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 、 “地白”在文中是 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 一 句诗?
答: 指月光满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 地 上霜. ”
2 、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 请看课文注释③: 秋天的 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 思 绪.
第13课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 , 唐代诗人, 曾任陕 州司马, 有《王司马集》 .
出身寒微. 大历十年进士. 曾作过县尉、 县丞、 司马一类的 小官, 又从军到边塞, 晚年退居今陕 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 : 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 中秋的 晚上. 地白: 指月光满地.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 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
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月下起舞, 清影随人, 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 宫的 高寒, 却有人间的 温暖. 此时作者的 思想由天上 的 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 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 歌颂 和热爱.
2.作这首词时, 苏轼正逢仕途失意, 文中哪一句 表 现他消极遁世, 幻想超脱尘世的 念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苏轼是 一个心胸豁达、 积极乐观的 人, 文中哪里 表现他积极乐观的 生活情趣?
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人应该由不圆而圆. 2.“团聚的 人家是 高兴的 /骨肉被分割是 痛苦 的 ”, 透过这一句,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 内心感情吗? 渴望祖国同一、 亲朋团聚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中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中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苏教版

苏教版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学习目的】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词语积累栖鸦宫阙琼楼玉宇朱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婵娟天涯海角背景资料月在古诗中的雅称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

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

太阴。

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

《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

”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圆魄。

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

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

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玉盘、玉镜。

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

”玉盘、玉轮、玉环、金饼。

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

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

”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冰镜、冰轮。

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

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玉钩、玉弓。

新月如钩,残月如弓。

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

”蟾蜍。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桂魄、丹桂。

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

七年级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题解及写作背景 :
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 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 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 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 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 得名。 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写 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 (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 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 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 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 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 亲,心情抑郁惆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诵读全词并根据 课下注释讨论理解诗 词大意。
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词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词前小序中,“中秋”、“兼怀 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 2、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 上阙写景,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 下阙抒情,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你积累了哪些咏月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历代咏月名句佳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秋空明月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光彩露沾湿。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惊鹊栖未定,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飞萤卷帘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学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 学时学习目标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一)朗读课文三遍,注意下列字词5、给加点字注音。

树栖.()鸦宫阙.()不胜.()寒低绮.()户婵.()娟天涯.()6、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把酒..问青天:乘风..归去:不胜..寒:何事..在人间:天涯海角....:(二)填空3、王建,字,代诗人。

4、,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

“子由”是其弟,他们的父亲是,父子三人合称“”。

5、,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一诗成名。

(三)思考:本课中共出现了几种诗词形式?每篇作品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质疑:诵读课文,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预习(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整体..把握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最后一句句末用的是问号,你认为用句号好不好?为什么?2、通过阅读《水调歌头》一词,你是否认为苏轼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为什么?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精点探究1、《十五夜望月》中的一个“落”字尽显诗家炼字功夫,堪称全诗诗眼。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赏析)2、联系全词写作背景,说说你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3、为什么说“思念是圆的”?(四)你来赏析请找出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字词或句子,用正楷字写下来并作赏析。

原文:赏析:三、达标检测:(一)默写积累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

3、思念亲人的人/ /谁能把月饼咽下?4、请写出本课以外的咏月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二)课文阅读再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滋理寞无
桂花浮玉,正味 在
还 乱
梧 桐
言 独
月满天街,夜心 , 深 上
凉如洗。风泛头 。
是 离
院 锁
西 楼
须眉并骨寒, 愁 清 ,
人在水晶宫里。, 别
秋 。
月 如
是剪钩
一不,
般断寂
赏咏 析月 交词 流赋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
2024/10/31
•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 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 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 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 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 求和讴歌。

月亮。

海上明月、
水中望月
沙漠月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 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想象力丰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想。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三
·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词水 调 歌 头三我 的 思 念 是首

