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公平问题探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困境和问题调查——关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村村容整洁的困境和问题调查
新农村建设中的困境和问题调查——关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村村容整洁的困境和问题调查贾飞(安徽合肥 230061)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而“村容整洁”更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题中之义,而由于农民们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也使得村容整洁在顺利进行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新农村、村容整洁、社会实践、意见一、“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题中之义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局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义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新农村,改善村庄卫生环境,当然需要每一个农民兄弟的努力,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对于一名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经历。
因此,我很高兴可以利用这次暑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所学习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依然会去关心新农村建设。
所以,这次暑假我没有跟随所在班级所组织的“三下乡”小组,而是留在了家乡亳州,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村容整洁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希望我的调查可以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十河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工作我的家乡是在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的十河村,这里是一马平川的的平原,耕地面向广阔,这里也是我本次实践的实践地。
在这里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其实,我本来一直生活在这里,只要用心观察,我亦每天都在实践着。
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
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流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而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更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制定公正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制定公正的规划和政策措施,确保各个农村地区能够公平享受到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政府还应该规范土地使用和流转,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强拆和乱占。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建设工作的监督力度,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二、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的分配方式在农村建设中,土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土地使用政策,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的分配,确保资源的公平利用。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土地价格的过度炒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保护,防止农民的土地被侵占和流失。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公开透明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到公开透明,确保农民对项目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政府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手段,及时发布项目信息,接受农民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同时,政府还应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项目的公平公正。
四、完善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的运行机制农村建设领导机构是保障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公平公正与公开透明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的组织和人员的管理,确保其能够高效运行。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的法治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依法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例
20 0 9年 4月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Tawa rc lu a s a c i n Ag iu t r lRe e r h
NO 2 .
Ap i 2 0 rl 0 9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中的 问题 及对 策研 究
— —
以安徽 省 安 庆 市 为 例
20 0 7年在 全 国农 村 实 行 这 一 政 策口 。调 查 显 示 : ]
8 的农 民认 为 即使家里 很 困难 ,只要 孩子成 绩 好 0
且想 继续 上学 ,他们 就会 尽 力供孩 子上 学 。
1 13 老 年 人 的 生 活 现 状 有 了很 大程 度 的提 高, . .
是 社 会 的进 步
调查 显示 :7 6 5/ 7 的老年 人对 目前 的
生 活 状 况 很 满 意 ,5 % 的 老 年 人 认 为 子 女 孝 顺 , 9
文 件均 以 “ 三农” 工作 为主题 ,十六届 五 中全会 更
提 出建设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r 。本 文 以安徽 省安 庆 市 1 ]
虽然 发下 来 了 ,但 很多 都没 有真 正实 行过 。调查 显 示 :仅有 5 的 农 民对 国家 的 优 惠 政 策 满 意 ,而 2 的农 民则 表 示 对 国家 的优 惠 政 策 不 满 意 。其 0
次 ,资金对 于农 村 工 作 来 说是 一 件 特 别 重要 的事 。
共 事业 。
4 2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20 年 4 09 月
1 2 2 农村教 育事 业的发展 受到很 多方面 的制 约 , .. 如教 育观念 、经 济 条件 、教 育 设施 等 调查 显 示 : 2 的农 民在女 孩子是 否有 必要上 大学 的问题 上犹 0 豫不决 ,甚 至有 的认 为没 必要 。在经济 困难 的农 民
新农村建设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关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原因,并针对目前农村的现状提出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对策分析引言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4%,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广大农村地区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影响到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威胁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农村地区的环境由于诸多因素不断恶化,如果不加以解决改善,经济再发达也不能称其为新农村。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1、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化学污染主要是指由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产品造成的污染。
