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研究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的类型及其防治途径
林屋洞泉 岩溶地下水 ( )* + ! ( / + */ ,- + !/ 4*
木渎
岩溶洞穴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左右 )$ 左右
0 1、 .)
图#
浙江杭州西湖水文地质与海水面变化示意图 (*> M@BJ>, "8NN) &—地下岩溶现象; 3—地下岩溶水流向; N—第四纪地层;
"—非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 #—岩溶洞穴与通道; $—岩溶泉; %—岩溶塌陷; — —距今 "%444 年时海面; — —距今 %444 5 3444 年时高海面; — —西湖水位; O— 0— P— )—现代海面。
・#・
!
人类活动诱发与加剧地面沉降
地壳运动结果。必然使一些地带产生地面沉降, 这种沉降是区域性的。
但是, 人类活动特别集中于平坦的盆地或平原地带, 而这些地带还是由于自 然沉降过程中而形成具有松散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地带。这些地带在自然演 化过程中, 仍发生着松散地层的压实与固结的过程, 因而也存在着沉降现象 的发生。人类集中居住在这松散沉积物的平原、 三角洲、 大盆地, 也就会加剧 与诱发地面沉积降的发生与发展。人类诱发的地面沉降现象, 有多种类型。 !!" 开采地下水资源诱发沉降类型 人口密集居住在大的平原、 盆地、 三角洲上, 相对有较好的生存条件, 其 中之一是有大的河流通过, 在较厚的松散地层中, 又多有地下水资源可开 采。也因易于过量开采, 而加剧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 世界上发生地面沉降的国家是很多的, 其中主要的有美国、 墨西哥、 委 内瑞拉、 巴西、 日本、 泰国、 澳大利亚、 中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俄罗 斯、 匈牙利、 南斯拉夫等国家。 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近百个, 主要有上海、 北京、 天津、 太原、 西安、 石家庄、 无锡、 镇江、 苏州、 杭州、 宁波、 嘉兴、 徐州、 德州、 洛阳、 开封、 等城市。 国内外大城市产生地面沉降, 都是与过量开采地下水有关。最大沉降 量在 美 国 加 州 圣 毕 金 流 域 可 达 " ! #$ 以 上, 墨 西 哥 城 达 % ! #$ (纪 万 斌, 。我国台湾岛西部为滨海平原, 总面积有 &&)))*$+ , 但是由于过量开 &’’() 采地下水, 造成地面沉降的地带已达 +))) , -))) 多 *$+ , 我们于 &’’( 年在台 湾时就已观察到在地面沉降的多种现象。美国加州圣华金流域发生地面沉 墨西哥城沉降面积 %#)) 多 *$+ , 我国天津地区沉降面 降的面积达 ’)))*$+ , 积也达到 %))) 多 *$+ 。 应当说, 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现象, 在国内外都是 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其发展趋势是, 将多个城市的沉降带相御接而形成区 域性的地面沉降。我国台湾西部海岸滨海平原是这种情况, 长江三角洲的 上海、 无锡、 苏州、 常州, 也是逐渐相连而成为大的沉降带。 这片地区在晚石炭世时为东南浅海, 后海水逐渐变浅, 相应产生沉积上 升, 早三叠世时又海进成为下杨子海, 中三叠世后逐渐上升, 至早侏罗世时,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是为了监测和防治地面沉降问题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标准和规范。
该规程包括了监测和测量地面沉降的方法和技术,以及预测、评估和预防地面沉降的技术措施。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土层下沉或下降的现象。
它可能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土地开发、地下工程施工、地震等原因引起的。
地面沉降会给建筑物、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和影响,因此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包括测量点的选择和布设、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2. 地面沉降预测和评估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推算等方法,对未来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管理、土壤处理等措施,以减轻地面沉降的影响或防止地面沉降的发生。
4.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管理:包括监测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防治措施的执行和
监督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地面沉降问题的预测和评估能力,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知识点22: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P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微课题目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P2]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P3]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如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泰国、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荷兰、越南、匈牙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比利时、南非等。
[P4]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二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三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P5]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P6]据专门勘查和区域地形变测量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大约有70个。
累计沉降量达2米以上的有上海、天津、台北、宜兰、嘉义等5个城市,1米~2米的有西安、太原、沧州、苏州、无锡等5个城市,0.5米~1.0米的有北京、保定、嘉兴、常州、衡水、阜阳等6个城市,小于0.5米或沉降量不详的有54个城市[P7]从区域分布看,地面沉降活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严重。
在该区域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则密集成群或断续相连,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带)。
主要有下列6个区(带)。
1、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沉降区。
2、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沉降区。
属我国沉降范围最广,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区。
地面沉降与区域地下水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步发展。
中心区主要在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市区及外围的宁河、安次、南堡、塘沽、静海、大港、黄骅、沧州一带;其次是冀中平原的衡水、冀县、枣强及外围地区;再次是鲁北平原的德州-滨州-东营-滩坊地区。
3、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徐州-滨州-东营-潍坊地区。
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
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预测
地面沉降趋势的预测 虽然地面沉降可导致房屋墙壁开裂、楼房因地基
