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驱动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完善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以马鞍山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为例

完善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以马鞍山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为例

2 0 1 3年 第 1 期
形式形成长效保障机制逐一破解 。
1 . 1 . 1 关 于安全 问题
公共 文化资 源最 大效 益 。 深入 文化体 制 改 革 , 形 成 文化 改 革创 新 品 牌 。
至2 0 1 0年 6月 全 面完 成 市 、 县 两级 文 化行 政 管理
( 1 ) 针对 学校 领导 和 家长 师生 最担 忧 的安全 问 题, 即“ 开放” 中存 在 的 “ 学 校 自身安 全 ” 、 “ 健 身 者
作者简介 : 课题组长 : 曹乐平 马鞍 山市 社科联 副 主席 ) , 课题 组成
员: 陈群祥 ( 马鞍山市委党校副教 授) 、 汪开 利 ( 马鞍 山市委 党校讲
师、 主要执笔人 ) 、 郑秋亮( 马鞍山市委 党校副校 长 ) 、 丁仕平 ( 马鞍
山市委党校副校长 ) 、 卓龙华( 马鞍 山技师学院副 院长 ) 。
现 的主要 三 大 问题 , 即安 全 问题 、 物耗 问题 、 管 理问
个重要 的问题 就 是 : 目前 , 基 层 公 共 文化 服 务 资
源设施总量不足、 质量不高、 配置不合理 , 尤其在 中 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 。而相关调查研究表 明, 目前
更 为重要 的是 我们 所 缺乏 的不 只是 公共 文 化 资源 ,
第2 3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安 徽 冶 金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An h u i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 e o f Me t a l l u r g y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确保社会、 政府 、 服务机构不存在偏 见、 歧视 、 特殊 门槛 前 提下 , 让 全 体 公 民 不论 地 域 、 民族 、 性别 、 收 入及身份差异都能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是明显。

在城市,人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影响和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1.政策和制度因素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政策和制度差异非常突出。

城市地区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投入,而农村地区则常常被忽视。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进而形成了城乡差距。

2.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资源被吸引到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更是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管理体制相对薄弱,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不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影响1. 加剧了城乡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严重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城市,人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而在农村地区,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异越来越大。

2. 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的不均等将导致农村居民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医疗条件的不足将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会加剧,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为例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为例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为例一、背景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建设幸福社会的必然要求。

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公共文化服务在时间、空间、内容、资源、质量等方面的全面平衡。

山西省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大省,但在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本文主要分析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二、困境分析(一)空间分布不平衡山西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在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配置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山西省文化设施集中在省会太原市和部分地市,直接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集区的文化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但是,新建、改造和扩建文化设施的投资成本高,政府财政支出难以满足全省的需求。

山西省缺乏先进而普及的文化设施,如高端数字化设备、艺术剧院等。

(三)公共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山西省的公共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数都是为了政治目的或宣传目的,缺乏艺术独立性和思想性。

公共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数量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四)人才资源不足现如今,文化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源自于高素质人才。

然而,山西省缺乏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

相对应,人才的缺乏不仅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

三、对策建议(一)加大投入,力争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文化设施的普及和质量,并根据城市和乡村区域分别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规划。

应该加快文化票务和线上平台建设,为大众提供方便的参与入口。

(二)加强文化场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文化场馆的管理和服务是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加强领导、责任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并且增加服务设施的维护,降低场馆因无法开展服务而停用的概率。

(三)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质量公共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更加多样化,避免重复制作政治广告、无新意的艺术剧目等。

江阴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江阴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江阴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江阴市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实践与成效,找出其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目标策略。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阴市一、江阴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成效(一)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一是建立教育投入增长机制。

“十一五”期间,江阴市教育经费投入从2006年的15.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4亿元,经费投入每年递增,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二是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类教育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稳步推动学前教育,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实施阳光招生,增加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比例,有效缓解了择校热问题;深化体制改革,建设办学资源一体化的职教园,提升了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水平;完善和规范社区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基本形成了初、中、高相互衔链,普、职、成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是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和队伍建设。

江阴市先后撤并各级各类学校45所,新建、改扩建78所。

全市91%的中心幼儿园建成省示范实验幼儿园,92%的中心小学和100%初中建成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12所普通高中全部为省三星级以上高中。

在优化队伍方面,江阴市制定了《2008—2012年江阴市教师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师资均衡配置,高标准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

