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1、企业发展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没有终极时间的,2-5年企业为了稳增长,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员工的福利待遇,提升企业的战略品牌,10年以后企业要的是覆盖性、全面性发展,产业链的扩充,行业的做精,品牌的做大,一个企业到最后真正为了什么,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团队文化。
如果一个你跟随了10年的企业,你很清楚它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什么?你收益了多少?企业强大员工自然出色。
需要说明的很多,但希望你更多的去悟,作为管理者,不要想企业的终极目标,而是想好眼前目标与短期目标。
这是职业经理人的事。
2、无为而治.企业的每个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有效地自动自发的运行!
企业管理有五个层级.第一是产量管理,只要产量多就行(搞生产,计划经济),
第二是利润管理(做制造,运营管理,),只追求获利多.
第三是利润率管理(产品管理,做企业文化),
第四是品牌管理(做价值,价值观传播)
第五是企业生产力管理(百年老店,无为而治)。
经营类目标、管理类目标、任务类目标
经营类目标、管理类目标、任务类目标经营类目标、管理类目标、任务类目标,是企业制定的三大重要目标,它们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这三大目标的解释和实施,展示企业如何进行全面的目标管理,并顺利实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经营类目标”。
经营类目标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计划、经营指标和经营目标等。
它们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管理重点等。
实施经营类目标需要清晰的战略规划、科学的管理决策和有效的资源整合。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市场策略、产品迭代、人才培养等手段来实现经营类目标,例如,一家鞋厂的经营类目标可能是每年提高销售额20%,增加新产品占比30%,提高员工绩效。
为实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明确的市场定位、创新产品开发、激励员工绩效等经营措施。
接着我们来看“管理类目标”。
管理类目标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绩效等。
它们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效率、绩效评价等。
实施管理类目标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精细的管理评价。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流程管理等手段来实现管理类目标,例如,一家制造企业的管理类目标可能是提高生产效率20%,降低劳动成本10%,提高产品合格率。
为实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做好生产流程优化、设备自动化改造、员工技能培训等管理措施。
最后我们来看“任务类目标”。
任务类目标是指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所制定的具体任务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团队的工作计划等。
它们是企业的具体执行目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果。
实施任务类目标需要明确的任务分工、清晰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协作配合。
企业可以通过分解总目标、设定阶段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等手段来实现任务类目标,例如,一家快递公司的任务类目标可能是当天派送准时率达到98%,投递准确率达到99%,客诉率降到0.5%。
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
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它涵盖了从生产到交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组织、流程、资源等方面。
有效的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质量管理。
一、明确质量目标企业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例如,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客户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明确的质量目标有助于提供方向和动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这个体系应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它还可以帮助企业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
三、加强供应链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涉及到自身的生产和过程控制,还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
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关系,确保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可控。
开展供应商评估、质量审核、供应商培训等活动,确保供应商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相一致。
四、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质量意识,是保证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质量管理知识、产品知识、操作技能等。
此外,还可以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五、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无论是通过七大质量工具,还是运用PDCA循环,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建立并执行长期改进计划,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倡导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六、加强顾客关系管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加强与顾客的关系管理。
了解顾客需求、关注顾客反馈、高效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并提升顾客满意度。
七、引入技术手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来改进质量管理。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论以人为本与企业管理职工医院——张燕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管理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管理科学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他们提出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管理者注重对“物”的管理而轻视对“人”的管理,把人片面地看成是“经济人”,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对人各种必然需求的满足。
因此,这种管理思想有极大的缺陷。
第二阶段是 20世纪3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学派。
该学派第一次提出了工人是“社会人”的概念,强调通过满足工人的个体需求来取得个体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理论仍把对人的管理看成是手段而非目的,没有真正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以计算机为特征的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这是个综合了各个理论学派的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理论学派。
