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技术路线
的沉积格架。
(5)以体系域为单位统计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在区域上的变化规律。
5、根据沉积相分析结果,分析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通过对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古生物、室内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起工区层序地层格架。
(2)总结各类沉积相在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上的特殊响应,建立测井相、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总
结提炼各类沉积相的相模式。
(3)通过取心井段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不同构造单元沉积相类型及其是我接触过的类似项目,思路供你参考
1、先对区域的构造和沉积背景做个研究,确定属于哪个沉积体系;
2、再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否是要划分到单砂体看你项目的需要;
3、研究工区内的沉积相标志特征,并分析测井相 和单井相特征;
4、分析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沉积相模式,其中包括物源分析
(6)根据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分析工区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特征和纵向演化模式,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
(7)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骨架砂体的分布规律,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和评价,结合成藏条件,预测有利区。
这是别人总结的,应该有些帮助。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油气勘探与开发始终都离不开对测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而测井 相分析依据不同的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研究,因此它是地 下储层沉积相识别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进行小层对比的最基本、 最直接的依据。
一、概述
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反映了沉积条件基本一致 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岩。不同微相的沉积特征在测井资料中有所反映 和表现的观点,是测井识别沉积微相的基础。
Serra的划分为测井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 分析时,还应考虑其组合特征等。马正1981年根据我国油 田的实际情况,依据测井曲线幅度、形态、接触关系、平 滑程度以及组合关系进行了分类(图3-15),这一分类对 我国的陆相沉积更具有意义。
(四)组合类型
测井曲线的组合形式包括幅变组合与形态组合(表3-3)。幅变组 合包括加速幅变、均匀幅变和减速幅变,形态组合包括箱形-钟形组 合、漏斗形-箱形组合、指形-漏斗形组合、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以 及齿形-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等(图3-15),不同的组合特征可以 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沉积环境。
表3-2 不同测井曲线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作用
测井系列
自然电位 (SP)
自然伽玛 (GR)
声波 (AC)
密度 (DEN)
中子 (CNL)
电阻率 /感应
直接作用
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和指示渗透性
定量计算泥质含量 及地质对比
定量计算孔隙度、地震层速度 及声阻抗
计算孔隙度,间接地计算烃密度, 以及波阻抗
计算岩层的孔隙度
砂泥岩剖面,砂岩的泥质含量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高能环境, 水体强烈簸选,形成相对粒级较粗的纯净砂岩,SP/Gr幅度大;低 能环境,泥质得以沉积,形成纯泥岩,其SP/Gr幅度与基线一致, 故SP/Gr的相对高低,可判断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和沉积环境能 量的强弱。
塔里木盆地南闸组地层对比与沉积相分析
于大量岩心分析资料、 野外露头观察、 薄片鉴定资料及 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源, 对南闸组地层进行重 新划 分 , 用 单井相 、 利 沉积相 剖 面对 比和 沉积相 平 面对 比 法 , 对其 沉 积特 征 及 相 带进 行 划 分 。结 果
将 隶属 于塔 里 木盆 地二 叠 系底部 的 阿恰群 下碎 屑 岩段及 原 南闸组 的一套 在全 盆 范 围 内岩性较 稳 定
的大套 泥岩 夹灰 岩地 层 统一 划分 为 南 闸组 ; 里木 盆地 南 闸组 主要 在 自西 向 东方 向的 海侵 过 程 中 塔 受到 陆源供 给 的影 响 , 地 西部 为深 水一 半深 水 陆棚相 , 西 南拗 陷 东部 为 浅水 陆棚 相 , 地 中西 盆 塔 盆
部广大地区为混积滨岸沉积相 , 中以东为滨海一河流相沉积。结论 南闸组塔西南深水陆棚相 塔 暗色泥岩厚度 大于 10m, 0 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 , 由塔 西南拗 陷中心一麦盖提斜坡上倾 方向, 随水 体 变 浅 , 热演化 程度 呈递 减趋 势 。 其
西 北大学学报 ( 然科 学版 ) 自 2 1 年 6月 , 4 01 第 1卷第 3期 ,u .2 1 , o 4 , o3 Jn ,0 1 V 1 1 N . .
