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doc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应当推翻清政府。

2.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兴中会等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

【问题导思1】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创造了什么条件?提示:条件: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成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创造了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以及军事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机关刊物:《民报》。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意义:革命有了统一组织领导,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2.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2)影响:10多个省响应并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

(1)概况:定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4.清帝退位(1912年3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

(1)主要内容。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内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

③国民享有基本自由和权利。

④规定三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针对袁世凯)。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6.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温馨提示: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问题导思2】武昌起义后,革命潜伏着哪些危机?提示:危机:各省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

【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作业1

【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作业1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马勇在《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中写道:“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是民国初年的一个美丽传说。

这个传说为中国人赢得了无数的赞美和荣光。

”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B.袁世凯劝退清帝,赞成共和,化解南北对峙C.孙中山信守承诺,辞职下野,让位于袁世凯D.袁世凯力图恢复秩序,废除共和,重建帝制2、“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C.宣统帝退位诏书D.陈独秀《敬告青年》3、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

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4、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5、学者马海珍在《袁世凯的时代困境》中记述:“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新军发挥实力,先后参加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等十余省市的独立起义……在独立的各省中,许多新军将领出任各省都督。

”这些“都督”()A.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B.推动了革命后全国政治秩序的稳定C.埋下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隐患D.提供了袁世凯掌权可以利用的势力6、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己经倒了。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3课辛亥革命 含答

单选题:第12课辛亥革命基础巩固1.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3.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4.1911年12月29日,17个省的代表聚集于南京丁家桥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

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得0票。

该结果反映出()A.孙中山是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B.民主共和的趋势已不可阻挡C.旧官僚在革命集团内部受孤立D.清王朝的覆亡已经无可挽回5.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实行责任内阁制6.南京临时参议院是近代中国的第—个民意机构,它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B.使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变成现实C.宣告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瓦解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能力提升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2015年高一历史课后作业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一)

2015年高一历史课后作业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一)

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也不正确。

答案:B2.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的武昌起义部分(如上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壮阔的历史画面,这次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解析:教材虽然没有明确点出这一问题,但却已将此结论体现在其叙述之中。

答案:C3.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封建制度,排除①,答案为D。

答案:D4.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实质考查辛亥革命失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说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辛亥革命的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

答案:C5.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出五族人民之公意”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对应学生用书P51[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两幅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从图中看不出④,排除带④的选项。

故选C项。

2.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答案 B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B项正确。

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同盟会成立前就已存在,排除。

3.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

图中的①、②应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兴中会成立之后、黄花岗起义之前;1911年武昌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之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前。

故C项正确。

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之后,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发生于黄花岗起义之后,故D项错误。

4.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的集中报道可能( ) A.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出现在1895年C.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D.与辛亥革命有关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点燃革命之火”“武汉”指的是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汉,“排满兴汉”是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表现。

所以,这些报道可能与辛亥革命有关,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根底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 ,中国的政治开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A.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答案】B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这些规定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认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3.鲍明铃认为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 ,如果议会强大有力 ,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 ,否那么就要对总统负责。

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D.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模糊不清【答案】D4.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局部 ,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

观察以下图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湖北军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C5.以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 ,以下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的爆发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帝退位D.清朝的强大 ,光辉四射【答案】B6.“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 ,最初只是指代汉族。

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 ,自宜一体出力 ,维护民国。

〞“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答案】D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这并缺乏怪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3.爆发(1)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2)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约法: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提出议和。

(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4)孙中山被迫妥协,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6)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概念阐释]1.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又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商律》《公司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章程办法。

这些措施()。

A.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清政府逐渐成为一个法制的王朝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3.为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邮票一套三枚。

第三枚为章太炎,观察这枚邮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章太炎是同盟会领导人之一B.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C.章太炎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D.章太炎参与编写或者主编过同盟会的机关报4.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们()。

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防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5.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辛亥革命扩展迅速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旧式官僚投机革命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的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③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民主观念显著增强④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

第13课辛亥革命课后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课后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2.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了民族主义 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 D.提出了民主主义3.“事不孤起,必有其邻”。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这些省区包括( )①浙江②湖北③直隶④江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5.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6.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梁启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7.“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8.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3课_辛亥革命_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3课_辛亥革命_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3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89910406()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答案:D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导学号 89910407()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导学号89910408()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答案:C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导学号89910409()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B2.★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

这表明( )A.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B.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C.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答案:D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A4.“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就成了正统。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5.“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答案:B6.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7.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答案:D8.“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原因、过程、成果及其历史意义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历史资料展示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结合历史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讨论题目,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等。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和伟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2.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对辛亥革命有什么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剧等,为学生学习辛亥革命做好铺垫。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详细的讲解,我期待学生在辛亥革命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4.13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4.13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4.13辛亥革命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1903年,清政府下令各省督府,“一律认真恤商,持平办理,力除留难延搁各项积弊,以顺商情以维财政”。

该项规定( )A.反映出清政府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D.遏制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解析:清政府下令重视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加快了革命的爆发。

答案:B2.1903年,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立即风行全国,发行总数达100多万册。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B.进步书刊已成为宣传革命的重要阵地C.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已成为时代的潮流D.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解析:《革命军》的主旨是宣传和倡导革命,号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它的广泛传播,说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答案:C3.(原创)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从1906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议会民主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