它最大的不足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和数学模型,忽略了定性因素,即是忽略了管理活动中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
就是说,该理论仍然缺乏对“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本质认识。
只有在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人的认识有了实质性地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普遍兴起和深入发展,才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
这是管理科学的第四个阶段。
此时的“人”,才真正作为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成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中心,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首先它是一种约束力,一种制度化的控制手段,企业管理者借助这种手段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可以看出,“有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
在这台机器的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细节。
比如,销售的灵活度的控制。
通过一个完善的流程监管可以保证整个销售过程不出差错,然而,在需要做出快速决定的时候,复杂的流程往往会使销售坐失战机。
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道” 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说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大千世界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管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管理者的“无为”。
唐朝是为人乐道的鼎盛王朝,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与老子的思想分不开的。
唐太宗治天下奉《道德经》为圭臬。
唐初君臣是十分重视“清静无为”的。
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
”魏征说:“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宫中嫔妃也知道“为政之本,贵在无为”。
唐太宗告诫朝臣们说:“我从早到晚努力不息,只希望清静无为而治,使天下平安无事,终于得以不再大征徭役,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中小企业管理三部曲
中小企业管理三部曲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管理中小企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小企业管理三部曲是指企业建设、运营和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小企业的管理策略。
一、企业建设企业建设是中小企业管理的起点,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在企业建设阶段,中小企业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明确的企业目标和战略。
中小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战略。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和资源配置等因素,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企业运转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和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中小企业需要注重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团队合作,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4. 招募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中小企业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有效的招聘和培训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企业运营企业运营是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运营阶段,中小企业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中小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注重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交付达到高效性和稳定性。
2. 强化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中小企业要注重市场营销,通过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加强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4. 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要做好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是中小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它涉及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企业发展阶段,中小企业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不断创新和改进。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平衡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平衡在商业运营中,企业管理者常常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即如何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之间取得平衡。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目标,而成本最小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如何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展开探讨。
利润最大化的意义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企业通过追求利润最大化可以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1.提高公司价值: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为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提升竞争力:利润最大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从而利用这些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稳定市场地位。
3.实现持续发展:利润最大化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
成本最小化的重要性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成本最小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利润,还可以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目标:1.降低产品价格: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最小化要求企业在生产流程中不断寻求效率提升的机会,包括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成本最小化有助于企业积累更多的资金和储备,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波动和风险。
