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doc 78页)

合集下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
PPT制作;任建建 邹维远 秦洪宇
讲课;张天曦 王艺杰
1.适用范围
01
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02
适用于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01.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
09.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且有一定供水规模的现用、备用和规划的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 10.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人口一般不少于1000)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
地。
11.地下水环境现状值: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值。 12.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调查评价区内有历史记录的地下水环境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内受
敏感
集中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 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地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集中式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规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分布 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4.三级评价要求
1
了解调查评价区和场地环境水文 地质条件。
2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的地下水补径
排条件和地下水环境质最现状。
4.三级评价要求
3釆用解析或类比分析法进行地
下水影响分析与评价。
4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
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
5.其他技术要求
1
—级评价要求场地环境水文地质 资料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10000比 例尺,评价区 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 的调查精度应不低于1:50000比例尺。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典型地区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资 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潜 力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水文地 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评价。
0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手段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 明确规定开采、使用和污染地下
水的行为将受到的法律制裁。
规划管理
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合理安排开采布局和开采 强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水资
源。
污染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 城市污水等,防止对地下水造成
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电导率测量等,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 各种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水质指标与标准的对 比,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等级和安
全性。
分析方法
对地下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识 别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预测地 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应用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水源地 的保护、污染源的控制、地下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践操 作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和谐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现状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V类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的“加油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II类建设项目。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源地为兰村泉域及阳曲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1.1.1兰村泉域(1)泉域概述兰村泉出露于太原市区西北25km处的上兰村汾河流入盆地的出口处,主要由大海子、小海子泉水组成。

泉口标高810.92m。

1958年兰村水源地投产以前泉水年均流量为3.0-4.30m3/s。

水源地投产后,由于泉域岩溶水及西张地区松散层孔隙水的大规模开采,泉水流量逐年减少,1986年后干涸。

除上兰村附近泉水集中排泄外,由于汾河侵蚀下切及寒武系地层的阻水作用,在下槐一带尚有玄泉寺泉群出露。

泉水流量受降水量影响,动态不稳定,最大近1.0m3/s,一般为0.3m3/s左右。

兰村泉域分布于太原市柳林河以东,阳兴河以西的北部山区,主要包括太原市阳曲县,原北郊两个县(区),其次上有忻州地区静乐县少部分可溶岩裸露山区。

岩溶水主要接受北部、北西、北东部山区裸露可溶岩区降水入渗补给后向盆地汇集,受太原盆地边山大断层一侧第四系弱透水层阻挡壅水,大部分岩溶水溢流地表成泉,少部分向盆地松散层排泄。

故兰村泉域为山前断裂侵蚀溢流泉,属非全排型泉水。

泉水水质为HCO3-Ca•Mg水,矿化度263mg/L,总硬度234mg/L,是良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

