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呼吁,要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要把应试教育扭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但是,究竟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适用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中,何种素质更为关键?
教育的终级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
因此,人的自主性素质,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自主性素质的发展和培养,是教育的灵魂。
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需要陶冶,绝不是强制、灌输就能实现的,只有教育达到了使学生感到“无厌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师生双方才能共同进入享受阶段。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过去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教学方法不重学生学法;只重教学内容不重教学过程;只重讲不重练,致使学生发展不均衡。
他们养成惟老师独是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闭门造车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有证书无实践只能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死胡同。
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扭转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迫在眉睫。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关的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对学生来说,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异不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多寡优劣,而在人的基本素质。
未来的有知识的人是指那种既有某个领域的精深知识,又有相近专业及普通领域的广博知识的人。
这种人对新知识、新事物敏感而善于学习,他们善于运用新知识并将其物化为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加以融合、组合,创造新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而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出积极思维、自我锻炼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根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及途径,促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强烈愿望,能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学习新知识,有效的与学过的知识相结合,综合起来去解决问题,以便形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够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要把学生培养成适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除教授专业理论知识
外,中职学校的教师更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包括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尽量使学生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练得精良,出类拔萃,从而使学生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欢迎。
二、全面实施学分制,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使之落实到教学中,要落实到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之中,要使素质教育进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教师的劳动又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劳动性质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供选择,需要的是教师本人忘我的奉献、崇高的思想、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这种奉献本身又是一种获取,所以教育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
1、调整评价标准,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最终目的。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证明”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
某一阶段、某一学科的成绩只能说明当时学习的状况,而不能提供终结性的结论。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来调整评价标准,从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衡量。
这样就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确定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则可能在这方面获得较高学分,以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转变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落到实处。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别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构筑一种互动、自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倡启发式教学、民主讨论式教学等方式,突出互动性,引导启发他们积极主动思维,努力使全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在多种思想的涌动、交汇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提倡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使学生具有作为社会人素质的教育核心是做人。
自主性素质的核心,是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个人能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它为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可能;同时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不断变革的社会,每个人都时时面临选择和压力。
只有自主性素质较高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也更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材和多种形式与方法,包括课外知识或课外读物以及社会调查等,让学生获得人文科学知识,使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条件下逐步学会生存与合作,能明辨是非,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有正确的审美观点,懂得文明礼仪,明确人生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构筑自己有力的精神支柱。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但不能回避的是学生的能力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空中的第二层,它是建立在深厚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的;学生的个性也不是仅仅通过低层次的发挥而得以提升和张扬的,它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熏染来作为依托。
所以,新基础教育改革如果不能完成“知识”与“人”的有效融合,如果过分地渲染、夸大“人”而忽视“知识”,那么,新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将有可能是些有才无学甚至有智无德的“残疾人”。
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推动整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