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表格式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7162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b.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星星变奏曲》的定义和特点2. 星星的分类和特征3. 星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4. 星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5. 星星变化的欣赏和创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星星观察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挂星空图片,放置星星模型等。
2. 教学工具:PPT、望远镜、星星观察卡片等。
3. 教学材料:星星观察手册、星星创作纸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观察方法和技巧进行星星观察。
3. 学生能创作出有创意的星星变化作品。
4. 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星的变化。
2. 讲解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让学生了解星星的分类和特征。
3. 讲解星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星星变化的科学原理。
4. 教授星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星星观察实践。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星星观察的发现和感受。
七、课堂活动1. 星星观察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星星观察,记录星星的变化,比赛谁观察得最准确。
2. 星星知识问答:学生分组进行星星知识问答比赛,提高学生对星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星星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星星变化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
八、课后作业1. 星星观察记录:学生回家后进行星星观察,记录星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6cdb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1.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标题: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音乐中的变奏曲形式;2. 通过学习《星星变奏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演技巧;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力。
教材准备:1. 《星星变奏曲》音乐录音;2. 音乐欣赏册子,含有关于变奏曲的简介和作曲家的背景知识;3. 音乐乐器,如钢琴或键盘乐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变奏曲的概念,并提醒学生他们可能会听到一首变奏曲;2. 播放一段简短的变奏曲,引发学生对这种音乐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欣赏(15分钟):1. 向学生发放音乐欣赏册子,让他们先阅读关于变奏曲的简介;2. 播放《星星变奏曲》,同时学生阅读欣赏册子中的内容;3. 在播放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和观点;4. 引导学生注意曲目中的重复主题和变化的元素。
分析曲子(10分钟):1. 和学生一起分析《星星变奏曲》的结构,如主题和变奏的顺序;2. 引导学生理解变奏曲如何通过改变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创造音乐效果;3. 提问学生关于变奏曲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合作创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变奏曲的主题,可以是已有的曲目或自己创作的主题;2. 引导学生利用声音、节奏、和声等元素,为选择的主题创作不同的变奏;3. 每个小组把他们的作品演奏给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听,同时介绍他们的创作过程和表达情感。
总结回顾(5分钟):1. 回顾学生学习的内容,强调变奏曲的特点和学习收获;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和创作的感受和体验;3. 提供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扩展活动(可选):1. 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变奏曲的演奏视频,让他们欣赏不同作曲家和演奏者的风格和解读;2.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进行创作并演奏,展示他们对变奏曲形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2. 评估学生在创作和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3. 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变奏曲和音乐学习的态度和理解程度。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4081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1.png)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星星变奏曲》,了解并掌握变奏曲的形式和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以十二星座为题材,运用变奏曲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民族器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变奏曲的形式及音乐鉴赏能力尚需提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变奏曲的形式和特点,分析《星星变奏曲》的音乐元素。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星座知识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星星变奏曲》的兴趣。
4.2 聆听:播放《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情感变化。
4.3 分析:讨论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变奏和尾声等部分,分析变奏曲的形式特点。
4.4 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变奏曲的形式创作短篇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估自己在音乐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相互鼓励。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变奏曲作品,如《四季》、《帕格尼尼变奏曲》等,拓宽音乐视野。
6.2 主题活动:组织“音乐鉴赏沙龙”,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变奏曲的形式和发展历程。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音乐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首短篇的变奏曲作品。
7.2 音乐论文: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da6fb801f69e31423294a2.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星星变奏曲星星变奏曲三伏潭二中王芳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15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4a9b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5.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15篇)《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15篇)《星星变奏曲》教案篇1课题星星变奏曲学习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具教学过程步骤教程设计学程设计时间分配一二题解与导入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记录重点内容5钟5钟步骤教程设计学程设计时间分配三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1、诗人用“柔软得象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五、拓展延伸: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284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1.png)
教案编辑专员: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3. 提问:同学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通过对《星星变奏曲》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内容:分析《星星变奏曲》的诗意、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解析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星星变奏曲》的诗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星星、夜空、灯光等。
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渴望、温暖等。
4. 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
章节三:诗歌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点评。
章节四:诗歌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欣赏《星星变奏曲》及其他优秀诗歌,学会评价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星星变奏曲》及其他优秀诗歌。
2. 讲解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意象、情感、节奏等。
3. 学会评价诗歌的美,如形式美、内容美、表达美等。
章节五:课程总结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总结《星星变奏曲》的诗意、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总结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教案编辑专员:章节六:诗歌朗诵与表演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5911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a.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学习和理解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2.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情感表达;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星星变奏曲简介:介绍曲目的演奏者、作曲家、作曲背景等相关信息;2. 乐器演奏技巧指导:教学生正确使用乐器演奏该曲所需的音符、节奏和指法;3. 合奏训练: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分组合作训练,进行曲目的合奏练习;4. 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对该曲目进行欣赏和讨论,探索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欢迎与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星星变奏曲的问题。
