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第3课时)-广东省河源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 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 家渴记》、《石渠记》、《石 涧记》、《小石城山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北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清澈的日光里 几条鱼儿在打盹儿 静静的鱼影 抹在石底 似淡淡的水墨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那样
佁然/不动, (男)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女)似/与游者/相—乐—。 (齐)似/与游者/相—乐—。
实与虚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清冽( )liè
为坻( chí) 为屿( 为嵁( kān) 佁然( 俶尔( chù) 翕忽( 差互( cī) 寂寥( 悄怆(chuà)ng幽邃(
)yǔ )yǐ )xī )liáo )su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0课《小 石潭记 》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优质课件
再读课文
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句。 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 过及其周边景物的。 ①表明游踪变化的词语:从小丘西 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 上—记之而去。
再读课文
②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 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的景物:由 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 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 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 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了小石潭及 其周边景物的特点。
再读课文
第3段写小石潭的水源。那条溪流“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溪岸“犬牙差互”,处处显示并强调着溪流 “曲折”的特点,这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曲折坎坷 的人生经历,与这条溪流何其相似!第4段中的“四面竹 树环合,寂寥无人”写出了环境的空旷、凄清,触发了 作者的“迁谪意”;“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一步强 化了这种感情,进而凸显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悲凉心情, 所以作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再读课文
(1)小石潭的鱼“乐”: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 手法,先描绘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潭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鱼儿的数量、 活动;“佁然不动”,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憨态可掬, 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子,这是静止的画面;“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一些鱼儿飞快地游往远处, 这是活动的画面。“似与游者相乐”,这些鱼儿,又好 像跟游人嬉乐,这是作者把自己游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 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1张PPT)
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通过上一课时对文本的探 究,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很有意趣的游记,初 步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但是它具体美在哪儿 呢?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
品读课文
小石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1.品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小石潭特点的句子。 2.读一读,相互交流。
品读课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分析】“全石以为底”,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这都突出了 小石潭的特点——奇特!
品读课文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第二段:潭中的景色与游鱼。
第三段:潭西南方的景观,未能探得溪流的起源。 第四段:独坐潭上的凄凉感受。 移步换景
第五段:记录同游的人。
内容梳理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 (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 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 物叙述出来。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10课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能想起这是
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江雪》
导入新课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 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 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他在永州期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40张PPT)
环节四 赏景探怀
赏石潭美景 探作者情怀
活动一:品谈小石潭之美
1.可以用文中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小石潭的美. 2.用一两个恰当的形容词从总体上概括小石潭的美.
示例: 小石潭的美,美在水声潺潺,“隔篁竹,闻水声,如
名珮环”,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幽。
活动二:撰写旅游词
永州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景区,想请你为小石潭撰写一 段宣传词,并推荐一个小石潭特色景点。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 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 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幽邃、凄凉之美。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 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 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乐
如鸣佩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为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作为 成为
一词多义
清凉 凄清
以 为乐 逗乐
大约 可以,能够
解释下列词语。
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②潭西南而望 ③心乐之。 ④斗折蛇行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小
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0课 小石潭记(共28张PPT)
第22课 《礼记》二则
知识归纳
【通假字】 “见”同“现”。 (下见. 小潭)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如鸣珮环。(谓语前置) (2)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 2.省略句 (1)(余)乃记之而去。 (2)影布(于)石上。 (3)(向)潭西南而望,(溪流)斗折蛇行。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文言文 阅读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明齿灭那可样见。。其岸势犬. 牙.(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文言文 阅读
差互:交错不齐。 差:交错。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
使……感到凄凉
)神寒( .
使……感到寒冷
)骨,悄. 怆.
忧伤(
)幽深邃( )。以因②为(
)其境过凄清清
(
), 停留 .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文言文 阅读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 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 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 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于.是,就。
.