下沉 而脱空和地表积水等灾害,但其发生、发展 过程比较缓 慢,属于种渐进险地质灾害,因此,对 地面沉降灾害只能预测其发展趋势。目前地面沉降 预测计算模型主要有两种: (i)基于释水压密理论的土水模型, (ⅱ)生命旋回模型。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查清地下地质构造,对高层建筑 物的地基进行防沉降处理。在已发生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地 区,为减轻海水倒罐和烘劳等灾害损失,还应采取加高固 防红堤,防潮提以及疏导河道,兴建排涝工程等措施。
4.2 滑坡灾害防治
基本定义: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地面沉降的原因:
(2)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抽取地下水而引 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 最严重的一类;
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 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 比较大。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 部性增加荷载。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 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3
15 4
13
10
7
1
6 5
(a)平面
(b)剖面
滑坡要素平剖面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周界;3.滑坡壁;4.滑坡台阶;5.滑动面
(带);6.滑坡床;7.滑坡舌;8.主滑线;9.拉张裂缝;10. 主裂缝;11.剪切裂缝;12.羽毛状裂缝;13.鼓张裂缝;14.扇 形张裂缝;15.封闭洼地(滑坡湖)
(l)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 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地面沉降,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它不仅会导致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探寻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应对地面沉降问题、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面沉降的成因分析要有效地解决地面沉降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其成因。
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大量地下水被开采。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减小,土层发生压缩,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2. 工程建设活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地铁施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大型桥梁建设等,会对地下土体产生扰动,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引起土体的沉降。
特别是在软弱土层分布地区,工程建设活动更容易引发地面沉降。
3. 开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会抽取大量的地下流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压力变化,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4. 地质构造因素某些地区存在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松散沉积层、深厚软土层等,这些地质因素本身就容易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地面沉降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严重的:1.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地下室进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因地面沉降而出现变形、开裂,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
2.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原本充足的地下水供应可能变得紧张,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给城市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
3. 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会改变地表水系的分布和流向,导致河流改道、湖泊萎缩等现象,破坏生态平衡。
地面沉降处理
地面沉降处理地面沉降是指地基的沉降运动,能够引起地面的沉降变形、塌陷和沉陷,继而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地面沉降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可以对房屋和其他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会影响地面沉降地区的社会发展。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面沉降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针对地面沉降问题,必须推行有效的处理措施。
面对地面沉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防治,二是调查,三是整治。
第一步是防治,做好防治措施是解决地面沉降问题的前提。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为了防止地基沉降,施工设计需要考虑地基沉降预防措施,建议在现有施工场地初步调查地质情况,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第二步是调查,在施工前要经过充分的调查,以确定地基的沉降情况。
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地面沉降现象的相关数据,确定沉降程度,以便进行有效的处理。
调查应包括室外摄影、多年剖面、地下水条件、地表沉降和空间水平位移等项目。
第三步是整治。
整治沉降现象的措施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顶层维护技术、支撑结构技术和防压结构技术等。
顶层维护技术是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面沉降现象,通过再注浆的形式,将整个地基的沉降整体补平,以达到地面沉降彻底消除的目的。
支撑结构技术是通过支撑结构,来抵消地基发生沉降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止建筑物沉降的目的。
防压结构技术是通过安装防压结构,来控制地基发生沉降的惯性力,从而抑制地面沉降幅度,避免房屋发生塌陷和沉陷,同时维护地面整体的平整度。
另外,地面沉降处理还应该考虑到临时土质加固的技术,可以进行临时的土质改良,以达到减弱地基沉降的目的。
总之,为了解决地面沉降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三个步骤:防治、调查和整治,应按照地基沉降情况和施工安全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地面沉降彻底处理掉。
地面沉降的处理不仅要识别问题的症结所在,还要基于定量分析,对地基沉降影响了的建筑采取合理的处理建议,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地面沉降
第四章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4.1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一、地面沉降的定义:指地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地层压密变形或下沉,从而引起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新构造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②海平面上升导致地面的相对下降(沿海);③土层的天然固结(次固结土在自重压密下的固结作用)。
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
