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8】

合集下载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的飘零苦难,“文革〞结束后,
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
变得浓郁起来。
15
赏析
配乐初读诗歌
思索:作品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
理解作者的感情 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揣摩诗歌的语言
2024/3/18
16
我的思念是圆的
▪ 我的思念是圆的 ▪ 八月中秋的月亮 ▪ 也是最亮最圆的 ▪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 天际海角都能看见它 ▪ 在这样的夜晚 ▪ 会想起什么?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比如:牛 郎织女的故事。
3/18/2024
7
理解词的主题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时,幻想超然物外, 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 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 生活态度。
❖ 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
3/18/2024
8
名句罗列
以理遣情。
2024/3/18
5
〔再读音乐欣赏〕驱谴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是 想象?哪些是联想?
实写:明月、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虚写: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不应有恨、千 里共婵娟。
3/18/2024
6
联想:有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 物。比如:由天 上的星星联想到路上的街灯。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明亮
❖ 本诗题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
〞 2024/3/18
10
赏析
领会诗歌的意思
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 霜雪。一片洁白。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 噪声逐渐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 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 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 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 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但同是望月, 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 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 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 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水调歌头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 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 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 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 面。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 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感 久,千里共婵娟。
词大意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 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 的高寒。
•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 人不能成眠。
•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 亮又圆?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完美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完美版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 《水调歌头》一出,余 词尽废。”
制作者:洪桥逸夫中学 吴兴书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 大家”之一。词开 豪放一派,对后 代影响很大。
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苏轼、苏辙
知人论世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 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 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 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
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 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 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 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 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 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 xiè)之中”。 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
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 安处是吾家”。

3、有情有味
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2

中秋词三首(复备教案)学科:语文班级:七(3)日期:10月20日教者:刘丁课时:2类型:新授学习目标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生活动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

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手抄报,全班交流。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和《我的思念是圆的》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1、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

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

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

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着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放录音,整体感知A、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B、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自由朗读,感悟全诗3、驱遣想象,再现情景。

1)学生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再现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讲解《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A:哪些地方特别精彩?B: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C:你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请你说一说。

《十五夜望月》赏析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着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中秋咏月诗10首

中秋咏月诗10首

中秋咏月诗10首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远》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4.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月夜送客归南溪》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苏轼《中秋月》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10.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魏晋·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唐·杜甫《春宿左省》1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李白《古朗月行》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1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阳关词三首中秋月》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22.星稀河影转,露重月华平。

——唐·张仲素《秋夜曲》2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24.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ppt课件之二

2019/11/6
14
艾青
2019/11/6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 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 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 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对 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
这首诗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
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
虚写: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不应有恨、千 里共婵娟。
11/6/2019
6
2019/11/6
7
理解词的主题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时,幻想超然物外, 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 的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 生活态度。
想一想: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的诗句吗?
11/6/2019
2019/11/6
1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品 析
抒情。但诗人不用直接的方式,而用疑问的 口吻,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 思落谁家”,这样就把自己对月怀人的情思 表达的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帖, 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态的形象的感受,似乎 看见了那恼人的秋思随着月的银辉一起洒落 人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唐徐凝《忆扬州》
11/6/2019
9
十五夜望月王建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 许州人(今河南许昌)。唐代 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 晚景尤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 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 诗多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 《王建诗集》。
8
名句列举

七年级语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自由朗读
互相品评
1、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 学生做评委)
合作探究 驱遣想象
1、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 2、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 的情景 。 3、看着圆圆的明月,你会想起什么? 4、为什么不能把月饼咽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合作探究
1、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 2、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你可知诗人的秋思落于何处? 4、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驱遣想象 再现情景。
• 1、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再现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 2、根据下列的赏析,请同学加以体会。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 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 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 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 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 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A:哪些地方特别精彩?B: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 充?
开锁技术培训/ 仧莒狎
明确
实景:
明月、酒、青天、“我”、风、 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返回欣Biblioteka 歌曲拓展练习• 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 文章: 中秋的晚上,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 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我的思念是圆的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中秋节的古诗古词

中秋节的古诗古词

中秋节的古诗古词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在中秋节之际常常以古诗古词的形式表达对团圆、思乡以及对生活美好愿景的祝福。

