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赵 上古周朝时,有个叫造父的能人,最善于驯马
和驾车,周穆王很宠爱他。传说周穆王到昆仑山去 见西王母,乘的是八匹骏马驾的车,由造父驾御, 而西王母可能是上古一个母系部落首领。造父有功 劳,所以被封为赵城的首领,那地方在现今山西洪 洞县一带。造父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姓赵。 造父的五世孙赵夙后来做了晋国的将军。赵夙的后 代又建立了赵国。赵姓是黄帝的传人,因为造是夏 朝时的伯益的十三世孙,而伯益是颛顼的后代,颛 顼呢,是黄帝的孙子。赵姓先人还有如:[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赵公明]也就是老百姓熟知的赵 公元帅,是驱恶吉祥的传说人物。
吴 上古时有太伯和仲雍两个人,建立了"勾吴 国","勾吴国"国都在今天的江苏无锡,那时 叫"梅里"。到周朝时改称吴国。后来吴国公族子 孙都姓吴。而吴姓祖先太伯和仲雍,原是上古周国 的两位公子,因为传王位时恐怕与兄弟有争执起乱, 就逃到江南来,聚集人建国立业的。吴姓先人还有 如:[吴起]战国时著称名军事家,政治改革家, 得到楚悼王的重用做宰相,外立军功,内行改革, 国力日盛。但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悼王死,吴起 被追杀,他就伏在悼王尸体上。射杀他的人也射到 了悼王尸体,后来也全被王室处死。[吴道子]唐 朝著名画家,称“画圣”。
王 中国五大姓之一。起源于几种王族。上古周灵王 王 的太子叫姬晋,因为直言劝说使王上大怒,被废为 中国五大姓之一。起源于几种王族。上古周灵王的 老百姓,迁居出都城到琅琊,迁居出都城到琅琊, 太子叫姬晋,因为直言劝说,使王上大怒,被废为老百 但那里人知道他那一族原是王族,世代都称他们 姓,迁居出都城到琅琊,但那里人知道他那一族原是王 “王家”,就延用成姓。上古殷朝末年,纣王残暴, 族,世代都称他们“王家”,就延用成姓。上古殷朝末 纣王的兄长比干规劝他,却被纣王杀了,葬在汲郡。 年,纣王残暴,纣王的兄长比干规劝他,却被纣王杀了, 比干子孙居住在那一带,世代守护陵墓。因为他们 葬在汲郡。比干子孙居住在那一带,世代守护陵墓。因 的原是王族,也就世代姓王。等等。王姓先人还有 为他们原是王族,也就世代姓王。等等。王姓先人还有 如:[王羲之]晋朝书法家,称为书圣,没有人书 如:[王羲之]晋朝书法家,称为书圣,没有人书法超 法超过他的。[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改革家,宋 过他的。[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改革家,宋神宗时做 神宗时做宰相,力主变法,但神宗死后只能退居江 宰相,力主变法,但神宗死后只能退居江宁,著书作文。 宁,著书作文。[王冕]元代画家,画梅花最好, [王冕]元代画家,画梅花最好,称“梅王”。[王时 称“梅王”。[王时敏]明末清初山水画家,很有 敏]明末清初山水画家,很有名。 名 。
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
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导读:《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一)刚接触这本书时,就觉书名有意思。
《百家姓》,是写一百个姓氏?还是这些姓氏的由来?直到开始读这本书才发现跟这都没关系。
这本书包含59个故事,记录着作者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抑或陌生的熟悉人。
其实从中也可找到自己及身边人的影子。
有没有这种感受,有些人在身边匆匆而过,而后永久陌路,有些人定期交集却未增专心留意;有些人原本来往密切却不知怎的突然消失••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生精彩纷呈,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无奈悲哀,其中乌老师就是个无奈的角色。
只因为是个工农兵学员,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而饱受不平等待遇,同为大学老师,却被分配将最不重要的部分,吃了时代的亏,被人蔑视,却只能把那些鄙夷的目光和轻浮的议论吞进肚子里。
找背阴处自己消化。
到了评选教授,副教授了,需要学生写意见,于是羞羞答答的怪不好意思。
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评上了教授,而自己却落榜了,然却一如既往地笑眯眯,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一如既往的教最不重要的部分••其实不是所有都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都无可奈何,除了接受而适应。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有些人,有些事,即使与世无争,即使毫无声响,即使当事人一直保持微笑,也让旁人无法释怀。
但我又觉得,面对一些事或人时,吃了接受和适应,不妨再去改变,或许洞开另一片天空。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可归因于缘分神秘,其实太平常不过,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
这本书每篇故事都很短小,没有华丽辞藻,也无过多渲染,就那么简洁精练的展示出来,充满着“慈悲”。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无需艳羡,也不必批判。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盘古氏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
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
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
建都在涿鹿。
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绿叶对根的情意
•
从一个个龙的故事到一个个龙的形象,从 一篇篇龙的传说到一种种龙的精神,我们领略 到了龙的威武与高大,龙的神圣与伟大,龙的 传统与历史,体会到了龙的意义与象征!同时 也感召着我们继承着龙的精神与品质。
正是这些龙的神话故事,让一代一代的中 国人明白了扬善弃恶的道理,它传达的是华夏 儿女心中的价值,它表达的是中华人民历来的 精神品质!
•
看看旗袍的特別吧!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旗袍样式
20 40
到 年 代 的 旗 袍
看看旗袍 的特别!
建 国 之 初 的 旗 袍
现 代 旗 袍
唐 装
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沟通与延伸 对喜庆、祥和的生活氛围的追求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文化部分别于1999年 举办了“99巴黎、中国文化周”、2000年 举办了“中国文化美国行”、2002年中国 分别在埃及、墨西哥、巴拿马和比利时举 办了“中国文化周”活动。