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而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钩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
(2)人为因素:①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②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
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一)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由于地面沉降的影响巨大,因此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密切注意。
早期研究者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新构造运功说、地层收缩说和自然压缩说、地面动静荷载说、区域性海平面上升说等。
大量的研究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外部原因,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则是地面沉降的内因。
因而多数人认为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卤水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超量荷载等引起的。
在孔隙水承压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山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p w),它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义称为中性压力;而由土颗粒骨架承担的部分能够直接造成上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p s);二者之和等干总应力。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2. 非构造成因
不同地区由于其地质结构与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地 面沉降的范围与沉降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地面沉降 的面积较大,沉降速率多在80mm/a以上。
二、分布特征
分布:平原、盆地的大城市和油气开发区 沉降速度:几~几十厘米/年。 沉降量:几米~近十米。
我国的地面沉降区
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上海、天津、 沧州等) 小型河流三角洲区(福州、湛江、宁波等) 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郑 州等) 山间盆地和河流区(西安、太原、运城等)
北京市的地面沉降(最大速率):
1966年以前:缓慢形成,2~5mm/a。 1966~1973年,加速,10mm/a。 1973~1981年,快速发展,50mm/a。 1981年以后,下沉减缓,29mm/a。 1966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70年代中期猛增。
2. 地下油气开采
开采油气造成地下压力亏损,引起地 面沉降。
三、形成机制
(一)形成的地质条件 (a)松软的第四纪沉积物 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质粉砂 粉砂 细砂 粗砂 砾石 (b)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区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近代河流冲积环 境模式
近代三角洲平原 沉积环境模式
断陷盆地沉积环 境模式:临海式 断陷盆地;内陆 式断陷盆地
(二)地面沉降的致因
如加州的长滩市的地面沉降量达9 米。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都出现地 面沉降。
3. 人类工程
地面建筑物增多,负荷过重。 地下隧道 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1173~1185年,建 至3层,塔发生倾斜。 1274~1284年,建 至7层,塔斜增加。 1350年,塔建成, 塔顶偏离中心1.5m。
4. 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汇总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汇总地面沉降,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却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简单来说,地面沉降就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发生的下沉现象。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质构造等。
地面沉降不仅会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可能导致地下管道破裂、洪涝灾害加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地面沉降问题,并探讨一些有效的监测方法。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地下水过度开采这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抽取地下水时,地下含水层中的水被抽出,含水层的孔隙压力降低,土层受到的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土层压缩和地面下沉。
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需求,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2、城市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如高层建筑的兴建、地铁的修建等,会增加地面的荷载。
当这种荷载超过了地层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引起地面沉降。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降水、地基处理等操作也可能对地层造成影响,导致地面下沉。
3、地质构造某些地区本身就处于地质构造活动活跃的区域,地层不稳定,容易发生沉降。
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地面的缓慢下沉。
4、矿产资源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导致地下形成采空区。
如果采空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填充和支撑,就会引发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1、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下沉,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路面起伏不平、桥梁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2、地下管道破裂随着地面的下沉,地下管道会受到拉伸和扭曲,容易发生破裂。
这不仅会影响供水、排水、供气等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3、洪涝灾害加剧地面沉降会降低地面的高程,使一些地区更容易积水。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洪涝灾害的风险大大增加,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地面沉降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超采地下水引起的沉降,房屋严重损坏
广州金沙县地铁 工程抽排地下水 引起地面沉陷, 使周边的建筑 物损坏
西安地下水超采 导致大雁塔严重 倾斜
上海地铁事故
三、如何解决地面沉降问题
⒈抽汲地下水 地面沉降具有累进性及不可逆性特征,其 产生的影响亦具有持续性特点。为此,在 抽汲地下水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①强化宣传,充分认识地下水超采的危害性、严重性; ②大力推广改水、节水经验,加大改水、节水力度;
③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强化和落实各项开采 措施,加强地下水监测; ④采用人工回灌地下水,促进地下水位回升, 使地面不再继续下沉甚至地面略有回升;
⑤调整开采层次,以此减缓地区的地面下沉。
⒉工程降水
