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三)用作动词 1.给予、授予、赠给的意思。 如: 则与一生彘肩。
(《鸿门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2.结交、亲附的意思。 如: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与秦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和……相比,谁……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参与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通“欤”,语气助词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亲附,跟随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称誉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往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与
(一)用作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和”“跟”“同”等。 如: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2.相当于“给”“替”。
如: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二)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 如: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亲附,跟随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赞许、同意的意思。 如: 吾与点也。 4.等待 如: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5.参加,参与,读yù 如: 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四)通假现象 1.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或疑问。 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恐怕要责备你了) 2.通“举”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五)用作复音虚词 【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与选择,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如: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08湖南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介词 连词 对 跟 跟 跟 跟 跟
和……相比,谁……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和……相比,谁……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参与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亲附,跟随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称誉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三)用作动词 1.给予、授予、赠给的意思。 如: 则与一生彘肩。
(《鸿门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2.结交、亲附的意思。 如: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与秦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和……相比,谁……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参与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通“欤”,语气助词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亲附,跟随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称誉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往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与
(一)用作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和”“跟”“同”等。 如: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2.相当于“给”“替”。
如: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二)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 如: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亲附,跟随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赞许、同意的意思。 如: 吾与点也。 4.等待 如: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5.参加,参与,读yù 如: 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四)通假现象 1.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或疑问。 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恐怕要责备你了) 2.通“举”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五)用作复音虚词 【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与选择,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如: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判断加色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08湖南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介词 连词 对 跟 跟 跟 跟 跟
和……相比,谁……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10.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和……相比,谁…… 11.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参与 12.渔夫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
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 连词,和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连词,和
4.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介词,和
动词,给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亲附,跟随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称誉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课堂检测: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介词,跟、和、同
2.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