相关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用量的 1 倍多。
我国农业每年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 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
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田化肥平均施用量已逾360kg/hm2,而化肥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30 个百分点;平均农田农药使用量为2.25kg/hm2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1/2。
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造成土壤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土壤受到污染,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2、乡镇企业污染危害严重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目前乡镇中小企业呈现出“多、小、散”的格局,不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工艺陈旧、设备简陋、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也无力承担污染治理费用,每天排放的污水量超过1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严重污染,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土地资源浪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很多地方会随意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一些地方将农村的良田开发为住宅用地,或者随意扩张城镇边界,导致农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
2.水资源污染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工业、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水资源管理的不善和环境监管的松懈,导致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3.生态环境破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建设道路、房屋和基础设施,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石材等资源的采集,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树木被砍伐,河流被填埋,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二、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1.政府政策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并不完善,缺乏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有效规范和监管,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急功近利”、“重建设轻保护”的现象。
2.农民意识的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土地无偿占用习惯和对环境保护的缺乏认识,很多农村居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视而不见。
他们认为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自然环境无限。
3.环境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环境执法不严,导致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罚,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三、针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农村土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明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分工,强化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惩处,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
安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
为 了将 新 农村 建设 抓 紧抓 实 , 巢湖 市 又 实施 了 “ 百村 十镇 ”示 范 工程 , 分 三 批 进行 。虽 然 也 取 并 得 了较大 的成 效 , 是仍 然存 在 一 些 问题 : 但 一 认 一是
识不到位 。部分镇村干部和群众存在畏难情绪 、 等 靠 要 思想 严 重 。镇 村 干部 对示 范 点重 视不 够 、 支持 不 够 。一 些 干 部 的 观 念 与 “ 农 ” 三 问题 关 系 全 局 、 解决好“ 三农 ” 问题 是 全 党 工作 重 中之 重 的基 本 观 念 还 有相 当大 的差距 。他 们对 经 济指 标 、 商 引 资 招 指 标 、 划生 育 指 标 看 得 很 重 , 对 农 民增 收 的指 计 而 标看 得很 轻 , 有关 新农 村 建设 的基本 思路 仍 处 在 矛 盾 之 中。二 是政 府 职责 不 明确 。调查 发 现 , 益相 利 关部 门能 找 出 许 多 理 由 、 多 借 口 , 论 点 、 依 许 出 找 据, 在具 体执 行 过 程 中 “ 斤 少两 ” 没 有 真 正 把 广 短 , 大农 民的根 本 利 益 放 在 心 上 。 三是 没 有 发 挥 好 群 众的主体作用 。农 民没有认识 到 自己是 新农 村建 设的主体 , 积极性不高 , 导致新农村建设力量薄弱。 四是 没有 建 立新 农村 建设 的长效 机 制 , 如 卫 生 状 诸 况经 常 出现 反 弹等 。 二、 安徽 城镇 化 与 新农 村建 设在 互 动上 存 在 的
安 徽城镇 化与新农 村建设 具有典 型意义 , 其现 状值 得考 察 。针 对 其 中城 乡规 划没有 形成 一体 化 、 城 乡管理 不对称等 问题 , 应该 明确各级 政府 的事权 和财 权 、 快 、 底 改革 现行 的 户籍 、 保 、 房 、 尽 彻 社 住 教 育、 医疗卫 生等制度 , 消除城 乡二元体 制 , 促使 生产要 素 自由流动 , 为城 乡 良性互 动发展 直至 实现城 乡一体化铺 平道路 ; 调动社会 力量 、 建立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的 长效机 制 , 形成城 镇化 与新 农 村建设
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安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概述了当前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导致其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对策;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 512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610.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 830万吨、棉花种植面积近40万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9.2%、2.0%、8.6%和3.0%;肉、蛋、奶总产量53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2.5%和18.0%[1]。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21世纪制约安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治理环境污染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安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1.1农村水环境污染2006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6.65亿吨,比2005年增加6.32%。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01亿吨,比2005年增加10.39%;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9.64亿吨,比2005年增加3.54%。
生活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90%,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2.63亿吨。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5.56万吨,比2005年增加2.66%[1]。
