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1节《生物与环境》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2)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新课导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主要在我国四川卧龙、陕西秦岭一带。

这些地区竹林茂密,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温度稳定,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生态因素播放地球航拍图,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圈?“想一想,议一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主要在哪儿?这些地区的那些条件适合于熊猫的生活?这些地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因素有很多,大家会发现,这些因素有些不同,有何不同呢?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生活的环境中,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的因素。

观察图片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水等。

生物因素:蚜虫、瓢虫、蚯蚓、蛇、鼠、杂草等。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重组的阳光、水分、空气,适量的矿物质,还要及时除草。

什么是生态因素?有哪些类型?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生存空间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展示P13图1-12,小麦生活图,找出图片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沙漠缺水,植被难以生长;热带雨林中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2019最新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 生殖和生命的延续》教案

2019最新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 生殖和生命的延续》教案

2019最新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一节《生殖和生命的延续》教案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教材中以关键问题“生物为什么能生生不息”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欲望。

列举从低等生物单细胞到高等的动植物不同生物的多种生殖方式。

通过这些实例重点解释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生物学意义。

为后面的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做了铺垫。

使生命的延续这一主线始终贯穿于每一小节中。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殖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对不同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殖类型比较陌生。

特别是低等的如草履虫、酵母菌、水螅、苔藓、蕨类等生物分类不熟悉,所以在讲无性生殖类型时可能比较困难。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无性生殖的概念和各种表现类型2知道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过程与方法1从实例出发,学习和了解各种生殖方式2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了解生殖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2从一种生物具有多种生殖方式,辨证的看待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价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难点:1卵式生殖和受精作用 2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策略教材安排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列举了不同生物的生殖类型,内容简单,要求学生掌握的级别低。

知识点分散,学生如果对生物分类不熟悉,直观性比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从已有的旧知识入手,先介绍有性生殖。

以人为例,问题“我从哪里来”引入课题。

通过大家比较熟悉的生物实例克隆羊的简单过程介绍,自然的过渡到无性生殖。

对于无性生殖的不同类型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呈现的形式讲解相关知识,如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利用利用动画演示。

苔藓和蕨类植物可以找一些实物呈现,特别找蕨类植物有孢子囊的。

营养繁殖也可以拿实物进行讲解。

甚至可以那一些植物的茎、叶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扦插实验。

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动动手中体会不同生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word学案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word学案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word学案(一)学案:学习水平:A1、学习目标:●明白细胞识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抗原的概念。

●明白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

●明白免疫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原理,了解接种疫苗在操纵传染病流行方面的价值。

2、重点和难点:●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

3、学生预习及知识预备:细胞识别与抗原皮肤、粘膜等(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先天获得)巨噬细胞的吞噬(第二道防线)免疫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免疫过程调剂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免疫过程(第三道防线)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快而强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二)课堂例题:【例1】下列不属于抗原的是()A.人体癌变的细胞B.侵入人体的细菌C.病毒D.人体正常细胞【例2】有关经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致敏T细胞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例3】.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三)课后练习题:1、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称为抗原。

抗体是能够识别抗原结构的专门的蛋白质。

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3、完整的皮肤、黏膜构成了阻挡病原体和有毒物质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构成了机体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要紧是B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共同构成了第三道防线。

4、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细胞免疫。

5、初次免疫反应比二次免疫反应反应更快、更强。

6、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为天然免疫。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1节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word教案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1节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word教案
董炳朱
教师评分
78.0
教师纠正
学生代表上台评价
学习后再评价游戏结果,效果更好。
目标: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引导目标
讨论:
这样处理垃圾的好处?
3、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生物技术
2、应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治理
3、特点:高效性、低成本、专一性
介绍应用例子:
1、治理污染
2、减少污染
1、交流查找到的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特点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居民垃圾的收集方法
2、教具:自制的垃圾桶和垃圾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引入
保护的意义和目的
引导: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讨论:
1、我们向往生活在哪座城市,为什么?
2、生活在环境污染的城市中,会怎样?
3、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4、上海城市环境要解决哪些城市环境保护的问题?
1、生活中有哪些垃圾?
2、你如何处理家里(教室)的垃圾
3、乱扔废电池等废弃物的危害
4、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回收?
5、垃圾如何分类回收?游戏
小游戏:每人扔一种垃圾到垃圾桶里
(2)垃圾处理:
1、回收
A、金属
B、塑料制品
C、纸
D、玻璃
2、有机物:
3、残留物:
出示垃圾教具,
介绍再利用情况:
介绍云南丽江的做法
讨论:我们把这些垃圾怎么处理呢?
(2)水:化学物和生活污水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阅读书p111、112,讨论:
1、苏州河的历史:
A、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1节植物教案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1节植物教案

第4章第1节植物(第3课时)植物的叶
一、设计思路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植物叶的着生方式与光照密不可分。

