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产生传播 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一、预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是由物体的生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的传播需要_ 真空传声.3. 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 ___________ 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温时声音在_________ 中传播速度最大,在 _______ 中传播速度最小。
(填固体、液体、气体)二、自学释疑:(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问题启发(1) 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 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 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 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思考、感悟: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 生的.3. 举一反三: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_________ 出的.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_________ 发出的.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________ 生的.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弓I起发音膜的 ________ 而产生的.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________ 产生的.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________ 出声音.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三•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探究实验:1.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实验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 (medium).—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 能传声.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________ 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3.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 nd wave .[想想议议]4. 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结论:液体声。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产生的。
2、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了在振动,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跳动说明了在振动,笛子是由发出声音的,人说话时在振动,波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在发出声音。
3、、、都可以发声。
注:物体发声时一定在,停止后不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传播。
2、介质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和物质。
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即:v固v液v气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3、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2)4、回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中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回来。
(1)人耳可以区分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是。
s声=(2)回声原理:s =12练习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声B.两声C.三声D.四声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5.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 声音被手挡住了B . 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6.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7.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在6s后听到经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和汽艇间的距离是多少米?9.海面的船上站着一个人,在海面下150m处发出一次响声后,此人在海面上很快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间隔0.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求海底的深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掌握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传播的方向跟声源和接收者的位置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实验和图表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运用归纳法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
2.教学难点(1)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特性的理解和归纳。
(2)声音传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敲击物体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学习探究(1)自由学习阶段:让学生自由探索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过程。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手持铃铛等实物,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师应提供相关的观察问题和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相关观察结果和规律。
(2)教师引导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观察。
3.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递到人的耳朵时,人才能感知到声音。
(2)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声音的传播方向与声源和接收者的位置有关。
4.知识运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夜晚在山上能听到更远的声音?为什么在太空中是听不到声音的?(2)学生演示:让学生上台模拟声音的传播过程,表演不同的传播介质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波的传播方式3.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4.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进修a.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
b.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c.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传播更快更遥,因为这些介质的分子更密集,能够更好地传递震动。
而在空气中,声波传播距离较短,容易被阻挡或衰减。
d.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语音识别等。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声音技术。
3.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b. 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c. 举例说明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声音现象,分析声音传播的原因。
五、延伸阅读1. 《声音的奥秘》2. 《声音科学》六、导学反馈1. 学生通过作业展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学生根据延伸阅读内容,拓展对声音科学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案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了解声音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与声音有关的经验和思考。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介绍声音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与振动有关等基本知识。
3.讨论与实验(25分钟)3.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的观点。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操作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铃铛、弦乐等制造声音,并分析声音产生的原理。
3.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等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振幅、频率等因素的关系。
4.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如需振动源、介质和传播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并由教师提问,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5.拓展应用(2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拓展应用,如设计比赛、制作音乐乐器等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提升应用(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实践经验,解决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时,拓展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声音的传播初中教案
声音的传播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 掌握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 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锣鼓)、泡沫球、尺子、计时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15分钟)1. 实验一:让学生将耳朵贴在泡沫球上,然后敲击声源(锣鼓),观察泡沫球的振动。
2. 实验二:让学生拿一根尺子,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15分钟)1. 教师提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实验三: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距离处的声音传播时间,观察声音的传播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声音的传播来解释?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如远处雷声滚滚,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传播条件、传播速度和与距离的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掌握了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声音的形成和传播教案的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份声音的形成和传播教案的设计。
在这份教案中,将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声音的本质和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音的形成和传播原理;2.掌握声音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声音的特性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对声音教学兴趣,可以引入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予以说明,比如说,人说话的时候,声音是如何形成的,声音是如何从人嘴巴里传出来的等等。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机理。
教师可以利用扬声器、话筒等实验器材,现场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
第三步:介绍声音的特性通过声学实验,向学生介绍声音的特性,比如声音的频率、振幅、声波的速度等。
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并为更深层次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四步: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有很多与声音相关的应用。
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音乐、语音指令、蜂鸣器的使用等,让学生意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发掘一些在生活中应用声音技术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声音应用的认识。
第五步:答疑在本节课讲完之后,可以设置一些课外扩展项目,如编写自己的软件或DIY音响系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声音的本质、原理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可以从物理和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声音。
同时,学生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声音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b.掌握声音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介质、振动和传播的方式;c.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d.掌握声音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c.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b.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团队意识;c.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话题:再现一个撞钟场景,让学生聆听钟声,探究声音的传播。