这些污染物排放严重加重了水体污染负荷,受害最大的是农村。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9条入境支流的29个监测断面中,劣V类的水体占75.9%。
巢湖湖区总磷、总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4.2%和18.9%,但全湖仍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状况保持优,但是与2005年相比,15条主要支流中,水质为重度污染的河流增加了3条,其他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6年,全省有合肥、淮北、阜阳、铜陵、滁州5个市开展了地下水监测,以监测的总井数统计,地下水水质为优良、良好、较差、极差的井数依次占15.0%、40.0%、40.0%和5.0%。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效益评估与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效益评估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正面临着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
1.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
农村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2.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治理、推进生态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3.环境保护对农民的影响环境保护不仅仅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
环境污染对农民的健康造成威胁,而环境质量好的农村地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4.环境保护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环境保护也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吸引外来投资和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环境保护的措施也会增加农村经济的成本,需要平衡各方利益。
5.农村生态系统的改善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推动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系统的状况。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植被覆盖、减少农药使用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6.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地区常常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
通过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7.生态农业的推广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农耕文化,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有机农业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村环境。
8.改善农村环境的创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引进并推广环境保护的创新技术。
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20 0 6年 , 省 工 业 和 城 镇 生 活 废 水 排 放 总 量 为 1 .5 全 66 亿 吨 , 20 比 0 5年增加 63 %。 中工 业废水排 放量 70 . 2 其 .1亿吨 , 比 20 0 5年 增加 1 .9 城 镇 生 活废 水 排放 量 96 03 %; .4亿 吨 , 比 20 0 5年 增 加 3 5 %。 活 废 水 排 放 量 占废 水 排 放 总 量 的 .4 生 5 .0 超 过 工业 废水 排放 量 26 吨 。 学 需氧 量 ( 7 %, 9 .3亿 化 COD) 排 放总 量 4 . 55 6万吨 , 2 0 增加 26 %『 这 些污染 物 排 比 0 5年 .6 1 1 。 放 严 重加重 了水体 污染 负荷 , 受害 最大 的是 农村 。 淮 河 干流 安 徽 段水 质 为 轻度 污染 , 主要 支流 总 体 水 质 状况为重度污染 , 入境支流的 2 9条 9个 监 测 断 面 中 , v 劣
5 0万吨 , 3 同比 分别 增 长 27 25 .%、.%和 1 .%l 由 于 多方 面 80 】 J 。
的原 因 , 村环 境 问题 却 日益 突 出 , 境污 染 已成 为 2 农 环 1世 纪 制约 安 徽农 村经 济发 展 的 重要 因素 。 因此 , 治理 环境 污 染 对 于加 快农 村 经济 发 展 的步伐 , 建设 “ 生产 发 展 、 活富 裕 、 生 乡风 文明 、 容整 洁 、 理 民主 ” 村 管 的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 具 有 都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安徽 农村 经 济快 速 增长 。 0 6年 全 省农 20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25 2元 、 年粮 食作 物 播 种 6 05万 公 顷 、 1 全 1. 粮 食总 产量 28 0万 吨 、 花种 植面 积近 4 3 棉 0万公 顷 , 分别 比 20 0 5年 增 长 了 1 . 20 、. 92 . 86 %、 % %和 30 肉 、 、 总 产 量 .%; 蛋 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阮树松1李爱军2(1滁州市农村人才科技教育中心(安徽省农广校滁州分校),安徽滁州239000;2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摘要近年来,滁州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使得村容面貌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本文结合对滁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结果,从滁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不大、长效建管机制还需完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对策;安徽滁州中图分类号F3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217-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5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浙江省自2003年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18年9月26日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1]。
2019年1月,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等18部门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要求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2]。
近年来,各地通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居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农民群众因环境卫生意识薄弱,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堆乱放杂物和农机具,动物粪便、农作物废弃秸秆、生产生活垃圾、化肥农药使用面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因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3]。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安徽省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高效化的农业产业链和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此外,农村地区农民素质较低,对现代农业技术认知度不高,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