同时,江阴兼顾本地人和新市民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新市民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解决了3.8万余名新市民子女的入学问题。

江阴市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

(二)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健全城乡就业体系江阴市以加快城乡就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形成了城乡一体、普惠共享、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管理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城镇居民享受到的服务水平要优于农村居民。

这是因为城市资本的积累带来了更多的资源,而农村地区缺乏发展经济的机会。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一直存在,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对策,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资源分配不均:城市相对农村有更多的财政资源、科技和知识资源等,导致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农村。

2.投资不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也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较城镇居民差。

3.服务覆盖范围差异大:城市中的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1.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投入,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2.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政府应推行城乡公共服务联网,完善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3.优化公共服务布局:政府应当优化公共服务的布局,让服务更好地覆盖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

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应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结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也需要广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状态。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 务的资金来源,财政收入的规模 和分配方式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 的均等化程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 。
社会因素
社会需求
不同地区的社会需求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政府需要根据 社会需求调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
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能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促进资源 的共享和利用。
制度因素
政府职能分配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分配会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全国性的基本公共服务,而 地方政府则负责提供地方性的基本公共服务。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和程 序。
2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明确各类基 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
3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政府对 基本公共服务的持续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 参与其中。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水平
01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 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和水平。
02
实施跨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扶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
03
权益。
加强监督评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效果
01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提供方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服 务质量和效果。
02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将公众满意度和服务效果作为评估的重要指 标,激励服务提供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环卫等)时所享有的权益和福利是相同的。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受到的质量、数量、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平等性。

本文将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人口多,服务资源更多,而农村人口少,服务资源匮乏,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而农村仍存在严重的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3.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缺乏均衡性,城市货币收入较高,而农村居民收入往往偏低。

4.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学校数量偏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的大学更加完备,而农村则大多没有大学。

5.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而城市的大医院和专家资源相对丰富。

1.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力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2.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逐步减少城乡差异,让城乡人民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育设施,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5.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医疗卫生人才进入农村,以便增加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结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逐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缩小城乡差异,让城乡居民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政府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现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

同时,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以实现全民共享城市和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福利。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1. 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教师队伍素质更高,学校设施更好,教学设备更齐全,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较低,学生们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2. 医疗卫生方面在医疗卫生方面,城市医院设备齐全,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资源丰富,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设施不足,医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突出,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比较普遍。

3. 社会保障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居民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相对薄弱,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障缺乏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4. 文化体育方面在文化体育方面,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丰富多样,便于居民日常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需求,而农村地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的文化体育需求难以满足。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差异化程度较大,城市居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对不足,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公平待遇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待提高。

1. 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师资力量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均等化政策,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和亟待提高的农村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因此,本篇研究将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出解决对策。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目前,我国在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城乡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城市地区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相对落后。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其次,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此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能够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地区间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四是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

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支持;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三是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2024年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城乡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了覆盖面广泛、质量不断提升的成果。

在义务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在医疗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也在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然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明显差距。

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水平不高、人才短缺等方面。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仍有待提高。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1. 资源配置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部分地区、部分人群享受的服务水平较低。

2. 财政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入仍需加大。

3. 制度建设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仍需完善,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4. 人才短缺:农村地区和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四、解决路径1.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一方面,城市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服务: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

2. 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3. 社会保障服务: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保障水平较低。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2. 政策倾斜: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导致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3. 财政投入不均:财政投入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为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需求。

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均等化模式和路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李佳炜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团结与稳定的任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从思想渊源、概念界定、服务提供现状及原因、实现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发现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而我国学者则更关注政府的职能,强调政府在均等化中的主导作用,并分别就各类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及人群间的公平和可及性展开具体研究。

鉴于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已越来越全面,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建议今后应注重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制定一套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指标和评价体系,使政府提供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述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54-03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团结与稳定的工作,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均等化,社会公平公正就必须贯穿到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与结果中,切实做到让全体公民都能机会均等地享有各类基本公共服务。

对于这一问题,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越来越全面,而且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本文对此作一综合评述,以期使政府提供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张最早来自于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此主张的发展和更新主要是依托于公共产品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财政均等化理论。

其中,西方国家的福利经济学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支持。

(一)均等化思想的渊源“均等”在西方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并且影响非常深远的一种观念,从早期的公平正义思想开始,经过各时期学者的演化与更新,最终发展成为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分配问题[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凸显,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亟待解决。