不可久居. (
),乃. (
)记之而去。
跟随,同随游从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文言文 阅读
2.文言词语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 同. 的一项是( C ) A.潭中鱼可. 百许头 / 不可. 久居 B.水尤清. 冽 / 以其境过清. C.乃. 记之而去 / 于是上乃. 使使节诏将军 D.全石以为. 底 /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4)细品归纳: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着怎样的面貌? 水——尤清冽。 石——形态各异; 树——蓊郁参差,摇曳多姿。 鱼-— 自由轻灵,自得其乐。 源流——狭长蜿蜒,源远流长。 (5)作者采用了何种手法写水的清澈?
“水尤清冽":直接写潭水的清澈,一个“尤"字,突出了作者见水异 常清澈的高兴喜爱之情。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寥寥数笔,光影相衬,间接写出了水的清 澈透明。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漳,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签谢中书书》)
参差错落,富变化,舒缓有致,快慢相宜,读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 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全文背诵。
《
小 石
第二课时
潭
记
》
一、概括图景,领悟情感。 1.想象还原,归纳图景。
在想象还原过程中分步归纳出游记所描述的面面: 例如:闻声寻潭图(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石潭全景图(潭水清冽,潭石奇特) 潭边景物图(绿树缠绕,动静多变) 光影变幻图(光影相生,再衬水清) 潭中游血图(群鱼静动,自得其乐) 潭水寻源图(溪水蜿蜒,源远流长) 潭边氛围图(寒树苦竹,凄凉幽深)
《小石潭记》虽为“记”,但作者记游之外,融情于景、触景生情,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只能获得短暂的欢愉,而伴随自己的却是永 久的寂寥、凄凉 与优伤。
二、比较联读,感悟特色
1.补充类文,感受特质。
补充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鉧潭西小丘记》,深入感受柳宗元山水游记 的特质。
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3,又得钴鉧潭4。西二十五步,当湍5而浚 6者为鱼梁7。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8偃蹇9,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殆10不可数。其嵚然11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2角列13而上者,若熊 罴14之登于山。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二、前期资料准备
名词作状语,向西
竹林
声音
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意动用法,感到高兴
名词作状语,向下
格外
清凉
整
把……作为
龙潭公园
导游任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任务一
熟悉介绍内容(文本)
介绍景点特色,(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引导游客欣赏,陶冶情操(体会情感)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头”不能换成“条”,“头”突出了潭中鱼儿的静态,鱼儿静待水中“空游无所依”,所以“影布石上”,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对比鲜明。
②“日光下彻”可以写成“日光下澈”吗?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彻”比“澈”好,“彻”含蓄地道出了水的空灵感,阳光直达水底,上述描写潭水处处体现水清而透明,“澈”太直接的表露了水清,少了韵味。
(7)以: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因为
动词,成为
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而
介词,把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2)下见小潭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C
相当于而,表修饰
动词,成为
二、前期资料准备
名词作状语,向西
竹林
声音
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意动用法,感到高兴
名词作状语,向下
格外
清凉
整
把……作为
龙潭公园
导游任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任务一
熟悉介绍内容(文本)
介绍景点特色,(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引导游客欣赏,陶冶情操(体会情感)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头”不能换成“条”,“头”突出了潭中鱼儿的静态,鱼儿静待水中“空游无所依”,所以“影布石上”,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对比鲜明。
②“日光下彻”可以写成“日光下澈”吗?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彻”比“澈”好,“彻”含蓄地道出了水的空灵感,阳光直达水底,上述描写潭水处处体现水清而透明,“澈”太直接的表露了水清,少了韵味。
(7)以: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因为
动词,成为
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而
介词,把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2)下见小潭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C
相当于而,表修饰
动词,成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PPT(分课时)
1. 背诵课文,想象其中描写的美好景致。 2. 课外阅读“永州八记”其他篇目。 3. 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
景物。
观鱼潭
[唐]李白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赏析】此诗以闲适的笔调描写观鱼潭的 乐趣,诗人在白天、日暮、夜晚三个不同时间 观察描写鱼潭富于变化的景色,极写观看群鱼 自由无碍戏游于碧波中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对 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特别是结句“何必沧浪 去,兹焉可濯缨”体现了李白追求闲适自由和 意欲摆脱功名利禄羁绊的高洁志趣。
