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育学
《实用教育学》复习资料
实用教育学第一章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的课程改革的核心。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角色的变化:(1)变“管理者”为“组织者”;(2)变“主导者”为“引导者”;(3)变“传授者”为“合作者”;(4)变“教师表演”为“学生体验”;(5)变“知识裁判”为“对学生全面关注的良师”。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方面:(1)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两方面都得到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人全面发展的基础;(2)人的全面发展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性”的人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1)因材施教的全面发展的前提;(2)全面发展是因材施教的归宿;(3)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整合策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所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关于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课程计划管理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科研、学科考试等方面,要教师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定或行为准则。
教学常规由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和教务行政工作常规构成。
校本研究以“在学校中,通过学校。
为了学校”为研究目标。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教师的学习方式。
学生评价要“以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原则。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1)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2)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参与体系。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原则: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人文性、民主性。
(举例解释说明P27)第二章统一课程(一)存在“三重三轻”、“三多三少”的现象: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太多,活动课程太少;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太少;分科课程太多,综合课程太少。
实用主义教育学
• 克伯屈(1871—1965),它是杜 威弟子,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 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杜威的教 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进行解释,具体阐述了 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提出了 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 法)。
三、克伯屈
设计教学法(单元教学法)
• 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 • 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 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 创始人皮尔士是一位 自然科学家,他倡导 一种“科学实验室” 的态度,强调观念的 意义在于它所产生的 实际效果。
• 例如:说“一个物体 是重的”=撤去支撑
物体的力量,物体就 会跌落下来。
• 威廉·詹姆斯,美国本土 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 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 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 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 家之一。1875年,建立美 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会 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 科学院院士。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美国学校教育提出了新 的要求。
十九世纪后半期,经过南北战争的美国正处于大规 模的扩张和改革阶段,南部土地得到大量的开发,自 由劳动力和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社会生产技术日益 进步,工业生产方式也在向前发展,再加上欧美的资 本输入和大量移民的涌现,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巨大进 步,必然对美国的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 时代背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 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以及民主主义 信念。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积累,教育就是在生活中不断获取经验,使人不断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积累,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经验和能力。
第四,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而不是学科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者。
第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新,培养其独立探索发现的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它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学科中心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简述教育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新,较强的组织性。
第三,学校教育是由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担任的培养人的工作。
第四,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是有条件的。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客观因素1,问题的呈现模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如果有利于揭示问题的线索,就可以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反之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问题的直观化和具体化在前提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直观形象的问题教抽象的问题容易解决,具体的问题较笼统的问题容易解决。
3,多余刺激的干扰当一个课题包含了与解题无关的刺激时,多余的刺激会干扰问题的解决。
二,主观因素1,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个体原来观点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内容:即知识的丰富程度组织结构:即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起来具有双重级别的知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定式作用定势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固有思路。
3,个性因素性格,意志,智力,兴趣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
•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职业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
• 提倡教育公平,消除教育不平等,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 • 关注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高等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 提倡教育公平,消除教育不平等,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 • 关注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
04
实用主义教育学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 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 • 有利于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03
实用主义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实用主义教育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基础教育应关注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
• 可能导致忽视基础理论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 可能导致教育过于功利化,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在应对教育挑战时可能缺乏灵活性
• 面对教育新问题和新需求时,可能难以调整教育策略 • 在与其他教育流派竞争中,可能难以保持优势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
实用主义教育学将继续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 实际能力
•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将更加关注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 实用主义教育学将继续发挥优势,推 动教育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需求。
本文将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定义、历史背景,教育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定义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需求。
实用主义教育学追求学以致用,以实践为主导,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历史背景实用主义教育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使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诞生。
从1860年代开始,美国经历了一场工业化浪潮,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教育家们注意到,传统的纯理论的教育方式不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实用主义教育学成为了当时美国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兴潮流。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杜威提出“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
这一教育观念强调“实践即真理”、“学生必须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毕业离校”等理念,并将实用主义教育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育内容实用主义教育学以实践和生产实践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技能培养、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生产实践、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等。
具体来讲,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育内容包括:1.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核心。
教育者必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如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掌握实际应用的软件操作、处理信息,维修和保养各种设备等。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
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操作方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应该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而不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
威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学生应该通过参与实际事务和社会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在20世纪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即教育的目标
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并发展自己的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实施方式包括实习、实践、实验和小组合作等。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发展所需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教育观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 1 -。
实用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整个二十世纪全世界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杜威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不是“准备生活”;第二,教育即个体的经验继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要在其中学习现实社会中所需要的东西;第四,课程的组织要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科学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问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但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有三个“忽视”,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因此也不断地遭到批判,特别是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美国人把科技落后的板子打在了杜威的身上。
这些,恐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倾向,新课程有许多很好的教育理念,有许多很好的设想,有许多很好的计划,有许多很好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要重蹈杜威三个“忽视”的覆辙。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杜威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
在他看来,“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在学校中就要为学生"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据此,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主张,提倡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
他的学说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在20世纪前半世纪的整个时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统治了教育舞台。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教育有了新的刺激和新的活力,也使得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变革。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课程观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课程观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20世纪美国主流的教育学派别,其课程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教育理念。