在我国,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覆盖面广,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低,覆盖面窄。

这种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大政府引导和监管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导致资源浪费、社会不公平、群众满意度低下等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指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当前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顺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以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经过三十年以效率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

然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没能相应带来国民福利的普遍提高,反而产生了收入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平正义缺失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2006年3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以真正达到兼顾效率和公平。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我国的现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是指全体人民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均等化不是完全的平均,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过程,成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状态表现为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这种均等考虑了各地的经济发展等实际因素,允许一定程度公共服务差异的存在,而且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提供不足,且非均衡,结构上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存在着城乡、地区、群体的差异且差距较大。

最突出地表现在公共服务的资源占有不均、消费水平不均及二元化体制及权益不均。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主要包括城乡间的和区域间的不均等,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而且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而且更多地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服务上,而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等又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1、政府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型滞后,尚未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府的”缺位”与”越位”状况并存,突出表现在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

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既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投入上相对不足。

2. 政策制度不健全:政策制度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政策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公平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在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时面临较多困难。

3. 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部分地区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导致农村地区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更好地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2. 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保障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

例如,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教育投入制度等,使城乡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互通互联。

例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远程教育等平台,使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基本公共服务。

4.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制约因素与发展研究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制约因素与发展研究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制约因素与发展研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制度安排。

弄清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范围和标准,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及现状,研究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和应对策略,借鉴国内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及启示,对于我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目录一、基础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范围和标准.pdf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综述.pdf5公平正义视域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pdf6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元解读.pdf9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德州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例.pdf 16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人的生存和发展.pdf18和谐社会视觉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pdf2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认识以基础教育为例.pdf23新农保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王翠琴.pdf28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测度一个分析框架.pdf34二、问题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述评.pdf4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浅析.pdf4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pdf49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pdf52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实现途径.pdf55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探析.pdf59三、发展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分析.pdf63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pdf64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pdf66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及其启示.pdf68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pdf73国内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及启示.pdf76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政策路径.pdf78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pdf80提高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方式研究.pdf82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几点思考.pdf8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pdf86东方企业文化·东方智慧 2013年1月247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综述黄 瑶(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215000)摘 要: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制度安排。

《2024年通辽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通辽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通辽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市作为我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乡发展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文化繁荣。

因此,本文将围绕通辽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通辽市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1. 城市文化服务发展概况通辽市城市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齐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

然而,城市与农村在文化资源分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2. 农村文化服务发展概况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相对薄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活动匮乏,农民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通辽市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原因1. 均等化问题(1)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与农村在文化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匮乏。

(2)服务质量差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远高于农村地区。

(3)文化活动不足: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匮乏,农民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2. 原因分析(1)政策因素:政府在文化资源配置上存在倾向性,导致农村地区文化资源不足。

(2)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投入足够资金用于文化建设。

(3)观念因素:部分地区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

四、通辽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与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2. 完善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利用率。

3. 丰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4.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为市民和农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公共文体服务供给评价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公共文体服务供给评价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
2 1 年 4月 01
山 东行 政 学 院 学报
J R OU NAL 0F S HAN DON AC E G AD MY O OV NA E F G ER NC
Ap . r 201 1 N0. r No. 11 2 Se . 1
第 2期 ( 第 1 1 ) 总 1期
务 均等 化 ” 以来 , 基本 公共 服 务均 等化 问题 逐 步成 为 政 府 、 会 、 界所 普 遍关 注 的 问题 。公 共文 化体 育 社 学 服 务作 为基本 公 共 服 务 的重 要 组 成 内 容 , 供 给 和 其 享有 在 区域 、 乡 、 城 群体 等 不 同层 面上 的不 均 等化 尤 为 突出 。《 中共 中央 关 于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第 十二个 五年 规划 的建 议 》 中指 出 “ 以农 村基层 和 中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视 阈 公 共 体 下 文
服 务 供 给 评 价 与 对 策 研 究
— —
以 山东 省 济 南 市为 例
刘 保 军
( 山东大 学 , 山东 济南 2 0 0 ) 5 1 0
摘 要 : 基 本 建成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十 二 五 期 间公 共 文 体 服 务 发 展 的 重 要 目标 。 引入 变 异 系数 作 “ 是
西部地 区为重 点 , 续实 施 文化 惠 民 工程 , 本 建成 继 基
的时 间段 内 , 我们 假设 其 存在 较小 的变量 , 而获 得 从
比较 意义 , “ 等 化 ” 在 化 。区别 于 西 方 的 “ 将 均 存 公
平 ” 正 义 ” 均衡 ” “ “ 等名 词 、 论 , 等化 更 多体 现 出 理 均 中国特 色 , 数量 均 等和 质量均 等 的糅合 。 是 不 同学者 将 基本公 共 服务 均 等化 问题 附加 了不 同 的学科 属性 , 因此 , 本公 共 服务 均等 化 的研 究维 基 度 可 以依 不 同标准 而产 生 。基本 公 共 服 务均 等化 的 研 究维 度 基本 可 以划 分 为两 类 : 类 是城 乡 均等 、 一 区 域 均 等 、 体均 等 研 究 , 认 为 “ 熟 的公 共 服 务 均 群 并 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程度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得全国各地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基本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