泉域年平均降水量46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3%。

泉域地表水属汾河水系,汾河干流由扫石流入,区内河长45.5km,其主要支流为柳林河、凌井河、泥屯河、小返河、阳兴河等。

(2)泉域范围东部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的行政边界。

南部边界: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地下水评价导则相关培训

地下水评价导则相关培训

2.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
基本要求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以能
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为原则,并应满 足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要求。
Ⅰ类建设项目 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的范围可参考表12确定。此调查评价范围 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 感区域,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 单元。
地下水评价导则相关培训
※地下水基础知识 ※地下水导则重1.1 地下水基本类型
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1.2 地下水污染
1.2.1 地下水污染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某些污染物质 、微生物或热能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 径进入地下水体,使水质恶化,影响其 在国民经济建设于人民生活中的正常利 用,危害人民健康,破坏生态,损害优 美环境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Ⅱ类建设项目
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 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 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 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 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 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2.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
Ⅱ类建设项目
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 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 响区域,其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 标和敏感区域,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 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 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2.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
2.3.3 三级评价要求
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说明地下水分布情况,了 解当地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相关水文地 质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 采利用现状与规划;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 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 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监测,通过回归分析、趋势 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 影响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0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年6月20日
对于水质现状评价,亦只选用监 测项目中的一部分项目。选用 的评价参数主要是:①拟建项 目或活动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②本地区(或地质单元)内的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③ 毒性较强或易于累积而不分解 的污染物;④法规要求控制的 污染物。
8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年6月20日
b. 现状评价则主要是为了弄 清当前的污染物分布状况和 分布特征,发展趋势,找出 主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途径, 提出改善环境或防止污染扩 大的措施。
9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调查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拟建项目或活 动周围有关地区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 发生源以及污染物的特征和主要组成 污染源应包括废水污染源以及有可能 影响地下水的固体污染源。污染源调 查应包括废水量及其排放方式、固体 废弃物及其‘堆放方式的调查。 污染源调查需采用现有资料收集、整 理与实地取样、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
2012年6月20日
5. 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1)环境状况调查 环境状况调查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同时,还应调查区域发展规划, 特别是与地下水开采利用有关的 发展项目。
11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年6月20日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目的主要在于了 解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以便用于污染途径分析、计算参 数提供,还可用于指导监测布点 方案的制定。调查范围及详尽程 度,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对 于一级评价,调查应最详细,而 对于三级评价,调查则可从简。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环境、生态、法律等因素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比 较
地下水资源分类(王大纯)
补给资源——指含水系统经常与外界发生交换 的水量,即天然条件下或人为状态下,通过各 种途径进入含水系统或水源地开采层的可供利 用的地下水数量。从多年平均角度看,就是含 水系统每年可以获得补充和恢复的水量。
储存资源——在地质历史时期中不断累积储存 于含水系统之中的水量。
评价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料占有情况选定
补给量法
Q 补 Q p ri eo c Q n s i w p a a Q t i ta n l e o f r tQ w c w a Q y ter 排泄量法
Q 排 Q s ' w a te r Q o u tflo w Q p u m p Q y ' Q s p r in g
补排量法:计算补给量、排泄量和储变量,用均衡式 验证和校正
n
Q i Fi hi
i1
水量均衡法的用途
主要评价各种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初步确定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或为确定地下水可
开采资源量提供依据。
适用条件
理论上,可适用于任何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它方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以丰补歉的原则
充分发挥地下水最为水库的巨大调节作用,枯水季 节和枯水年可动用部分储存量,丰水季节和丰水年 加以补偿。但一般要求可开采资源量不能大于多年 平均补给资源量。
可持续发展和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原则
保证地下水资源长期持续和稳定开采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可开采资源(允许开采量、安全开采量…)
2.地下水资源评价简介
概念: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在一定的天然和人工条 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在使用价值和经济 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和论证。

6.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地质地貌枣强县位于衡水市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该地区为河北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海拔约20米,地面坡降在1/8000至1/10000之间,由于河流泛滥和改道,沉积物交错分布,形成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其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6′31.14″,东经115°43′7.54″,占地区域属平原,地势平坦,地形相对简单。

(2)地质构造枣强县地处华北地区的临清坳陷区,跨越了三个四级构造单元,西部属南宫凹陷,中间部分属明化镇凸起,东南部属大营凹陷,基底埋深1000-4500m,见图6.4-1。

其上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其中第四系厚度450-550m。

图6.4-1 区域基地构造图(3)地层岩性枣强全县均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第四系厚度450-550m,自下而上划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新统,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6.3-3。

①下更新统(Q1):底板埋深450-550m,为棕红、黄棕色亚粘土、粘土,厚度100-140m,砂层主要为中细砂。

②中更新统(Q2):底界深度350-400m,厚度190-200m。

下部以红棕色亚粘土、粘土为主,含水砂层为中砂、中粗砂,上部砂层较细一些。

③上更新统(Q3):底界深度160-180m,厚度120-150m。

由灰黄、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砂层组成,砂层岩性以细粉砂为主。

④全新统(Q4):底界深度20-40m,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土层结构松散,砂层岩性以粉砂、粉细砂为主。

(1)地下水类型与咸淡水分布枣强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上部有大面积的咸水体(矿化度大于2g/L),咸水体跨越了上更新统和全新统,顶板埋深0-45m,底板埋深30-158m。

第5讲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第5讲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一)了解污染物进入包气带、含水层的途径及其在含水层的运移特征1.地下水污染途径的类型(1)间歇入渗型: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是污染潜水。

淋滤固体废物堆引起的污染,即属此类。

(2)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

废水聚集地段(如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

(3)含水层间越流型: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淡水层)。

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

(4)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水。

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属此类。

2.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机械过滤:机械过滤作用指污染物经过包气带和含水层介质过程中,一些颗粒较大的物质团因不能通过介质空隙,而被阻挡在介质中的现象。

(2)溶解与沉淀:溶解:存在于包气带的污染物在大气降水入渗作用下,包气带水在向下渗透时,会将污染物或由其转化产生的可溶物质溶解出未,下渗进入地下水。

沉淀:某些污染物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大于饱和度,一些已经溶解的污染物会沉淀析出。

溶解与沉淀实质上是强极性水分子和固体盐类表面离子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如果这种作用的强度超过了盐类离子间的内聚力,就会生成水合离子。

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主要取决于①其组成的离子半径、电价、极化性能、化学键的类型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②另一方面,它与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水中其他离子浓度、水的PH值和Eh条件密切相关。

(3)氧化和还原:氧化与还原反应是指污染物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电子发生转移,导致化合价态改变的过程。