Junl f otw s U ie i N trl c neE io ) o ra o r et nvr t N h s y( a a Si c d i u e tn
f r a i n。Ta i sn o m to rm Ba i
G O Qa , U R nhi X ig TA uny a , A i —n U i P e —a, UJ , I N Y a — n F N Tn t g n n u gi
( t eK yL brt yo ot et ya isD p r n f el y ot et nvr t, i n7 06 , h a S t e aoa r f ni n l nm c/ ea met o g ,N r w s U i s y X 10 9 C i ) a o C n aD t oG o h ei a n
沉积成因储层小层对比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裘亦楠,1987)
15
三、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划分
3.1.1 河流相小层对比标准层的确定
3、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识别层序界面
• 由于缺少生物地层标志以及河道砂体侧向展布受限,使高分辨率地层格架 在河流相地层中的识别困难(Gary J.Hampson,2005)。
不必拘泥于油层单元的概念,只要达到分级控制的目的,满足生产需要。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4
报告提纲
1
油层对比概述
2
小层对比的方法及其发展
3
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
4
总结:小层对比需注意的问题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5
二、小层对比的方法及其发展
2.1 基本概念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3
一、油层对比概述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岩石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亚段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小层 单砂层
1、油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级次和岩石地层单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 在实际工作 中不需要完全对应起来。
2、油层单元每一级别没有明确的标志,级别划分是相对的,实际工作中
三、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划分
7、低弯度河流,仅在 此切片中发现,存在 时间短,厚度小。 东部河流沿着同一曲 流河道,位于下切谷 之上,此时下切谷已 被埋藏。 下切谷规模仍较大
2020/4/12
8、辫状河与曲 流河发育
9、河段幅度相对较 切片叠置,清晰
小,仅在此切片出 的反应河流的变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实例分析
01
实例区域地质概况
介绍实例所在区域的地质背景 ,包括构造、地层、沉积等方 面的特征。
02
油层划分与对比
详细阐述实例中油层的划分原 则、方法和对比标志,展示精 细油层划分对比的过程和结果 。
03
油藏特征与控油因素
分析实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 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等方面的 特点,探讨控制油藏形成和分 布的主要因素。
沉积演化
从下到上,沉积环境由河流相向湖泊相逐渐过渡,反映了盆地的沉 降和气候变化过程。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关系探讨
油层分布与沉积相的关系
主力油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中,受沉积微相控 制明显。
油层物性与沉积相的关系
不同沉积微相的油层物性差异较大,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 相的油层物性较好。
在旋回层序内,根据岩性、电性 、含油性等特征进一步细分油层 。
油层对比标志和依据
岩性标志
通过岩石类型、颜色、成分、结构等岩性特 征进行油层对比。
含油性标志
根据岩心含油级别、荧光显示、试油结果等 含油性特征进行油层对比。
电性标志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幅度、梯度等电性特征 识别油层。
古生物标志
应用古生物化石组合、生态特征等古生物信 息进行油层对比。
储层物性
沉积相影响储层的物性特征, 如粒度、分选、胶结程度等, 进而影响储层的储油能力和开 发效果。
油气运移
沉积相控制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和路径,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 的油气运移通道具有不同的特 征和规律。
沉积相与油气藏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气 藏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成藏 模式。
04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关系研 究
《油层对比》课件
第一节 油层对比
砂岩与页岩 石灰岩与页岩
砾岩与页岩
依据岩石(性)组合对比主要地层单元
第一节 油层对比
第三章 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
一、 油层对比单元 二、 油层对比的依据 三、 油层对比的方法
(2)三级沉积旋回 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或者四级旋 回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与砂层组大体相当。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稳定。
第一节 油层对比
(3)二级沉积旋回 由不同岩相段组成的旋回性沉积,它包含若干三
级沉积旋回,相当于油层组。油层分布状况与油层特 征基本相近,是一套可以组合成一个开发层系的油层 组合。其顶底应有相当厚度的泥岩将它与相邻油层组 完全分隔。 (4)一级沉积旋回
地壳下降 地壳上升
发生水进 发生水退
正旋回(下粗上细) 完整旋回 反旋回(上粗下细)
测井曲线只能响应岩石在粒度上的旋回性
沉积旋回:美国亚利 桑那大峡谷剖面
细 粗
第一节 油层对比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表现在升降的规模 (时间、幅度、范围)有大有小,而且在总体上升 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来,即在较大的旋回 内套有较小的旋回。
● 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 绝大多数沉积旋回:为地壳周期性升降运动引起, 影响范围广;