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和维度,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 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是保障每个公民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

教育资源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时,需要考察各地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师资力量是否充足,学校设施是否完善等情况。

还需要关注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即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相同水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2. 医疗卫生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程度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评价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需要考察各地医疗资源配置是否均衡,医院、诊所设施是否完善,医生、护士是否充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等情况。

还需要关注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是否合理,健康保障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

3.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其均等化实现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评价社会保障均等化实现程度需要考察各地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和标准是否公平合理,各类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是否公开透明,社会保障服务的协调性和延续性等情况。

4. 文化体育文化体育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实现程度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精神生活品质和社会和谐稳定。

评价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需要考察各地文艺、体育设施和资源是否均衡,文化体育活动的普及程度和参与度是否高,文化体育服务的品质和水平是否一致等情况。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可以从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各地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支出水平、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进行评价。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要素与维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涉及多个要素与维度,本文将针对这些要素与维度展开分析与评价。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应当从服务供给的角度进行评价。

这其中包括了服务的空间分布、数量及质量。

在服务的空间分布方面,要评价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的分布是否均衡,是否能够覆盖到每一个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服务和资源投入情况。

在数量方面,则需要关注服务的覆盖率和供给量是否能够满足需求。

在质量方面,要分析服务的水平和效果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教育的教学质量、医疗的诊疗水平、就业的岗位匹配情况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还应当从服务接受的角度进行评价。

这包括了服务的流通和接受程度。

在服务的流通方面,要评价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服务的接受程度则需要关注服务的使用情况和人们对服务的满意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价服务是否真正覆盖到每一个需要的人群,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还应当从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进行评价。

这包括了服务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服务的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

在政策和制度保障方面,要评价政府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范围和标准,确保了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和质量可控性。

在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方面,要评价政府是否加大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了基本公共服务运行的保障机制,确保了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需要从服务供给、服务接受、服务效果和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要素与维度,才能够真正全面客观地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进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3期(No. 3. 2019)02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14ZDA050)、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图书馆冗余资源利用与服务创新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TQD04)、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图书馆冗余资源利用与社会化服务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驱动因素研究*陈媛媛1,2 柯 平1(1.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 300071; 2.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摘 要〕 文章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意义及内容入手,论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及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等),以及这些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驱动因素〔中图法分类号〕 G123;C916〔引用本文格式〕 陈媛媛,柯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驱动因素研究[J].图书馆,2019(3):020—025.1 前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基本”“均等”研究阶段[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新时期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保障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使其公正、平等、普遍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保障性和公平性的服务类型[2]。

这既反映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与国情紧密结合的重新定位和科学界定,也体现了对于“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高度概括和新的时代要求。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内容标准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描述。

然而,在讨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效仿阿马蒂亚·森对于平等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平等”和“对什么平等”[3],厘清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什么要实现均等”以及“对什么实现均等”,即均等的意义和均等的内容。

公民权利之一的文化权利是国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依据,《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对文化权利基本内容的描述高度一致,指出公民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参加文化活动、享受科学文化发展带来的利益和文化知识产权保护[4]。

现代宪政理论认为,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以国家和政府承担特定的责任和义务为前提[5]。

因此,国家需要通过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证每个公民有权利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保护公民文化艺术创造利益[6],从而维护公民文化权利。

同时,既然每名公民都享有文化权利,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势必应该实现均等。

这里的均等并非“绝对均等”,即让每名公民拥有同样的文化资源,参与同样的文化活动等,一些学者也称此为“结果均等”。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追求的是“过程均等”,具体而言即让公民拥有均等的获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国家政府在此过程中通过动态“帕累托改进”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想状态,即均等化程度和效率的“帕累托最优”[6]26。