中秋咏月词三首16ppt

中秋咏月词三首16ppt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赏析《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 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 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 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 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 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 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 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我的思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 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中秋咏月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 别离思聚的感情 《我的思念是圆的》: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表达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王建:唐代诗人,善用七言歌行体,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之一,作品有《王司马集》。
感受诗中的意境 (1)“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在这句诗中写
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
打湿庭中桂花。 家。”普天。 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一个“落”字,不同凡响,给
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海情长的意境,
提示:①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 ②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③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离的痛苦” ④表达了诗人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请同学拿出搜集到有关咏月的名言名句,谈谈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部编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含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人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和参照课文注释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并背诵两首古诗词。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

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检查预习(看看谁记得最好)看谁能把两首古代诗词背上来?三、诵读欣赏两首诗歌(一)《十五夜望月》1.解题,简介作者。

(“十五夜”指中秋之夜,题目的意思是写在中秋之夜仰望月亮所感。

)2.有感情朗读,注意节拍(朗读节奏二、二、三)。

同桌互读,正音——指名读,其他生点评——齐读3.感知诗歌意境:明确:写景——白地栖鸦冷露桂花明月抒情——思念亲人概括内容:通过描写诗人中秋之夜所见的凄清冷寂的月景,表达了诗人怀人思亲之情。

4.品味语言,鉴赏佳妙之处:你喜欢诗中的哪些词或句?为什么?明确:(1)“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营造了一个清美的意境。

(2)“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4)尾句中“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5)结尾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二)《水调歌头》1.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缘由。

明确:小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及缘由。

此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己六七年不见,心里十分思念。

2.有感情诵读诗词,注意节拍。

(1)听配乐诵读《水调歌头》(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3.感知诗歌意境,了解诗歌内容:明确:上阕: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拓展阅读——月到天心(节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拓展阅读——月到天心(节选)

自己都 很 少 吃 的 。人 家 问她 每 种 材 料 要 放 多 少 , 她 总 是笑 眯 眯 地 说 : “ 差不 多就是 了 , 我 也没有一定分量 的。 ” 但 她 还 是 一 样 一样 仔 细地 告 诉 别 人 。 可见她做什么事 , 都 有 个 尺 度
在 心 中 的 。她 常 常 说 : “ 鞋差分 、 衣差 寸 , 分 分 寸 寸 要 留神 。 ”
今年 , 我 也如法炮制 , 泡 了八 宝酒 , 用 以供祖后 , 倒一杯给儿 子 , 告诉他是 “ 分 岁酒 ” ,
喝 下 去 又 长 大 一 岁 了 。他 挑 剔 地 说 : “ 你 用 的是 美 国货 的葡 萄 酒 , 不 是 你 小 时 候 家 乡 自 己
酿 的 酒 呀 ”

句 话 提 醒 了我 , 究 竟 不 是 道 地 家 乡 味 啊 。可是 叫我 到 哪 儿 去 找 真 正 的家 醅 呢 ?
的味 道 ” 展 开。

群 乡邻 , 诸 多风俗 , 多般 “ 年味 ” , 刘 绍 棠 以 富 有 表 现 力 的
~ 语言, 勾 勒 出一 幅 幅 生 动 传 神 的 生 活 场 景 , 令 人 向往 ; 一杯春 酒 ,

群 乡人 , 一种味道 , 琦 君 以精 巧 的 构 思 、 独到的笔 法, 醉 倒 了 一
个 个 读 者
【 读有所思 】
细 节是 文 章 的 血 肉和 生命 。 成 功 的 细 节 描 写 不仅 丰 富 了 内容 。 而 且 活 化 了人 物 形 象。 请 结合《 春酒》 中 具体 的语 言 , 感 受 细 节描 写在 刻 画人 物 方 面的 作 用 。
★ 《 中 秋 咏 月诗 词 三首 》 拓展 阅 读— —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带领乡民 挖井取水,减少疾病;改变生产 习俗,推行文化教育。虽过着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 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悲 惨生活,却随遇而安,超然物外, 深受海南人·民爱戴。
第二题: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 味了。
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 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 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 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 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 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所以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 一番宽慰的话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如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 样,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洒脱 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结束句“但愿 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 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 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虚 景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实 景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语文初一上人版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学时学案

语文初一上人版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学时学案

语文初一上人版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学时学案学习目标 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朗读课文三遍,注意以下字词5、 给加点字注音。