影响因素:氧化与还原作用受pH值影响,并与地下水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关。

(4)吸附与解吸:吸附和解吸是污染物在土壤或包气带与水相、气相介质之间发生的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吸附为污染物由液相或气相进入固相的过程,解吸过程则相反。

《地下水污染评价》课件

《地下水污染评价》课件
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地球化 学特征,判断污染物的来 源和扩散范围。
地下水污染评价流进行 实地调查,了解污染源 、地形、水文地质等情
况。
数据收集
收集地下水的水位、水 质、气象、土壤等数据

数据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识别污染源和污
染物特征。
评价报告
根据评价结果编写地下 水污染评价报告,提出
《地下水污染评价 》ppt课件
目 录
• 地下水污染评价概述 •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 地下水污染评价案例分析 •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地下水污染评价概述
地下水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 因素导致地下水中的有害物质超 过一定浓度,影响地下水质量和 功能的现象。

对已经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修复,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

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科 研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
力。
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与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 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和 评估。
制定地下水管理政策法规,明 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 务。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协调各行业用水需求和保护措 施。
制约经济发展
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工农业生产,制约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破坏水资源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地下水 污染会破坏水资源,影响供水安全和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2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地下水污染评价标准与指标
地下水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 准,对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
污染指标
分类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地下 水污染可分为无机物污染、有机 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物污染 等。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冶市大红山矿区的居民主要从事采矿、选矿工作,部分农 民从事农业生产。
三 案例中涉及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其结果
3.1 建设项目概况; ★★★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主要通过收集现场资料获得其结果。主要涉及工程内容 及规模 :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任务由来 、生产(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主要建筑物、全厂主要原辅材料 、用水及能源、动力消耗情况 、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主 要设备等。
拟建场地属地表径流区,汇水面积为0.1572Km2。地表水较丰富,先流向东 侧的中心港后,由场地东北角的赵保湖排涝站抽向大冶湖中心河中。
由于场地在大红山矿的东北侧,受井下采矿及采坑(坑底称高-50m)的抽排 水影响,现地下水总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径流;场地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场 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流向采坑位置。目前场地地下水水位 为-27.92—8.58米,而大冶湖中心河河库标高为13.00米,故场地地下水补 给及径流关系为:大冶湖中心河河水→场地地下水→采坑。
必须按建设过程(施工期)、运营过程(运营期)两个时 期详细核算和统计,有些项目还需对服务期满后的源强分 析。
污染源源强的核算方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 复用法。
2、库址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库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影响尾矿库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
济学与法律和社会等四个方面来考虑,库址的选择一般应满足以 下要求: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性质、建设地点 工程名称: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位于大冶市西南约3Km处的赵保湖良种养殖场西北侧,在大红山
矿业有限公司选厂东北方向约500m处。地理位置见附图1。 2、产生尾矿的选矿工艺及消耗定额 (1)选矿工艺 该公司产生尾矿的选矿工艺见图。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
方程组
有限元法(FDM)
种类
里兹(Ritz)有限单元法
• 基于变分原理,从泛函取极小的变分问 题出发进行离散化的
• 寻找泛函往往较为困难,常对原方程进 行适当变换,但这种变换常引起较大的 误差,而导致计算失败
伽辽金 (Galerkin)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法(FDM)
基本步骤——加权余量法 (Method of Weighted Residuals)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方法
类比法
由于污染物的迁移除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特征外,还取 决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环境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的相似性决定了其污染 影响的可比性
在查明相似工程项目及其所处地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 件和地球化学基础上,通过量化处理,即可对拟建项 目的环境影响范围、大小做出评估
l
1 2
(al
bl x
dl y)
(l i, j, m)
ai x j ym xm y j
a
j
xm yi
xi ym
bi y j ym bj ym yi
di xm x j d j xi xm
1 xi 1 xj
yi yj
a
m
xi y j
x j yi
bm yi y j
dm x j xi
C(x, y, z, t) 1
f1(x, y, z, t)
• 第二类边界条件,边界上弥散通量是已

C Dij x j 2 f2 (x, y, z, t)

第 知

类(C边ui 界Di条j xCi件)ni
,边f3(界x, y上, z,
3
t溶)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学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学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 物理过程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

其中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而引起分散。

2. 化学过程包括氧化还原作用、化学沉淀作用、混凝沉淀作用及吸附作用。

3. 生物过程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另一部分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废水进入河流水体后,不是立即就能在整个河流断面上与河流水体完全混合。

虽然在垂向方向上一般都能很快地混合,但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纵向距离才能达到横向完全混合。

这段距离通常称为横向完全混合距离(x1)。

纵向距离(x)小于x1的区域称为横向混合区,大于x1的区域称为断面完全混合区。

如图6-1所示。

图6-1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混合示意在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

对流是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随水流的运动,在横向、纵向、垂向均可发生,主要为纵向对流。