“结果均等”即使实现也只是暂时状态的均等,因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均等化范围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保障能力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过程均等”才是实现“永恒均等”的唯一途径。

下文将讨论驱动“过程均等”实现的主要因素,从而加速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

2 相关文献回顾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呈现繁荣态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此问题,具体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基本理论、均等化测度、服务体系及图书馆均等化等方面。

上述研究主题围绕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一核心内容顺次展开,从理论基础—水平衡量—保障体系—具体服务,层层递进,由问题本身的理论探讨到现状的评价描述,再到解决措施的提出及服务内容的细化,全部以均等化为前提进行讨论和研究,再次印证了“基本”和“均等”不可分割。

其中,基本理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的基础,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基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6]26、主体定位[1]10、网络治理[7-8]等方面的辨析为后续研究打开了思路。

在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水平测度方面,研究人员选取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或应用固定经济指标或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测度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均等化水平。

如王晓洁实证分析了1999年和2009年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变化情况[9]。

陈旭佳通过将经济指数在区域和城乡维度的空间分解,考察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10]。

王洛忠、李帆利用“十一五”以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相对差距进行了测算[11]。

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也将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指向对具体实现措施的思考。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保障全体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使其公正、平等、普遍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因此,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

李旺珍和吴理财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之一即均等化[12]。

柯平、朱明及何颖芳界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由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2]26,全方位地考虑了均等化实现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区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友仁探讨了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关系[13],项江涛以西藏为例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化效应与价值实现进行了思考[14],惠鸣等通过分析“嘉兴模式”论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架构与方式创新[15]。

此外,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提供主体,对图书馆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亦得到了业界极大的关注。

学者们探讨了面向不同群体的图书馆均等化服务,如农民工群体[16]、弱势群体[17],也探讨了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均等化服务,如少儿图书馆[18]、农村基层图书馆[19]和各市级图书馆[20-21]等。

以上研究为本文后续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研究角度的全面性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驱动因素分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复杂多变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视为一个复杂系统。

在对此系统进行仿真模拟之前,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各种驱动因素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理,构建概念模型。

根据帕累托法则,本文将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归纳为:政策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三个方面。

3.1 政策和法律因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决定了政府需要承担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职责。

在《“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牵头负责单位均为国家政府部门,如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教育部等[22]。

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所颁布的相关政策是其履行职责的主要依据。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政府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内容应该包括供给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计划和措施等[23]。

就国家层面而言,2015年起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政策,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还包括《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就地方层面而言,各省、市根据中央政策纷纷制定颁布所属地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政策。

公平性、公益性是这些政策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其实现提供了可行路径[23]50,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亦产生驱动作用。

法律是国家维护自身稳定的强制性武器,能够捍卫公民的基本权利,亦能够防范有损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问题出现。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在本质上互为一致。

政策是法律的前导,法律是政策的固化,政策描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办法,法律则规范、约束、强制施行规定的计划措施,是相关政策的有效补充。

然而,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法律仅有《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等有限的几部[24],难以承担起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驾护航的相应职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呼吁提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陈媛媛、柯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驱动因素研究2019年第3期(No. 3. 2019)0212019年第3期(No. 3. 2019)022准化、均等化”,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下文简称《保障法》)正式出台,第四条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上承担的责任,第七条指出了不同级别的文化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第五十八至六十三条则对违反此法规定将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说明[25]。

此法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行政机关义务、各类保障准则、惩罚制度和手段进行了详细界定[26]。

在均等化实现方面,《保障法》就区域均等、城乡均等和群体均等分别给出了相应措施,提出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强调重点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保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规定依据群体特征按需提供服务,维系群体均等[25]。

2018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与《保障法》相互衔接,再次为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法制保障。

该法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制定宗旨之一,在实现均等方面,首先强调作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载体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它承接《保障法》的规定,鼓励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扶持老、边、穷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并兼顾不同群体的阅读需要[27]。

法律对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有力,上述法律对均等化的实现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该市深入践行《保障法》规定,明确市镇两级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的保障底线和服务质量,提升产品供给效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欠发达镇(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28]。

3.2 经济因素造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下或者失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无法回避的即经济原因。

这里的经济原因不仅指代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亦包括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