翻译 接近、
整块石头。 靠近。 弯曲。
水中高地。 小岛。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用潭…)以…整作块石为头,为把底,…靠…近岸作的为地方。, 连词,而。 石底周边蒙部分盖翻。卷过摇来,曳露。出水参面形,差成不高地齐、的小样岛、子。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不不平平的的岩岩石、青石山葱。崖的。树,翠翠绿的绿藤的蔓,(树缠枝绕藤蔓。)覆盖缠绕、摇随曳风牵飘连,拂的
语,表示动作的方向。 竹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好着像竹丛珮,环听到碰了撞水的声,声音。珮、环,
心里为之高兴。
都是玉好饰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我的)砍心倒情竹为子之,高开兴辟。出名一词条道作路状(走语过,去)表, 格外。凉。 示方向向,下向看见下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
省略句:
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溪水”,可补充为“ (溪水)斗折蛇行” ) 坐潭上( 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 可补充为“(我)坐(于)潭上” )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思考:阅读3自然段,我们望见了什么景,有什么特点。
跟着柳兄去旅游(探寻游踪)
潭水之境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冷清
中心词
清 寂寥 冷寂幽深
总结
跟着柳兄学记游踪(写作手法)
先听见水声(如鸣佩环), 再发现小谭
发现石潭的经过(小丘 篁 竹 水声 小潭) 导游
篁竹幽幽,其境静谧 玉石相击,其音清越
小潭
寂静山林,清朗水声相互映衬
跟着柳兄去旅游(探寻游踪)
潭中之景
活动:你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阅读1、2自然段, 请介绍一下小石潭的美丽之处。
从 (原句) ,我欣赏到小石潭的 (景物),(特点) 。
谭中之景
跟着柳兄去旅游(探寻游踪)
潭水之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之。伐竹开辟取名道词,作下状语见,小向潭下 ,水格尤外清清洌凉。全整 石以把为……底作,为近岸,卷
相石当底于以而,出表,修为饰 坻,动为词屿,,成为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覆蒙盖 络摇摇曳缀,
参参差差不披齐拂。
缠绕 牵连
随风飘拂
二、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概数表达:可+数量+许+量词
所字结构:
形容词作动词,
连词, 名词作状语
交错
表修饰
知其源。
像蛇一样
源头
二、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使动用法
坐潭上,四面竹树围环绕合,寂寂静寥寥无落人,使凄…神…凄寒凉骨,悄凄怆凉 幽邃。
使动用法 使……寒冷
幽深
因为 凄清
停留
连词,表顺承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0课《小石潭记》优质课件 PPT
悟读——探究情怀
• 同样置身于优美的自然山水之间,王维“独坐 幽篁里”安闲自得,李白“只有敬亭山”流连 忘返,而柳宗元看过这水清、树茂、石奇、鱼 悦、源幽的景象,却匆匆离开了。为什么这样 匆匆离开呢?用原文句子回答。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寒江独钓,石潭静坐, 柳宗元常含着忧郁,孤独 与凄凉之感挥之不去。
•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 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 省公安县)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 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游记散文) 柳宗元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河 东(今山西永济)人, 世称柳河东,唐代著 名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代表作 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 州八记》之一。
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
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 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 面的革新。由于遭到旧官僚势力的反对, 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 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 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 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 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 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 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3、“往来翕忽”,加点词义为:忽然
( ×)
4、“隔篁竹”加点词义为:成林的竹子
(√ )
C、清新的环境,原始的状态,虽然作者的心境郁 闷,但也不忍心破坏这天造地设之物。因而只好“乃记 之而去”。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9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
小
石潭
记
文学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所以 世称柳河东。因官迁柳州刺史,又 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 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丰 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 著有《柳河东集》。
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
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
人。
——余秋雨《柳侯
祠》
被贬永州 未能动摇其政治理想——
《封建论》无情抨击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 《捕蛇者说》以蒋氏受三代毒蛇之苦,为我们展现中唐时 农村凋敝、官绅残暴、民不聊生的惨痛画面 《童区寄传》以十一岁少年杀死两个“好贼”,将进攻矛 头对准了当时罪恶的人口买卖上 《段太尉轶事状》通过描写段秀实沉着机智、不畏强暴、 爱护人民的高尚品质,揭露拥兵自重的军阀暴行.......