在工程降水前,首先要查明场地的水文 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及地下 管线性质及分布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科学的降水方案与防范措施。
⒋由于地面沉降、水准点失准,城市工程 建设所需水准资料,需从地面未沉降区 水准点引测,增大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 ⒌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致使地震灾害加重。 ⒍由于地面沉降作用,局部改变地形地貌条件, 形成地面沉降降落漏斗,降低防洪排涝工程效 能,造成大面积积水,洪涝灾害加剧。
地面沉降引起的房屋裂缝
①由于孔隙水从土中排出,导致有效应力 增加,地层固结沉降; ②水位降低,减少了土中地下水对地上建筑物 的浮托力,使软弱土、层受到压缩而沉降; ③土壤中的细小颗粒随着流动的水不断流失,在土 层中形成空洞,随着抽水的不断进行,空洞扩大, 最终形成塌陷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⒈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建筑物地基 下沉、房屋开裂破坏。 ⒉形成地裂缝,它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 ⒊许多机井因地面沉降,井管较地面相对上升, 泵房地面及墙体开裂,造成泵房破坏,严重影 响抽水。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一种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城市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1. 地面沉降现状分析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相关研究,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及部分近郊区,其成因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过度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地面的影响也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2. 研究成果汇总在研究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通过对地面沉降区域的地理、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地面沉降的主要成因;另一方面,学者们运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地面沉降的分布、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精确监测和预测。
此外,针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案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在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方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收集了大量关于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运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
此外,遥感技术、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测。
四、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1. 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3. 加强对地下工程建设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 采取工程措施,如注浆加固、土壤改良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5. 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体系,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面沉降问题。
地面沉降的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作者简介:薛天祥(1990-),男,土家族,贵州遵义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沈春勇(通讯作者)(1968-),男,贵州锦屏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从事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0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地面沉降灾害日益严重,给不同地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国内先后有近百个城市或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及汾渭断陷盆地等为代表的地面沉降典型地区[1]。
地面沉降虽不至于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下沉、地下管道破损、洪涝及风暴灾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2-3]。
目前全国已有7.9万km 2面积的地区地面沉降量累计超过20cm ,数据显示仍存在逐步扩大的可能性[4],经沉降中心统计结果表明,天津、上海、西安、无锡、太原、沧州等地区最大沉降量已超过2m ,天津塘沽的最大沉降量已达3.1m 。
根据相关部分调查评估,地面沉降已经造成长三角地区巨大的经济损失,数额达3000亿元。
上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是地面沉降导致经济损失最多的城市,其经济损失高达2899亿元;因地面沉降的影响,华北平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923.86亿元,累计损失约3300亿元[5]。
目前,很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工作,对地面沉降问题的治理措施也有了初步成效,但并未能有效的控制其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沉降破坏形势,日后的研究工作开展仍十分困难[3]。
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的国内外现状,提出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研究人员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现状分析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在人类及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地壳表层土体出现压缩,因而出现不同区域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这是难以弥补的永久性资源损失及环境破坏。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前,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但同时地下水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地面沉降,成因机制,影响因素,防治措施Abstract:At pres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demand increas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 problem of ground subsidence has become more obvious.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areas of land subsidenc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rban area in our country land subsidence the cause o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the city, groundwater, ground subsidence, form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显著。