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平衡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之间取得平衡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以下是一些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来实现这种平衡:1.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论。
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消除浪费和减少非价值添加的活动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市场定价策略:企业可以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来平衡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市场竞争激烈时,降低产品价格可以吸引更多客户,从而提高销量和利润。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12套试卷doc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12套试卷doc
1.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
A、研究竞争环境
B、研究企业自身环境
C、实现企业目标
D、统一资源
答案:C
2.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A、制定竞争战略
B、调动内部活力
C、提高企业效率
D、建立企业文化
答案:A
3.企业战略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有()的思维
A、前瞻性
B、局部性
C、建设性
D、细节性
答案:A
4.企业战略管理任务的基本步骤是()
A、定位与定位
B、实施与评价
C、规划与设定
D、分析与判断
答案:D
5.企业战略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A、创新
B、发展
C、竞争
D、超越
答案:D
6.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盈利
B、利润
C、效率
D、增长
答案:D
7.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A、分析
B、沟通
C、组织
D、决策
答案:D
8.企业战略管理重要的变革原则是()
A、协作
B、快速
C、智能
D、及时
答案:B
9.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A、合作
B、制定目标
C、选择机会
D、调整战略答案:D
10.企业战略管理要求领导者要有()的开拓能力
A、长远性
B、创新性
C、专业性
D、计划性。
企业管理三大体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集团管理的三大体系2016年集团在大力推行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从而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
同时,企业标准化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需要企业标准化与管理体系相结合。
我们要把“质量管理零缺陷、安全管理零伤亡、环境管理零污染”作为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
一、质量管理—零缺陷集团的品牌战略要求我们推行“零缺陷”的质量管理。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取胜,就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我们企业要实现世界500强就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
如何实施零缺陷管理:⑴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
事情的推行都需要组织的保证,通过建立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零缺点管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也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进行经验的交流,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强对员工教育和培训。
⑵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
确定零缺陷小组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确定目标项目、评价标准和目标值。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将小组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公布,注意心理影响。
⑶进行绩效评价。
小组确定的目标是否达到,要由小组自己评议,为此应明确小组的职责与权限。
⑷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
直接工作人员对于不属于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原因,如设备、工具、图纸等问题,可向组长指出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也可附上与此有关的改进方案。
组长要同提案人一起进行研究和处理。
⑸建立表彰制度。
无缺点管理不是斥责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不是指出人们有多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向无缺点的目标奋进。
这就增强了职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们要把零缺陷管理的观念贯彻到企业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它的实质,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并积极地提出建议,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二、安全管理—零伤亡搞好安全生产,才能树立企业形象,赢得市场,承揽更多的经济任务。
什么是企业终极目标
什么是企业终极目标作者:崔凯来源:《董事会》2011年第01期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多数人会简单明了地回答“赚钱”。
然而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答案吗?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其战略目标当然不应只为了利润。
然而囿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更多的中国企业还是把财务业绩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总体上仍处于“唯利是图”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想到了表象上的做大和做强,缺乏对存在理由、意义或者价值等企业哲学高度上的思考。
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反思的问题。
今日商界,群豪并起,是生存还是毁灭,成为摆在每个英雄面前的难题。
商海沉浮,只有不择手段才能生存?为争夺同一块市场蛋糕,广告战、价格战、口水战、圈地战、媒体战层出不穷,每一场战役都不会是终点。
为了攫取利益的最大化。
挖人与反挖人,侵权与反侵权。
并购与反并购,抹黑与反抹黑,纷繁芜杂。
最后大家刺刀见红,鱼死网破。
2010年。
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联袂上演“罗生门”恶意营销事件,一个网帖说“蒙牛炮制了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另一个网帖说“是伊利炮制了此次的蒙牛事件”,如此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民众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乳品行业。
哭泣的竞合蒙牛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伊利有着“天然仇恨”。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因为“功高盖主”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
牛根生白手起家,据说创业之初受尽老东家的刁难和打压。
硬是在重重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与伊利比肩的乳业巨人。
此间,双方为了争当乳制品行业的老大,互相诋毁对方,暗中较劲,恰如一场没有硝烟且鏖战不休的战役。