①以为:把……作为。 ②过③④⑤⑥⑦⑧来卷 为 坻 嵁 翠 蒙 参:络,石 : : 蔓 差水摇露底成不:披出以为平翠拂中缀高:水出的绿:。地蒙面:岩的参石 石 藤 差盖。。缠底 蔓 不。绕周 齐。边 ,,摇部 随曳分 风翻 飘牵连卷 拂。。靠过嵁的绕风来、,飘近树(,岩摇拂岸木小露各曳。边,石出种牵,翠潭水不连石绿)面同。底的以。的参周藤整成形差边蔓块为状不部。石坻。齐分蒙头、青,翻盖为屿葱随卷缠底、,
→比喻、以珮环之声写水声,突出水之清越,给人愉悦之感
水尤清冽 →正面描写、[尤]突出水之清冽,突显作者欣喜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侧面描写、鱼影映石上表现了潭水的清澈纯净
石潭
记
文学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所以 世称柳河东。因官迁柳州刺史,又 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 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丰 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 著有《柳河东集》。
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
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
人。
——余秋雨《柳侯
祠》
被贬永州 未能动摇其政治理想——
《封建论》无情抨击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 《捕蛇者说》以蒋氏受三代毒蛇之苦,为我们展现中唐时 农村凋敝、官绅残暴、民不聊生的惨痛画面 《童区寄传》以十一岁少年杀死两个“好贼”,将进攻矛 头对准了当时罪恶的人口买卖上 《段太尉轶事状》通过描写段秀实沉着机智、不畏强暴、 爱护人民的高尚品质,揭露拥兵自重的军阀暴行.......
①以为:把……作为。 ②过③④⑤⑥⑦⑧来卷 为 坻 嵁 翠 蒙 参:络,石 : : 蔓 差水摇露底成不:披出以为平翠拂中缀高:水出的绿:。地蒙面:岩的参石 石 藤 差盖。。缠底 蔓 不。绕周 齐。边 ,,摇部 随曳分 风翻 飘牵连卷 拂。。靠过嵁的绕风来、,飘近树(,岩摇拂岸木小露各曳。边,石出种牵,翠潭水不连石绿)面同。底的以。的参周藤整成形差边蔓块为状不部。石坻。齐分蒙头、青,翻盖为屿葱随卷缠底、,
→比喻、以珮环之声写水声,突出水之清越,给人愉悦之感
水尤清冽 →正面描写、[尤]突出水之清冽,突显作者欣喜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侧面描写、鱼影映石上表现了潭水的清澈纯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课件(共28张PPT)
4/1/2019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 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 露。而柳宗元的山水州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 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狗的牙齿一样 指示代词,那 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时隐时现。那岸 的 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 (在什么地方)。
使……感到凄凉
忧伤的样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是其中的一篇。
4/1/2019
• 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 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1/2019
1.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注 上读音; 2.注意句子的节奏。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huáng quán chí
“仕 不 得 志” 便 纵 情 山 水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 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 种树,唤做真闲客。 (辛
弃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
诗意的语言 失意的人生
小石潭记
作业布置
要求: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 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 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读课文,感其文
同桌合作: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 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课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示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 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 露。而柳宗元的山水州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 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狗的牙齿一样 指示代词,那 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时隐时现。那岸 的 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 (在什么地方)。
使……感到凄凉
忧伤的样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是其中的一篇。
4/1/2019
• 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 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1/2019
1.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注 上读音; 2.注意句子的节奏。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huáng quán chí
“仕 不 得 志” 便 纵 情 山 水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 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 种树,唤做真闲客。 (辛
弃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
诗意的语言 失意的人生
小石潭记
作业布置