这节课的关键在于揭示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了解植物的叶的宏观结构为下一课时的微观结构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区分单叶和复叶。

3. 能判别植物叶的叶柄、叶片和托叶。

4. 能描述植物叶的不同着生方式并加以分析。

5. 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分析蒸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形态结构,分析和讨论叶各部分的功能,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制作简单的叶的标本,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命的角度去欣赏植物,体会植物的精美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植物叶各部分的形态作用的意义,树立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 让学生自行准备一片被子植物叶与生长此叶的一段茎(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带有叶片)。

2. 教师准备叶和茎若干。

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部分答案)

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教学参考资料(含练习部分答案)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4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植物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植物”与后面的“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的三大类群。

本节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

通过对生物类群的介绍将为本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第5章“生态系统”、第6章“城市生态”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只是其中的一员。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动物和植物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沿用得最广。

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动物和植物两界之外,另立了原生生物界。

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根据两界学说,植物界是生物界中相对动物界的一大类生物,包含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本节把植物类群中营自养生活方式和具有从低等至高等进化关系的四大类群放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进化的思想。

但教师在教学中切不要让学生造成这样的误解:体形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高大的乔木等因为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归入植物界;而细菌、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也就归在微生物中了,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提到生物分界中,三界、四界和五界学说的概念,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讲述植物学的基础知识,为力求它的教学性,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在“信息库”栏目适当增加了拓展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拓展的知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讲。

整节内容按照本教材的体例,分四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你知道吗”模块选择了“我国有哪些珍稀植物”这样一个带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作为学生第二册教材首先学习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了解祖国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对学习植物学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1 生物与环境(第1课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教案

5.1 生物与环境(第1课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教案

第5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第1课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一、设计思路“生物与环境”这一节是教材主题五“生态系统”的开节篇,主要讲述了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为后面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类型”、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教材的开头部分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的第一段。

着重分析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首先结合长颈鹿、鲸、企鹅、猪笼草、仙人掌、生石花等不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入手,引入什么是环境;通过视频认识构成环境的因素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利用图片资料和分析自然界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总结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作用,并分析在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因素。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由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2、说出水、阳光和温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解读生物图片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感受到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意识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保护濒危生物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生物图片、视频。

附: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实验完毕后放归自然。

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强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控制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从个体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进行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2.已有技能: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学的观察以及调查的方法与技能,为第一个探究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知识内容不难,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以资料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等方式,对自然界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组织好第一个探究实验。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寻找实验材料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经验作出假设,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手段,配合图片、文字资料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金鱼若干条、秒表、计时器、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教学图片(1)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调查的照片、熊猫吃竹子及鱼缸内的金鱼图片;(2)阔叶林与针叶林、植物向光性、向水性、白天和黑夜环境下的猫头鹰图片;(3)牛吃草、蛇捕食青蛙、黄顶菊、袋鼠竞争、白蚁合作、小丑鱼和海葵、菟丝子与玉米的图片;(4)莲叶、生长在山石上的松树、仙人掌、家鸽、沼泽中行走的丹顶鹤、虎、鹰、鸟类迁徙、虎豹隐藏于植物中、草原上及雪地上的雷鸟、竹节虫、桦斑蝶幼虫、竹节虫被捕食、已经换上白色羽毛的雷鸟在草原上的图片;(5)蚯蚓、过度放牧、沙地上种植植物、森林、地衣、鬼针草、蜣螂、北极熊站在冰块上的图片。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准备】
1、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
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
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沪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物与环境》评课稿

沪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物与环境》评课稿

沪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物与环境》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沪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物与环境》这一教材进行评课的稿件。

本教材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教材的编写思路、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

2. 教材编写思路教材编写思路是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原则,它反映了编写者对教材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理解。

《生物与环境》教材的编写思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问题导向:教材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提出一系列生物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驱动:教材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生物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综合性教学:教材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通过跨学科的内容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

•实践探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德育教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案例讲述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3. 教材知识结构《生物与环境》教材的知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教材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如生物群落、生物圈等。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学生能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能量流动:教材重点介绍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包括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物质循环: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碳、氮等元素的循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教材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5.1 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教案

5.1 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教案

第5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设计思路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学生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知道了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本节课首先以“骆驼为什么会成为沙漠之舟”这样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作为切入口引入,通过阅读、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课前布置学生小组认领生物,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充分理解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然后利用视频、投影等适当的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野生生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加深理解保护色、警戒色与拟态的区别;通过看图说话感受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和行为,初步学会从现象到本质来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

2、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区别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难点: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比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生物图片、视频。

学生课前查找长颈鹿、鲸、企鹅、猪笼草、仙人掌、生石花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 / 3
2 / 3
3 / 3。