解决方案: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农业电商平台,推广农村电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规模化经营。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对农业产业化倾斜的产业政策,帮助农村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问题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大面积农田利用程度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农产品加工产生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果,也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危害。
解决方案:加强环境保护,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生产模式,严格管控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的支持和投入。
问题三:“小农户”生存压力大安徽省农村地区的农民大多是小规模的农户,缺乏自身扩大经营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
农民的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收入水平也较低。
这些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解决方案: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民自愿组织成为农业合作社,增强农民集体经济实力。
此外,政府也应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合作社进入农村地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为小农户提供金融支持和帮助。
问题四: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安徽省农村地区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
解决方案:加强人才培养和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农村地区。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上加大对人才的引才力度。
探析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以安徽农村社区为例
青 年与社会
探析农村社 区建设 中的环境 问题及其对策
— —
以安 徽 农村 社 区为例
倪 云 芬
公共 管理 学院,四川 成都 6 1 0 0 6 4)
( 四川 大学
【 摘 要】 随着经济 的快速 发展 ,_ T - 3 , k 4  ̄ 、城 市化不 断深入 ,农村社 区的环 境污染 问题也 日 益 严重 ,安徽农村社 区的生 态环境 问题 日益严 重 ,越来越制 约经济的发展 。文章 简单概述 当前 农村的主要 生态环境 问题 ,分析 其产生的原 因,并对其 改
蒙古族历史 悠久。其源于大约公元 7世纪 的古代望 建河东岸 的 古老部 落 ,肃 慎部族 。9 世 纪蒙 古部 落西迁 到蒙古 高原 , 与居住在那 里的突厥语族的居 民融合 、繁衍 ,分化 出很多 氏 族 。而后壮 大势力统一草原 ,蒙古人 民在蒙古 高原上长期的 生 活 ,他们 的狩猎 、游 牧生活与 其文化发 展有着 密切联 系 , 起舞蹈具有浓郁 的民族特 点。 环境是原生态舞蹈 中对原始生活 的展 现 ,向我们展示 了 原始先 民的一种生活状态 ,因此我们可 以从舞 蹈的情态与生 存条件 的关 系进 行分析 。一个 民族 的生态环境 决定 了其生存 方式 ,也就决定 了生产方式 ,为 了繁衍 、为 了丰收其生产方 式便决 定 了民族崇拜 与信仰 的神 灵 ,而后一 代一代 的传承 , 逐渐成为 了民族 独特的习俗文化 ,包括 : 丧葬 ,节 日等。信
这种处理垃圾 的方式对环境造成 了严重 的破坏 ,严重 阻碍了 农 村经济的发展 。
( 三 )大 气环 境 污 染 全 省工业 和城 镇生 活废气 排放量 在逐 年增加 。2 0 1 0 年
2 0 1 1 年 ,全 省工 业 和 城镇 生 活 废水 排 放 总 量为 2 4 . 3 1 亿吨,比2 0 1 0年增 加 1 . 3 %。其 中 ,工业 废 水 排放 总量 为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பைடு நூலகம்
.
里
宴徼省 新农 村 建设 面l 的 主要 问题 与饵 滂 思路
口 潘 理权
[ 要] 摘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 目前面临的主要 问题表现 为村镇规划滞后 、 力 主体 量不足、 资金缺 口较大、 保障机制欠缺、 双向协调 不够 , 对存在的问题 , 针 本文提 出的解决思路是 : 强化规 划引导, 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 加大教育培训 力度 , 高农村人 口素质 ; 提 改革农村金 融体制 , 拓展 多元化的资金
Ke r s An u rvn e n w r rl o s u t n p o lm; ouin y wo d : h i o ic ; e a n t ci ; rbe s lt p u c r o o
一
、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
设的长期性和艰 巨性。“ 三农 ” 问题是关系我 国全面建
tr n h e sse te e t c a im f te n w r rlc n t cin , n a c ste c odn t na di trcin a e a d tep ritn f c n me h ns o h e a o sr t u u o e h n e h o r iai n nea t — o o mo gd p r n sa d b t e ect n o n rsd ob i o d e vrn n fte n w rl o sr cin n e a me t n ewe n t i a dc u t iet u l a g o n i me to e r a n t t . t h y y d o h u c u o
情决定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对策
自治等方 面建立起相应 的制度保 障。
关 键 词 :农 村 环 境 ;美 好 乡村 ;垃 圾 处 理 ;农 业 面源 污染 ;农 民 环保 自治
中 图分 类 号 :X50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9—2463(2014)03—0038—05
Environm ental Counterm easures to Construct Beautiful Country in Anhui Province XU Chun-ying ,CHEN K ̄qun ,XU Xiao-bin2,QIAN Xiao-yuna
徐 春 迎 ,程 克群 ,徐 晓斌 ,钱 啸 宇。
(1.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 省农业 委员会 综合处 ,安徽 合肥 230001; 3.龙亢农场农村 改革 试验区 办公室 ,安徽 怀远 233426)
摘 要 :安 徽 省 农 村 环 境 治 理 和 保 护 ,不 仅 是 农 村 “宜居 ”的 前 提 ,也是 农 民 “兴 业 ”与 “文 明”的 栽 体 。安 徽 省 农
村 环 保 难 的 主 要 原 因体 现 在 “四 重 ”、“四轻 ”的 制 度 缺 失 。 因此 ,安 徽 省 美 好 乡村 建 设 中 的 环 境 对 策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路径探析——以合肥地区为例
1 合肥人居环境改造的实践
1.1 主要做法 1.1.1 制定人居改善规划,成立工作小组 根据中央“五 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明确合肥人居环境整治按 照“市、县、乡、村”严格进行,并成立美丽乡村建设暨一 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 时,充分考虑到巢湖的重要性,尤其重视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王晓毅提出,乡村环境治理的成败关系到三大攻 坚任务能否完成,需要引入协议机制,以确保治理达到 预期成效[1]。为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利完成,合肥市 先后发布文件,重点强调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 等方面的具体整治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规划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的具体方法,着眼于农村村容村貌的总体提 升。此外,合肥市积极向周边地区“取经”,借鉴浙江“千 万工程”的做法,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居环境 整治。 1.1.2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一是农村生活污
27 卷 13 期
王海艳等 抑制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新途径
33
[2]王红颖 .NaCl 溶液处理块茎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技术即机理研 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3]王红颖 . 伤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技术及机理研究[J]. 农学 学报,2019,9(10):75-83.
