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框架.ppt
+ 规模经济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学 说
+ 需求相似理论
+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背景:是在亚当所处的时代,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
展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迫 切要求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
1873年)
+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11 1806-1873) 是英国实证主义的最早代表,也是19世纪英国影响 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学者家庭。其父詹姆士·穆勒 (1773-1836)是19世纪英国休谟派哲学家、著名功 利主义者边沁的门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 伦理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约翰·穆勒没有进过正规 学校,主要是在其父的指导和熏陶下自学。。1820 年,他到了法国,不仅学习法国语言文学,也学化 学、动物学、逻辑学和高等数学,并结识了一些自 由派经济学家和思想家。穆勒1823年随父到英国东 印度公司任秘书,直到1858年此公司解散为止,最 后两年曾任高级职务。穆勒没有在大学里任过教, 除公司事务外,其余时间主要是从事著述。1865一 1868年,他任英国国会下院议员,接近自由党。穆 勒在哲学、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各方面都有 著述,其主要哲学著作有:《逻辑体系》(1843)、 《论自由》(1859)、《功利主义》(1861)、 《汉弥尔顿爵士哲学研究》(1860、《孔德和实证 主义》(1865)、《论宗教》(1874)等。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380 220
英国 220 280
四、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 :
L aLj = Q j
例: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 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 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 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 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 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 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 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
英国
小麦(吨/年人)
6
1
玉米(吨/年人)
4
5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600 400
英国 100 50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aLA)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bLB)
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量(△QB) 减少的A产量(△QA)
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 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 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H-O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国国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 2、两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不同是由两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国国内两种生产要素供给量比率不同决定的。 生产要素供给量决定生产要素价格
2
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②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以各国资本的租用价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格和劳动力的价格来定义。在这种定义方法下,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 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 ),劳动的价 国家。由于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的价 格就是工资率( ),所以PK/PL=r/w。同样, 所以PK/PL=r/w 格就是工资率(w),所以PK/PL=r/w。同样,决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 定一国是否是资本丰裕的,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而是看r/w的值的大小。 r/w的值的大小 例如: 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 例如:B国的r可能比A国的要高,但如果B国 r/w小于 国的r/w 小于A r/w, 的r/w小于A国的r/w,则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
2).要素丰裕度 2).要素丰裕度
要素丰裕度( abundance)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有两种定义方 法: 以实物单位定义: ①以实物单位定义:即以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 本拥有量和劳动拥有量的比率来定义。如果B国的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 国的这一比率, 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国的这一比率,B国就是资本丰裕的。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亚当•斯密以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提出 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 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也 就是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生产同一产品的相 对技术差异(实际上就是比较两个国家在生 产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来决定一个 国家应该生产交换哪种产品。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呢绒和酒的国内相对生产 成本:
呢绒的相对生产成本:
英国= L/Q1呢÷L/Q2酒=90酒/100呢绒=0.9
葡=100酒/120呢绒=0.83
通过比较,葡萄牙在呢绒的生产上相对成本较低,由于假定 这些国家多生产其中一种产品时,放弃一定量的另外一种产 品的生产转换率是固定的,即劳动在两个部门的具有完全的 适应性。这样,葡萄牙可以完全专业化生产呢绒(表格中生 产的数量是120单位)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1、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只是揭示了分工和贸易会给参 加双方带来利益,但是利益的范围有多大, 各国所得利益的比例是多少,李嘉图对此并 未作出解答。而他的学生、19世纪中期英国 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约·穆勒用相互需求的供 求关系,对此作出了重要补充。
穆勒在三个方面对比较利益理论进行了补充 和创新:
同时,粮价的上涨也增大了居民的购粮开支, 从而相应地减少了对工业品的购买;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谷物法”限制外国 粮食进口,也必然招致外国对进口英国工业 品的报复。
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 益,他们迫切要求废除“谷物法”,而土地 贵族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也极力维护 “谷物法”的存在。
第三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利益分配
生产者因产品收益大于其生产成本而 产生的净收益。 2、图形表现
供给曲线以上、实际接受价格线以下 的区域。 3、作用
衡量市场价格变化对生产者的影响。
(二)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4、图示
图形的特点: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M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 随着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 加,其边际产品 将不断下降。
二、特定要素模型
(一)特定要素 P 只能用于某特定部门或特定产品的生
产,而不能用于其它部门和产品的生产的 生产要素。
