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乎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虚词 乎

初中文言虚词       乎

初中虚词整理乎一、乎⑪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②然,胡不己乎?⑫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⑬同“于”。

例: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颓然乎其间。

⑭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⑮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二、而⑪表并列“和、又”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起坐而喧哗者③国险而民附④舍鱼而取熊掌⑤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⑦蔚然而深秀⑫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而”连接的前后两个动词动作有先后)例:①日出而林霏开②既醉而退③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夺而杀尉⑤挟天子而令诸侯⑥长跪而谢之⑬表修饰不译 (“而”后面的词语是中心词,前面的词语对后面词进行修饰) 例:①朝而往,暮而归②杂然而前陈者③在楚城上而待楚寇④执策而临之⑤佣者笑而应曰⑥面山而居⑦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⑨仰而视之⑩呼尔而与⑾(夸父)道渴而死⑭表转折“但是、却、然而”例: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足肤龟裂而不知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⑦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⑧出淤泥而不染⑨邻有短褐而欲窃之⑩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⑮表因果“因而”例: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表递进“并且”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三、之(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④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③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虚词在语言中起到连接、修辞等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乎。

乎是一种常见的虚词,在古代汉语和文言文中广泛使用。

它可以用来表示疑问、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反问、连接并列成分等。

一、乎的基本用法乎字作为一个助词,在古代汉语和文言文中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分别如下:1. 表示疑问:乎可用于句末,表达疑问或试探的语气。

例如: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乎?你是不是觉得很困乎?2. 加强肯定或否定:乎可用于谓语动词后面,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例如:他确实甘苦自知之乐,真乎不易。

这件事做得差不多了吧,差点没把我累死!3. 连接举例说明:乎也可以用来连接并列项,引出具体的例子或含义更明确的解释。

例如: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春花、秋月、清风、绿水——哪个不令人心旷神怡!4. 表示反问:乎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对所说的事情或观点的怀疑、否认或讽刺。

例如:这些话你信得过乎?小伙子,你倒是有胆量啊,敢跟老夫争锋!二、乎的例句解析下面是一些使用乎的例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

1. 他能晓畅文墨之意,真乎不易。

这句话中,“真乎不易”表示强调肯定他晓畅文墨之意的难度。

2. 这个问题解答得好乎?这个例句表达了对问题解答质量的怀疑与询问。

3. 看山是山,却也非山;看山不是山,却又是山——道出了人们对事物多维度认识的思考。

这个例句使用“非…却也…”和“不是…却又…”结构,在多维度思考事物的同时强调了人们对于事物观察角度与认知方式的变化。

4. 孩童时期充满着快乐、无忧无虑、单纯想象。

以往年岁渐长,则鲜有空闲嬉戏读书者矣。

这个例句使用了“鲜有”来表示越来越少,表达了随着年岁慢慢增长,嬉戏读书的人变得很少的意思。

5. 兵役乎,民夫尽为之;贡献乎,无不摄心焉。

这个例句中,“乎”作为语气助词强调了兵役对于军民和贡献对于全体人民的重要性。

6. 学海乃无边之阔,学问亦复如此——知识渊博广大得无可估量。

在这个例句中,“乃”起到强调前后主题并进行呼应的作用,在表述广博知识时使用。

【语言学习】文言虚词——乎

【语言学习】文言虚词——乎

实战高考
1.(2021·全国乙卷)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
表反问语气。相当 于“吗”“呢”。
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
2.(2021·新高考Ⅰ卷)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助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
3.(2021·浙江卷)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介词,相当于“于”。
有时也类似于古人,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4.(2020·浙江卷)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根据他的言语来推究其事,难道有对源自上的吗?5.(2020·江苏卷)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表示感叹或赞美。相当于“啊” 或“呀”。
让我们族人能够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词义练习
词义练习
相关句子
用法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 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 语气的停顿。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 乎人民也。——《谏逐客书》
介词,相当于“于”。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与妻书》
助词,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4.表示感叹或赞美。相当于“啊”或“呀”。
《赤壁赋》
5.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顿。
6.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文言虚词乎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乎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乎的用法和意义一、什么是虚词乎虚词乎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末助词,它具有疑问、表示责任或焦点等语气的作用。

