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⑤齐桓公气急败坏,却能顾全大局。( √ )
3.翻译句子。
①子将何欲? 你想干什么?
②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4.根据课文填空。
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 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①刚刚订了盟约,曹沫突然出现了,_执___、_劫__ 只两个动作,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显然是经过了精 心策划,而非一时心血来潮。
因此,要战胜别人,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要批评别 人,就必须首先要批评自己;要了解别人,就必须首先 要了解自己。
1:解释划线字。(4分) (1)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善( 好 ) (2)尊贤传使能 使( 任用 )
2:画线旬“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
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1.解词(2分) 公将鼓之 ( 击鼓(击鼓进军) ) 宋人既成列( 已经 )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 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已经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_求_和_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_
③北面就群臣之位_趋_向_、回到④曹沫三战所亡地_失_去_ ⑤欲倍其约_通违_“背_背”, ⑥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_答_应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三败北”意思是“三次在北方战败”。( X )
②《史记》是东汉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 X ) ③④从“文庄中公看好,力管”仲中是“一好个”胆读小作怕“h事a之o”人,。意( 为X“) 喜欢”√
《曹刿论战》 对比阅读
子鱼论战(优秀5篇)
子鱼论战(优秀5篇)子鱼论战篇一一、基本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左传》记述战争,很看重决策人物在战争问题上的言论。
本文正是如此,其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都用于记“论战”,而叙宋楚泓之战的经过仅用68字。
必须学好“论战”这一部分,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
但这个部分又很不易学,因为这里所说的抽象的原则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再加上用语古奥,学生一时恐难以适应,对这两个方面的困难都不可以低估。
2.教学方法除介绍有关史实作为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通过反复领读使学生达到“口熟”而外,还要注意选择学习的“突破口”。
可供选择的“突破口”有:(1)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来判断本文作者对宋襄公这个人物的态度。
这要从比较入手,因为历来史家对这个人物的褒贬不一:在《春秋》三传中,《左传》和《梁传》持贬抑态度,而《公羊传》持褒扬态度;此外,《史记》也持褒扬态度。
可以写出几条褒语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自会注意到作者的态度与褒扬者不同。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2)跟《曹刿论战》做比较。
《曹刿论战》和本文所记都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基本内容又都是谈怎样选择作战时机的问题,这就有了可比性。
主要是比较内容,说明其成败相反的原因;也可以比较写法的异同。
二、诵读的准备1.简介宋襄公争霸始末宋是春秋时期的中等诸侯国,辖境在今河南东北部,东北有齐、鲁,西有郑国,南有楚及陈、蔡等小国;宋襄公(前650至前637年在位)初期,在公子目夷辅佐下国力有所增强。
前642年,宋襄公率诸侯兵伐齐,平定齐的内乱,立孝公为齐君;从此便全力以赴,争当诸侯盟主。
当时齐的霸业已衰,而楚国日益强大,并向中原扩展势力,成为襄公争霸的障碍。
前639年秋,宋襄公与楚、陈、蔡、许、郑、曹等诸侯会盟于盂(宋地,现在河南睢县西北),而不以兵车赴会,楚乘机捉住了他;但宋有目夷守国,楚无可奈何,到了冬天又释放了他。
次年夏,宋襄公为了洗雪被捉的耻辱,便率军去攻打郑国。
郑是楚的盟国,楚于是伐宋以救郑──宋楚泓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完整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从: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新集初中2014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新集初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命题人: 刘治军 题目 积累与运用 阅 读 理 解 诗歌赏析 作 文 成 绩 1-5 6 7-8 (一) (二) (三) 24-25 26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下列各选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禅.师/禅.让 哄.笑/起哄. 要塞./敷衍塞.责 B 、附和./和.平 秘.鲁/秘.密 生肖./惟妙惟肖. C 、中看./看.护 创.伤/创.造 称.呼/称.心如意 D 、供.给/提供. 吓.唬/吓.人 差.错/差.强人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一筹莫展 时过境迁 德高望重 浮想联篇 B 、人才倍出 通宵达旦 无稽之谈 望文生义 C 、拈轻怕重 专心致志 旁征博引 走投无路 D 、瞠目结舌 相濡以沫 左右逢源 物竟天择 3、对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人们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识到节流和开源同样重要。
(指趁还没下雨时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B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的前仰后合。
(忍住不哭。
) C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
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明亮。
(渗入人的内脏深处,形容吸入新鲜芳香的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后,感到身心俱爽。
) D 、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
(心里明白,只是不说出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 、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C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35分)1.古诗词默写。
(10分)(1)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4)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青春是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ún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令人惬.意。
不必chī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贮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精髓.▲惬.意▲(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香chún ▲chī笑▲(3)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2分)A.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人流如潮。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D.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初三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
B.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D.为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共含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分析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本文选自《#》,相传为春秋时期()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参考答案: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2.《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3.D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的清楚,但一定要处理的合情合理。
(2)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你去。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有利战机,做事要有远见。