如:你们听过星星变奏曲吗?你们喜欢它的哪些部分?有没有对这首曲目的演奏技巧产生兴趣?2. 星星变奏曲简介教师向学生介绍星星变奏曲的演奏者、作曲家和作曲背景等相关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让学生欣赏该曲目的演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
3. 乐器演奏技巧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乐器演奏星星变奏曲所需的音符、节奏和指法。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乐曲中的难点和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合奏训练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组进行合作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灵活组织合奏小组。
在合奏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个别乐器的演奏声音和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欣赏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星星变奏曲进行欣赏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曲目的情感和表达。
例如:你认为这首曲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觉得演奏中哪些部分最具有感染力?6.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思。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合奏演奏表现和个人技巧的掌握情况;2. 学生在欣赏和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3. 学生对自己演奏表现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模板
![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3d155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9.png)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三教材:《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朦胧诗派的特点及背景。
- 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 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通过对比诗内物象,理解诗歌主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的向往。
- 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朦胧诗的特点。
2.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朦胧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自由、美好的意象。
2. 介绍《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江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学习朦胧诗派1. 介绍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 分析朦胧诗派的特点,如:对光明世界的渴求、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等。
三、阅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星星变奏曲》,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共同梳理诗歌的意象。
四、分析诗歌,深入理解1. 分析“星星”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2.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句,如“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五、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静夜”、“土地”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1. 总结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美好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星星变奏曲》的读后感。
2. 搜集更多朦胧诗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读后感的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3. 学生对朦胧诗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资源:1. 教材《星星变奏曲》。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e98c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0.png)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星星变奏曲》。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分析。
(3)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理解诗歌中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文本。
2. 关于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3. 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讨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简要介绍诗歌《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3. 文本解读:(1)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星星”、“变奏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4. 写作练习:(1)给出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创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7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c751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5.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7篇)星星变奏曲篇13、星星变奏曲江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2、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1、《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2、教读本文,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
课文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
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cb12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2.png)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星星变奏曲》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模仿诗歌的创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感受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勇于奋斗的精神。
(3)学会珍惜友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星星变奏曲》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惜。
2. 诗歌原文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主题探讨: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理想、友情、自然美景等。
4. 诗歌写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5. 诗歌创作实践:模仿诗歌的创作手法,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创作一篇诗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星星变奏曲》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诗歌写作手法的运用。
(2)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原文解析、写作手法分析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主题探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星星变奏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原文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主题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理想、友情、自然美景等,分享讨论成果。
星星变奏曲教案幼儿园
![星星变奏曲教案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3a531d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6.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 for 幼儿园介绍本教案是为幼儿园的音乐课程设计的,涉及的内容是一首名为“星星变奏曲”的钢琴曲。
通过教授这首曲子,旨在使幼儿能够培养音乐表现力、感知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教学方式•营造音乐氛围:老师在教室中播放“星星变奏曲”,让幼儿听到曲子,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
•集体表演:老师和幼儿一起认真练习“星星变奏曲”,并最终一起表演出来。
•小组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可将幼儿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主题,创造自己的“星星变奏曲”演奏方式。
教学步骤第一步:启发幼儿的感知力在教室中播放“星星变奏曲”,通过广泛的感知,让幼儿更全面地理解整首曲子。
教师应该着重让幼儿听到高低不同的音符,了解旋律的构成,从而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步:教导基本的节奏教师通过手拍来展示曲子中节奏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模仿敲打声和拍手声,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曲子的节奏。
第三步:学习曲子教师提供乐谱并进行简单和系统的演奏介绍,让幼儿明白琴谱的重要性和基本的演奏方法。
接下来,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钢琴曲,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其中,培养协调感和音乐表现力。