[4]周亨乐,王富海,易俊洁,等 . 化学抑制剂对果蔬食品多酚氧化酶 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1-10.
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及对策作者:贾黎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8期摘要:介绍了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进展,分析了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下一步继续推进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图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148-031引言安徽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省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下简称“整治”)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安徽省是在全国较早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省份,且在2011年被原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通过近8年整治项目的实施,在取得一系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继续推进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2整治工作进展概况“十二五”期间,自2011年安徽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以来,安徽省利用中央农村环保补助资金、省财政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规模化和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示范建设等方面的整治工作。
“十三五”期间,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下达给安徽省完成新增整治建制村数量是4300个,《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安徽省完成“好水”和“差水”周边整治建制村目标任务是4505个。
安徽省利用中央农村环保补助资金、省财政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结合生态创建和美丽乡村等工作,继续推进整治工作,开展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整治工作。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董春宇;栾敬东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33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事业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分析了在财政投入、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现代农业、农业农村服务业、农民增收渠道、经营体制机制、乡村建设5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页数】3页(P20781-20783)
【作者】董春宇;栾敬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3
【相关文献】
1.关于推进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芜湖县、南陵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及启示 [J], 陈进;刘光胜
2.做好新农村规划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 [J], 陈东明
3.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安徽省“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J],
4.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J], ;
5.基于和谐理念的生态型新农村建设--安徽省池州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J], 裴晓鹏;许卡佳;王俊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及对策分析安徽省社科院乡镇研究所近日对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安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现代农业发展不足、部分地区政府主导不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缺少特色产业支撑和县域资源整合困难等问题,使当前新农村建设陷入难有实质突破的僵局。
吕连生等专家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民群众主体意识和政府主导作用,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投入和科学管理机制。
目前,安徽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不足,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全省大部分地区农村的耕作方式、资金投入、技术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再加上农村与农业相配套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真正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又受到资金、技术、土地流转等方面制度的严重制约,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二是部分地区政府主导不力,农民主体地位很难发挥。
虽然2006年安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地方尚未完全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偏重于村庄建设,不注重产业发展,只做表面文章。
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安排分散,对农村集体经济支持不足,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缺乏平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些地方规划编制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滞后。
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畏难情绪,等、靠、要思想较重。
政府和农民的缺位造成点上发展快、面上行动滞后的不均衡态势。
新农村建设所选的示范点多数是条件较好、难度较小、比较容易见成效的村组,而原有环境复杂、条件差、真正具有代表性的“空心村”并没有动。
三是投资体制严重缺乏,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由公共财政给予保障,而农村却依靠基层政府和农民集资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公平问题探析
作者:张巧遇
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安徽省农村的经济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而生态环境却相应的持续恶化,环境公平的失衡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和保障环境公平、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安徽省的客观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公平新农村生态补偿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8sk057)
作者简介:张巧遇(1984-),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7级硕士研究生。
一、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一)农村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源泉和基础,长期的耕作必定导致耕地土壤的贫瘠化,过度的采伐山林,势必发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现象,安徽省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农村承受的污染程度持续加深。