(二)创立者:萨缪尔森、琼斯
(三)假设条件
1、该国只有两部门:小麦、布 2、两部门生产投入三种要素:劳动、资 本和土地。其中,资本是布部门的特定要 素,土地是小麦部门的特定要素,劳动是 共有要素。 3、劳动在国内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 在国家间不能自由流动。 4、规模收益不变。 5、充分就业。
wyPyMLP Y , ryPyMKPY
※ 由于资本是特定不变的,所以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 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所以,在商品价 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图中劳动 边际生产价值VMPLX所代表的曲线反映了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与劳动价 格之间的关系,即劳动需求曲线,而则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在 图中,两条件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 于商品价格。
由以上假设可得到:生产函数
XFx(Kx,Lx)
YFy(Ky,Ly)
充分就业 L Lx Ly
(四)模型解析
左图是一个 上端开口的埃基 沃斯方框。方框 底边的长度表示 劳动总量 ,其它 两边分别表示X、 Y部门中的劳动 价格或报酬。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5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6
(三)模型基本假设 • • • • • • • • • (1)两种生产要素 (2)两种可贸易产品 (3)两个国家 (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劳动和资本 可以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不在国际间流动。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 自由的障碍
• (五)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
1.总体均衡分析
钢铁
S1 P*0=1.5 CIC1
钢铁
C1 60 出口 50 C1 E 40 进口 PPF CIC0 P1=1 0 0 30 50 大米 40 60 大米 A 进口 E P1
*=1
CIC1 A CIC0 S1 出口 PPF P0=0.5
30
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
1.0 D 进口
Q
Q
Q
16
(2)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简称TOT),表示为 (TOT) = Px /Pm
•
如果Px/Pm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 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们称之为贸易条 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3)贸易对本国进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P (千元)
供给曲线
P0=2 P*=1
进口M 进口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 , 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
5、 规模报酬不变;
6、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一 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施加 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且各国生产 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 有经济利润;
(3)贸易利益是如何产生及如何
分配的。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
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
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 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表2.1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
中国 美国
棉布(万米) 小麦(吨)
100
50
80
100
中国 美国
棉布(万米麦(吨)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棉布(人均产量) 小麦(人均产量) 中国 1=100万米/100人 √ 0.5 =50吨/100人
美国 0.8 =80万米/100人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 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 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 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 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 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 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 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 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 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 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 和游戏”。
第三章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
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 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 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国对两种产品 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 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 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 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 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平上。 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第六节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 观点: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 Input-Output 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 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 比较,却得出了与资源禀赋理论相反的结论。 影响:他的结论,引发了国际经济学家的大讨论, 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对里昂惕夫之谜不同解释。 简评: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开辟了用 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
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1841年)
对外贸易乘数论 40年代) 中心-外围论 战略贸易论 克鲁格曼(20 世纪70年代) 哈罗德(20世纪30-
要素禀赋论 赫-俄(1949-1977) 里昂惕夫 (1950) 产品生命周期说 费农(1966) 国家竞争优势说 波特(1900) 偏好相似说 林德(1961)
2.1 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 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 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 2.2 要素需求逆转 虽然H-O理论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考察剔除了需求方面的影 响,仅仅考虑要素禀赋差异。但是,实际贸易中,供求双 方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 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 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 2.3 自然资源说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该理论 认为,仅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的使用范围。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资本价格 劳动价格
利率(r) 工资率(w)
( PK PL
)I
( PK PL
) II
r
r
( w ) I ( w ) II
?