2004年郑俊怀因为MBO违规入狱,潘刚接掌伊利帅印;2006年杨文俊出任蒙牛总经理,牛根生也逐渐淡出日常经营。
然而主帅易人后,双方并未改变暗战连连的竞争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乳品行业十年来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企业的营销手法。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易小迪发布时间:2010-6-13企业家的黄金年龄应该是40岁以后,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到40多岁就退出企业经营?人生价值观在企业壮大后产生困惑,人生的目标、企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演讲实录:易小迪:尊敬的稻盛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感谢大会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
这两天来参会的各位朋友,基本都是企业界的董事长、总裁或者是老板。
这两天大家在这里参加会议,心地变得非常平静,也非常纯真,因为我们都抱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来学习稻盛哲学,实现稻盛哲学。
当然今天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祥和,因为稻盛先生本人也在会场,我也非常激动,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做演讲。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这批民营企业的成长在慢慢发展壮大过程中,碰到一个困惑,除了企业管理的困惑之外,也碰到了人生的一些困惑,企业发展目标的困惑,尤其是我们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经营之后,很多同行在想做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或者说除了追求财富之外,我们人生的动力是什么。
我们不仅仅碰到企业的问题,还碰到人生困惑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不成熟,法制不健全,所以民营企业做起来,时间长了之后,就感到身心疲惫。
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我认识的同行里面,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到了40多岁就功成身退,或者去上MBA,或者上PE投资班,其实是他在做企业里面碰到了问题,或者碰到人生的困惑。
企业家的黄金年龄应该是40岁以后,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到40多岁就退出企业经营,或者碰到了这些人生的问题,有不能解决的困惑在里面。
核心的一点就是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困惑,不管其他所有的困难,最主要是碰到人生价值观在企业壮大以后选择人生的目标、企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们阳光壹佰集团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
中国房地产行业这十几年来经过高速发展,从1998年到2010年,12年时间,规模增长12倍,这是非常高速发展的行业。
但这个行业也是价值观比较混乱、比较多元的行业。
效率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张海)
企业管理与效率的关系企业管理部,作为我们公司生产经营中一个重要的部门,负责我公司生产计划安排、技术研发、质量监督、物资供应等关系到整个公司运作的关键。
如何使我们企业管理部的运行效率能够满足我们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的发展需要?是放在我们企业管理部全体员工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如何看待管理效率什么是管理效率?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以最快的速度把问题处理掉。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究竟是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我想他可能是我们的客户,因为他们是直接“使用”我们产品的人,他们是企业进行经营的核心焦点;也可能是在车间生产的工人,因为他们是直接生产我们产品的人,他们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焦点。
二、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管理理论先后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当代管理理论等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管理大师们为应对当时的管理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各种理论都是以提高效率为终极目标。
从企业管理的作用上看,企业管理就是提升普通员工的生产效率、管理当局的生产效率、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
从上可见,我们的企业管理就应该是一种以效率管理为核心的管理。
三、效率管理效率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率,但效率管理并不是目标管理。
效率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
其从两个方面体现:1、提高人的效率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以及人的行为的管理。
这是因为,只要把人的因素管好了,其他因素也就管好了。
人是生产力和整个管理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组织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
所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组织、指导和调节,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
提高的人效率还需要明确个人责任,通过建立工作制度和法规来保证。
管理者必须使自己建立的组织机构的每个岗位都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并通过制度和法规把组织人员的行为纳入一个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秩序,才能使整个组织有机而协调地运动起来。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企业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营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系列系统性活动。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品质、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以客户满意为导向,拥抱变革,以达到企业长期成功的目标。
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追求卓越品质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和成长,首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优质品质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还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口碑,增强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精益生产、全员参与、严格质量控制等手段,企业可以不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持续改进也包括不断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进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不断进行改进,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员参与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保障。
质量管理不能只是由少数管理人员来负责,而需要所有员工都参与其中。
