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定义,掌握洋流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如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等,并能够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全球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如北大西洋暖流、南大西洋寒流等,以及它们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航运等方面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变化,提高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
4.实践操作:设计地图分析、模拟实验等实践操作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洋流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影响等内容进行梳理,巩固知识结构。
2.重点强调: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洋流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洋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
-以实例为载体,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洋流的分布和影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作用。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3.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发现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设计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洋流教案
初中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 洋流的分布规律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 实例分析:我国沿海的洋流及其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洋流分布图、动画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沿海的洋流为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现象。
2. 讲解洋流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洋流的定义,讲解洋流的分类及各类洋流的特点。
3. 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讲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如中低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等。
4. 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方面的影响。
5. 实例分析:以我国沿海的洋流为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置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洋流分布图,标注各类洋流的名称和特点。
2. 调查我国沿海的洋流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撰写调查报告。
3. 思考: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有哪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洋流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洋流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分布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洋流,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本教学设计以“洋流”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海洋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洋流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2)洋流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2. 提问:海洋中存在哪些现象?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1)展示洋流定义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含义;(2)介绍洋流的分类,如暖流、寒流、上升流、下降流等;(3)展示洋流的分布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4)讲解洋流的特点,如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范围等。
2. 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1)展示洋流运动规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2)讲解洋流运动规律,如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海洋地形等;(3)分析影响洋流运动规律的因素,如纬度、海洋地形、气候等。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
高中地理教案洋流【篇一:高一地理洋流教案】《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2.掌握洋流的分布。
3.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意图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河流,推测学生比较陌生的洋流,初步感受“演绎法”。
) 先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都见过河流吗?给大家描述一下,河流一般都啥样?下面请大家据此推测一下,洋流一般都啥样?新课学习一、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设计意图2:由风带的分布,推测部分洋流的成因——风海流)师:投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分布一致呢?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3:在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风海流,加深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并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上课前下发的的空白图上。
把上述洋流描画上去,描画的时候请注意,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
生:画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
师:从教材图示中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季风洋流。
这种类型的洋流该如何画?生:答略。
师:投放“北印度洋海区图”,逐一投放冬季、夏季季风风向,洋流流向。
并提请学生注意:①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冬逆夏顺”,画的时候注明是冬还是夏。
②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也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2.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动画逐步演示:北赤道暖流向西运动到达大陆东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这支洋流之所以向北流,一是受陆地的阻挡,二是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三是补偿北太平洋暖流,四其它因素。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四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四篇9: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篇10:洋流教学课件洋流教学课件洋流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分析“洋流”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这一单元的第四节,本节内容以“水循环”为基础,又是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前提,在教学内容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同初中生相比,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但大多数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较差。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优势,结合学生的探究活动建构洋流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对未知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树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一)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解决措施: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五、教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了师生智慧整合与资源共享的策略,具体安排如下: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洋流相关的资料,并分类整理。
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上我播放一段视频,(长江岸边释放漂流瓶)提问:漂流瓶寄托了一位父亲对远方儿子的思念,那么它能够从长江沿岸飘到美国去吗?为什么?以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洋流教案新版
洋流教案摘要:本文档将介绍洋流的概念、种类、形成原因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将洋流教学融入地理课程中,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1. 引言洋流是指海洋中的大规模水体运动,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洋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对于地理学习和气候预测都至关重要。
2. 洋流的概念和种类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两大类。
暖流带有相对较高的水温,在赤道附近形成,向极地方向流动。
而寒流带有相对较低的水温,主要在极地地区形成,向赤道方向流动。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洋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3. 洋流的形成原因洋流的形成主要与风、地转偏向力和海水密度不均衡有关。
风的作用使水体发生运动,地球的转动会导致水体的偏向,而不同水体之间的密度差异会引起水流的形成。
4. 洋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洋流可以影响海洋和大气的能量交换,导致气候的变化。
其次,洋流也可以传播养分和生物种群,影响海洋的生态系统。
此外,洋流还对渔业、航运和海洋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5. 将洋流教学融入地理课程中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洋流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地图、图表和模型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洋流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其次,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洋流预测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6. 结论洋流是海洋中的重要现象,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将洋流教学融入地理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动力。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能够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渔场、航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如海水的运动形式等。
2. 教师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分布特点。
【环节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洋流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动力,如风力、地球自转等。
2. 教师展示大洋环流模式简图,讲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洋流分布规律的特点。