横向扩散是指由于水流中的紊动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混合。

纵向扩散是指由于主流在横、垂方向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分散混合。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水,一般是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淡水,其密度比海水小,入海后一面与海水混合而稀释,一面在海面向四周扩展,如图6-2:图6-2污水在海面上的扩展第二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 评价工作等级的分级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doc
7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目(内容结构)录
第一节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1)
一、自然界水循环 (1)
二、地下水赋存条件 (1)
三、含水层与隔水层 (6)
四、蓄水构造 (9)
五、含水层的埋藏条件 (9)
六、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迳流 (14)
七、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 (19)
第二节地下水的理化性质与水质污染 (23)
一、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24)
二、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 (34)
三、地下水污染 (37)
第三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46)
一、评价工作分级 (46)
二评价工作技术要求 (55)
第四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56)
二、污染源调查 (58)
三、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61)
四、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3)
五、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69)
六、调查资料的研究与应用 (79)
七、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3)
第五节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90)
一、基本要求 (90)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95)
三、Ⅰ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108)
四、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137)
第六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50)
一、评价原则 (150)
二、评价范围 (151)
三、评价方法 (151)
四、评价要求 (151)
第七节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152)
二、保护措施与对策 (154)
三、污染含水层的治理 (157)
第八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 (159)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地下水专题 (159)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160)
参考文献 (162)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一、自然界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中。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5亿km3。

其中绝大部分(约13.7亿km3)储存于海洋中,河流湖泊中的水约75.12万km3,地面以下17km以内地下水的总量约为841.7万km3,其中约有50%以上储存于地面以下 1 km的范围内。

在太阳热能及重力作用下,地球上的水由水圈进入大气圈,经过岩石圈表层及生物圈再返回水圈,如此循环不已。

水循环的上限可达地面以上16km的高度,即大气的对流层,下限可达地面以下平均2km左右的深度,即地壳中空隙比较发育的部分。

二、地下水赋存条件
(一)岩石中的空隙
地下水赋存于岩石空隙中,岩石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容场所,又是地下水的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连通情况及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分布与运动的特点。

将空隙作为地下水的储容场所与运动通道研究时,可以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类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易溶岩石中的溶穴与溶蚀裂隙。

1.孔隙松散岩类由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在颗粒或颗粒的集合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连通的空隙,因是小孔状,称作孔隙。

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

其中不存在或很少存在颗粒之间的孔隙,岩石中主要存在各种成因的裂隙,即成岩裂隙、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

3.溶穴与溶蚀裂隙易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由于地下水对裂隙面的溶蚀而成溶蚀裂隙,进一步溶蚀便形成空洞就是溶穴或称溶洞。

衡量岩石中空隙发育程度的指标是空隙度,对应以上三种空隙分别称孔隙率、裂隙率和岩溶率。

虽然三者都是说的岩石中空隙所占整体岩石的体积比,但在实际意义上区别很大:松散岩类空间上颗粒变化较小,而且通常是渐次递变的,因此,对某一类岩性所测得的孔隙率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适用于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受岩性及应力的控制,一般发育很不均匀,某一处测得的裂隙率只能代表一个特定部位的情况,适用范围有限;岩溶发育一般不均匀,利用现有的办法,实际上很难测得能够说明某一岩层岩溶发育程度的岩溶率。

即使求得了某一岩层的平均岩溶率,也仍然不能代表真实的岩溶发育情况。

因此,岩溶率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都不值得进一步探讨。

岩石空隙的发育程度,实际上远比上面所讨论的复杂。

例如:松散岩类固然主要发育孔隙,但某些粘性土失水干缩后可以产生裂隙,这些裂隙的水文地质意义往往超过其原有的孔隙;成岩程度不高的沉积岩,往往既有裂隙又有孔隙;易溶岩在同一岩层的不同部位,由于溶蚀强度不均一,有的部分主要发育裂隙,有的部分主要发育溶穴。

因此,进行工作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空隙的形成原因及控制因素,弄清其发育规律。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分析地下水的储存与运动条件。

(二)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岩石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

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有结合水、重力水及毛细水,另外还有气态水和固态水。

组成岩石的矿物中则有矿物结晶水。

1.结合水松散岩类的颗粒表面及坚硬岩石的裂隙壁面均带有电荷,水分子受静电作用在固体表面受到强大的吸力,排列较紧密,随着距离增大,吸力逐渐减弱,水分子排列渐为稀疏。

受到固体表面的吸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便是结合水。

结合水被束缚在固体表面,不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运动。

2.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更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影响大于固相表面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运动,这部分水就是重力水。

3.毛细水松散岩类中细小孔隙通道可构成毛细管。

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地下水沿着细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这种既受重力又受毛细力作用的水,称为毛细水。

毛细水广泛存在于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