随着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影响,农村的遭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污染程度在持续加深。
由于农村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农民又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能力,盲目跟风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是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的两大重要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农民的生命安全,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活垃圾是威胁农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速度加快,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在城市垃圾膨胀而得不到科学处理的前提下,使农村成为了一个无辜的承载体,再加上农村的生活垃圾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剧增,农村的生活环境因生活垃圾而遭到破坏。
二、环境公平的失衡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综观农村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发现,环境公平失衡问题在农村社会的显现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看,环境公平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方面,所有主体一律平等,即享有同等的使用权利,负有同等的保护义务。
在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责任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除有法律规定之外任何主体不能被人强加给环境费用和环境负担;任何主体的环境权利都有可靠保障,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对任何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1]。
安徽省农村环境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代内环境公平的失衡。
代内公平是指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问题,代内公平的失衡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享受着不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在安徽,城乡之间的环境不公平是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安徽省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一些工业企业受到升级换代的挤压,在没有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的升级的前提下向农村转移,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农村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了。
城市在利用资源和创造价值的同时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一个是受益者,一个是受害者,这种利益是的不公平的正式城市和乡镇之间存在的不公平因素,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代际环境公平的失衡。
代际公平是指当代人员具有使下一代人享有不少于今天人们所享有的发展机会的使命,要求当代人在发展时不能损害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
从理论上说,代际环境不公平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环境资源的储存率过高;二、是环境资源的储存率过低。
近代以来实际发生的代际环境不公平是当今人类消耗的环境资源逼近了环境资源的最大承载力,其危害是使人类的生存发生了危机,未来人类发展所需的正在日益丧失[1]。
当代人不节制地透支资源,破坏生态,造成对下一代人的不公平,在农村社会也普遍存在。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代际层面的环境公平问题突出,严重威胁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将目前还较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2]。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和基础,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我省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恶化程度持续加深,严重地威胁着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环境安全,威胁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四、促进农村环境公平实现的对策思考
当今农村的环境问题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而且越来越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失调,是社会问题的延伸[3]。
因此,如果我们不将农村环境问题与社会公平的实现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无法保障社会的环境公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难以得到遏制,农村的环境危机就不会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
为此,我们必须从制度、法制、教育等方面入手,努力保障农村环境公平的实现以刻不容缓。
(一)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合法利益。
根据各个地市、乡镇的不同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环境保障制度,防止城市企业在转移过程中给农村带来的伤害。
与此同时,原有对农村存在污染的各类企业,对其加大执法力度,促使进行改革和引进新技术,从而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加快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
生态的补偿机制是指动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法律、市场调配等手段解决享有环境权利的不公。
城市和在经济发展中先富起来的群体无疑占有较多的环境收益,而农村地区和广大的普通公众却承受了较多的环境风险和负担。
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强制性地征收环境资源税费,建立环境基金,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城市对农村、富裕人群对普通人群的生态补偿,这不仅有助于环境收益在城乡、群体间的公平分配,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农村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三)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只有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了,他们直接参与环境保护,不仅可以有效阻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也有利于农民在发展生产时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环境,确保代际之间的环境公平。
综上所述,环境公平问题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处理好城乡之间的代内环境公平以及代代之间的代际环境公平问题是解决环境公平的问题的关键,只有合理的解决环境公平问题我们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发展安徽省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淑文,论环境公平[J],学术交流,2006.11,第11期
[2]李海英,环保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N],中国环境报,2006.3.9
[3]洪大用。
环境公平: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视点[J],社会学,2001,(1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