【环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如洋流对气候、渔场、航线等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洋流分布规律和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环节五:课后作业】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2. 查找资料,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洋流》教案解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深度剖析
《洋流》教案解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深度剖析。
《洋流》是中国知名作家鲁迅所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海上度过的一段经历,通过描写周围环境、人物形象,展示了作者对海洋生态的认知,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环保意识。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剖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
1.文章结构分析
《洋流》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分别从“海岳大醉”、“风浪的美感”、“海上遇险”等方面展开描写。
同时,作者还通过旁征博引的方式,引用了徐霞客、郑和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意义。
2.文章概念解释
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涉及海洋生态、海洋法规等专业词汇,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文章形象描写分析
文章中文笔流畅,充斥着大量生动的形象描写,其中不乏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自然景观描绘等,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描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
在讲解专业词汇、概念解释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海洋生态的真实面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2.阅读策略指导
通过讲解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文笔特色等,从而拓展阅读思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育与环保意识培养
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弘扬保护海洋的意识,提高保意识,在实践中践行“珍爱生命,远离污染”的理念。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分析与解析,可以更好地开展对《洋流》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思考和综合素质发展。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洋流相关的图片,如北大西洋暖流、南极洲环流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2.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多样性,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片面性。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本章节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实例(如洋流对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影响等),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分步骤引导,突破难点:
(1)采用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3.拓展提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
(2)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项关于洋流利用或保护的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洋流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洋流基本知识、现实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
5.视频观看与感悟:
观看与洋流相关的科普视频,如《探索发现——神秘的洋流》,并撰写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全球洋流分布的基本格局。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各大洋的洋流系统。
学生能够运用洋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渔场的形成、海洋污染的扩散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
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因,使学生对洋流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图、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段海洋中船只航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水的流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流动?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2、讲授新课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强调洋流的两个特点:常年稳定、大规模。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解释暖流和寒流的定义: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举例说明:如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一般是寒流。
洋流的成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例如,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洋流的学习,简单地了解洋流的概念,掌握洋流的分类方法。
2.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具1.多媒体课件2.电子教鞭七、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式讲授八、讲授提纲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0-5 洋流的概念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小故事,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洋流的概念6-15 洋流的分类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案例,以及视频,思考、总结洋流的分类引导,总结,带领学生做题加深学生的理解16-17 洋流的影响因素认真听讲并思考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影响洋流的三个因素18-3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仔细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跟着老师的黑板上画图思路一起自己在下面画;通过对太平洋海区的观察以及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学生的配合下在黑板画出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图,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34-4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P63页“活动”,思考问题1、2、3、4分别说明了什么?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并总结归纳四点影响。
留下引申思考题以及课后作业。
九、教学过程【播放案例】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引言洋流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中引入海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作为部编人教版教材的教师,设计洋流教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设计洋流教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洋流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与海外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通过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校和城市介绍:了解学校和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旅游景点等。
2. 日常生活和交流:介绍日常生活的常用表达和交流技巧,包括问候、表示喜好、购物、用餐等。
3. 文化比较:通过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文化的背后原因,培养跨文化意识。
4. 项目合作:设计课程项目,让学生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如共同策划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份产品等。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校和城市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模拟:设计日常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使用英语进行真实场景的交流。
3. 对话练习:安排学生成对练习对话,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项目合作:分组安排学生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1. 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口语考试,让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学校和城市介绍,以及日常生活情境。
2. 项目成果评估:评估学生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的项目成果,包括创意性、团队合作和表达准确性等。
结论通过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地理洋流教案模板及反思
地理洋流教案模板及反思教案标题:地理洋流教案模板及反思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洋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了解地理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 掌握地理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地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地理教科书和教学PPT。
2. 地理世界地图和洋流图。
3. 视频资料关于地理洋流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各大洋洋流的分布。
2. 知识讲解:使用教学PPT,讲解地理洋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和特点。
3.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地理洋流的形成和对气候、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地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并列举实际例子。
5.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地理洋流对该地区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6.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地理洋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强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关于地理洋流的相关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理洋流影响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能力。
4.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他们对地理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能否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3. 教学活动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4. 教学评估方式是否全面,能否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5. 教学过程是否顺畅,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6. 学生的学习反馈和问题是否及时解决,是否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通过反思和不断改进,教师可以提供更好的教案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成因、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 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的存在和分布。