阅读《我珍视我的中 国文化传统》,感受个人 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 系,懂得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和成 功发挥着重要作用。
谢 谢 大 家 !
以植物为姓: 杨、叶、柳、花 以天地方位为姓: 左、南、东方 以天象变化为姓: 雷、阴、云 以生活用品为姓: 柴、米、麦 以地形景物为姓: 石、江、洪、海 以动物为姓: 牛、马、羊
近年来,不少海 外华侨依据姓氏到故 土“寻根问祖”,这 一现象反映了?
反映了华夏儿女非常重视自己的根,思念故土、 怀念故土是每个海外儿女的情怀。 也反映出 了一种凝聚力和同心力,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大业的完成。
了为 秀 隋 基唐 美 唐 础代 和 书 。书 北 法 法朝融 创的合 新雄南 奠健朝 定,的
•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盘古氏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
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
,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可能是凤里牺)。
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
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中国神话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瑟这样乐器。
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
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
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苗族等民族尊其为大神,并建有庙宇供奉。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论文摘要:姓氏的由来大可追溯到五千年前,而发展到当今世界姓氏早已成为一体,但在姓氏出现之初,它们却是相互区别的,并且在以后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这种关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姓”和“氏”才演变成为今日人们所知道的姓氏。
关键词:“姓”、“氏”、图腾、社会、文化。
一:“姓”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但那时的姓氏不像现在,“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
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
三皇五帝时期简介三皇五帝时期简介三皇五帝(前8000年~前3000年),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五帝伏羲神农遂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伏羲神农女娲宓戏神农黄帝尧舜伏羲神农祝融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伏羲神农共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伏羲神农黄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盘古氏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
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
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
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
,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可能是凤里牺)。
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
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中国神话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瑟这样乐器。
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
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
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苗族等民族尊其为大神,并建有庙宇供奉。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
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祖先们创建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智慧的文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皇五帝是指传说中的人类起源始祖。
三皇是指伏羲、神农和黄帝。
他们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开山始祖,给予了人类生活以指导和帮助。
伏羲被尊为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他发明了八卦,创立了人类最早的文字;神农为农业和草药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尝百草之祖;黄帝则是中国的第一个帝王,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五帝是指轩辕、炎帝、黄帝、颛顼和尧。
轩辕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是中国最早的君主,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炎帝被誉为火神,他是中国古代人类社会最早的领导者之一,对农业、手工业和婚姻制度有重大贡献。
黄帝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极高,他发明了风俗、律法和传统医学,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颛顼则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被尊为五帝之首,是一个伟大的国君。