它分布广,最集中于城市范围内,其变化过程一般不易被人察觉,但危害性相当大。
它造成铁路中断、建筑物开裂、市政设施破坏、海水入侵等,其严重后果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由于地下水开采、人类活动、地铁建设等因素导致。
地面沉降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措施:
1. 控制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可以减缓或避免地面沉降。
例如,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封闭式隧道掘进技术,避免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同时在地铁站点附近设置井筒,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控制。
2. 加固基础
加固建筑物的基础可以有效地预防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损害,特别是在沉降较为严重的地区。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加厚地基、加固基础桩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建筑物与地面的连接性,减轻地面沉降带来的影响。
3. 建造地下结构
在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区域,可以考虑建造地下结构。
地下结构能够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深的地层中,减缓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4. 实行土地利用限制
为了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开发土地等导致地面沉降,可以实行土地利用限制。
例如,禁止在地下水受威胁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或建设,限制土地利用总量等。
总之,防治地面沉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不可逆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较为严重时会出现海水倒灌、加剧洪涝灾害次数、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建筑物地基遭到破坏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地区发展,还会对沿海城市和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构成更大风险。
我国经常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淮北平原等。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经常发生地面沉降区域的现状,分析产生地面沉降的两点成因,并根据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防治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地面沉降的时间,最开始出现地面沉降的城市是上海市与天津市,随后根据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出现了地面沉降的问题。
截止2019年,我国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区域面积已经达到1.14万km2,年沉降量大约为50mm。
其中,珠江三角洲出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地面有软土自然固结,黑龙江地区的大庆、哈尔滨、三江平原等地区出现地面沉降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开采区域以及经济开发区域。
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我国主要地面沉降区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和淮北平原等,主要诱因是过量开采第四系承压水[1]。
区域的地面沉降与深层承压水降落漏斗空间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沉降的发展趋势也会与地区的开采强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地面沉降的情况会根据开采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通过国内外相关实践的证实可知,地面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区域的地面存在松散层或者深层承压水过量开采。
2.地面沉降成因2.1侵蚀因素我国堆积河谷平原地区的用水量都比较大,过度用水后该地区的部分区域水井周围或者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就会形成下降,承压含水层中的水压降低,支撑上覆岩层孔隙水的压力会逐渐转移到含水层的颗粒中,从而导致该地方部分区域的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
出现沉降后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也将增加,进而导致地面逐渐出现裂缝、区域内的建筑墙体逐渐出现倾斜与裂缝等问题。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面在垂直方向上下降的过程,常见于城市地区。
地面沉降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质构造调整、地下空洞形成等。
地面沉降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地面沉降的影响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破坏: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基础设施出现断裂和破坏,给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带来风险。
2.建筑物倾斜: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和变形,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3.地质灾害增加:地面沉降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如滑坡、地面下陷等。
4.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地面沉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加强地下水管理:地下水过度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控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价、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2.填充地下空洞:地面沉降中的一种常见原因是地下空洞的形成。
可以通过填充地下空洞的方式来修复地面沉降。
填充材料可以是砂、黏土等,具体选择要根据地层情况来决定。
3.加强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预防地面沉降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勘探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构造变化和地下空洞,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地面沉降。