2. 洋流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流的定义,讨论并总结洋流的分类。
3.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洋流案例,分析洋流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尝试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船只在特定海域航行更顺利。
6.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并选择一个洋流案例,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具体作用。
2. 探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各自选择的洋流案例,互相交流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成因、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洋流课题的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特点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洋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环境的思想。
教学重点:1. 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特点。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
2. 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海洋环流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洋流?洋流对地球环境有什么影响?2.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关于洋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1. 洋流的定义- 引导学生回顾海水的运动现象,明确洋流的定义。
- 强调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流动,具有方向、流速、流幅等特点。
2. 洋流的分类- 介绍按成因分类的洋流: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 介绍按性质分类的洋流:暖流、寒流。
3. 洋流的分布特点- 分析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赤道洋流、副热带洋流、副极地洋流、极地洋流等。
- 通过地图展示洋流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运、渔业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张全球洋流分布图。
2. 学生分析洋流对某个地区的气候、渔业等方面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特点以及影响。
2. 强调洋流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地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有关洋流的资料,了解洋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关注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3)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讨洋流的形成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洋流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分析;(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地图和图表;(3)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电脑;(3)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分布规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3)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1)提供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4. 实践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的能力。
世界的洋流教案
世界的洋流教案第一篇:世界的洋流教案洋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本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
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质疑与交流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①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学会运用课本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据《彭城晚报》报道,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
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
原来,此信是她56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佛得角的时候写来的,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
不久,乔治殉职海底。
谁想此瓶竟漂流了56年。
那么这封信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学生分析回答: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归纳并过渡:这封信是如何利用洋流到达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来揭开本次事件的神秘面纱。
板书:洋流自学: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和63页“全球洋流分布”图,思考1.怎样的海水运动才能成为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分有哪些类型?3、从纬度角度考虑,寒流和暖流的流向一般应是什么方向?学生阅读、回答:教师总结: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低(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板书:一、洋流的概念二、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暖流和寒流多媒体:放映全球洋流图教师讲解:这是一副全球洋流图,如在太平洋我们可以看到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组成。
高中洋流教案
高中洋流教案【篇一:洋流的教学设计】洋流的教学设计——邓正华【篇二:洋流教案】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文峰中学李小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重点难点】1.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教学过程】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二..洋流的形成1.写出全球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方向2.绘制洋流模式图3.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3、南极大陆外围: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三、课堂实践1、绘出太平洋、南印度洋的洋流2、绘出大西洋的洋流四、学以致用1. 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2.在十几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
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
为什么?3.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经过北印度洋,夏季返回?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关于作业】【课后反思】【篇三:《洋流教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洋流》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能力;(2)绘制大洋环流简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第二课时)洋流
教学重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过程
课件显示:
展示: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
板书:
一、洋流
推进新课
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
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概念和作用,那么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板书:
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师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些海区?每一类洋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生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学生回答后,师生结合板图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许多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师(板图讲解)中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①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如上图)
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风向和北赤道、南赤道暖流流向。
师②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在强大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洋流分别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海域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将两幅图叠加,形成如下洋流:
师受东北信风作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在大洋两岸受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另一部分分别向北、向南流向两侧的高纬度。
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大洋东岸遇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另一部分在北半球流向纬度较高的极北地区。
以上南北方向的洋流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即副热带环流。
生将上述洋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环流系统。
(如下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观察后回答:
生1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
(呈逆时针方向)
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
(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
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
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
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
(印度洋组)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
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投影:
(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
师(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
板书: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P63活动,思考后回答:
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众多,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问题3:说明洋流对航运有影响,顺流航行快。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课堂小结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
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