2.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a.实验一:利用橡皮筋和铅笔盒制作简易乐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橡皮筋的振动特点。
b.实验二:利用音叉和铁片产生声音,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音叉的振动特点。
c.引导学生总结乐器和声音的共同的特点,引出声音的产生要素。
3.探究声音的传播(30分钟):a.实验三:利用杯子和弦线,通过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b.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提问:声音是怎样传递给我们的?c.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声音传播的方式。
4.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2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速度的问题,提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b.实验四:利用钟声和震动弦线的方式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列示在教室黑板上。
5.探究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2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反射、折射和干涉的问题,提问:声音可以反射、折射和干涉吗?b.实验五:利用扩音器和墙壁,观察声音反射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c.实验六:利用长形水槽和弦线,观察声音折射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自学学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生自学学案作者:于海龙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自学过程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2.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发生体的振动,来记录和保存声音:磁带、激光唱片和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但传声效果最好的是固体;传声效果最差的是气体。
3.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三:声速1.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空气340 1.0倍水1500 4.4倍木材(松树)3300 9.7倍铁、玻璃5000 14.7倍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声音传出,再传回来在0.1s以上,人耳朵就能区分原声何回声;在0.1s 以内,人耳朵不能区分原声何回声,但回声能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例如在狭小的空间里我们感觉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很响亮,但在旷野中,我们又感觉我们说话声很小。
在空气中的回声距离是17米,只有障碍物在17米以外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1.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
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学科学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学科学教案
一、课程目标
1.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掌握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方法;
3.了解声波应用和相关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
1.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声波的特性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听到窗外的鸟叫声,提问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声音?引出本节课讲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初探声音产生与传播(10分钟)
按照学生们对声音的理解,询问如何产生声音,如何传播等问题,以此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3.为实验做准备(10分钟)
向学生讲解如何制作简单的声音发生器,如:用电池、铜线和电话振铃器制作,探究声音是如何通过振动传播的。
4.实验环节(30分钟)
用手电筒、麦克风等设备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拍手,敲课桌,发出语音,听取声音变化,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应用。
5.复习(5分钟)
总结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问答形式交流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这有助于学生对声学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帮助
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声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
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关键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一.课前预习1.看课本P12图1.1-1,思考: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2.用教室里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声音,并观察,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学习新知识●声音的产生1.小实验(1)橡皮筋实验:和同桌共同完成。
一人拉紧橡皮筋,一人波动。
a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b当橡皮筋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2)刻度尺实验:自己完成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三分之一用手压在桌面上,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
a能听到声音吗?尺子处于什么状态?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3)敲击桌子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a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b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c.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2.通过小实验和对问题的思考,你觉得:声音使物体发出的,停止,物体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思考: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能听到彼此说话, 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 , 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只能用无线电交谈?猜想声音的传播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完成: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
、、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认真阅读观察P15小资料,完成:一般情况下传播声音的速度快,其次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V= m/s,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有关。
三.收获平台这节我们通过方法,学到了物体发声,并且知道了声音的传播需要、、等介质,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m/s当堂达标题考查知识点一必做题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架在306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5、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选作题:1.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v=340 m/s)2.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小学音乐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小学音乐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引言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聆听美妙的音乐,还是进行交流和沟通,都离不开声音。
本文将介绍小学音乐课程中,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内容。
二、声音的产生2.1 声波的定义与特点•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需要媒介来传播。
•声波是具有频率和振幅的波动现象。
2.2 声源与振动物体•声源指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或装置。
•振动物体是声源必须具备的属性。
2.3 不同材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不同材质会对声音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吸收和透过。
•音响设备和乐器的制造原理也与材质相关。
三、声音的传播3.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空气中分子振动形成了连锁效应,使得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具有传播的方向性和速度。
3.2 声音在其他介质中传播•在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中,声波传播的方式有所不同。
•礼堂、剧院等声学设计和材料选择对声音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3.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吸收•声音在碰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
•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对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吸收产生不同影响。
四、小学教学活动建议4.1 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产生与传播•实验可以通过制作简易乐器、观察声波产生以及进行模拟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4.2 制作多媒体展示或展板,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或者制作展板来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并巩固相关概念。
4.3 进行合唱或乐队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或组织小乐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表演,提高对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的实际体验与理解。
五、总结本文为小学音乐教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部分的内容介绍。
通过学习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在空气和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与材质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声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培养其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教学建议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多样化表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2.能够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3.能够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特点,并分析实验结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过程。
三、教学难点:1.声音传播过程的实验验证与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音的传播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鼓掌声,告诉学生鼓掌声产生了声音。
请学生发言鼓掌声传播的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包括声音通过空气、通过地面、通过物体等,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经过讨论到一致的观点是:声音是通过能够传播机械波的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物体)传播。
2.声音的产生:让学生摸自己的喉咙,让他们感到喉结的震动,告诉学生喉结是声音的产生器官。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学生可以说是人的声带震动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传播的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方式。
让学生准备一个音箱和一根导线。
在教室内设置实验场地。
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两人。
一人站在实验场的一端,用手握住导线的另一端。
另一人站在教室的另一端,用手接触导线。
一人向导线传递声音,另一人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
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通过固体(导线)传播。
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声音的传播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4.音的传播速度:请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敲击几个材料,让学生听觉注意,发现不同材料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计实验验证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实验材料:木板、铁板、塑料板。
实验方法:用同样的材料敲击,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速度。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人教八上物理学案(附答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主预习探新知】【新知初探】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______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源:正在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______叫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声波:声音向外传播时会使______(如空气)形成波动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这就是声波。