要求: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 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 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读课文,感其文
同桌合作: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 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课文。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伟大的文字总是从贬谪之路开始
流放汉北,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屈原的《离骚》; 被贬永州,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被贬黄州,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被贬邓州,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被贬滁州,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虽万受摒弃,
不更乎其内。
柳宗元与小石潭
1 无人问津,偏于一隅 2 内心清澈,思想灵动 3 困于樊牢,遭遇坎坷
柳宗元是贬官,趋利避 祸从来有之,小石潭偏僻难 寻,也很少被人寻。
“潭水清冽”,柳宗元 的内心纯澈也是苍天可见。 潭中的鱼儿灵动,潭四周生 机勃发,柳宗元何尝不是腹 有诗书,胸有抱负。
小石潭四面被竹树环合,牢牢圈 住。柳宗元一心为国,结果被贬在外, 在永州还是一个闲职,妻死女死母死, 住所多次失火……一连串的打击,一次 次地摧毁着他,令他无法突围。
竹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以……为乐
格外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蒙盖缠绕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 音,我心里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 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 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矛盾之处
为何明明五“寂寥无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由远及近的赏析观看,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拓展: (1)“闻”字从听觉上写出小石潭环境的雅致。 (2)“如鸣佩环”写出水流声音的清澈悦耳。 (3)“心乐之”写出发现小石潭的心旷神怡之感。
2.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冽 , 凉。
古今异义
通过游鱼的眼光和日光的照射描写出水的清澈;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7 许: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样的写法表达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可,大约。 许,左右。
[18]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全,都。
由点到面: 写出了潭中鱼的数量和状态,鱼儿的自由漫 游如在空中一般,自由自在。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 忽[22]。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 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灭,暗,看不见。
特别的情景描写: 通过描写水底的清澈形貌来描写水的清澈; 通过游鱼的眼光和日光的照射描写出水的清澈; 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勾画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 游鱼图。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向柳宗元学写游记
▪移步换景+定点观察 ▪细节描写、正侧动静结合、修辞 ▪情景交融、移情 于物 ▪……
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1中进士,31岁任监察御使。
▪33岁(805年):因永贞革新失败, 贬永州司马置员外同正员。 ▪27岁——34岁: 妻亡故、母亡故。 ▪37岁(809年):“得西山”、写《永 州八记》。
一 不可知其源。
▪ 妻亡故
▪ 子亡故
▪ 女亡故
▪ 母亡故
▪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有所思:
▪ 这些遭遇相似、志气相投的人为什么不 能相互慰藉?因为中国文人受儒家文化影响 很深,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达则兼济天下。 像杜甫,自己住在一个破烂的草房还想着 “大庇天下寒士”,但这样丰满的梦想和这 样消瘦的现实形成强烈的落差,这是他们彼 此抱团都无法慰藉的疼痛。实现梦想的钥匙 被牢牢攥在了当权者的手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 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yī)。
▪“他是把自己的性格身世和山水结合起 来爱它的……所以他能够写出永州山水的 特征,创造出新的境界,写出情景相生的 游记”
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 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断愁肠。纵 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
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 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 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所以,我们无论是在苏舜钦的沧浪亭,还是欧阳 修的醉翁亭,苏轼的超然台,苏辙的喜雨亭,不 论是白居易转向闲适,王维着意禅宗,陶渊明醉 心田园,总能读到英雄末路的长哭,生不逢时的 喟叹,被贬谪流放的不平,浪迹山水的无奈,以 及像柳宗元这样永世不能愈合的,一经触碰就流 淌成河的忧伤。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
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 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 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6、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分别是什么?