2019-2020年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word教案

2019-2020年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word教案

2019-2020年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word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word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word教案一、教学说明:《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猎取》在动物的神经调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学生在初中差不多学习了视觉、听觉、味觉等器官的差不多结构和感受形成的差不多原理。

在此基础上,高二的教学要求应有所提高,重点应是明白得什么是感受器和归纳出感受器的差不多特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为下一节神经调剂做铺垫,为生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皮肤的结构及感受形成原理。

2、明白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原理。

3、明白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过程,并明白耳的功能。

4、识记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猎取的途径[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眼、耳等的结构,明白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统一的。

2.通过认识各种感受器,明白生物的各种感受器差不多上与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个感受器的结构和感受的形成原理,认识生命的奇异性与精巧性,养成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眼和耳的结构与功能四、教学难点:视觉与听觉的工作原理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活动体验法、观看法、阅读法课后练习1、依照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 _______ 和________ 。

2、在皮肤中,既能感受物理刺激,又能感受化学刺激的感受器是()A、痛觉感受器B、热觉感受器C、冷觉感受器D、触觉感受器3、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后,只有先形成清晰的物象,才能形成视觉,物象形成在()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晶状体C、玻璃体D、视网膜5、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同意声波刺激的部位和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和耳蜗B、耳蜗和听觉中枢C、前庭和听觉中枢D、半规管和听觉中枢6、侧线的作用是()A、感知水流,测定方向B、感知水温,测定环境C、感知环境,平稳躯体D、坚持平稳,感受刺激7、舌头能辨别的差不多味是()A、酸甜苦辣咸B、酸甜苦咸C、酸甜辣咸D、酸甜苦辣8、右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二册教学案设计(无答案):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doc

高中生物沪科版第二册教学案设计(无答案):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doc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课时)一、教学目标能通过实例说明生命科学探兖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能说明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科学探充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兖。

三、预习与笔记1、我对“为什么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一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阅读“阅读与思考”(P9)《“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一文,说出丹尼尔-盖都塞克采用的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过程:4、我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认为科学家丹尼尔-盖都塞克成功找到“库鲁病”病原体的原因有哪些?7、每只水族箱中只放雌雄各1对柳条鱼,行吗?8、柳条鱼产仔实验为什么要选择“体长和健康状况相近的雌雄柳条鱼” ?9、为什么柳条鱼产仔实验方法一中所使用的四只水族箱温度各不相同,但其它条件都相同?10、柳条鱼实验观察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11、实验结果如何记录?12、实验结论和结果一样吗?为什么?13、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实验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____________四、练习1、实验室的一位生物学家根据实验结果报告了一个新发现。

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 编:赵云龙 周忠良本册主编:梅其春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正寰 沈 宇 张 阳 陈 珉 姜晓东责任编辑:杨 硕 吴 玥美术设计:蒋雪静普通高中教科书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出 版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市钦州南路71号 邮政编码200235)发 行 上海新华书店印 刷 当纳利(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 次 2021年3月第1版印 次 2021年3月第1次开 本 890毫米×1240毫米 1/16印 张 7.25字 数 145千字书 号 ISBN 978-7-5478-5298-9/G·1036定 价 9.30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违者必究全国物价举报电话:12315 声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我们已尽量寻找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著作权人如有关于支付报酬事宜可及时与出版社联系。

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种群和群落 1第 章 第 章 12 第第 章 4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第第 章 31种群和群落第章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

很多鸟类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又被称1种群和群落第1章第 节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的鸟类超过有近百万只水鸟在此栖息。

在这百万鸟类大军中,每种鸟都有相对稳定的个体数量。

它们是如何维持个体数量相对稳定的呢?如果湿地环境发生变化,会对它们有哪些影响呢?●●●学习目标分析具体的生群,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用于指导和解际的生物学问剖析非生物因生物因素对种征的影响,形化与适应的生概念聚焦种出迁图1-1 芦苇荡中的斑嘴鸭3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用数量化指标描述种群特征一个物种得以生存必须要在一定空间内拥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内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目标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爱护动物、植物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2、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一、非生物因素
提问: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呢?
光、温度、水等
提问:非生物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生活的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这是我们上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学们对实验感兴趣吗?
探究实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P14
请同学概括总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后一段时间就会死亡:热带植物适于生长在温暖的地方,移栽到寒冷的地方后,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它们也不能存活。这是为什么呢?生物的生存会依赖一定的环境。
新授课:
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我们分别来看看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生活的,首先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人类目前导致的全球性五大危机: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等。
总结: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环境、生态因素等,重点就是怎样进行一个探究实验。首先我们要提出问题接着作出假设然后再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与大家交流和讨论。
二、生物因素
提问:什么是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斗争、互助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生物不断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又不断将代谢产物(氧、二氧化碳、水)排放到无机环境
②生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主要指种间关系:如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
③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选择材料
探究制定计划方法步骤
实施计划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