3.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三、声速1.定义:声音的________,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________。
2.影响因素(1)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
(2)温度:声速还与__________有关,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而2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6 m/s。
四、回声1.回声产生的条件:声音的________。
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的声音比原声晚_______以上。
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________,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预习自测】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合作探究破疑难】【要点突破】1.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唱歌(图甲),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在鼓面上放上一些纸屑,用力敲鼓,会看到纸屑在鼓面上跳动(图乙);音叉被敲击后发出声音,把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图丙)。
1[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_学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二.声音的传播: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合作探究: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声音的传播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案: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媒质来传播。
2. 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原理。
3. 掌握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2. 实验器材:音叉、弹簧、线圈等。
教学过程:Step 1:前导知识引入用音叉在教室中敲击,让学生听到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哪里产生以及是如何传播的。
Step 2:声音的产生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即物体的振动。
可以通过摇动音叉、拉伸弹簧等实验来展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ep 3:声音的传播媒质解释声音需要媒质来传播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
可以通过实验器材演示声音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差异。
Step 4:声音传播的方式解释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机械波和纵波的概念。
可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展示声音的传播方式。
Step 5: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介绍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解释声音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性质和状态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Step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媒质和传播方式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兴趣,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Step 7: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和应用。
Step 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声音传播相关的实例进行调研,总结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并给出自己的思考和解释。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声波实验室或音频设备制造厂,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了解声音传播的现实应用。
2. 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设计和搭建实验装置,观察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的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消音和隔音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了解声音传播的介质;- 能够分析声音传播的实际应用场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运用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珍惜与尊重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
难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铃铛、弹簧、橡皮奶嘴、扩音器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与实验(25分钟)a. 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10分钟)-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其中在空气中的传播最常见。
b. 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15分钟)实验1:用铃铛和弹簧做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验证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实验2:用橡皮奶嘴演示声音传播的方式,观察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3. 声音传播介质的分析(10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并总结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4. 声音传播的实际应用(25分钟)a. 通过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扩音器、电话等。
b.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场景中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原理。
5. 实践与分享(25分钟)a.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b.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鼓励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第二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具体来说,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原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注意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两个方面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
因此,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两个方面,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为了进行这一讲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我进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并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声音的产生: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产生。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声音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原因的好奇心。
接着,我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我使用了扬声器和音叉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到振动产生的声音,并通过实验让他们亲手操作,体验到通过振动可以产生声音的过程。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声音的传播:在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后,我重点解析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我向学生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我让学生拿着一个气球,然后在气球的一端轻轻地摩擦,让学生观察到气球另一端产生的声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3.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三、学习重点1.声音的本质是物体的振动;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四、学习方法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记录实验数据;3.思考和总结。
五、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个过程。
实验1:搓擦带来的声音准备一根橡皮擦和一段木棍,用力搓擦橡皮擦和木棍的表面,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橡皮擦和木棍擦擦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橡皮擦或木棍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实验2:敲击产生的声音准备一支铅笔或书写笔,用手指轻轻敲击铅笔或书写笔的一端,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敲击铅笔或书写笔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铅笔或书写笔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实验3: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准备一件乐器,如吉他、钢琴或小提琴等,在正确的位置弹奏乐器的弦或键,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乐器的弦或键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声音的传播。
实验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准备一个长长的实验台或桌子,找一个铁制的物体,如铁匙或铁慎,用力敲击铁制物体,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记录: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情况:(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传播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非常快,并且传播距离较远。
实验5: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准备一个杯子,将杯子里装满水,用手指蘸湿并轻轻摩擦杯口,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预习问题:
1、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
思考下列问题:
(1)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
(2)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
(3)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2、阅读课本,观察教材提供的几幅图,结合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声音,并观察,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你是从哪些实验(或事实)推理得出得结论?
4、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你能找到事实或者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结合课本P33下面的小资料说明下:
6、人民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骨传声是什么?
预习自测: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
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会上,助威的鼓声此起彼伏。
鼓声是由鼓面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传到观众耳中的
3、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使______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必须依靠来传播,一切、和___ __ 、__ _都能传播声音,“土电话”表明能传声.
5、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7、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填“相同、“不同”),同一种介质中,_ ___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 ___m/s。
8、物体________发出声音,以形式向外传播,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给,这样我们就听见了声音。
9、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蛇是没有耳朵的,如果蛇将头贴在地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来“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常做的实验,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
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4、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6、如图12,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
(一)甲图说明声音在中能传播;
(二)乙图中的声音通过哪些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
(三)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中不能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