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测量工具的选择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
(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
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1)用单个小角量角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
)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
(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
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
(出示投影)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
(板书课题)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课件出示:我国人口)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的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并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2. 分数的简单计算3. 小数的简单计算4. 应用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分数的简单计算、小数的简单计算。
2. 难点: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例如:GeoGebra)4. 教学卡片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和分数小数的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游戏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与四则运算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分数的简单计算、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自己寻找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尝试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互助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旋转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前后的图形等。
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剪切和拼接图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讨论旋转的应用问题,或者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制作旋转图案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和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图形的基本知识,但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可能还很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平移、旋转或轴对称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
2.准备相关实物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图形在平面内平移、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并结合实物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2《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和发现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初步接触数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摊,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水果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数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加数、和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例如,给出一些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找出数量关系。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找零等。
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备课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可以变得有趣又好玩。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喜欢数。
下面我将基于四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材的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些备课的重点。
一、整数体验在学习整数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正数”、“负数”、“0”的概念,并且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这些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道具如积木等,让学生进行加减法操作,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整数的概念。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注意:1.整数加减的意义和规律。
2.整数加减时的注意事项,如“符号相同,相加不变”,“符号相反,相减为加”。
3.四则运算在整数范围内的运用。
二、分数探究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分数分子、分母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通过厨房的面饼、披萨等食物来进行分数的理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爱上数学。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注意:1.分数相加、相减与整数的加减相似之处。
2.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如倒数的定义。
3.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如找分母的公倍数。
三、几何图形认知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各种几何图形特征,比如图形的边数、角度、对称性等,并且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通过搭积木、拼图等进行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注意:1.二维和三维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2.如何在图形中找到“轴对称性”、“点对称性”等特征。
3.让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巩固几何知识。
四、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备课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数学思维与方法的培养:1.让学生学会思考、发散思维,关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转换和思路拓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比赛、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学生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尝试各种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13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育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数学教学总计划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一)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参见例1](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参见例2和例3](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02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202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字的认识和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等。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目。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和展示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研究。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建立自信心并乐于接受挑战。
-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意识。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使用: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培养其正确使用数字的能力。
2. 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3.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图形、实物和实际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教材、教具和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 整理集体备课的内容,确定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安排。
2. 课堂活动:- 通过游戏方式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示范性讲解和导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设计多种练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 分享集体备课的心得和经验,让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和提升教学水平。
- 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研究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估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和作业成绩进行评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所了解。
但在使用计算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使用计算器计算充满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运算技巧。
2.示范法:老师示范计算器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法: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老师个别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运算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计算器:为学生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运算实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加、减、乘、除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计算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器。
提问:“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如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如:123 + 45、789 - 321、24 * 15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6《乘法分配律运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6《乘法分配律运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6《乘法分配律运用》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分析案例。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用了15元,每个苹果和每个香蕉各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乘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例如:(a+b)×c = a×c + b×c。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期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任教年级:四年级
任教班级:班
任教人姓名:
年下期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1.口算除法
(第二课时)
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2、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二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三课时)
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四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五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六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七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八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十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十一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笔算除法
(第十二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三课时)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元:总复习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元:总复习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元:总复习
年下期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元:总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进一步探究如何运用策略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制作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他一共吃了5个水果,其中苹果3个,香蕉几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小明的妈妈买了若干斤苹果和香蕉,其中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妈妈一共花了30元,苹果和香蕉各买了多少斤?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节《图形的平移》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
通过学习图形的平移,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的特点,逐步建立平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知道平移的特点。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平移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平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实例。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直尺等手工操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只改变位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等。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手工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图形进行平移,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操作的图形,让学生来说明平移的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说明平移的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平移的问题,如: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如何确定?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2.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图形的变换?如果属于,那么是什么类型的变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发生了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答案。
例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旋转?轴对称的图形有哪些特点?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邓胜千参与研讨老师:周红梅、于丰硕、伍婷婷
主备老师:邓胜千参与研讨老师:周红梅、于丰硕、伍婷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例3
学生看图思考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口算下面各题,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0+24÷6 100-60÷5 90÷5+4 25×10-4
(30+24)÷6 (100-60)÷5 90÷(5+4) 25×(10-4)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
(2)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 9+9×9-9
4、一头牛重48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牛的6倍,一只大象比
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5、(列综合式子解决)一台彩电售价6500元,小红目前有5600
元存款,如果从现在起她每个月存90元,她要几个月才能买上彩电?
四、小结质疑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一亿有多大》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从而掌握一亿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的概念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千、万等较大的数,但对于一亿这个数,由于生活中接触较少,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知道一亿等于一万个一万。
2.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亿这个较大的数的概念,知道一亿等于一万个一万。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一亿的大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具体的事例和操作活动。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栋楼房,告诉学生这栋楼房有10层,每层有1000个房间,共有10000个房间。
引导学生思考:10000个房间是一个很大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亿。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亿有多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亿颗米粒,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亿的大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亿颗米粒堆在一起会有多高、多宽、多厚?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米粒,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亿的大小。
数学四年级 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例六》集体备课 教案
①合作要求
各组由小组长分工,每位组员选一类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来撕一撕拼一拼。
用量角器验证是不是平角。
②小组汇报结果。
小组长将你们验证结果在投影仪前展示给同学们。
③展示验证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2)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3)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度。()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度。()
(5)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主备人)
1求未知角的度数
已知∠1=70°,∠2=60°,求∠3的度数.