尧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法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治国思想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三皇五帝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同时也为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发展和宗教思想奠定了基础。
他们对农业、草药、文化艺术和社会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贡献至今仍然被人们尊敬和称颂。
同时,三皇五帝的传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己起源的寻找和探索。
这个起源的寻找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血脉与传统。
然而,作为传说,三皇五帝的历史可信度受到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这些传说是后期创作的神话故事,用来弥补古代历史的缺失。
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起源可能无法被准确还原,所以需要传说来填补空白。
无论真实与否,三皇五帝的故事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自豪和尊重。
在当代,我们可以从三皇五帝的传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皇五帝的历史神话故事
三皇五帝的历史神话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三皇五帝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讲述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古代帝王的崇拜和追思。
尽管这些故事有一定的神话成分,但它们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神话传说,中国的历史始于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
三皇分别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五帝则是颛顼、帝喾、尧、舜和禹。
他们被视为古代王朝的创始者和先知,统治着一个和谐而繁荣的社会。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中最早的神灵。
他们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不但创造了文字和礼仪制度,还传授给人们农业技术和医药知识。
而神农则是发明农具和船只,并制定了农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三皇之后,出现了五位伟大的帝王,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颛顼被尊为人类的始祖,他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倡导仁义和善治。
帝喾继承了颛顼的事业,开展了推行礼仪制度和其他治国方法。
尧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以其贤明和明断著称。
他治理天下,维护了社会秩序与公正。
舜是尧的继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贡献的君主之一。
他开展土地改革和教育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官员。
禹是五帝中最后一个,他克服了洪水灾害,治理了水患,创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
尽管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上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但它们对于古代中国历史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这些故事传承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塑造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无论是现实的历史还是神话故事,都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认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三皇五帝的历史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们描绘了一个和谐而祥和的远古社会,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智慧、仁义与治理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家谱文化介绍
中国家谱文化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家谱文化的意义: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
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
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家谱文化的源流:神秘的宗族符号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
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
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
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
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
何氏族谱--何姓起源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三皇:xx、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至于三皇五帝具体指的是谁,历来有争议,在此不作论述)。
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时,“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何姓的出现,最早曾见于宋朝姓氏书的记载,是个神话传说。