第四步:创造自己的演奏方式每组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星星变奏曲”,这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好机会。
让每个小组想出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教师将对幼儿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钢琴曲的改编。
第五步:小组表演最后,每个小组都可以表演自己设计的演奏方式。
这是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在表演时,他们可以相互配合,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使其拥有更好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围绕幼儿的音乐发展,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民主协商,培养幼儿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爱好。
同时,本课程还强调协作精神和团结合作能力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细节和综合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充分的发挥。
《星星变奏曲》教案 (2)
![《星星变奏曲》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f5aa96b650e52ea5518988a.png)
(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
渗透思想教育。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星空》。
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
合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四、归纳本诗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闪烁( )朦胧( )覆盖( )疲倦( )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e515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d.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教案:星星变奏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星星变奏曲》这首音乐作品;2. 能够听辨出不同变奏部分的音乐特点;3. 学习基本的音乐变奏形式。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音乐播放设备;2. 乐器或打击乐器。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星星变奏曲》的录音,让学生聆听。
2. 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b. 这首音乐有哪些不同的部分或变奏?c. 你能听出这些变奏部分的不同的音乐特点吗?3. 学习变奏形式:介绍音乐中的变奏形式,解释什么是音乐变奏,以及它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4. 针对不同变奏部分的学习:a. 分段播放《星星变奏曲》,并让学生聆听不同的变奏部分。
b. 请学生注意每个变奏部分的不同音乐特点,比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c. 让学生在听完每个变奏部分后,讨论和描述它的音乐特点。
5. 学生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变奏部分进行分析和演奏。
b. 学生可以用乐器或打击乐器模拟演奏音乐中的不同音乐特点。
c. 每个小组在演奏结束后,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所演奏的变奏部分。
6. 综合演奏:将各小组的变奏部分串联起来,进行整体演奏。
7. 总结:总结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音乐变奏?b. 《星星变奏曲》中有哪些不同的变奏部分?c. 你觉得音乐变奏在这首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四、拓展练习:1.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一个简单的变奏曲,并用乐器演奏。
2. 学生可以寻找其他的音乐作品,尝试分析其中的变奏形式。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e748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9.png)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星星变奏曲》。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分析。
(3)了解诗歌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丽星空,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体味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2)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星星带来的感受。
(2)分享诗歌《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2)分析诗歌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他们积极追求理想。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星星变奏曲》。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星空的感受和想象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023年《星星变奏曲》教案
![2023年《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c6a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e.png)
2023年《星星变奏曲》教案2023年《星星变奏曲》教案1教学目标: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3.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2、理清诗歌结构特色,赏析诗中精妙的修辞。
教学难点:1、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修辞下蕴含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说——悟——练,三步一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以“说”导入:以学生个性化的“说”引入新课。
1、课前让学生针对《星星变奏曲》自主找一个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
2、学生上讲台“说”:①简介朦胧诗(特点、产生背景)②什么是变奏曲?③谈谈星星的天文知识。
④朗读一首与星星有关的诗歌。
3、揭题:同学们,读好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美的诗歌更是一种熏陶。
诗歌与诗人之间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为诗能传情。
诗人江河作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在那特殊的年代——大革命时期。
对现实进行了反思,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
现在,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星星变奏曲》。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堂上的“说”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有的放矢,如诗歌《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概念,变奏曲的认识对理解诗歌背景,理清诗歌构思特点是有必要意义的,所以要让学生课前弄明白;同时,星星知识的补充,有关星星的其它诗篇的的阅读对课堂解决重点意象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联系讲课内容之余,提高学生“说”的自主性和“说”的表达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__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读中悟学(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理清结构:第一节(前4行):(后12行):第二节(前4行):(5至12行):(后4行):(二)、领悟角度:析主题,赏语言【析主题】:老师设计两个层递式的问题,领悟诗中星星的象征意义。
1、体会诗句中的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解释阐述(1)诗中出现的下列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此题难度层面较小,主在让学生先在判断上对认识意象的特征。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de1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1.png)
《星星变奏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星星变奏曲》;(2)理解《星星变奏曲》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星星变奏曲》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星星变奏曲》的原文和注释;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诗歌创作背景等;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顾城及其作品《星星变奏曲》;(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进行指导;(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2)学生集体背诵诗歌,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4. 拓展与创作(1)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画面;(2)学生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3)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星星变奏曲》,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和背诵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讨论、赏析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审美情趣和想象力的培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f62c2fcc7931b765ce15c8.png)
一、教学内容:星星变奏曲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领悟诗的思想内涵。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热爱光明,热爱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四、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品读鉴赏法、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学生在课前板块需要完成的预习指导表。
七、教学过程:课前板块预习指导表(课前预习板块的设置,便于学生有目的的搜集整理资料,使课前准备更充分。
有了质疑的问题才可能在课中板块中解决,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中板块板块一:眺望星空,说出你的畅想同学们当你听到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时,当你夜晚遥望群星璀璨的天空,你是否会浮想联翩,那么请说出你的联想。