4.加强基础设施的监测和维护: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地下管道、地下电缆等,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5.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地面沉降的因素,合理规划地下管道、电缆的布局,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结语地面沉降是一个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影响。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和缩略语 (1)术语和定义 (1)缩略语 (2)4 总则 (3)目的任务 (3)基本要求 (3)工作流程 (3)5 地面沉降调查 (3)调查原则 (3)调查内容 (4)调查方法 (5)6 地面沉降监测 (6)监测网络设计 (6)监测设施建设 (8)监测技术要求 (8)监测设施运行维护 (10)7 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10)评价内容 (10)危险性评价 (11)易损性评价 (12)防灾减灾能力评价 (12)风险评价与分区 (13)8 地面沉降防控 (13)防控原则 (13)防控分区 (14)防控措施 (14)9 质量检查与成果编制 (15)质量检查 (15)成果编制 (16)附录A(资料性)地面沉降调查表 (18)附录B(资料性)InSAR调查技术方法和星载数据 (19)附录C(资料性)水准点、基岩标、分层标、光纤监测孔设计和建设技术要求 (21)附录D(资料性)地下水监测井设计和建设技术要求 (30)附录E(资料性)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要求 (3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风险评价、防控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要求,并规定了质量检查与成果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3558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和缩略语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面沉降
5 地面沉降的控制和治理
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硬预测地面 沉降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① 估算沉降量,预测其发展趋势 ② 结合水资源评价,研究确定地下水资源的 合理开采方案 ③ 采取适当的建筑措施,预先对可能发生地 面沉降量作充分考虑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主要方法有:
(一)表面治理措施
(1)在沿海低平原地带修筑或加高挡潮堤、防洪堤,防 止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地区;
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及其防治注重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采用规划设计部门较为其防治注重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采用规划设计部门较为通行的技术指标如地面沉降控制条件下适宜的建筑容通行的技术指标如地面沉降控制条件下适宜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达到了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融积率建筑密度等达到了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融通过对上海地面沉降经济损失定量评估的深入研通过对上海地面沉降经济损失定量评估的深入研究认为地面沉降这一缓变型的地质灾害是通过对城究认为地面沉降这一缓变型的地质灾害是通过对城市其它的诸如洪涝潮汛灾害的叠加与催化放大作用而体市其它的诸如洪涝潮汛灾害的叠加与催化放大作用而体现其灾害本质既首次系统地确定了上海地面沉降经济现其灾害本质既首次系统地确定了上海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也确定了具体损失的量化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也确定了具体损失的量化指标和控沉效益并由此提出地面沉降要实施系统调控指标和控沉效益并由此提出地面沉降要实施系统调控且应纳入城市整体的防灾抗灾减灾体系之中
2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地面沉降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和土层内的应力转变(由水所承担的那部分应力不断 转移到土颗粒上)条件。 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来看,疏松的多层含水 体系;其中承压含水层的水量丰富,适于长期开采; 开采层的影响范围内,特别是它的顶、底板,有厚 层的正常固结甚或欠固结的可压缩性粘性土层等, 对于地面沉降的产生是特别有利。 从土层内的应力转变条件来看,承压水位大幅度 波动式的趋势性降低,则是造成范围不断扩大的、 累进性应力转变的必要前提。
地面沉降的机理和防治
地面沉降的机理和防治
城市地面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抽汲地下水,抽汲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的机理如下:根据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体的自重应力由颗粒和孔隙水共同承担,由土颗粒所承担的那部分应力为有效应力。
当抽水引起承压水水位下降时,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隔水层中孔隙水压力也随之降低。
在总应力不变的条件下,饱和土体中孔隙压力减小必然会使土中有效应力等量增大,使土体被压密并导致地面沉降。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增加地面水补给。
1.修复技术:为了满足供水和改善水质的要求,含水层存储和修复技术的应用;在当地的河流上建立蓄水坝以收集雨水,增加河水对流经区的地下水的补给。
2.土地使用:为了防止地面沉降,将土地使用由农业用地型向城市用地型转变,以降低需水强度,防止地下水位的进一步下降。
3.节水措施:利用含水层组贮藏和运输地下水,要优于造价高昂的地表蓄水和输水系统。
4.加固堤防:对沿海城市进行海岸加固,建造堤防防止洪水泛滥和海水入侵。
5.立法保护:对地下水的使用进行立法,使水资源有一个合理的使用环境。
6.减少落水洞:落水洞的活动与地下水的抽取有直接关系,控制地下水位的波动可以防止落水洞的形成。
今天。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介绍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采取、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地下施工等人类活动导致地表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对城市的稳定性和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面沉降防治的措施。
原因分析地面沉降的发生有许多原因,包括地下水过度开采、土地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
具体原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采取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依赖地下水作为主要的水资源,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
这种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土壤压实,从而引发地表下沉。
土地沉降土地沉降是由于土壤的压实和沉降引起的。
例如,湿地区域的土壤含有大量水分,当水分被抽走后,土壤会收缩,导致地面沉降。
此外,一些地下工程施工活动也会导致土地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也是导致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土壤会因为失去水分而收缩,进而引发地表下沉。
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地面沉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为了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地面沉降风险,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加大水资源的补给为了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压力,可以通过增加水资源的补给来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供给。
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地面沉降非常重要。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面沉降的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进一步的沉降。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应该避免在容易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特别是高层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地面沉降防治的重要环节。