下面是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古词的内容。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人苏轼创作的,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诗意含蓄而深沉。

3.《鹅鹅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童谣源于唐代,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小诗,通过描述白鹅游泳的画面,表达了对中秋佳节和节日氛围的喜悦之情。

4.《水调歌头·游泳》何处春江无月明,忽见鱼龙浮银波。

目尽欲移归去也,携琴卷船月一窗。

这首词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水调歌头·游泳》,通过描绘夜晚游泳的场景,表达对明亮的月光和中秋佳节的向往之情。

5.《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是唐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作,描绘了元夕之夜,烟花满天,灯笼点亮,人们燃放烟火,快乐畅怀的景象,展现了中秋佳节的热闹和喜庆。

以上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古词的内容。

这些诗词通过描绘月亮、思乡之情、快乐的场景等,展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

在中秋佳节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古诗古词,表达我们对亲人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唐诗30首

中秋节唐诗30首

中秋节唐诗30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赋诗吟咏,以表达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许多伟大的诗人也写下了许多与中秋节相关的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30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节唐诗,希望能够带领大家共度一个浪漫的中秋佳节。

1.《明月别枝惊鹊》 - 张九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中秋月》 - 李白白月光辉照长空,皎洁如玉洒人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同。

3.《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5.《月夜忆舍弟》 -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生查子·春词》 - 李白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静夜思》 - 杜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长恨歌》 -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2《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天这节,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文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

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五)当堂背诵四.学习《水调歌头》(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本上。

(四)品读文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五)探究学习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谈谈你的理解2词中运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请试着找出来。

十五、中秋咏月三首

十五、中秋咏月三首

质疑一、读上阕,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 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 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质疑一、读上阙,回答问题。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 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 超脱尘世的念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 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 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 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 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 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小结:
1.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2.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感情。
中秋
写作背景:诗人在 中秋之夜赏月时, 怅然于家人离散, 怀乡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 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 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 寂、怅然的心境。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 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 解。 不能。落”字更有表现力, 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 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 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 显得平淡寡味了。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 “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 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 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这一句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 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 美和热爱。
质疑二、读下阙,回答问题。

中秋节赏月古诗

中秋节赏月古诗

中秋节赏月古诗
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杜甫
房亭四面寒无色,江月一帘秋影斜。

借问谁家天子妇,独立画屏无限媚。

4. 《苏幕遮·怀旧》-苏轼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5.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些古诗都以中秋节赏月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欣赏和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选取的三首诗,虽然所写时代不同,诗体不同,然而共同点是都写于中秋节,都表达了思念之情。

在主旨和格调方面,又各有特色。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写中秋节中较有名的一首。

它在写诗人赏月思人的同时,由己及人,联想到普天下的人此刻都在仰头望月,思乡怀人,于是产生奇妙的想象,这满天明亮的月光都化成了一条条思念的情丝,它穿透了空间距离,将相互思念着的人们联接了起来。

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慰藉着自己,也慰藉着所有饱尝思念之苦的离人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名作,也是历代咏月中最有名的一首。

它是在词人政治上不得意,且与弟弟子由六七年未见的情况下写的。

词中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又有豁达、开阔胸襟的直白。

流传最广的句子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成为离人们相互寄托美好祝愿的名句。

《我的思念是圆的》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多变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不禁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和凄惨之情,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

前面的课文已介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端午节,这篇课文继续介绍中秋节,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了解中秋节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理解月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所独有的蕴意和魅力,进而理解这三首诗词的涵义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上采取点拨法。

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联想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以学习小组为主,采用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相互探讨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重点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扬州文津中学黄蕾【教学目标】1、能说出诗词的意象,并理解其深刻含义;2、学习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写法:3、能在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基础上说出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中秋咏月诗三首汇总

中秋咏月诗三首汇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承受得住
持,握 哪里比得上
什么年月,什么日子。
月光下起舞 的清朗身影
指想象中的仙宫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
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 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
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该没有什么怨恨 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 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自古以来 就是难以周全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
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亮了。
上下两阕词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 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 一句诗?
指月光满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2、“秋思”一词具体指什么?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能换成“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
“落”字新颖妥帖,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 觉,仿佛那秋思随着月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不能换。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常识:“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中秋节古诗大全50首