● 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 ● 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 ● 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
碎屑岩地区:一般利用SP曲线和R曲线; 碳酸盐岩地区:一般利用自然伽马GR曲线。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1.露头剖面观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测和描述,可以了解沉积物的
岩性、颗粒组成和层位关系等。
利用露头剖面的测量和照相等方法,可以
获得剖面的地层与构造面形态特征、沉积物厚度、沉积层位关系和不连续
面等信息。
2.钻探取样:通过钻探取样可以获取地下沉积物的垂向分布以及其物
理性质和化学特征。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取岩芯钻探、取水样和取气样等。
岩芯的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物的沉积相、岩性、颗粒组成、构造特征和生物
化石等信息。
3.现代沉积相分析:通过对现代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
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现代沉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沉积物采样、沉积物
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以及生物化石和沉积结构的观察等。
现代沉
积物的研究对解释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磁性分析:利用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对地磁场的响应,可以研究沉
积物的磁化特征。
通过对沉积物的磁矩、磁化率和磁化曲线的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环境、古地磁场和古气候变化等信息。
7.地层对比: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的对比,可以了解
沉积相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地层对比可以通过对比地层的构造特征、岩性
和非岩性特征以及沉积物性质和沉积结构等进行。
总结起来,沉积相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剖面观测、钻探取样、现代沉积
相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磁性分析、生物标志物分析和地层对比等。
这些
方法在沉积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
全面了解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古地理环境的演化。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 一种是直接来源于海水本身原地生成的沉积物; – 一种是来源于海水范围之外的陆源异地生成的沉积
的。
11
在陆表海沉积二元论的指导下,根据陆表海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以及总机械能量的分析 得出两条基本的结论,即穿时普通性原理。
(4)重矿物法
沉积岩中矿物按其相对密度可以分为两类: 相对密度大于2.9的叫重矿物,小于2.9的叫轻矿 物。
重矿物如锆英石、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 钛铁矿等。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内重矿物组合和含 量是变化的。
在同一物源区的前提下,它可作为地层划分 对比的依据。我国中、新生界以陆相为主,一个 沉积区往往受到多个物源的影响,地层对比成效 不很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此法。
海相沉 积旋回模式: 由海进至海 退组成的完 整旋回(等 时面为一理 想的等时界 面)。
陆相沉积 (河湖沉 积)造成 的沉积旋 回还显示 出级别性。
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基本概念 1、地层划分(Subdivis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系统地把一个地区 的地层划分为各种地层单位。 2、地层对比(Correlat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找出这 些地层单位的相应关系和分布规律。在地层学的意 义上是表示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及 其分布规律。
– 如果能量的迁移是在缓慢的过程中完成的,则形成 的异地岩石单位侧向可以追溯,就是穿时的。
– 如果能量的迁移突然,这时,在过渡区内就不复存 在这种岩石,则岩石单位不能追溯。于是,所有非 火山形成的、异地生成的和侧向连续的陆表海沉积 的岩石单位,以及在无间断的连续剖面中位于其上 或其下的相邻异地生成岩岩石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测井基础知识
是探测深度更浅的浅探测电阻率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井眼影响较小。 是测量冲洗带电阻率最好的测井方法。
应用
(1)划分薄层; (2)确定冲洗带电阻率: 泥饼厚度较小时,RMSFL=RXO; 泥饼厚度较大(>19.1mm)时,要对RMSFL做校正。 (3)常与双侧向测井组合应用,判断流体性质
油气层,电阻率高(气层>油层),低侵,RLLD>RMSFL;
聚焦测井
应用
(1)划分岩性剖面:纵向分层能力强,适于划分薄层; (2)判断油水层:深浅三侧向曲线重叠,在渗透层出现幅度差。 油层:出现正幅度差,深侧向(RLLD)>浅侧向(RLLS); 水层:一般出现负幅度差,深侧向(RLLD)<浅侧向(RLLS)。 (3)求地层真电阻率Rt:要进行井眼、围岩-层厚、侵入三方面的校正。 (4)裂缝识别:
自然电位测井
3、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 SP曲线形态能反映粒度分布和沉积能量变化的速率。 柱形:粒度稳定,砂泥岩突变接触 钟形:粒度由粗到细,水进的结果,顶部渐变接触,底部突变接触 漏斗形:粒度由细到粗,水退的结果,顶部突变接触,底部渐变接触 4、判断水淹层 水淹层段会产生泥岩基线偏移。 5、估算泥质含量
普通电阻率测井
(2)确定岩层界面
常用微电位电阻率异常的半幅点确定岩层界面。
(3)划分薄层和薄夹层 根据曲线变化,可以准确的剔除致密薄夹层,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致密夹层:微电极曲线高峰显示,尖峰底部厚度为致密夹层厚度。 泥质夹层:微电极曲线明显下降,用微电位低阻异常的半幅宽作为泥质 夹层的厚度。 (4)确定井径扩大的井段
侧向测井
聚焦测井
微球聚集测井
感应测井
普通电阻率测井
测量对象:岩石的导电能力 适用条件:地层厚度较大、地层电阻率和泥浆电阻率相差不太悬殊(淡水泥 浆),中、低电阻率的碎屑岩剖面。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三章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1