应为<
结论:Ⅰ国为资本富裕的国家,Ⅱ国为劳动富裕 的国家。
18
请问:用实物法和价格法定义要素丰裕度会不会出 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 哪种方法为依据?
实物法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标准理论 第二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3
第一节 H-O理论——贸易的基础
4
1、国际贸易基础; 2、贸易对国内的影响;
2、有关概念 (1)要素禀赋 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造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异 决定产出差异
8
(2)要素比例 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 商品属性特点决定 (3)其他概念
9
一、 H-O理论概述
A、等产量线
例: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 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 Y是属于类型的产品。
X
资本密集型
Y
劳动密集型
注意:要素密集度是个相对概念
14
例题2:
假设在A国,生产食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为1, 生产服装的这一比率为1/4;在B国,生产食品的 k/l=4,而生产服装k/l=1。请问,A国、B国分别 在哪种要素上较为便宜?为什么?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会带来该产业成本的降低。在外部规模经济下,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或许出口产业的建立是偶然性的,但一国一旦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该国就会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4)对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一O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再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
3.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的概念,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人、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
(1)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美国创新,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商品在美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程像接力棒传递过程一样。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国际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家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产生、发展和贸易效果,揭示其特点、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
2.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关系?答: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有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属一类活动,只是从全世界范围看时,称其为国际贸易,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时,则称其为对外贸易。
3.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答: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当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逆差、贸易赤字或入超。
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不过长期顺差不一定是好事,逆差也并非绝对是坏事,从长期趋势来看,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基本保持平衡。
4.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是什么?答:直接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
直接贸易的双方直接谈判,直接签约,直接结算,货物直接运输。
国际贸易 第3章 传统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 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 着自己的邻居”
亚当· 斯密(1723-1790) 强,密《国富论》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3. 根据大卫 · 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 制”,通过国家干预实现持续贸易顺差
来达到金银货币的流入是枉费心机;
4.贸易的目的不在于追求贸易顺差、换回 更多的货币,而是卖掉本国不需要的产 品,换回本国需要的产品,贸易不是“ 你得即他失”的“零和博弈”,而是双 亚当· 斯密(1723-1790)
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2分工使得专门从事某个生产环节的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如从一台机器走向另一台机器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工具的改进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可以全部集中到单一目标上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粗工可以生产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针劳动效率提高了数百倍2
⑵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 “双赢”的经济行为,否定了重商主义认为 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
• 尽管重商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存在着许多错 误与局限性,但其基本思想对后来的国际 贸易理论和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 是关于贸易顺差的概念。
国际贸易理论回答的三个问题 •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贸易对生产消费影响 • 贸易利益的分配如何 重商主义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呢?
• 晚期重商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 出。
• 随着商业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信 贷事业开始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资产阶 级更加需要货币,“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地 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却会 不断增值„„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币当作诱鸟放 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本节案例导入:见教材
案例说明了什么?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 行拓展。其中三个重要的理论拓展分别被称为斯托尔帕-萨 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雷布津斯基定理。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来自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
3.两国国内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
从上面两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4.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 5.要素供给比例不同是决定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因素 图为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的简要推理过程
上述两种衡量方法中,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 求,相比来说较为科学
思考: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所有假设见教材中的详解 思考下面的问题:
每一条假设的原因
每一条假设的结果 哪几条是核心假设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推导、
衡量要素丰裕度的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的 相对供给数量来衡量。如果TKB / TLB > TKA / TLA,则B国是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另一种方法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定义。如果 B 国资本要 素价格(即利率rB)和劳动要素价格(即工资率wB)之比小于 A国利率rA和工资率wA之比,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 国家,而A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另一国相同,此 时两国不可能发生贸易。