企业要建立一套严密的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使员工都能深入了解和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真正落地,才能保证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执行。
客户满意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终极目标。
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实现客户的价值。
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应该紧密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从客户角度出发,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只有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够取得市场的认可和长期的发展。
企业质量管理需要拥抱变革。
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企业需要开放的态度,积极吸纳外部的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自我革新,以顺应市场的变化。
只有及时拥抱变革,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需要,保持竞争力。
企业质量管理理念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
无为而治--精细化管理的终极目标
无为而治--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的终极目标今天,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已经被中国企业界广泛接受,成为中国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意识。
相对于国人大而化之的传统观念,倡导重视细节,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和内耗,增加利润,这是一个阶段。
但这是远远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讲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改善,改善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是在追求从“管”到“理”的转变。
“管”是靠人来监督,“理”则是靠规则来自动运行。
中国的管理者,往往过于重视“管”,而忽视了“理”,导致企业过于依赖管理者的个人权威和个人手段,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规则,一旦脱离管理者控制,企业就变成一盘散沙,即使在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下,也经常因为决策和管理的随意性而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
一些成功的企业,如国外的苹果、丰田、GE,国内的联想、万科、华为等,即使其文化和制度的创立者已经不在或者已经不在管理岗位上,照样可以运行的很好,比如说乔布斯已经过世了,比如说万科的王石经常登山,找小女友等,但人家的公司照样正常运转。
可以不管而能实现高效管理,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精细化手段、工具、方法,不断持续改善,从而建立并落实一套精细完备而符合规律的规则,用他来替代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从人治向法治转化。
要真的做好精细化管理,要认真理解和认清以下几个本质和事实: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过程质量控制和持续改善“技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现有工作质量不下降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质量,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复制成功经验和先进工作方式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企业的竞争力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变化来获取的,企业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团队找到一条持续化改善的道路,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要想得到产品和服务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重视管理技术的研发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持续改善的管理起点,是西方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以泰勒以时间和动作研究为主体的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论以人为本与企业管理职工医院——张燕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管理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管理科学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他们提出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管理者注重对“物”的管理而轻视对“人”的管理,把人片面地看成是“经济人”,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对人各种必然需求的满足。
因此,这种管理思想有极大的缺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管理学派。
该学派第一次提出了工人是“社会人”的概念,强调通过满足工人的个体需求来取得个体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理论仍把对人的管理看成是手段而非目的,没有真正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以计算机为特征的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这是个综合了各个理论学派的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理论学派。
它最大的不足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和数学模型,忽略了定性因素,即是忽略了管理活动中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
就是说,该理论仍然缺乏对”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本质认识。
只有在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人的认识有了实质性地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普遍兴起和深入发展,才出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
这是管理科学的第四个阶段。
此时的“人”,才真正作为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成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中心,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 邕哩”,将走 向管理 的更高埔荡 秕
管理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悬特叁
王 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烈 ,中 国 要 在 世 界 上 站 住 脚 ,就 需 要严 格控制 成本 ,技术要赶 上去 ,
系来 实现 的 ,这 就 是 “ 则 ” 。 谐
到 了三点 :首先是敏锐 的判断 力。
就 提 出 了 “ 谐 管 理 ” 。二 十 多 年 和
来 ,他 坚 信 企 业 需 要 在 快 变 复 杂 的 环境 中 ,围绕 “ 谐 ”主题 ,以优 化 和
和 对 不 确 定 性 的消 减 为 手 段 来 提 供 问 题 解 决 方 案 ,而 这 样 的 实 践 活 动
一
弹性就是实力
显 然 , 谁 也 无 法 完 全 驾 驭 市
个 管 理 工程 博 士 ,西 交 利 物 浦 大 学 执 行 校 长 席 酉 民 当 年 的 毕 业 论 文
场 ,但 是 可 以去 适 应 它 。 环 境 越 不
好 的 情 况 下 ,企 业 越 要 懂 得 提 升 自 己 的 能 力 。什 么 能 力 呢 ? 席 酉 民 谈
才 能最 终达 到 企 业 目标 。