中秋节古诗大全50首

中秋节古诗大全50首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向往。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个佳节留下了动人的诗篇。

以下为您带来中秋节古诗大全 50 首: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挚思念。

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4、《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发了孤寂的心情。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此诗想象奇特,意境优美。

7、《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9、《中秋登楼望月》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节的古诗30首

中秋节的古诗30首

中秋节的古诗30首1、《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8、《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10、《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1、《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江苏教育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江苏教育版

品读《明月几时有》
(1)作者?“三苏”是谁? 苏洵、苏轼、苏辙
(2)写作背景:
;数码快印 www.yBiblioteka 数码快印
;

,像鼠群,人生像仓库。 空间被它霸占,时间被它噬碎,心力被它耗尽。 表面上,人人参与社会机器的庞大运转,但无一是主人,皆奴婢和下人。我们越来越成为自己工具的工具了。 我们的课程太多,作业太重。 我们无休止地准备生活,然而生活迟迟没有开始。 像一个永远留级的学生, 等不来毕业,等不到卸下书包的那一天。 现代人死于累,死于心绞痛,死于童年的消逝。 谁设计了这样的生活?谁捏造了这样的共识? 想想古代,那会儿灵魂和肉体多轻盈啊。无论时间、空间,都有辽阔的场子、足够的宽松和僻静。古代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收养了一大帮精神松弛的人, 比如真正的游手好闲者,真正的隐士和散人,且总有生动山林,供之随心所欲使唤。 何谓自由? 我觉得,大概即一个人能决定哪些事和自己有关或无关。 蟋蟀入我床下纪念虫鸣文化 ? 夜晚,虫子在吹口哨。而世间,人在大声争吵,乃至什么也听 不见。 题记 1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诗经》无处不充满对光阴的警觉与热爱,提醒同胞惜时和勤勉,比如这首《唐风·蟋蟀》,即在冲人喊:蟋蟀已跑你屋里了,天凉好个秋,赶紧寻乐吧,别磨磨蹭蹭啊。 蟋蟀躯微,入室难见,但可聆察。所以,虫鸣的意义在于醒耳,耳醒则心苏。 在我眼里,史上 最伟大的田园诗要属《豳风·七月》,它不仅是一年农事的全景画,且是一部旷野奏鸣曲。除了天上飞的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黄莺)”“五月鸣蜩(蝉)”“七月鸣(伯劳鸟)”,我尤喜地上的那一小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床下。” 在音乐未诞生前,世上最美妙的动静,竟是从虫肚子里发出的。 小小软腹,竟藏得下一把乐器。 喓喓,嘁嘁,嗞嗞, ,唧唧,聒聒,嗤嗤,啨啨 自然音律里,虫声最难绘,但各种象声词还是纷纷扬扬。 古人不仅崇拜光阴,更擅以自然微象提醒时序,每一季都有各自的风物标志。 秋呢?谁是它的形象大使和新闻发言人?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韩愈)该说法基本权威,古人鸣秋,借助最多的即虫,“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是旷野最生动的音符。 虫族中,名声大的属蟋蟀、蝈蝈、油葫芦、金铃子,我儿时亲近过前两 位,喂之辣椒、葱头和苹果。记得课上学“蟋蟀”,怎么也写不对,直恨这字儿咋长那么多腿,结果像画画,不是多一撇,就是少一捺,腿数总不对。除“蛐蛐”,蟋蟀还有个别称:“促织”或“趋织”。据说从魏晋兴叫,原因是农妇一听到它,即知天要凉,得赶紧织布缝衣了,故幽州有谚: 趋织鸣,懒妇惊。 关于虫效,有民间说法:夜晚,将蝈蝈或蛐蛐笼悬于睡榻前,蚊子即躲得远远的。我试过,“ ”声带给神经的兴奋比蚊叮更让我睡不着。 2 若以性情论四季,我以为春烂漫、夏聒烈、秋清幽、冬肃沉。 