3 教学活动:引入液体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液体物品。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的特征。

第三章:固体和液体的相互作用3.1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够解释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和描述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进行实验,探索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和液体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第四章:固体的溶解4.1 学习目标:能够描述固体溶解的过程。

能够解释溶解现象的原因。

4.2 教学内容:固体溶解的定义和过程。

观察和描述固体溶解的现象。

进行实验,探索固体溶解的影响因素。

4.3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固体溶解的现象。

分组进行实验,探索固体溶解的影响因素。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固体溶解的过程和原因。

第五章:液体和固体的应用5.1 学习目标:能够了解液体和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举例说明液体和固体的用途。

5.2 教学内容:液体和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和描述常见液体和固体的用途。

进行调查,了解液体和固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大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快速地朗读押韵词。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句意。

3.能够正确书写生字、生词。

4.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5.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并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能力目标1.能够在语文园地中尝试表演,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在交际中尊重他人,学会沟通。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用语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语文园地生成团队,学会团队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习课文,掌握正确的朗读和书写方式。

难点1.学习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句意。

2.熟练掌握朗读和书写生字、生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团队、学校、社区三个范畴,了解团队的概念,并带出本节课的主题:“语文园地”。

2. 学习课文(40分钟)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注意语调、语速、停顿等细节。

3.学习新的生字、生词,通过讲解和实践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

4.让学生自己钻研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谈论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3. 团队学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要求表演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讲解员、话题提出者等。

2.通过设立话题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4. 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去,阅读生词、生字,熟悉课文,做好准备,以便下次课上更好地表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团队”和“合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讨论不同的话题、表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和尊重他人。

在语文园地中,他们学习了正确的朗读和书写方式,并逐渐熟悉了生词、生字。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下一节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让每个学生在团队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陈赓同志见到掉了队的小红军年龄这么小,这么疲惫,一心想帮助他。那么,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倔强”地没有接受帮助,从哪些表现看出这种“倔强”呢?
6.阅读了这一段,进一步理解陈赓同志和小红军一个想帮,一个不接受的感情。下面分角色朗读这一段,把感情读出来。
(三)阅读第三段,提问思考,再解答: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静不下来”。“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换个说法是什么?
教学课题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
重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7.有感情地通读一遍课文。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课题
胆小鬼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点
多角度地理解文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初备
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呢?
那么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笔下的胆小鬼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胆小鬼》》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作者简介: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自幼体弱多病,敏感而倔强,任性而浪漫,酷爱文学。70年代初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定居,开始创作《撒哈拉的故事》,风靡一时。1991年自杀于台北某医院。48岁。三毛结集出版的散文作品有《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倾城》等,另外还有译作、剧本多种。)
教学
重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初备
复备
一.情境导入
1、今天罗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板书:快活。
2、师:快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
(快乐、开心、高兴)
3、现在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段声音,听听谁很快活?(课件声音)
(你怎么就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父亲他喜欢呢?这个句子中没有喜欢这个词啊,你怎么就感受到了呢?)(抓重点词语“上上下下,闻了又闻,望了又望理解)体会的真不错!那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喜爱吗?
(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你什么时候会对什么东西望了一次不够,还望了又望,闻了一次不够,还闻了又闻)
(2)“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初备
复备
(一)通读课文,
(二)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外貌特点看出什么?
③她疑疑惑惑地问我:“你哪来一块钱?”我又脸红了,说不出话来。(“我”差点儿不打自招,又害怕姐姐再追究下去,因而脸红。)
④我被拉去洗澡,母亲要脱我的衣服,我不肯,开始小声地哭,脸通红。(“我”害怕母亲脱下“我”的衣服而真相大白,因而脸红。)
⑤那时,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了我一眼,我脸红得又像发烧,匆匆地跑出门去,忘了说再见。(父亲的眼光轻轻地掠过来,“我”觉得是伎俩被父亲识破了,又不敢说出真相,因为羞愧而脸红。)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课题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陈赓同志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牺牲的危险。)
5.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议论后,再解答。
6.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1、文章几次写到“我”的脸红,找出你欣赏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我”为什么脸红。 ①母亲说不可能的,我接触到父亲的的眼光,一口滚汤咽下去,烫得脸就红了。(自己偷了钱,还装模作样地询问母亲,接触到父亲的眼光,为自己偷了钱说谎而心虚脸红。)
②母亲不肯让人穿长裤去睡,硬要来拉裤子,当她的手碰到我的长裤口袋时,我呼一下又涨红了脸。(“我”疑心母亲知道“我”偷钱,当她碰到我的口袋时,因为害怕她掏“我”的口袋而脸红。)
四、总结延伸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课题
古诗两首----乡村四月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3、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课文中了解了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如果能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懂的,能够提出问题来,那就更了不起了。想想看,你有什么没听懂的吗?或者没读懂的吗?
三、合作探究,体会父亲知鸟爱鸟
师引:会提问的孩子也会学习,我们班会学习的孩子可真多。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罗老师发现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解决好了,大家刚才所提的所有问题都能解决,问题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综观全文,你认为“胆小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点。
明确:文中的“胆小鬼”是一个善良、诚实、自尊心很强的女孩。
3、课堂小结,
(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来总结)这篇课文,作者重点描写了自己偷钱后的心理感受,意在突出自己的忐忑不安,从而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有力的加强。作者描写感受时,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多次描写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感受,显示了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超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
指导用“快活”说话。
(4)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喜欢鸟,了解鸟,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危险,父亲真是了解鸟的专家啊。而当时小小的我听到鸟儿危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沉重。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_我的心里掠过一阵沉重。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三、课堂练习
片段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描写心理紧张的短文,注意借鉴文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我”——偷钱——心里不好受有悖良心的事不可做
教后反思
教学课题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2能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初备
复备
一、复习引入
3、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话的句子生汇报,师指导。
(1)我找到的句子是“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
教学
重难点
(一)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练习”第3题的三个句子中括号里的问题。
2.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3.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4.于是,陈赓同志“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为什么要狠踢马肚子奔跑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