(言之有理即可)篇2:《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通用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通用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小惠未徧()(2)彼竭我盈()(3)牺牲玉帛()(4)又何间焉()【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小题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答案【小题1】(4分)(1)同“遍”,遍及,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正旺盛;(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4)参与。
【小题2】(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枯竭了。
【小题3】(3分)(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而不是百姓的拥护。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锦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何间焉 B.公问其故立有间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 D.何以战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分)翻译: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4分)(二)十年春,齐师伐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信未孚()(2)小大之狱()?(3)公将鼓之()(4)望其旗靡()2.用原文语句填空。
(5分)?(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4.翻译下列语句。
(2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曹刿论战:战前:取信于民战时:后发制人战后:总结经验论战胜原因: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注音]曹刿(guì)又何间焉(jiā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词语梳理]一、重点实词1、又何间焉:“间”,参与2、肉食者鄙:“鄙”,鄙陋。
这时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靠。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5、小惠未徧:“徧”通“遍”,普遍或遍及。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加”,虚报。
7、必以信:“信”,实情。
(诚信,指对神说实话。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9、大小之狱:“狱”,案件。
10、虽不能察,必以情:“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11、忠之属也:“忠”,尽职尽力;“属”,类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13、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对比阅读(对比阅读之1)2005年四川省眉山市[甲]十年春,……肉食者鄙…………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文中加点词。
(2分)肉食者鄙.鄙.:( )皆以.美于徐公以.:( )2.下列两句话,任选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2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用“/”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4.曹刿和邹忌劝谏(表述自己的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两题,选做一题。
(3分)(1)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之2)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甲]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比较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比较阅读附答案[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o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案】10、(1)赐福,保佑。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5 曹刿论战(原卷版)
专题35曹刿论战(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
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
②阴:暗地里。
③胡人:指安禄山。
④源洧wěi:人名。
⑤遽:匆忙。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2.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2023年《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2023年《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023年《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曹刿论战》)[乙](晋)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⑤,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___________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庇: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填空:①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②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
4、甲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谈谈对这种做法的理解。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25-29题(16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鼓不成列可也。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指子鱼。
⑤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25、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3分)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6、选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A.公将鼓.之萧鼓.追随春社近B.及其.未既济也其.真无马耶?C.公伤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D.楚人未既济.扶危济.困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__________(3)又何间.焉:__________ (4)牺牲..玉帛:__________2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二)《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阅读(17分)【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2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007年江苏镇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苏镇江中考语文试题友情提醒:本试卷分三部分,计23题,共8页。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60分为毕业及格,整卷得分超过100分,毕业成绩按100分计;升学成绩按实际得分计。
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请保持冷静,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卷面整洁。
凡答题中印有方格的,答题字数不得超过方格数。
一、积累运用(共23分)(一)积累(共13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文后方格内。
(2分)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yīn切期望,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一下子汇聚成为了只有百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téng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2.默写。
(8分)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④,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
⑥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名著阅读。
(3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
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二)运用(共10分)4.2006年11月1日凌晨,一名外地歹徒企图开车强行冲卡,我市交警赵宇振在拦截时被歹徒用刀袭击致伤。