我最喜秋。秋让生命知觉最细锐、心灵层次最丰富、想象力最驰远一 个人最有和自己对话的冲动。 为何?大概因为静。 秋之静,有虫语之功。秋收后,天空疏阔,旷野清朗,突然,丝丝缕缕、高高低低的“ ”“唧唧”飘来(这时,很像发生了一件事,有人将一根手指竖立唇边:嘘 ),世界便一下子静了,一年的尘嚣都涤散了,吹远了。 虫声制造凉意,你 会倏地一惊,身体收紧,接着,某些东西开始苏醒。你会清晰地意识到生命进度,触到某个不易觉察的部位和愿 望 少时,虫比其声更诱惑我,虫声在我听来也总是欢悦、灿烂的。而立后,我才品出它的清冷、它的沁凉,才算领会了那些引虫声入诗的古人心境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 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李郢)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张衡) “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汤惠休) 淅淅沥沥之鸣,怎能不 勾起思情离愁? 3 论精神线条和心灵耳朵,古人比今人要敏细、精巧得多,后者太糙太钝了。试问,我们能识几种虫语?谁配做一只蟋蟀的知音? 明人袁宏道在《蓄促织》中,论虫语之异:蝈蝈“音声与促织相似,而清越过之凄声彻夜,酸楚异常,俗耳为之一清”。金钟儿,“如金玉中出, 温和亮彻,听之令人气平 见暗则鸣,遇明则止”。 虫微弱,和鸟兽的张扬不同,其性谦怯,其态隐忍,故生命触须极细,对时令、天气、晨暮、地形的体察极敏,这也是其声之幽、之迂、之邃的原因。所以,凡悟其语、知其音者,耳根须异常清静,心灵须有丰富的褶皱与纹理,方能共鸣 。 否则,对牛弹琴。 梅妻鹤子,山鬼结拜,在师法自然上,古人真是身体力行。 他们比今人性灵、彻悟、烂漫,所以能出公冶长那般通鸟语之人,恐怕这也是古典文学出没灵异精怪的原因。一部《太平广记》,近乎仙妖大全。 他们走得远、走得幽,一个人敢往草木深处闯,所遇蹊跷和神奇也 就多。 这和科学及生产力无关。 几千年来,古人的生活美学和精神空间里,虫鸣文化一直是重要构件。 和“天人合一”的心旨有关,也与早年大自然的完整性和纯净度有关。 说到这,忽想起一档游戏来。儿时,有一种“鸡、虎、虫、棒”的斗牌,现在想,后人无论如何发明不出这玩法了, 因为世界的元素变了,常识也变了。不信你看:野虎没了吧?那“虎吃鸡”之经验即立不住了;对笼养鸡来说,“鸡食虫”岂非白日梦?虫也给农药灭净了吧?“虫咬棒”从何谈起?几条生物链都断了,现代视野里只剩棒和鸡,没得玩了。 大自然的完整性一旦受伤,古老游戏的内在逻辑也就 撑不住了。 4 对古人心境而言,虫鸣是一位如约而至、翩然而降的房客。 娉娉、袅袅、衣冠楚楚、玉树临风略含忧郁,但不失笑容与暖意。尤其在百姓和孩童耳朵里,那分明是高亢的快活。 “怀之入茶肆,炫彼养虫儿”“燕都擅巧术,能使节令移,瓦盎植虫种,天寒乃蕃滋” 在《锦灰堆》 书里,大师级玩家王世襄忆述了亲历的京城虫戏,从收虫、养虫到听虫(斗虫为我所憎,故本文不及),从罐皿到葫芦的植术造式,淋漓详尽。 为挽续虫语,古人从唐代开始宠虫,“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子,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也”(《开元天宝 遗事》)。经一路研习,畜虫术愈发精湛,学得孵化后,虫声即从秋听到冬,听到过年了。 古人会享受,擅享受,懂享受。 想想吧,大雪飘零,风号凛冽,而斗室旮旯里,清越之声蓦起,恍若移步瓜棚豆架而且此天籁,取材皆于大自然,几尾草虫、半盏泥盆、一串葫芦,即大功告成,成本 极低。 有句俗话,叫“入葫听叫”。 太美了,真是点睛之笔啊,正可谓一葫一世界、一虫一神仙。你看,秋虫和葫芦,动静搭配,皆出身草木,多像一副妙联的上下句。 虫声高涨,带动了它的商品房葫芦业。清咸丰年间,有个河北三河县人,别号“三河刘”,他种造的葫芦,音效特好,至 今为收藏界念叨。过去的琉璃厂,一度虫鸣沸腾、葫芦满街,有位叫张连桐的人,也是养葫高手。 那年逛地坛庙会,我购得一玩意儿:一对乌色的草编蟋蟀,翘翅攀在半盏束腰葫芦上,神态警觉,栩栩如生。作者亦有来头,裕庸老先生。该翁1943年生,满族正黄旗,爱新觉罗氏,曾拜师北派 的齐玉山、南派的毅正文,被誉为京城最后的草编大师。 至今,它仍摆我书案上。冷不丁搭一眼,心头滑过一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或“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甚是 惬意。 5 城市豢养的器官是迟钝的,知音秋虫者,寥寥无几。 王世襄先生乃其一。这位大爱大痴的 老人,那种蚂蚁般的天真,那种对幼小和细微的孜孜求好,那种茂盛的草木情怀和体量 当世恐难见其二。 他在《锦灰堆》里回忆的那番青春好风光,乃中国养虫人最后的黄金时代,亦是虫鸣文化的绝唱和挽歌。 此后,水土、心性、耳根、居境、世风 皆不适宜了。 空间越来越只为人服务, 环境侍奉的对象、卫生标准的主体,都是人。