这一学派强调教育应服务于现实生活,关注个体成长与社会需求,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课程应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中心,而非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它强调课程应反映社会现实,帮助学生适应并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生活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实用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应用,以及对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此外,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它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评估方式也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课程观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
它强调教育应关注个体和社会需求,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这种课程观对于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学的一种流派,其主要观点是注重实践、强调技能和应用,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
以
下是该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
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在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技能并具备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运用和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性训练,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模拟练习,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三、强调技能和应用
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在课
程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各种技能,如语言表达、计算、实验操作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技能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评价和反馈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激励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五、注重个性差异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上就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它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应用相统一,在培养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答案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 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代教育学派别之实验主义、实用主义、批判教育学
当代教育学派别之实验主义、实用主义、批判教育学一、实验教育学(一)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二)观点1.反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2.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假设-计划-实验。
4.教育实验要在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5.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的依据。
(三)评价其过分的夸大了定量研究方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且并非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做实验,例如教育目的这种涉及到需要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就不能用实验解决。
二、实用主义教育学(一)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有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二)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三)评价1.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2.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批判教育学(一)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阿普尔等(二)观点是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主要观点有: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2.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3.教育目的就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4.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二)2024
实用主义教育学(二)【引言概述】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的教育学派别,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技能。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相关观点与实践方法。
【正文】一、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1. 注重教育目标的实际应用2. 强调实际技能的培养,如计算机操作、语言沟通等3. 提倡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4. 开展实用技能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 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1. 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3. 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实际参与的机会和平台4. 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三、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2. 提供实际问题解决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3.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评估结果的方法和技巧4. 开展跨学科和跨年级的问题解决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5. 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四、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1. 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和验证2. 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3.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促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4. 鼓励教师将实践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5. 倡导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反思和批判理论观点,增强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五、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1. 探索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结合2. 倡导教师自身实际能力和实用技能的提升,推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发展3. 强调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社会效益和实践成果,提高社会对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认可度4. 倡导教育政策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理念相一致,为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5.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实用技能和能力【总结】实用主义教育学以强调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学(一)2024
实用主义教育学(一)引言: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讨论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
一、实用主义教育的定义与目标1. 实用主义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实用主义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3. 培养实用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4. 实用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5. 实用主义教育对应用性学科的影响二、实用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1. 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2. 负责任和参与式学习3. 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法4. 成功学习的评价方式5. 实用主义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环境三、实用主义教育的实施挑战和应对策略1. 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困难2.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适应3. 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困境4. 资源和教育制度的支持5. 实用主义教育的长期效果评估四、实用主义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1. 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取向2. 实用主义教育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3. 实用主义教育与行业实践的融合4. 职业素养与实用主义教育的关系5. 实用主义教育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五、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局限与未来发展1.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局限性与不足2. 实用主义教育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3. 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在教育中的结合4.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5.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总结:实用主义教育学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研究实用主义教育的定义与目标、教学方法与策略、实施挑战和应对策略、应用于职业教育以及其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用主义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和影响。
未来,实用主义教育学有望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做出更大贡献。
实用教育学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为三种:教育活动、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
教育问题:指人们所察觉到的教育系统内部或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状态。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随着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身、心等方面的整体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者与狭义的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广义的受教育者与狭义的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在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雄辩术原理》。
1623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1632年,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因之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1693年,英国的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1762年,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1776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名词解释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名词解释导语: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本文将介绍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一、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概念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效运用所学的东西。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是将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公民。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在那个时期,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是强调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
这种理念的提出,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革。
二、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特点1. 实用导向: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培养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技能。
它强调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提供真实的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2. 综合应用:实用主义教育学倡导跨学科的学习。
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元思维。
这种综合应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3. 强调实践: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其更具应用价值。
4. 社会导向:实用主义教育学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并根据社会变化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1.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实用主义教育学在现代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综合素养:实用主义教育学倡导跨学科的学习,强调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在现代教育中,学校可以设置多学科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在当今社会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实用主义教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对于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本文将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注重实践和效用的教育学派。