保护湿地和水源地,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地沉降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沉降研究及其防治
摘要: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区域性的缓变地质灾害,成灾慢,但损失大,不易治理。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地面沉降规模扩大, 危害加剧。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地面沉降的现状、引起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
Abstract: the grou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city’s main geo logical hazards, mainly i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effect, because the surface soil crust and lead to regional ground elevation compression reduced a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slowly, with slow, but the loss of large, is not easy to control.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ground subsidence scale expanding and harm the wors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and subsidence, cause, the cause of subsidence land subsidence mechanism and ground subsiden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ground settlement; To crack; groundwater
1 地面沉降概述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
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等17个省市的东、中部地区,沉降总面积超过7×104 km2 ,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3 m,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和一些山间盆地。
由于地面沉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防治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迫切任务。
2 地面沉降的类型和特征
地面沉降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压实压密型、塌陷型、升降运动
型、有机质土变质型和软化型。
(1)土体压实压密型沉降, 表现为土层在垂向上收缩, 涉及范围广, 面积大, 沉降缓慢。
沉降区多产生在近代河流冲积、洪积平原区, 滨海大陆架的过渡区, 三面环山的断陷盆地。
(2)地面塌陷型沉降, 岩层中存在较大容积的洞穴和孔隙时, 顶板岩层常发生塌陷, 涉及面积相对较小, 但沉降突然迅速。
其主要形成环境有岩溶地貌单元区等。
(3)地面升降运动型沉降, 表现为地层作垂向升降运动,涉及范围广, 沉降缓慢。
其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 如板块接触带、洋壳与陆壳接触带、构造断裂带等。
我国喜马拉雅山弧形隆升带、唐古拉一川滇弧形带、昆仑一川西弧形带、祁连构造带、新疆断块、天山北缘断裂、南天山一兴都库什阿尔金断层、西昆仑北缘深断层、银川地堑兰州一宝鸡断层、渭河地堑一汾河雁行地堑系、营口一郊城一庐江断裂、冀中断陷、沧县隆起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等构造活动带, 均是发生升降运动型地面沉降的区域。
(4)有机质土变质型沉降, 表现为地层水疏干,有机质分解, 部分岩层缺失。
一般由较易分解的有机质组成的地层沉降较快(如美国含苔类泥炭的地层的地面沉降速度达到25.4~76.2mm/a), 主要产生于沼泽相沉积地层组成的地貌单元区。
(5)地层软化型沉降, 表现为地层软化, 失去承重能力, 局部地面下陷,沉降涉及范围大小不等,沉降缓慢。
主要产生于近代河流相沉积、冰川沉积地层组成的地貌单位区和亚寒带、寒带冻土环境。
3 地面沉降现状
3.1 国外地面沉降现状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泰国、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荷兰、越南、匈牙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比利时、南非等。
现有文献资料表明,1891年墨西哥城最早记录地面沉降现象,但当时由于地面沉降量不大,危害也不明显,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到目前为止,其平均沉降量达到0. 3 cm/ a ,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7. 5 m ,有的地区甚至超过15 m。
日本于1898 年在新泻县最早发生地面沉降,至1958年地面沉降速率达530mm/ a ,1952 - 1956 年期间新泻是日本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日本出现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还有东京、大阪和佐贺县平原以及名古屋、川崎、山口、尼崎及西宫等。
上个世纪意大利的Ravenna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起初沉降不大,每年数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以每年110mm的沉降量剧增。
美国于1922年最早在加州萨克拉门托SanJoaquin流域发现沉降,1920 - 1969 年地下水位下降达137 m ,累积地面沉降达2. 6 m ,影响范围9100km2 。
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已有37个州因开采地下流体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至1995年,美国50个州均有地面沉降发生。
3.2 国内地面沉降现状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最早在上海和天津市区发现地面沉降灾害,至20世纪60年代两地地面沉降灾害已十分严重。
20世纪70年代,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及平原区、天津市平原区、华北平原东部地区相继产生地面沉降;80年代以来,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幅度增加,地面沉降范围也由此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在城市上连片发展。
同时地面沉降地区伴生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频频发生。
自1921年上海市区最早发现地面沉降以来,至今中国已有90多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到2011年沉降面积达123 885 km2。
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十多部委联合编制的2011年至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规划指出,全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已超过50个,地面沉降最严重的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和上海;一个是华北地区;还有一个就是陕西和西安的汾渭地区。
其中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范围,达到6万4千平方公里,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如果再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到2050年将有可能桑田变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