但 是 作 为 企 业 家 、管 理 者 , 席 酉 民 认 为 :不 能 说 你 只 能 在 简 单 的 环 境 里 生 存 而 无 法 面 对 复 杂 的境 况 。 也 只 有 当 低 潮 来 临 之 时 ,才 能
管理的意义-文章3篇
管理1效益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创造效益是企业的基本使命。
没有效益,没有投资回报,企业就谈不上生存和发展。
因而从企业的成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来浅谈效益为什么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企业的生存管理理论强调,精细、责任、创新是企业创效的法宝,而这个创“效”包括效能、效率、效益,一个企业在生存阶段的成长特别要注意将精细、责任、创新这些法宝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着力解决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xx企业光电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不懈地实施低成本战略,节能降耗。
强化成本的精细管理,不断向内潜挖要效益,使生产经营出现了“两高一低”:即产量高、效益高、成本低的好局面。
在2016年我们xx企业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大好局势,这是在我们公司成立以来的一个成功性的突破。
公司广泛的开展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用职工的“金点子”大力挖潜,降本增效、提高产能。
同时公司将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标准高、要求严进行管理,是为公司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生产过程就是成本费用和消耗的过程,成本管理只有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所以,加强成本管理,走精细管理之路。
在此基础上,公司在全力挖潜增效中,把实现“安全、文明、高产、低耗”为目标,强化生产管理,实现高产高效。
为确保产线能够长时间稳定生产、稳定运行,公司在开始建线时就严格要求,注重细节,管控安装的精度。
公司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员岗位责任承诺制,分解落实到产线、班组和个人,这样的完善是为公司更好的增效,为我们员工更好的莫利益。
为充分挖掘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力求各项工作达到目前能力的极限,公司增加SOP文件、不断的培训各种资料,让每位职工更好的学习到知识,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
成本指标的精细分解,使全公司上下都有了责任和压力,为深挖降本增效的潜力,公司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各项备品备件申报领取等纳入月底考核中。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重物轻人 , 强调严格管理的思想 , 不能适应新
的形势要求。 世纪 2 年代以后 , 上 0 工会组织得到加强 , 工人们已 经厌倦 了像机人一样工作 , 卓别林 演的《 摩登 时代》 的工人就
【 关键词 】 企业管理 ; 目标 ; 效率
【 中图分类号 】 29 F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56 ( 07 1— 02 0 17 — 9 92 0 )7 0 2 — 2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1 7期 ( 总第 6 ) 9期
职 业 圈 Z I EQ A H Y U N
NO.7, 0 7 1 2 0
( u ua vtN . ) C m l ie O6 t y 9
企 业 管理 的终极 目标
李 宾
( 南华工 商学 院 , 东 广 州 500 ) 广 157
期 的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 ,使得工人一拿起扳手就 自然地做出 拧螺丝 的动作 来 , 结果 , 他看到女人 胸前的纽扣也 以为 是螺丝 , 伸手 就要 去拧 ) 。于是管 理学者从进一 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角
度, 把人类学 、 社会学 、 理学等运用到企业 管理中去 , 2 心 从 0世
纪2 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 了行为科学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 内容早期 被称 为人 际关 系学说 , 以后发展成行 为科学 , 即组织行 为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 的内容主要包括人 的本性和需要 、 行
【 摘要 】 2 世 纪初 管理理论形成开始 , 从 O 管理学派、 工具、 方
法不断推 陈出新 , 令人 目不暇接 。由此造成管理者在管理 实践 中 无所适从 , 么管理 当局是不 断地追赶 最新的管理 思想、 那 理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熟知放羊的人知道,放好羊是一个大学问。
它有许多与管理有相同的理念,如果把企业员工比作羊群的话,那企业管理者就是放羊的羊倌,企业管理者管理员工能达到象羊倌放羊一样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其实就是管理大师了!
放羊有圈放和散放两种。
圈放是把羊放在一个事先规划好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羊有自由度,但这个自由度被圈定了,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散放就不一样了,把羊放出去,没有区域限制,每个羊都有自由度,但是每个羊又不会脱离羊群走到很远,始终与大部队保持联系,而且每个羊都能找到草,而且都能吃饱。
作为放羊的羊倌只用手中的一把铁铲和嘴里发出的几句固定的口令就能轻松自如的领导羊群朝一个方向前进。
手里的铁铲是用来抛石头惩罚不守规矩的羊的,恫吓威赫的作用大于实际的惩罚。
一个羊倌用一把铁铲和喊几句固定的话就可以把几十个甚至上百的羊集中在一起,羊很少有掉队的,也很少有跑丢的。
细细分析放羊其实蕴含了许多管理的哲学理念。
第一:制度的制定的目的不是用来惩罚员工的,而主要是起震慑和预防作用。
不要轻易用制度来处罚员工。
这就像羊倌手中的铲子只对付那些严重脱离队伍的羊一样,对于不严重违反纪律的羊群只用喊口令。
这就是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教化为主,处罚为辅。
这也
就是孙子所言的攻心者为上的道理。
第二:羊群为什么虽散却没有一个掉队的,而且羊倌口令一下,所有的羊都会向一个方向前进或后退呢?其实每一个羊群都有一个领头羊,只要把这个领头羊管好了,其他羊就驯服了。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匠将原则,只要把将管好了,兵自然也就管好了,所以管理好领导层是管理的关键。
第三:每个羊都有吃草的自由度,羊倌不会把每个羊的位置给固定下来,这样的好处是每个羊都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恰到好处的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保证了每个个体能吃饱。
所以管理员工一定要给员工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到适合他的岗位,这就是所谓的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员工就都会有一个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员工才有归属感。
第四:羊群看似乱,但其实是形乱神却不乱。
这其实就是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管理者象羊倌一样应该惩罚那些最不守规矩的员工,教育那些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管理好领导团队。
从而达到企业员工象羊群一样自动自发的遵守纪律,这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
第五:羊倌一般都会把羊往山上赶,因为把羊赶上山可以培养
羊的腿力,这样的羊能长肥,刚开始有些羊可能上不了山,但是羊倌连打带喊,重复几十次,结果所有的羊都上了山,到最后不用赶,羊自动都上了山,这与管理一样,西方其中也有用“赶羊上山”作比喻企业管理的,有些员工可能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求,不愿意上山,但是经常的重复做一件事情,他们就会由不能做变成可能做,并由可能做变成习惯做了,这就是企业文化中的道德自觉和固化行为的模式。
比如加班文化,开始是不情愿,随后是习惯了加班,最后不加班感到不习惯,其实工作状态没有好与坏,只是习惯与不习惯的问题,好的企业文化是磨练锻造出来的.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