我是等腰三角形,顶角是96°。底角是多少度?
我三边相等。我各角度数是多少?
我是直角三角形,我有一个锐角是40°。另一个角是多少度?
2我是小判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或1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小级
四年级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三角形内角和
重点
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探索、发现、证实和应用的全过程。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就可以了。
①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
四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能正确分析题意,明确每步算理。
2、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和小括号,正确分析并列出算式运算三步文字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教学例题: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 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 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再来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组在本子上完成,然后比较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再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想想做做3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答案:25×30 + 25×20 840÷40 – 400÷40
= 750 + 500 = 21– 10
四:小结、作业
1、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计算这样的混合运算时,大家首先要明确它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每一步没有参与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同学们可要细心哦。
2、课堂作业:补充习题25页。
建议
师:同学们找到这些计算中的错误了吗?先来看第一题,要先算200除以5得40,再算40乘8得320,最后算440减320得120;第二题,同样是运算顺序搞错了,应先算20乘5得100,再依次从左往右计算,结果是65。大家都改对了吗?
3:想想做做3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25×30 + 25×20 840÷40 – 400÷40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80÷2 + 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师:这几道算式,我们分四人小组完成,每人选择一道在本子上做一做。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答案:80÷2 + 76÷4 240÷6﹣2×17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1×40 450÷9 25×100 3×120 96-18
40×800 13×300 67+12 70-38 60×90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备课人:贾国洪鲍清泉贾循海
2010年3月25日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流程8:交流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答案:150 + 120÷6×5
=150 + 20 × 5
=150 + 100
=250
师:来看它的计算过程,第一步先算120除以6得20,其他暂时不算的照抄下来,第二步算20乘5,其他照抄,第三步算150加100得250。同学们是这样算的吗?没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出示练习中的板书)。
2、笔算(1)80÷10 + 12(2)27 – 5×4
师:我们来看这两道算式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电脑出示下划线)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要先算,像这样的算式要先算乘或除法,后算加或减法(电脑揭示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新课教学
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同桌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440 – 200÷5×8 140 – 20×5 + 25
= 440 – 200÷ 40 = 120 × 30
= 440 – 5 = 3600
= 435
师:再来看这两道算式,它们的运算对吗?请你仔细观察,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反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正确答案:
= 40 + 19 = 40 – 34
= 59 = 6
45﹣20×3÷4 51﹣36÷3﹢25
= 45 – 60÷4 = 51 – 12﹢25
= 45 – 15 = 39﹢25
= 30 = 64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题,80÷2和76÷4可以同时计算,结果是59;第二题,同样可以同时进行乘除两步计算,结果是6;第三题,先算20乘3得60,再算60除以4得15,最后算45减15得30;第四题,先算36除以3得12,再算51减12得39,最后算39加25得64。大家都算对了吗?你们看,同样是含有乘、除法和减法的算式,第二题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第三题却只能按运算顺序逐步计算,所以我们在计算这样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时,一定要先明确它的运算顺序,再进行准确计算。
②50÷5 + 8×5 50 + 5 × 8 + 5
③36 - 6×5÷336 - 6 × 5 + 3
6、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150 + 120÷6×5
师:我们继续看这一题,它的运算顺序还可以像刚才的题一样,同时进行乘或除两步计算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它需要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揭示板书:分步进行乘或除计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试一试,再互相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 1250 = 11
25×30+ 20)(840–400)÷40
= 25 × 50 = 440 ÷ 4组算式,第一道,25乘30表示30个25,再加上20个25,也就是50个25,得1250,第二道,25与30加20的和相乘,也表示50个25,同样得1250,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一样,所以它们的结果也相同;第二组的两道算式,840除以40减400除以40的差与840减40的差除以40,结果也相同,都得11。同学们做对了吗?
师:我们来看,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和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揭示板书:同步进行乘或除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的问题解答过程写完整。(揭示单位名称和答语。)
5、辨析、比较。(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在小组内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40×2 - 15×5 40 ÷ 2 + 15 ÷ 5
4、小结算法
师:大家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萝卜和小番茄分别是怎样算的。
课件出示两种算法:
先来看小萝卜的方法:12×3 + 15×4
=36 + 15× 4
=36 + 60
=96
再来看小番茄的方法:12×3 + 15×4
=36 + 60
=96
师:同学们的算法和小番茄、小萝卜的方法一样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那请你比比看,哪一种计算过程更简便?简便在哪里呢?(暂停)
2、揭示课题
师: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综合算式:12×3 + 15×4
师: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3、例题教学
师: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