其核心理念是“实用”,即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知识的获取和学习应该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因此,实用主义教育学倡导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强调学习的实际应用和价值,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学方法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注重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问题导向的学习。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来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实用主义教育学倡导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实用主义教育学还强调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育实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教育实践在各个层面都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在学前教育中,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培养幼儿的实际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在基础教育中,实用主义教育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用为导向的教育理论,它强调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二、注重实践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育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发展。
三、强调技能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强调技能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以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
教育应该是实用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因此,教育应该强调技能教育,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以便他们在现实
生活中取得成功。
四、重视评估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重视评估,以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评估应该是客观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强调技能教育,重视评估。
这些观点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以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引言: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用为导向的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技能,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本文将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强调实践与经验、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社会适应能力。
一、强调实践与经验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到真实世界中的活动中,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强调学以致用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学习应该有实际应用的目标和意义。
学生的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能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强调社会适应能力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论: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强调实践与经验、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观点强调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理念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教育:各种各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和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3、狭义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照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指学校教育。
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多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5、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以保证的适龄儿童或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6、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教育的期望。
即人们期望受教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和结果。
狭义: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确定的规格和标准。
7、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为促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8、智育: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9、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最基本的一种学校教育活动。
10、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化。
1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课程:广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学的各门学科,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13、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1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15、德育过程: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根据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及其思想品德所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6、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7、课堂教学: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程度进行编班,教师分别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根据一定统一的教材和要求,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全面发展教育: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9、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素质教育:指以受教育者的素质实际为出发点,充分开发其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并成为特定的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
21、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和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一方面与社会中各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23、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24、陶冶教育法:指教育者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二、填空1、《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2、《雄辩术原理》被西方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3、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克鲁普斯卡娅发表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的第一本书。
5、1930年杨贤江发表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
6、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叫基本规律它包括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7、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8、"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9、关于教育的起源有三种观点,即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正确的说法是劳动起源说。
1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二者都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意识性以及社会性,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生物本能现象。
1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明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唐代的"六学二馆"说明古代教育具有森严等级性。
12、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学校产生的条件是:(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专制的教师的出现(3)文字的产生(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3、中国封建社会有三类学校,即官学、私学和书院。
14、一般说来,生产力水平越发达,教育内容中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15、原始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内容贫乏性、教育的平等性、教育的手段简单。
1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具体任务是:(1)教好功课(2)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17、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历史性以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等方面。
18、研究学生的基本观点有可教育观点、全面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相互制约。
19、关于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曾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二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
20、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是要做到"四严",即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理、严而有方。
21、实行"三自"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自治的自我教育能力。
22、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学制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发展状况的制约、学制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国的历史传统对学制有一定影响。
23、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我国最早施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24、我国学制中的"三类学校"是指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学校。
25、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从层次上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从类别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6、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约性。
27、循序渐进中的"序"一是指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二是指学生认识发展规律。
28"学而时之"说明教学要坚持巩固性原则,"不陵节而施"说明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教学要坚持启发性原则。
"开而弗达" 说明教学要坚持启发性原则。
29、课程结构可分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
30、讲授法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3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是个别辅导、现场教学、分组教学,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32、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33、备课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要写好的三个计划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4、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
(6)师生积极性高3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36、榜样的作用有激励作用、调节作用、矫正作用。
37、陶冶法的方式有师爱感化、环境陶冶、文艺熏陶。
38、教师劳动的特点有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教师劳动任务具有严肃性与所负责任的重大性、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39、"师者,人之模范也"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迟效性,"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40、教育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传递社会生活经验。
41、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42、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有限延长、高等教育多极化,学校类型多样化、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继续教育。
43、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范畴,具有永恒性。
45、德育的方法有说理教育法、示范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46、教育的历史性集中地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两个方面。
4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8、教育对象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社会角色,是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和主要任务的人。
49、教育对象是指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人,既包括学生个体,也包括学生集体。
50、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51、人类任何一种智力行为都有多种因素参与,这些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52、差生可以分为学习差的学生、品行差的学生和双差生三大类。
5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
54、学校工作必须以为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5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56、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
5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己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
58、德育的基本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功德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59、德育的途径有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
60、校园文化除了课堂文化外,还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群体文化和方式文化。
61、品德评价有四种方式,即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评比竞赛和操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