二、岩石地层学方法
根据地层本身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旋回类型、地层 所含重矿物等标志对比地层的方法→ 岩石地层学方法。
它是生产实际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 适用范围:岩相横向变化不大, 或者
岩性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 注意:不能用于不同盆地间的地层对比;
同一盆地,岩性变化太大,也不能单独使用。
⑷ 对于
岩性和厚度变化剧烈 有不整合发育地区 经受强烈构造运动的地区 井资料少的地区
应采用岩相 对比法
1、岩性对比法
页岩 砂岩
石灰岩
砂岩
岩相对比
1、岩性对比法
使用测井资料进行对比时,应注意如下3个方面:
▲ 必须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作出各类岩性的定性解释; ▲ 选择岩性特征明显的测井曲线进行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古水流分布特征图
延长期盆地存在多个物源区,但主体以北东和南西向为主,西北、东 南次之。
盆地轻矿物变化特点
侏罗纪富县-延安组120口井的薄 片资料,共计样品数459件;晚三叠 世延长组455口井的薄片资料共计样 品数5890件;根据所有样品所处层位 的分布特点,自下而上将所有的薄片 资料分成:长10-9、长8、长7、长6、 长4+5、长3、长2+1、富县+延10、延 9-延1共9个层段(时期)进行统计研 究。从中选取了197口涵盖较多层位 薄片资料的井,再将其中的153口井 按其分布特点,进一步再将其分成49 个资料点 ,遴选了7条剖面
长7-长1段南部以锆 石+石榴石+白钛矿 组合为主,较下部 石榴石含量明显减 少而锆石和白钛矿 明显增加;北部以 锆石+石榴石组合为 主,较下部长8段锆 石含量增加,而石 榴石含量减少。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一.名词解释: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即是岩心的岩心长度?100?%岩心收获率取心进尺。
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
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1答: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
2、确定取心井段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测井地层对比、沉积、盖层评价
一、Bv bv bv 测井地层对比二、测井沉积学分析三、测井烃源岩评价四、测井盖层评价第一节、测井地层对比—层序地层分析测井地层对比是测井资料应用的一项根本任务。
主要的方法有:1)直接相关对比分析;2)模式识别等算法对比软件。
传统的地层或储层对比主要采用以油砂体为基本单元进行岩性或电性对比。
但此种对比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不等时性对比,即穿时现象。
习惯上认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是等时的,而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存在穿时现象说明:1)不同时间域的沉积体成岩后在测井响应上无异常;2)缺乏合理的对比理论。
90年代以来层序地层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层对比的观念和原则。
层序地层学发展和建立了一整套概念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
而测井层序地层学对比是以准层序为基本单元,按照层序地层学原理进行储集体的对比和划分,通常可获得与用传统的岩性地层学对比方法所获得的大为不同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再与与地震、生物地层、同位素测井资料等结合可以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层序地层框架。
一、基本概念根据Haq(1988)和Van Wagoner(1990)等的观点,层序可分为九级。
测井层序地层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1)层序;2)准层ggkghm序组3)准层序(副层序)层序是以不整合面或与不整合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面的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连续的地层序列。
根据客观标准(包括边界面类型、准层序组的分布以及其在层序内的位置)可将层序进一步分成不同体系域。
体系域被定义为由一组有成因联系的、同时代的沉积体系组成(L.F.Brown,1977),在层序中沉积体系域的形成取决于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常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水位(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
而沉积体系是成因上相关联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准层序是以海(湖)泛面或与其相对应的界面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层组序列,在层序中有特定的位置,准层序可以以层序边界为顶界面或底界面。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摘要: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岩;沉积物;岩石;测井;地震;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地质方法:①沉积岩和沉积物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确定岩石类型,分析其成因。
②沉积相分析:在了解盆地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综合应用沉积岩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
③建立相模式:在大量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起到标准、对比和预测作用的相模式。
二、地球物理方法:特定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响应,因此用反演的方法,根据岩石的物理响应可以研究其岩性特征,所以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学的某些问题。
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可分为测井和地震两种方法。