在文言文写作中,乎常常与吗、何等疑问副词连用,帮助构成疑问句。

同时,乎还可以与动词连用,表达责备、质问、判断的语气。

二、虚词乎的基本功能1. 与疑问副词连用乎常与疑问副词“否”、“安”、“岂”等连用,构成疑问句。

例如:“岂弟子而可教也?”(《荀子·劝学》),“将何以答之?”(《论语·公冶长》)。

这种结构表达了说话者提出问题或询问对方意见的姿态。

2. 表示焦点或加重语气通过加入乎,可以突出一个焦点,在一系列描述中引起读者的关注。

例如:“此夜船之到溪口者邪?”(《红楼梦》),通过使用虚词乎,作者凸显了夜船是否到达溪口这个问题。

3. 表示责备或质问乎还能用来表示说话者对某事物提出质疑、责备或训诫。

例如:“晋文公将祀,祝曰‘无忘敬哉’”,这里的“无”就是一种无形的责备;再如:“夫民生在勤,君子之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达了责问对方的意图。

三、常见乎字搭配1. 胜乎(胜过):表示胜过、超越。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通过使用“胜乎”强调了大如鲲、高如鹏的形象。

2. 何乎(为什么):表示询问原因、理由。

例如:“奢则穷矣!俭则不足以活人!”(《孟子·尽心上》)。

这里的何乎反复追问,加强了责备和劝诫的语气。

3. 安乎(怎么样): 表示询问状态或情况。

例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逍遥游》),“人何知我心之忧哉?且乎吾与尔不相知也!”(《孟子·离娄上》)。

通过使用“安乎”,加强了对局面或情况的询问。

四、虚词乎的典型应用1. 以是乎:表示因果关系。

例如:“曰:诗言志,其志成,则天下治矣;其志不成,则天下殆矣。

”(《左传·昭公十四年》)。

文言文中虚词乎的用法

文言文中虚词乎的用法

文言文中虚词乎的用法一、虚词乎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虚词乎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助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在句子中起到衬托、助辞或者构成疑问语气等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乎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用法。

1. 用于陈述语气在表达陈述意义时,乎通常出现在动词之后,表示强调或加重情感色彩。

例如,《孟子·告子上》中就有“余自称圣人之资格,则亦足以许予若是者矣!”这个例句中,“足以许予”表示“完全可以允许我”,而加上了乎之后,“足以许予若是者矣!”则更加强调说话者的情感。

2. 用于疑问语气虚词乎还可以构成疑问句,表达询问、追问或反问的意思。

例如,《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公冶长善为千里马,使马能飞腾如鸟。

” 孔子随即问道:“非曰:『马也』可矣!乎?” 孔子这里的意思是问对方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表示询问对方的看法或观点。

3. 用于衬托语气虚词乎还可以用作衬托语气,表示一种温和、委婉的表达方式。

例如,《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中有这样一句:“世多神僧众,吾所不奇者其聪慧敏捷与事高人迥岌。

” 这个例句中,“与事高人迥岌”说明了说话者所指的特殊情况,并通过使用乎来进行强调和衬托。

二、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在一些情况下,虚词乎可以被省略。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省略情况。

1. 上述情景已经明确如果上下文已经明确了某个问题或情景,那么乎就可以被省略掉。

例如,《战国策·秦策一》:"主父无道可据则死之若可依,则生焉"。

在这个例句中,“若可依”前后没有其他动作或事件发生,上文已经直接指出“依”的对象是“主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乎。

2. 乎被它类词汇替代在某些情况下,虚词乎可以被类似的助词或句末助语取代。

例如,《庄子·丰》中有一句:“苟有真宰,其豫矣。

” 这里“论也可行。

”将“苟有真宰”衬托得更加明显,与“其豫矣”相辅相成。

所以,在这个例句中,“其豫矣”可以取代原来应该出现的乎。

文言虚词 “乎”的用法

文言虚词 “乎”的用法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
2021/6/30
1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2021/6/30
2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 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记》)(乎:于)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 列传》)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 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2021/6正,谢谢!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乎:对。)
2021/6/30
3
(三)可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 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矣(《庖丁解牛》)