相传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尧时代的人,隐居在苍梧山中,因向往长生不老,帝尧便赐其仙药一剂,让其投置酒中,全家族三百余人饮之不尽,剩余的药酒遂洒于庭院房屋之上,须臾,忽见整个宅第拔地而起,徐徐升人云端,何氏一门无论男女长少俱入仙境,何侯即成了太极仙侯。
宋朝文献《尚友录》中亦记载:“侯,尧时隐苍梧山,慕长生之术,三百余口皆耕耘。
舜南狩,止侯家,侯谓舜曰:‘升举有期’,后数日,舜果崩。
夏禹时,玉帝以药一器与侯,使投酒中,一家三百余口饮不竭。
以酒洒屋宇拔屋飞升,位为太极仙人,今嶷山有何侯庙,在舜庙侧。
”于此可知,在尧舜时就有何氏,但尧舜时期的何侯及其后裔无资料可考。
何姓的出现,有另一说法。
据国内的何氏家谱记载,何氏最早起源于夏禹。
夏禹王本姓姬,更姓姒,他的第十七代皇桀帝暴虐无道,以至亡国。
夏朝亡后,夏桀孙子姒何杞为了避难,去掉姒姓,以名为姓,叫何杞。
后代便以何为姓。
早在有何姓前,我国最古老文字(甲骨文)中就有“何”字。
甲骨文中“何”字写法是一个人肩上扛着戈的形状。
“何”字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仅《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老子》五部著作“何”字就出现过数十次,但没一次,也没一个义项与姓氏有关。
中国最古老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对甲骨文中“何”字作此解释:“何,儋也。
从人,可声。
”“儋”与“檐”相通,简化字为“担”。
由此,“何”字本义应是“负荷”、“负担”、“担荷”,这与何姓无内在联系。
那么,何氏来历怎样,如何得姓,这是许多何氏子孙所关心的问题。
何姓的出现,有史料可查的是:xx出自xx姓,为xx之后。
三皇五帝的历史渊源
三皇五帝的历史渊源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
据传,三皇五帝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初期的时期出现的。
但是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三皇五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性存疑。
不过,无论是历史还是传说,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人来说,三皇五帝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
三皇五帝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些传说中的事件。
据一些传说,三皇五帝出现在中国原始人类文化的早期。
其中,三皇是指炎帝、黄帝和蚩尤,五帝则是指颛顼、帝喾、尧、舜和禹。
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人类始祖的后代,而蚩尤则是一位战斗英雄。
这些人物在中国人民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被赞颂为伟大的领袖和政治家,他们的故事在国内流传已久。
尽管三皇五帝的历史真实性存在争议,但是无论如何,三皇五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故事和传说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皇五帝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中,三皇五帝的故事被反复提及,被用来表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类的文明进程。
同时,由于三皇五帝是中国人民的先祖,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和忠诚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在三皇五帝的故事中,爱国和忠诚的精神得到了高度赞扬。
尤其是在《孟子》、《荀子》等经典中,三皇五帝的故事被作为教育的范例,被用来培养中国人的道德观。
此外,三皇五帝的历史渊源还可以从中国的风水学上来解读。
在中国历史上,风水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与三皇五帝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传,三皇五帝善于理解天象和地理环境,并且将这些知识用于农业、战争和治理。
他们的智慧被不断发扬,成为中国风水学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的农业、建筑和城市规划中,风水学被广泛地应用。
而三皇五帝的故事也成为了学习风水学的基础知识。
综上所述,三皇五帝的历史渊源极其宽泛,这使得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中国文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中国风水学中,三皇五帝的故事都得到了高度赞扬和广泛应用。
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五帝时代介绍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传说时期,据说是从公元前2852年至公元前2070年。
这个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是华夏民族族源的重要时期。
三皇五帝时代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原始时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三皇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他们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根据传说,伏羲是人类的创造者,他教人们制造火、渔猎和婚嫁之道;神农是农业帝神,他教人农耕、养蚕和种植谷物;女娲则是人类的母亲,她教人制造工具、捕鱼和养殖动物。
三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尊奉为上古时代的领导者和智者。
五帝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被认为是远古时代的统治者。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创立了华夏民族,发明了农业和医药,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立的奠基人;帝喾是颛顼的后裔,他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被尊称为“民命之始”;尧和舜是帝喾的继任者,他们继承了帝喾的事业,继续推动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