①测井相分析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形态等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地质相,运用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利用测井相进行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为:a.建立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b.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并对之进行深度较正和环境影响较正;c.对所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进行主成份分析;d.对主成份进行聚类分析;e.对测井相进行判别归类,确定最终测井相,最终测井相具有单一的地质特征,与沉积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②地震相方法:根据地震相参数如振幅、连续性、频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层速度等可确定地震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常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作为地震相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它参数作为辅助参数。
在把地震相向沉积相平面转化的过程中可确定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在转相过程中应与盆地古地理背景结合、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与地震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已建立各种地震相模式与其相应的相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 标准层顶面 或 底面 作为对比基线。
如:地震相分析--不同沉积相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及结构 →具有不同的地震波反射特征 →利用地震波反射特征划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分辨率的提高,可进一步识别微相。
2、划分沉积时间单元(或储集单元)
沉积时间单元--指相同沉积环境下,物理、化学及生 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指一次沉积事件中沉积的地
层)。
岩性变化较大,但有规律可循的地区。
●
注意:不能用于不同盆地间的地层对比;
同一盆地,岩性变化太大,也不能单独使用。
岩性对比法、沉积旋回对比法、矿物(组合)法,等。
1、岩性对比法
●
原理:① 沉积成层原理; ② 沉积过程中相邻地区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常用依据——岩性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特征
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性(90~50%)。 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油层。
常见的标准层:
A、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灰岩--高电阻率值; B、碳酸盐岩剖面中石膏、泥岩夹层-泥岩或页岩为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 C、碎屑岩剖面中稳定泥岩段--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 D、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E、薄的黑色页岩层或煤层--地质录井标志明显; F、化石层; G、古土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地层对比 • 第二节 沉积微相研究
第一节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按地层的自然特征和属性,将地层剖面分为若
干大小不同的地层单位。(岩石、生物、年代)
地层对比
→比较研究不同地区的地层,建立地层的空间概念,
搞清它的横向变化(岩性、岩相和厚度的变化)、接触关 系、断层情况和构造形态等。
1、典型井(段)的选择 -- 点
一般选择钻遇地层层序正常、油层较全、资料齐全的 取心井 →关键井岩--电分析。 主要任务:选择确定标准层,进行岩--电关系分析,
建立油田综合柱状图(标准剖面)。 若一口井的油层组、砂层组不能代表全区,可由多口井 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油层组、砂层组,汇编成综合柱状图。
2、骨架对比剖面的建立 -- 线
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 如:稳定的黑色页岩;
砂泥岩组合中的灰岩、白云岩; 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煤层等。
含砾砂岩 砂泥互层 黑色页岩 标准层
岩性对比工作中, 首先,确定各个剖面中的 标准层; 其次,依标准层将各剖面 连接起来; 然后,根据相似或相同岩 性段逐层对比。
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
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 且不可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
5个由粗变细的低级次 沉积旋回;
总体上:由下而上碎屑岩逐 渐减少,粘土岩逐渐增多的趋 势,是一个大的沉积旋回。
单井沉积旋回的划分: 依据单层的岩性组合 →最低级次沉积旋回 →较高级次 →最高级次
目的:
▲ ▲
建立标准剖面; 通过井间剖面对比找出地层的区域变化规律;
--如: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等变化规律等
▲
确定生、储、盖组合。
1、岩石地层学方法
依据地层本身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旋回类型、地 层所含重矿物等标志对比地层的方法 ——生产实际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
●
适用范围:岩相横向变化不大, 或者
★沉积微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开发中后期(注水开发) ,油层细分及沉积微相研究是基础。 1.进一步深入认识油砂体层内纵向和平面非均质 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的规律 2.应用沉积相带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
3. 应用沉积相带选择调整挖潜对象,充分发挥各 种工艺措施的作用
③ 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
★ 在油田范围内,同一沉积时期形成的单油层,
不论是岩性还是厚度都具有相似性;
●
在三级旋回内,根据单砂层发育程度、泥岩层的 稳定程度→将三级旋回细分为若干韵律; 韵律内的较粗粒含油部分--即为单油层;