他不顾伤痛,继续勇猛追击,徒手与歹徒展开肉搏战,最终把歹徒抓获。
赵宇振身负重伤,左下眼皮被戳穿,左脸部颊骨、下颔骨外露,9个手指受伤,全身伤口共缝合100多针,仅脸部的一道伤口就长达15厘米,缝了28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心系群众,敢于牺牲,这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人民警察赵宇振的真实写照。
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读后感
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读后感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经典典范之一。
通过阅读曹刿论战,我深受启发,对于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我将围绕曹刿论战的几个重要观点,通过列点的方式进行阐述。
•善观察和分析情况。
曹刿通过观察和分析敌方的态势和战术,发现了敌方的弱点和漏洞。
这种善于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善于运用巧妙的计谋。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借箭”的计策,巧妙地利用了敌方的资源,最终达到了战胜的目的。
这种运用巧妙计谋的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善于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曹刿在论战中指出,“择地为战”的重要性。
选择适合自己的地点进行战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降低敌方的抵抗力。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善于调动团队资源。
曹刿在论战中通过巧妙地调动自己的队伍,使得整个战斗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
这种善于调动团队资源的能力,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处理团队合作也非常重要。
子鱼论战子鱼论战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论述。
通过阅读子鱼论战,我深刻理解到了领导者的胸怀和胆识,以及追求真实与公正的态度。
下面我将围绕子鱼论战的几个重要观点进行阐述。
•追求真实和公正。
子鱼在论战中强调追求真实和公正的态度,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判断问题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各种观点。
•善于察言观色。
子鱼在论战中提到察言观色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辞和表情,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态度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应对。
•善于运用智慧和辩才。
子鱼在论战中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辩才,成功地战胜了对手。
这种善于运用智慧和辩才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谦逊和客观。
子鱼在论战中提到重要的是保持谦逊和客观的态度。
这点对于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工作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通过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战争和领导力的重要原则。
子鱼论战复习题
《子鱼论战》复习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後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於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宋人既成列(既:)(2)宋师败绩(败绩:)(3)公伤股(股:)(4)国人皆咎公(咎:)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3、宋襄公在战争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
(2分)4、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
(2分)5、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4分)1、(1)既:已经。
(2)败绩:大败。
(3)股:大腿。
(4)咎:埋怨。
2、(1)我虽是亡国者(商朝)的后代,(也)不会击鼓进攻没有部好阵的敌人。
(2)如果爱惜(敌人)不让他再受伤,就不如当初不去杀伤(敌人)!3、第一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第二次,既济而未成列。
①不重伤,不禽二毛;②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
4、批驳第一条的是“且今之者……则如服焉”。
批驳第二条的是“敌之人……犹有惧焉”和“三军以利用也……鼓儳可也”。
5、宋襄公认识问题肤浅,固执,愚蠢;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但能接受曹刿的建议。
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镇江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
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
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
(“狱”、“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
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
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
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
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4分)(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望其旗靡.()会.匈奴大入塞()俄而..,斩首数百级()范兵不敌.()公将鼓之.()范乃.令军中褥食()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1分)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
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
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2分)20.倒下正遇上一会儿抵挡助词,无实义就21.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2分)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B.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C. D.②竹工破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9.①求:探求。
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③具:全,都。
④被:通“披”,披着。
(2分。
每词0.5分)10. B(2分。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
B连词,因为。
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
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
“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
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2分。
“焚”、“默”、“遣”、“世虑”各0 .5分,意思对即可)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2分。
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
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
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
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
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鸡犬相闻..若有光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 D.乃不知有汉,无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
8、(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9、(2分)A (古义;B交错相通:c 与世隔绝的地方;D 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10, (4.分). (1)' 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1分)(2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具言”与“所闻”各1 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 分)11 、(2 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12、(4分)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