三皇五帝时代的意义三皇五帝时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它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和集体记忆的源泉,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根基。
其次,三皇五帝时代被视为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人们向往这个神话般的历史时期,将之作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进行追求。
另外,三皇五帝时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神话和传说来源,影响着后世文学、艺术和哲学。
三皇五帝时代的争议尽管三皇五帝时代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关于它的真实性和历史性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这一时代发生在公元前,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可供参考,加之很多神话传说成分的存在,使得研究这一时期变得困难。
有些学者认为,三皇五帝时代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后人创造出来的虚构历史。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尽管史料不足,但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和国家意象,应当被认可和重视。
结论三皇五帝时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时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进化发展历程
大致上有三个阶段1文化启蒙阶段中国人是两亿五千万年诞生的全球第一个人类在经历了两亿多年后自发启蒙了原始象形抽象文化拥有了描绘自然景象的能力诞生了最早的象形抽象文字……2开创科技文化阶段当第四纪冰川后由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生存的极其严重的威胁中国古人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发明了农粮医药生物学技术为了解决近亲生殖遗传造成的先天姓生育畸形创造了父系生殖遗传形态彻底地改变了原始母系社会向着父系社会的转变开创了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其后又开展了航海考察全球活动测绘了经纬线天体系统编著了人类史上第一部总历法就是著名的《黄帝历》又称《万年历》简称《黄历》从此中国的原始先民启动了全球最伟大的四项发明奠定了中国人世界人类文化先驱的超然地位这个典型的文化科学启动期被称作五十万年的“华时代”也是“中华”一词的出处这个璀璨的五十万年阶段又被称作“三皇五帝”时期……3大夏文化阶段由于在四纪冰川过后的近卅万年后诞生了新型类似于人的人类中国古人在启蒙这些人文化中感染了类人生殖遗传导致了中国人的生物学属姓的微妙变化具有了占有能力从而在尧舜时期改变了以贡献值作为生产头领的本能开启了禅让世袭罔替的阶级文化制度这个时期开始建立了商朝和周朝完成了“三公九卿”制度到了东周时期为了扩展人类文明在全球发展进行了“封爵建邦”的封建文化联邦改造大封诸侯列国造成了第一阶段的诸侯联邦从此开启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大夏文明时代近万年以来的时期就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夏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总体上来说也表达了全球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依然是世界人类文化发展的先驱动力驱动者。
满氏渊源
满姓源流[姓氏由来]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5000年前),就有了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中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已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
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
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
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
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
《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
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
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
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
初一政治下学期绿叶对根的情意
第一个◎通过 了解姓氏文化, 提高文化认同 感。
第二个◎通过饮食 文化、服饰文化和 书法艺术,感受民 族文化的魅力。
我们聪明勤劳的祖先是怎样赋 予龙的形象?
这些动物的部位与龙的个性 特征和本领有什么联系?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
腾,婆娑了浩渺的美丽传说之树,澎 湃了浩瀚的神话故事之海洋,绘制了 夺目的锦绣画卷,演驿了动魄的撼世 乐章,缔造了傲世的缤纷历史,造就 了英雄的精彩人生,形成了我中华民 族所特有的龙文化。龙女拜观音,东 海龙王塌东京,杯弓蛇影,叶公好 龙… 龙文化的久远,龙文化的深厚, 不仅在东方永远闪光,在世界历史上 也永远闪光!
贾路娄危 梅盛林刁 高夏蔡田 虞万支柯 经房裘缪 丁宣贲邓 包诸左石 程嵇邢滑 荀羊於惠 芮羿储靳 井段富巫 牧隗山谷 全郗班仰 宁仇栾暴 祖武符刘 叶幸司韶 印宿白怀
江童颜郭 钟徐邱骆 樊胡凌霍 咎管卢莫 干解应宗 郁单杭洪 崔吉钮龚 裴陆荣翁 甄魏家封 汲邴糜松 乌焦巴弓 车侯宓蓬 秋仲伊宫 甘钭厉戎 景詹束龙 郜黎蓟薄 蒲台从鄂
我为自己姓胡而感到骄傲, 胡姓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据说,那 你们呢??