●
按岩性相似、厚度相近原则, 在四级旋回内进行单层对比。
灰黑色泥岩 和介形虫 泥岩标准层
岩性对比示意图
砂泥互层
灰岩
★ 注意
⑴ 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 ⑵ 应尽量参照岩心、岩屑、试油等第一手资料; ⑶ 覆盖区,岩性对比大多数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2、沉积旋回法
●
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
周期性重复→颜色、岩性、结构(如粒度)、构造等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 如海水进退,湖水进退 所形成的旋回 化 受气候变化控制: 引起沉积物的周期性变
区域地层单元、油层单元、旋回级次关系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砂层组 一 二 三 四 含油层系 若干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油层单元
(三)油层对比的程序(点--线--面)
1、典型井(段)的选择 -- 关键井岩-电分析 2、骨架对比剖面的建立 -- 线 3、面积控制 -- 区块内所有井的对比、闭合
厚砂层不同劈分法示意图
2、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⑴ 沉积时间单元:指相同沉积环境下,物理、化学及 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同时沉积。 --沉积时间相近、相对整合、层位相当。 ⑵ 适用条件:沉积环境复杂地区。 如:河流相、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等砂体中对比单层。
★★
⑶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步骤
利用岩性--时间标志层作控制, 以砂体顶面距同一标志层等距离的方法进行。 ① 在砂岩组的上部或下部,选择1个标志层。 --标志层应尽量靠近其顶面或底面。 ② 分井统计砂层组内主体砂岩(>2m)顶界距标志层的距离。 ③ 剖面上,按照砂岩顶面距标志层距离近似者为同一沉 积时间单元原则,将砂岩划分为若干沉积时间单元。
3、面积控制--区块内所有井的对比、闭合
井区或区块内所有井的小层对比。包括: ▲ 骨干井网外的井与剖面井对比区块内所有井的对比; ▲ 剖面的闭合--追踪对比与闭合。
(四)碎屑岩油层对比方法
1、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
⑴ 适用条件:较稳定的沉积单元,油层连续性好, 分布广泛、稳定。 如:海相、湖相或小范围内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理想的沉积时间单元为等时面之间所沉积的地层。 ● 从油田开发的角度看,在每个时间单元内应包括: 一个小层 或 一个独立的油水流动单元。
●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 → 其稳定性不同, → 划分沉积时间单元的方法不同。
3、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分析
★相标志
① 岩石学标志。 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 ② 古生物标志。 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可确定沉积环境,还可指示沉积时的 水深、盐度、浊度等。 ③地球化学标志。 岩石或生物介壳中的微量元素(如B/Ba,Sr/Ba,Br等)、 同位素(C,S,O)以及有机地化资料均为地球化学标志。 ④测井相标志。 ⑤地震相标志。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 ▲ ▲ ▲
1、岩性特征-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岩性标准层 特殊标志层 岩石组合 矿物组合
●
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造范围内
稳定分布(>90%),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油层组界线。
●
辅助标准层(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较突出,在
在已确定油层组界线的基础上,能配合次一级旋回
一、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一般分三个阶段:
→ 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大相和亚相 → 沉积时间单元或储集单元的划分 → 各单元沉积微相分析
1、划分大相和亚相
●
微相识别及划分--以大相、亚相研究为基础。 --微相研究是在确定相或亚相前提下逐级划分的。 脱离大相的控制,直接进行微相划分, 容易出现“串相” 。
●
⑵ 对比步骤:在标准层控制下, 按照沉积旋回的级次及厚度比例关系, 从大到小按步骤逐级对比,直到每个单层。
① 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②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③ 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 ④ 连接对比线
① 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A、分析油层剖面,掌握油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旋回性 及反映在电测曲线上的组合特征 →研究二级旋回的数量 及性质,油层组厚度及其变化规律; 二级旋回的数量:决定了油层组的多少。 B、研究标准层分布规律, 了解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的层位界线。
世界范围的对比
地 层 对 比
大区域的对比
古生物群 岩石绝对年龄 古地磁
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油气勘探阶段 和开发初期
区域对比--油区内全井段对比 油层对比--油区内含油井段的对比
一、区域地层对比的依据及方法
区域地层对比--指勘探过程中利用古生物、岩性、测井、 地震、地球化学资料和古地磁等资料,在油区范围内,进 行全井段的对比。
②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A、在油层组内,根据岩石组合性质、演变规律、旋回性 质、电测曲线形态组合特征,进一步划分若干三级旋回; B、分析各三级旋回性质、岩石组合类型、演变规律、旋 回厚度变化规律及电测曲线组合特征,用标准层或辅助标 准层控制旋回界线。 C、各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砂岩组顶部均有一层泥岩 ,可作为对比时确定层位关系的具体界线。
3)油层组
▲ ▲ ▲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 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
4)含油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