学生的联想会各种各样,可能有学过的课文,也会有童话和诗词名句。
(板书课题)而后教师追问,那么你与作者有同感吗?把课下的困惑说出来。
师:谢冕给这首诗很高的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
那么你想了解作者以及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江河,解说朦胧诗。
板块二:走近江河,解说朦胧诗师: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你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如果有必要展示就加以补充,如果学生说的很好了,我们可以一带而过。
)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星星变奏曲》便是江河的处女作。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星星变奏曲教案
![星星变奏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2885c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f.png)
星星变奏曲教案背景《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作曲人是法国作曲家克洛德·德彪西。
这首曲子既动听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具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星星变奏曲》的音乐特点。
2.掌握曲子的节奏和速度。
3.学会演奏曲中的一些技巧和变化。
教学重点1.节奏的准确性。
2.各个音符之间的连贯性。
3.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曲子中的一些手指移动技巧及变化。
2.节奏变化带来的挑战。
教学内容节奏练习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整首曲子的节奏练习好,要求准确无误。
可以通过以一小节为单位反复练习,直到练习熟练了再进行下一小节。
技巧练习曲子中的手指移动和变化比较繁琐,需要学生练习多次才能掌握。
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曲子的不同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练习。
速度练习曲子的速度比较快,需要学生慢慢地进行练习,并将速度逐渐提高。
练习时,老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让学生逐渐适应,并把速度练习到最快。
整体练习学生掌握了节奏、技巧和速度之后,可以将整个曲子再练习一遍,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曲子的美妙。
教学方法讲解式方法老师可以先讲解曲子的音乐特点,然后通过演奏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并进行纠正。
分段练习法老师可以把曲子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练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掌握曲子的每一个细节。
面对面辅导曲子较难,老师需要进行面对面辅导,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总结《星星变奏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钢琴曲,也是一首比较有难度的曲子。
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曲子的每一个细节,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 讨论交流
调整与思考
教学步骤
教
学
过问
程
题 探
设究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
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
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
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 学生讨论交流。
代表了牺牲。
内化
(二)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
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学生诵读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 学生自由探讨,
你怎样的感受?
交流。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 学 生 批 注理 解
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 内化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
导 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 学 生 联 想回 顾
入 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 相关知识
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
作 年诗人开创朦胧诗派。这些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
知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讨论交流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
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学生思考左边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 的问题
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作 业 1、 熟读并朗诵诗歌。2、 完成课后练习。
一 江河及朦胧诗
二 意象--诗中画面:柔美、温馨迷人-- 象征光明的理想世界--向往﹨ 主
板
背景:黑夜(冰冷)-- 象征现实世界的寒冷--否定 / 题
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 学生自由探讨,
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交流。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
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
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
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
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 学 生 批 注理 解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 交流。
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 学 生 批 注理 解
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燃烧”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探讨,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 交流。
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 学 生 批 注理 解
《星星变奏曲》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九( 1 )
设计者 教授者
曾小锋 曾小锋
课题
三 维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星星变奏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 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情感 1、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2、让学生学会珍惜 目标 美好生活
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
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
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调整与思考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 学生练写 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 学生充分交流 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 表达同样的情感。
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
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
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
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 学 生 批 注理 解
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 内化
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 内化
“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
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
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
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 学生自由探讨,
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 交流。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赏析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妙处。 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理解本诗中作者对于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方法 引导 朗读 点拨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题解与导入
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 学 生 批 注理 解
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 内化
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
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学生自由探讨,
过
介 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 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程诵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一)诵读诗歌
学生用各种形 式反复诵读
设
读 整
(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 学 生 思 考左 边
计
体 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 的问题 感 他对光明的渴望)
者 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 学 生 通 过了 解
教
及 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 背景及作者,初 背 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 步感知诗文
学
景 的文学流派。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 年生,北京人。 简 1968 年高中毕业。1980 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