树栖.〔〕鸦宫阙.〔〕不胜.〔〕寒 低绮.〔〕户婵.〔〕娟天涯.〔〕 6、 理解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

把酒..问青天:乘风..归去: 不胜..寒:何.事.在人间: 天涯海角....: 〔二〕填空3、王建,字,代诗人。

4、,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

“子由”是其弟,他们的父亲是,父子三人合称“”。

5、,原名蒋海澄,闻名诗人,以一诗成名。

【三】达标检测:〔一〕默写积存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

学习内容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学时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难点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三〕思考:本课中共出现了几种诗词形式?每篇作品各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四〕质疑:诵读课文,你发明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明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预习〔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整体..把握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最后一句句末用的是问号,你认为用句号好不好?什么原因?2、通过阅读《水调歌头》一词,你是否认为苏轼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什么原因?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三〕精点探究1、《十五夜望月》中的一个“落”字尽显诗家炼字功夫,堪称全诗诗眼。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那个字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赏析〕2、联系全词写作背景,说说你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3、什么原因说“思念是圆的”?〔四〕你来赏析请找出三首诗词中你最喜爱的字词或句子,用正楷字写下来并作赏析。

原文:赏析:3、思念亲人的人//谁能把月饼咽下?4、请写出本课以外的咏月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二〕课文阅读再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问题。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这是一次关于中秋咏月诗词教学的实录。

本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了解中秋节习俗和文化内涵,学习中秋咏月诗词的韵律和美学特点。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进文化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情感共鸣和文化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历史渊源和习俗;2.学习中秋咏月诗词的韵律和美学特点,感受中秋的诗意和艺术;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1.引入在中秋节将至之际,播放一段有关中秋节历史渊源和习俗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龙去脉,以及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和文化特色。

同时,介绍中秋咏月诗词的文学性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学习状态。

2.诗词欣赏选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静夜思》、《秋夜寄邱员外》等中秋咏月经典诗词进行欣赏。

教师先念诵一遍,然后请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意义,并就其中的比喻、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点拨讲解。

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咏月诗词的特点,即“月润物华”、“月圆人圆”、“月代表心灵”等。

3.诗词默写将欣赏过的部分经典中秋咏月诗词,进行单句或全篇默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加深诗词记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默写完毕后,学生可以交换试卷,彼此批改,并互相讨论和交流。

4.小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词朗诵,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美学意蕴,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诵完毕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组,并颁发奖品。

5.诗词创作要求学生以《中秋月饼》为主题,创作一首8个字的中秋咏月短诗。

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月饼有关的知识和故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独具特色的中秋咏月短诗。

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欣赏,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6.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课程学习和活动体验,学生不仅了解了中秋节的源起和传统习俗,还学会了欣赏和创作中秋咏月诗词,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 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 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 念弟弟难以入眠。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 离合,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 所有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 愿。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 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 内心感情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 由不圆而圆。
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
“月”的别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 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 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 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 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 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虚 景
实 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 到
甲事物
存在
乙事物
存在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出
甲事物
存在
丙事物
不存在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想 像 联 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名句列举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 远》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 月》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丝真珠月似----唐白居易《暮 江吟》
谢 谢 !
二、品
把 握 文 意 , 品 味 作 者 真 挚 的 情 感
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结构特点: 第一节: 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
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 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 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 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小序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一、观
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反 复 朗 读 , 体 会 诗 歌 美 妙 的 意 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 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 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 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 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 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 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 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 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 类是最多的。
布置作业
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 头》。 2、预习“诵读欣赏”--《对联六副》。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 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 答:请看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 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似的。 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小结:
1.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2.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 3. 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 的思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代 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 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 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 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 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 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 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 的感触。
三、悟
文 中 哪 些 地 方 用 到 了 联 想 和 想 象 ?
由。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思考: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 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 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 “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曰怀远的情思表现 的蕴藉深沉。
水调歌头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 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 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 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 面。
/ / /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 / / /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 /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
/
翻译词意: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 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 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 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 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背景资料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 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 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 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 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 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