虚词“乎”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乎”的意义和用法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 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 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 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 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 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 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原君》 黄宗羲)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样子 ”“……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 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 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

虚词“乎”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乎”的意义和用法

3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 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 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 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原君》 黄宗羲)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论语 侍坐》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2021/《4/9 赤壁之战》)
1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 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
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21/4/9
4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 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乎"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非常少见。

它用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来表示疑问或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吗"或"呢"。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长大后会成为一名医生乎?
2. 这道题答案是多少乎?
3. 你们两人在一起是因为彼此喜欢乎?
4. 昨天晚上的电影好看乎?
5. 这个孩子聪明乎?
需要注意的是,乎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用其他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使用乎。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乎”是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常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中,具有表示疑问、反问、加强语气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法及例句:
1.用于陈述句中,表示疑问或反问:
-难乎可终身一事耶?(这么难,真的做不了一辈子吗?)
-玩儿乎?(你认真玩吗?)
2.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
-你来乎?(你是来的吗?)
-天公似乎对我们不太仁慈乎?(好像天气对我们不太好啊!)
3.用于祈使句中
-走乎!(快走!)
-别哭乎!(不要哭了!)
需要注意的是,虚词“乎”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已经相对较少,更多地出现在文言文或古代文献中。

在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很少使用虚词“乎”。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主要起到连接和衔接作用的词语。

而其中的一个常见虚词就是"乎"。

本文将详细介绍虚词"乎"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一、虚词乎的基本含义虚词"乎"通常起到引导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的作用,并且具有加强语气的效果。

二、引导疑问的用法1. "A乎?"这种结构多用于询问事实或真伪,并带有强调或怀疑成分。

例如:"此言可信乎?"2. "A与B之间/之间,何不乎?"这种句式多用来表示两者之间可以选择,但却没有采取行动。

例如:"你们两个好朋友,为什么彼此相处时总是争吵不休,何不和解乎?"三、反问语气的用法1. "难道……不是……吗?"这种结构多用于表达对自己所说内容是否正确或是否显而易见产生疑问,并带有明显地讽刺成分。

例如:"他竟然知道办公室里发生了那件事情,难道我们掌握的信息不是他透露出去的吗?"2. "A曾经……乎?"这种句式多用于反问对方是否有过某种经历或行为,并带有怀疑或质疑某人是否真实的成分。

例如:"你曾经到过中国各地旅游乎?"四、感叹语气的用法1. "A之美,乎离奇!"这种句式多用于表达对事物之美所带来的震撼和惊叹。

例如:"大自然中的飞瀑,其美景如此离奇!"2. "何其……乎!"这种结构多用于对事物之丰富、壮观等进行感慨和赞叹。

例如:"人类文明中的科技发展,何其令人震惊乎!"总结:虚词"乎"作为一种语气助词,在句子中起到引导疑问、反问和感叹等语气的作用,并具有加强语气的效果。

通过使用不同的结构和句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虚词"乎"来表达不同意义。

乎虚词义项和例句

乎虚词义项和例句

乎虚词义项和例句
1. 乎(hū)
- 虚词,表示疑问、迟疑、惋惜等情绪,常用于古文和文言文中。

- 例句:此事峰回路转,我乎寒乎。

(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虚(xū)
- 虚词,表示非实际、不存在、空无等意思。

- 例句:他大言不惭,言之凿凿,实则无凭无据,完全是在讲虚话。

3. 词(cí)
- 虚词,表示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具有某种特定词性的语素。

- 例句:这段话中含有许多形容词和动词。

4. 义项(yì xiàng)
- 虚词,表示词语的不同义义或含义的分类。

- 例句:这个词的不同义项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5. 实际(shí jì)
- 表示真实、存在的事物或情况。

- 例句:我们需要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文言虚词——乎

文言虚词——乎

文言虚词——乎一、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相当于“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可乎。

——《列子·汤问》不闻藏书者乎。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3、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有甚是者乎。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4、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

相当于“啊”、“呀”: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5、表示推测语气: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左传》愿见之乎。