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的最主要目的是( )A.解决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B.抵制革命以维护统治C.与民族资产阶级实现和解D.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解析: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潮流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策略,其目的是拉拢立宪派,抵制革命以维护其统治。

答案:B4.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问题导学 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问题导学 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问题导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2)根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1)辛亥革命胜利说。

理由是: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2)辛亥革命失败说。

理由是: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当堂检测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 D.光复会2.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3课 辛亥革命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3课  辛亥革命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曾富有历史感地说过,辛亥革命的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一“革命事业”是指()A. 结束清政府的统治 B.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C. 打倒日本侵略军D.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2、历史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演绎。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帝退位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③中华民国成立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①③②④B. ③①②④C. ③①④②D. ①④③②3、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字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梁启超意在说明()A. 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7、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人认为要解决当时南北对立僵局,“非袁(世凯)不可”。

但到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革命党人又认为“非限袁不可”。

“限袁”采取的主要设想是( )A.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定都南京B.南京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C.要求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D.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8、《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君主专制政体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10、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之内。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新人教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新人教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其物质基础是( )A.帝国主义侵略深入,造成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迅速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限制和阻碍D.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物质基础”,分析选项:A项是指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激化;B项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属于物质条件;C项体现了当时的矛盾,包括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项是群众基础。

答案:B2.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B.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C.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D.领导北伐战争解析:孙中山先生题词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孙中山提出并发展了三民主义这一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答案:C3.关于下列三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发生的B.都是为了救亡图存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D.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解析: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领导的虎门销烟体现不出反专制、求民主的主张;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也不是民主政权,故C项说法不适合前两幅图片。

答案:C4.如图是纪念武昌起义颁发的纪念章,颁发纪念章的是( )A.湖北军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南京临时政府D.广州国民政府解析:图中有“鄂军政府”字样,即湖北军政府。

答案:A5.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解析:孙中山“28岁那年”正是1894年,他在海外的活动是成立了兴中会。

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继续进行革命B.加强政治统一C.各省放弃独立D.实行民族自治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 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B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符合法律程序。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附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附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问题导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2)根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1)辛亥革命胜利说。

理由是: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2)辛亥革命失败说。

理由是: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当堂检测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2.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1903年,清政府下令各省督府,“一律认真恤商,持平办理,力除留难延搁各项积弊,以顺商情以维财政”。

该项规定()
A.反映出清政府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
D.遏制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解析:清政府下令重视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加快了革命的爆发。

答案:B
2.1903年,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立即风行全国,发行总数达100多万册。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进步书刊已成为宣传革命的重要阵地
C.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D.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解析:《革命军》的主旨是宣传和倡导革命,号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它的广泛传播,说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答案:C
3.(原创)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从1906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议会民主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

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的最主要目的是()
A.解决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B.抵制革命以维护统治
C.与民族资产阶级实现和解
D.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
解析: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潮流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策略,其目的是拉拢立宪派,抵制革命以维护其统治。

答案:B
4.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故C项错误。

答案:D
5.右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从图中该革命组织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同盟会的党员执照。

兴中会最早提出“驱除鞑虏”,它也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将含②③的选项排除即可。

答案:C
6.为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邮票一套三枚,第三枚为章太炎。

观察这枚邮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章太炎是同盟会领导人之一
B.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
C.章太炎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
D.章太炎参与编写或者主编过同盟会的机关报
解析:邮票图案的背景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由此可推断A、D两项正确。

从邮票的名称可推断B项正确。

答案:C
7.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应苏州立宪派和绅商的要求,宣布独立,在巡抚衙门前挂上一块“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江苏革命宣告完成。

都督府命令全省各地的原任地方官照常办事。

广西、安徽的革命也大概如此。

上述现象表明()
A.清朝众多官僚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B.清朝统治是由封建官僚推翻的
C.辛亥革命在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危机
D.清朝统治者众叛亲离空前孤立
解析:封建旧官僚在革命迅速发展之时投机革命,摇身一变成为革命政府的都督,这种现象虽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也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答案:C
8.(原创)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领事致送照会,表示“赔偿外债照旧担任”,对各国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遵循国际惯例
B.联合列强共同反对清王朝
C.显示中国大度
D.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解析:湖北军政府是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革命政府,该政府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既得利益,实质上是湖北军政府为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而采取的策略,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答案:D
9.(原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下列相关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B.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性质
C.对限制袁世凯专权发挥了关键作用
D.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针对袁世凯提出实行责任内阁制,但它仅是一纸空文,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目的。

答案:C
10.(原创)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

“未完成”是指()
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
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辛亥革命承担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D
1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的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等。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③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民主观念增强
④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剪辫子是中国人自身观念变化的结果,不是对西方的简单模仿。

答案:A
12.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他(四叔)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
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
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
D.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解析:由《祝福》中四叔大骂新党(维新党),反映出资产阶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一幅约创作于1911年的漫画,图中的文字是“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
请完成:
(1)为什么清朝末年会出现“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的现象?
(2)仔细观察图片,谈谈你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

答案:(1)清政府帮助外国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腐朽无能,对内掠夺使民不聊生,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成为“洋人的朝廷”等。

(2)清朝末年广大人民与清政府尖锐对立;进行政治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

14.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

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个人。

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人,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


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成功与影响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

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

”(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答案:(1)答案一:观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

答案二:观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等收回利权斗争兴起等。

(2)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