胡雪岩:“胡光墉(1823~1885), 我也要象他一样,做 一个出名的商人 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光绪八 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 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 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 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 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 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 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 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 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 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 首页 目录 月郁郁而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
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
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
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
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
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
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
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而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中国各地农村多聚族而居,往往一个村庄仅为一姓居民。
各个族姓开拓一方,繁衍一方,独占一方。
西晋、唐初、五代和宋元时期中原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
先民各族人逐渐融入汉民族中。
各地府、州、县志对这一历史现象记述甚详。
如乾隆《福州府志》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
”(清·乾隆《福州府志》卷75《外纪》)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也曾率戍闽部属58姓,定居福建。
黄仲昭《八闽通志》引《建安志》载:“自五代乱离,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避乱于此,故建州备五方之俗。
”自民国以来,有关姓氏家族的调查材料十分丰富,各地也屡见姓氏溯源的考据。
以福安县甘棠堡为例,当地数十姓居民分别来自中原20多个郡县,郑氏来自清河郡、荥阳郡;陈氏来自颖川郡、太邱郡;周氏来自汝南郡;徐氏来自东海郡;邱氏来自河南郡;丁氏来自博陵郡;王氏来自太原郡;范氏来自高平郡;缪氏来自东鲁郡;黄氏来自江夏郡;曾氏来自天水郡。
其他如苏、兰、郭、杨、连、江、翁、谢、许、徐、詹、魏诸姓也都分别有自己的祖地郡望。
他们自唐宋以来,“各衿门户,物业转属,而客姓不得杂居其乡。
”(明·万历《福安县志》卷1《风俗》)各姓氏都按严格的地域范围,聚族而居。
华东、华南的客家人,从西晋到宋末由北方迁入,因语言、风俗的差异和利益矛盾,迁徙后常为争夺生存空间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这种“主客之争”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经常的矛盾和冲突,更造成客家人对血缘姓氏家族关系的依赖和重视,因此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和家族组织是最强的。
客家土楼(无论是圆楼还是方楼)居住上百人,都是同一姓氏(宗族)的人,事无巨细均由同宗(同姓)相帮解决。
各家族对自己的姓氏源流和先祖荣耀均极重视。
除族谱记载外,其外化形式即集中反映在家族门楼的门额横匾与宗祠长联上。
一些世家望族,为显示其祖宗显贵,往往在门匾上刻写“尚书第”、“大夫第”、“进士第”以及“五代尚书”、“亚魁天下”等字样。
一般家族的门匾则刻有“鲁国传芳”(颜姓)、“颖水世泽”(陈姓)、“江夏衍派”(黄姓)、“蚊筑传芳”(丁姓)等字样,以表明郡望,使人一望而知其姓氏渊源。
镶刻于家祠门柱上的楹联,清楚地表述了各姓氏的家世。
福安甘棠堡陈氏宗祠的楹联为:“数十世避乱侨居,凤粤发祥,羡者蕃,肯构肯堂,黎阁家声光自晋;三百年创业重统,莺迁衍庆,喜此日,美轮美奂,棠江庙貌著维新。
”同安县五显乡后塘村“桃源”颜氏祠堂的楹联,叙述了该姓入闽的时间和路线:“自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入闽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门)而同(安),瓜瓞云礽”。
在全国各地,由一家一姓定居衍派而成单一村落者极为普遍。
它体现了宗族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性,也给许多地名村名打上了姓氏宗族的烙印。
如李坊、陈坊、蔡坊、潘屋、肖厝、许厝、王庄、伊家乡等,大抵原本皆是这样的村落。
邵武的肖家坊,原名金泉里,因明代大批肖姓人迁入而更今名。
谢坊原名绣溪,因宋代祖居此地的谢元明做官出名,成了望族,南宋时改为谢坊。
即便是几姓杂处的村落,也大多以一姓一族为主。
由于历史的或家族的原因,单一姓氏或各姓氏间往往各有一些避讳和禁忌。
如:旧时福建省长汀县高陂张姓不演《薛仁贵征东》剧目,因戏中有奸佞张士贵暗害忠良的情节,被认为有辱同宗。
该县李姓元宵节不闹花灯,因为相传唐高宗有个皇太子元宵节观灯时被薛刚踢死,故李姓视闹元宵为不吉利。
永定坎市卢姓称风炉为端灶,因“卢”与“炉”谐音。
当地人称锅盖为“甑棚”,唯曾姓人独称锅盖,也是因“甑”与“曾”同音避讳。
泥鳅别称黄鳅或湖鳅,永定湖坑乡奥杳等地的黄姓人则不称黄鳅而称湖鳅,中川等处的胡姓人却称之为黄鳅。
蟑螂即蜚蠊,俗称黄贼,抚市一带的黄姓忌称黄贼,而称蜚蠊。
长汀的林、翁两姓忌通婚,相传两姓后裔曾同时携带祖先骨灰还乡,在客栈相遇,双方的骨灰不慎混在一起,无法辨别分开,只得各取一半带回故土埋葬。
从此,为避免同宗联姻之嫌,两姓遂互不通婚。
古竹乡高东人也不与岩背村人通婚,因为高东人认为其上祖江东峰是被岩背人所杀,故有宿怨。
这类禁忌,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如今多已破除。
【氏的产生】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
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
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
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
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
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
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