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观鱼时心情是愉悦的;游览到最后心情是抑郁忧伤的。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 河东,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 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 称“韩柳”。文稿由刘禹锡编 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在永州任上所作 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 八记》,《小石潭记》是最 著名的一篇。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成为坻、屿、 嵁、岩
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 缀 ,参差 披拂 。
不平的岩石 覆盖
各种不同
缠绕
连结
长短高 低不齐
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 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副词, 左右,
名词作状语, 依靠, 名词作状语,
大约 光景
在空中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凭借 向下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
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朗读
最突出的特点:幽静,作者还感受到一种幽 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气氛。
2、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 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
6、凄、寒: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清凉。 寒:使……寒冷
课堂探究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3、写小石潭周围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 后 作业
•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你熟悉的 校园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 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 感受。
4、如何理解“似与游者相乐”的含义?
实际上是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品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依次抓住溪身岸势 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品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石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 者还感受到什么?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间记》
《小石城山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2)悄怆幽邃( 忧伤 ) (3)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
2、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 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 如何理解?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
6、凄、寒: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清凉。 寒:使……寒冷
课堂探究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3、写小石潭周围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 后 作业
•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你熟悉的 校园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 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 感受。
4、如何理解“似与游者相乐”的含义?
实际上是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品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依次抓住溪身岸势 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品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石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作 者还感受到什么?
《钴姆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间记》
《小石城山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2)悄怆幽邃( 忧伤 ) (3)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凄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心中愤 懑难平,因而悲凉凄苦是他的情感主调,而寄 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故 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欣赏到自然美景而得到的 快乐都只是片刻的,一经凄清的环境触发,内 心悲凉愁苦的心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幽寂, 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 被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
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kǔn)奥。水平布其上,流
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 xiǎn)而往,折竹箭,扫
陈叶,排腐木,……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
意之日,与石渠同。 移步换景
形象比喻
借景抒情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像一道道画廊向我们展 示了永州一带的胜景。他观察细致,能抓住山、 水、石、树等景物的特点,运用巧妙的比喻,给 自然之景着以生命的色彩。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作业
1.熟记文章重点字词。 2.背诵全文。 3.以旅游所见的景致为内容,写一篇小作文。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作者 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着起伏变化的 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发现 水:清冽,水声清脆 小潭 石:全石,形态各异
乐
小
树蔓:青翠,蒙络摇缀
石 潭中 鱼:悠然自得 潭 景物 水:清澈透明
乐
记
小潭 溪流:曲折蜿蜒 源流 溪岸:参差不齐
小潭 凄神寒骨 环境 悄怆幽邃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部编版)
第三课时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 2.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分析其原因。 3.学习写景方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一词多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从 从小丘西行 由
不可知其源 可以,能够
隶而从者
跟随
全石以为底 作为
为 为坻、为屿 成为
以……为乐,意动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日光下澈 向下,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名词作状语
使(人的心情)凄凉, 使(人的骨头)寒冷 使动用法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问题探究
►本文是一篇游记,请你理清本文的线索。
作者游踪 西行—小石潭—潭边—潭西南—坐潭上 写作顺序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小潭环境
清 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凄清
如鸣珮环
玉饰
环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
全石以为底
以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用 相当于“而” 因为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古今异义词】
不可久居
古:停留 今:住
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 今:从所在地方到别的地方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名词作状语
心乐之
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
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
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移步换景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知识拓展】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不论是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还是吴均笔 下的的山水,皆是如此。
同学们也不妨拿起笔来,运用不同的写作手 法,将我们的情感融于自然之景吧!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小结
《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运用了多种 手法描绘景物,生动细致,语言精炼,意境幽深,是 历代传颂的佳作。至于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 是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 时代已成为历史,跟我们今天伟大的时代完全不合了,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我们面对成长过程 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
河源中学 实验学 校
►这篇游记,作者在写景上运用了哪些 写作手法?
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动静结合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比喻手法 寓情于景
【知识拓展】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
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