H
15
(3)比较优势与货币工资
美国生产率(单位/劳动力小时) 英国(单位/劳动力小时)
小麦 6
1
布匹 4
2
上面按劳动生产率表示美国在小麦上,在英国布匹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设美国工资水平6美元/劳动力小时,小麦价为1美元,布匹为1.5美元 英国1英镑/劳动力小时,则英国小麦价为1英镑,布匹为0.5美元
Y3
C
X1 X2 X3 X
图3.1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1
(4)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odity indifference curves)CIC:
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 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y/ △x= MUx/MUy,表示一国为维持一定 的福利水平以X代替Y时,一单位X所替代的Y
英国可供消费:1.2单位呢绒+1单位酒
(增加0.2单位呢绒)
法国可供消费:1单位呢绒+1.125单位酒 (增加0.125单位酒)
H
13
利益表现为: 1. 总产量增加 2. 消费水平提高 3. 劳动时间节约
H
14
(2) 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两优取重,两劣择轻)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这两种产品 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 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 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 业性分工和国家贸易,双方仍可从中获得利益。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沈明其)
End 27
机会成本递增(2)
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 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它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的。 这种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当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时,需要另一个部门释放 出一定的资源。这种产品产量增加的越多,越是 需要另一个部门释放出更多的资源,适合所放弃 的部门产品生产的要素释放的越多,就意味着增 加一单位产品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越大, 即机会成本越大。
End 7
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8
四、对绝对利益说的评价(1)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 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 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 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 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 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 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 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进行国际贸 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End 4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 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 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End 5
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国际分工 前
国际分工后
X产品
Y产品 X产品 Y产品
劳动 产量 劳动 产量 劳动 产量劳动 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2)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对对方产品 )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 需求强度相对大的国家, 需求强度相对大的国家,国际商品交换比例对该国就不 反之,则有利。 利;反之,则有利。 (3)相互需求方程式 ) 国际交换的比例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 国际交换的比例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 相互需求方程式是指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 相互需求方程式是指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 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 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 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 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 当这一相互需求方程式成立时, 当这一相互需求方程式成立时,国际市场中商品的相 对价格便由此决定。 对价格便由此决定。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互利贸易的范围图解 美 Q Y国 不 参 加 贸 易 区 域 PUS1:2/3 : 1:1 : 1:4/3 : 1:5/3 : 互惠贸易区 PUK1:2
英国不参加贸易区域 QX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互利贸易区图
Q 小麦 Y
第二节
绝对利益理论
国际分工前
二、绝对利益理论的定量分析
小麦 英国 法国 200 100 或者 或者 国际分工后 小麦(单位) 小麦(单位) 英国 法国 0 (100+200)/100=3 )
生铁 100 200
生铁(单位) 生铁(单位) (100+200)/100=3 ) 0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分工后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 葡萄酒(单位) 葡萄酒(单位) 英国 葡萄牙 0 (80+90)/80=2.125 ) 交换后两国利益情况 葡萄酒(单位) 葡萄酒(单位) 英国 葡萄牙 1 2.125-1=1.125 和 和 毛呢(单位) 毛呢(单位) 2.2-1=1.2 1 毛呢(单位) 毛呢(单位) (120+100)/100=2.02 ) 0
交换思想
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 公元前427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 公元前 347)。 )。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早期的国际贸易思想还从宗教神学中产生。 早期的国际贸易思想还从宗教神学中产生。 1、掌握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一些基本 、 概念,如提供曲线、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和要素禀 概念,如提供曲线、生产要素、) 二、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的贸易观点 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在法国出现,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其自由贸易政 世纪下在法国出现,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 世纪下在法国出现 赋等; 赋等; 策的主张有:熟悉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优缺点; 策的主张有、熟悉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优缺点; : 2、 贸易的发展,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 贸易的发展,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使农产品的价格得到稳定和提 3、了解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其产生的 、 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增加一国的财富和收入。 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增加一国的财富和收入。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对外贸易的利益,不在于使一国货币财富的增加, 对外贸易的利益,不在于使一国货币财富的增加,因为一国财富的 4、在理解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学会 、在理解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 真正增加并不是货币财富的增加,而是实物财富的增加。 真正增加并不是货币财富的增加,而是实物财富的增加。 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出卖最必需的和最有用的商品的国家, 在国际贸易中,出卖最必需的和最有用的商品的国家,比出卖奢侈 品的国家有利。 品的国家有利。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绝对利益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 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理 论 (absolute advantage) ) 1、斯密理论的中心是经济自 、 由主义 斯密主张自由竟争、 斯密主张自由竟争、自 由贸易,依靠市场这个“ 由贸易,依靠市场这个“看 不见得手” 不见得手”来对市场的供求 关系进行自发调节, 关系进行自发调节,维持均 控制社会利益, 衡,控制社会利益,从而使 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 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