——《三国志·诸葛亮传》6、表示呼唤人的语气。

相当于“啊”、“呀”: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7、表示商榷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韩非子》8、表示肯定语气: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韩非子》二、介词:1、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今虽死乎此。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2、从。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3、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

——《吕览·用众》4、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5、因为;由于;在于。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动乎众人之非誉。

——《荀子》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庄子》6、按照;根据。

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礼记》7、对。

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吾尝疑乎是。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三、用于形容词后:单独不能翻译: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

古汉语虚词“乎”讲解

古汉语虚词“乎”讲解

古汉语虚词“乎”讲解
1.语气词
"乎"是用得很广泛的一个语气词。

或表疑问,或表推测,或表感叹。

可译作"吗""呢""吧""啊"等。

例如∶
(1)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觉得捕蛇这差事很痛苦吗?(乎∶表疑问。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乎∶表反问。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现在逃亡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那么为国事而死可以吧?(乎∶表测度,商榷。


(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谁知道赋敛的毒害比这毒蛇的毒害还厉害啊!(乎;表感叹。


2. 介词它的用法相当"于"字,不过比"于"使用范围较小。

例如∶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在东边西边到处大声吵嚷,在南边北边到处横冲直撞。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苟子·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行为检验省察。

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翻译

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翻译

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翻译一、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在古代汉语文言文中,乎是一个常用的虚词。

它多用作助词,在句子中起到补充或强调的作用。

乎的用法十分灵活,可以放置在动词前、后,也可插入其它成分之间。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 乎作疑问助词:乎常用作疑问助词,置于动词之后,表示疑问、询问的意思。

例如:“人类之智慧究竟能够触及何种高度?”,可以翻译为:“人類之智慧究竟曷能觸及?”。

这里,“曷”是“何”的古体形式,“能触及”是对“能够能达到”的一种转译。

2. 乎用于祈使句:在祈使句中,乎常接在动词后面。

例如:“请你来这边一下”,可以翻译为“求尔且亲"。

3. 乎用于感叹句:感叹句使用“哉”时,常见配合使用乎。

“哉”表示强调、感叹、反问等语气,与乎连用则更加强调情感。

例如:“人生苦乎哉”,可以翻译为“人生苦啊”。

4. 乎与否定词连用:乎还可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全面否定的意思。

例如:“无法抵挡”的“无”与乎连用,翻译为“不能不受到阻挡”。

二、乎在文言文中的例句翻译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白天随着山势逐渐落幕,黄河水流注入大海之中。

2. 人月两团圆,亲自出战终。

翻译:当两个相爱的人团聚在一起,在一起并度过余生。

3. 弃如敝屣,吾谁与共?翻译:如果你抛弃我像丢弃一双旧鞋那样,我又能和谁共同分享爱?4.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翻译:湖光山色与秋天的月亮融为一体,在静止的湖泊上倒映出美丽景色。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目睹你青衫低垂,我心荡漾起来。

6. 庖丁解牛,斫轮解榖。

翻译:像庖丁一样熟练地解剖牛的技巧,在处理公事时同样游刃有余。

7. 花开花谢欣于乎,人生人死岂无休?翻译:鲜花盛开妙不可言,但人生又何尽头?通过以上例句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翻译表达。

乎作为助词在文言文中具有多重功能,既用于构建疑问句、祈使句等语气,也用于加强感叹、包括全面否定等表达方式。

虚词“乎”的用法

虚词“乎”的用法

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通“盍”)至此乎.(《庖丁解牛》)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3.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5.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于是乎.书(《狱中杂记》)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6.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疱丁解牛》)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在;后一个“乎”:表示比较,比,跟……相比。

)④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向。

)⑥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乎:比。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气助词
1 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
②壮士!能复饮乎?
2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
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是之乎?(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②知不可乎骤得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一个“乎”:在。

后一个“乎”:比)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乎:在。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嗟乎.!时运不济,命运
多舛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儿寒乎.?欲食乎.?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

9、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10、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12、相与枕藉乎.舟中
13、壮士!能复饮乎.?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5、知不可乎.骤得
16、儿之成,则可待乎.?
1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
18、其孰能讥之乎.?
1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20、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21、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