比如水污、地污、光污、音污,比如农药、化肥、除草剂,其量于人不足致命,于虫则不行了,虫清洁成癖,体弱身薄,一点微毒即令之断子绝孙。 古时秋日,不闻虫语是难以想象的。那是耳朵渎职,是心性失察,是人生事故。足以让人惊悸、懊 恼,羞愧难当。 可当今,一年到头,除了人间争吵和汽车喇叭,我们什么也听 不见。 或许耳朵失聪,或许虫儿被惊跑 了,躲得远远的了罢。 总之,不再与人共舞,不再与人同眠。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何年何夕,那尾童年的蟋蟀,能再赴我枕畔窃窃私语呢? “我是印第安人,我不懂” ? 我要扶住你,大地。我醉了,我是醉了。 我称山为兄弟,水为姐妹,树林是情人。 海子《醉卧故乡》 很久了,主流世界由三组人组成:追随人格神(比如耶稣、佛祖、真主、孔圣)的人,不奉任何神的人(比如唯物论者),什么都不信的人(虚无主义者)。 很久了,我们渐渐忘了世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讴歌自然神,他们是大地的信徒,他们拥有最古老和神秘的品质 “清晨”的品质;其精神气质近乎儿童,目光清澈,性情烂漫,行为富有诗意 他们被称为某土著或某部落。 因为小,因为弱,因为没有征服的念头,于是被征服了。 甚至像山谷里 的歌声一样,永远消逝了。 我不是其中一员,但一想起“神秘、美好、天真”这些词,即忍不住怀念他们。 我称之为“清晨的人”。那些很少很少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恳求同胞:把爱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灵及整个大自然吧”。 有一群人,一出生就这么想,就这么做。 奉大地为父, 视万物为兄,他们通晓草木、溪流、虫豸的灵性,俯下身去与之交谈;他们没有人的傲慢,不求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一物种的特权;为生存,他们不得不采猎,但小心翼翼,怀着爱、感恩和歉意;他们坚信大地不属于人,而人属于大地;他们认为鹿、马、鹰、草茎的汁液,和人同出一家。与崇 拜某个事物的族群不同,他们爱的是全部,是大自然的全体成员和全部元素。 火一样的肤色和赤裸的胸膛,他们自称“红人”。 历史和外交上,他们被叫作 印第安人。 公元1851年,美国政府欲以15万美元换他们200万英亩领地,为和平,他们妥协了。在华盛顿州的布格海湾,前来签字的一 位叫西雅图的酋长,对城市和白人发表了这样的演说:“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

中秋夜未央诗词

中秋夜未央诗词

中秋古诗词 篇1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唐·杜甫) 今夜帼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古诗词 篇2 一、中秋月--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二、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四、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五、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六、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8】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朗读
三、教学设计:
熟读或者背诵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
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

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

“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4、佳句欣赏:分组讨论:阐明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分组讨论:
(1)、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是圆的?
(2)、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什么高度?作业:
1、背诵并且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这两首诗词。

2、试做一首中秋诗词。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