尽管英国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但通过国际贸易也能获得贸易利益。 尽管英国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但通过国际贸易也能获得贸易利益。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1、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约翰 穆勒 穆勒( ) 的相互需求理论 (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分析 国际分工开始前,两国存在各不相同的x 国际分工开始前,两国存在各不相同的x 商品与y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 商品与y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 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后, 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后,两国国内 的交换比例被在世界市场确定的单一交换 比例即国际交换条件所取代。 比例即国际交换条件所取代。 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构成国际交换比例的 上下限, 上下限,超过或等于上下限的交换比例意 味着一方获得全部利益, 味着一方获得全部利益,而另一方则损失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约翰·斯图亚特· 了利益或未增加利益。 了利益或未增加利益。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 小麦 美国 英国 6 1 玉米 4 2 国内交换比例 3:2(1:2/3) : ( : ) 1:2 :
比较优势:美国小麦, 比较优势:美国小麦,英国玉米 国际交换比例区间 2/3单位玉米<1单位小麦<2单位玉米 单位玉米< 单位小麦 单位小麦< 单位玉米 单位玉米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Ricardo, David 1772~1823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 3、比较利益理论的定量分析 、 李嘉图假设: 李嘉图假设 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 两个国家 英国和葡萄牙 两个商品:葡萄酒和毛呢 两个商品 葡萄酒和毛呢 一种要素: 一种要素:劳动力 国际分工前 葡萄酒 英国 葡萄牙 120天 天 80天 天 或者 或者 毛呢 100天 天 90天 天
第二节
绝对利益理论
三、对绝对利益理论的评价
正确性 揭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效率的巨大意义; 揭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效率的巨大意义; 各国之间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 各国之间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 能得到利益; 能得到利益; 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 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 错误性 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 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而交换又是由人类本性所决定 的。 局限性 只说明了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这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缺乏普遍性; 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这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缺乏普遍性; 未提及国际贸易交换的价格比例问题。 未提及国际贸易交换的价格比例问题。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2、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 (1)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 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 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须是对双方都有 利的贸易条件, 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被限定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 的上下限之间。 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2)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 ) 相互需求均衡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相互需求均衡是指相互供求相等。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 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 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 或国际交换比例。提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 或国际交换比例。提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 一国想交换的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 关系。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解决国际交换比率如何确定、 解决国际交换比率如何确定、如何变动的问题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T = PX PM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T T 贸易条件改善, :贸易条件改善,每单位出口商品能交换更多的进口商品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恶化,每单位出口商品能交换的进口商品减少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贸易条件的变化
Y Y3 T3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Y T2 T0 T1 T2 Y2 T1 Y0 Y1 Y0 O X0 A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X O X0 X1 X2 X X3 B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T0 T3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 交换比率(相对价格、贸易条件) 交换比率(相对价格、贸易条件)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斯密假定, 斯密假定
绝对利益理论
二、绝对利益理论的定量分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法国 生产两种商品:小麦和生铁 生产两种商品: 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 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仅能在国内自由流动 每单位产品的投入用劳动天数来衡量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绝对利益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 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 ) 2、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 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 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观点, 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观点, 斯密认为,一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是不容易实现的。 斯密认为,一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是不容易实现的。 因此,它反对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因此,它反对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主张以自由 贸易政策来扩大对外贸易。 贸易政策来扩大对外贸易。 延伸阅读:亚当. 延伸阅读:亚当.斯密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