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种植技术大全
猪苓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猪苓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猪苓(学名:Poria cocos)作为一种传统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苓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猪苓的种植和养护。
正文:一、猪苓简介猪苓是一种真菌,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中。
它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以及保健品生产。
因其羊肚菌形似猪牙,所以得名猪苓。
二、猪苓的养殖方法1. 土壤选择和制作:猪苓适宜生长于酸性土壤环境,pH值在4.5-6.5之间较为合适。
在选择土壤时要注意排水良好,避免积水。
2. 发菌材料准备:猪苓的发菌材料主要是乾燥的猪苓菌核(即菌子)。
在选购时要确保菌核的品质良好,外观无霉变、虫蛀等问题。
3. 泡发阶段:将猪苓菌子均匀撒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泡发至增大2-3倍且表面润滑为宜。
之后将泡发好的猪苓菌子提取出来备用。
4. 撒菌阶段:在准备好的土壤上均匀撒上泡发好的猪苓菌子,然后轻轻压实土壤表面,以保持湿润条件。
5. 养护阶段:在养护期间,需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过度积水。
同时,要注意疏通排水口,避免大雨导致猪苓根部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
6. 采摘阶段:猪苓整个生长周期通常为1年左右。
当猪苓菌丝包裹腐烂木质部分、呈现白色且手感发硬时,即可进行采摘。
三、猪苓的注意事项1. 防治病虫害:猪苓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真菌、昆虫等害虫的侵袭。
养殖者应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使用有机农药。
2. 合理施肥:猪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适量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猪苓适宜生长在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理想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在养护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浇水,保持适宜的湿润度。
4. 选择正规的产区和供应商:市场上有很多不法商贩贩卖劣质的猪苓,甚至添加了化学成分进行处理。
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技术猪苓,又名山药、淮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益气健脾、补肺止咳、润肠利便等功效。
猪苓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因此也成为了许多药农和花农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猪苓的栽培技术,帮助需要栽培猪苓的人了解如何种植猪苓。
1. 土壤选择猪苓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同时,这种土壤也有利于猪苓的发芽和生长。
因此,在选择种植猪苓的土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泥土疏松的土壤,这有利于猪苓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避免选择酸性土壤,猪苓选用的土壤应该是微酸性或中性的;•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在积水的地方种植猪苓。
2. 繁殖方法猪苓主要通过地下块茎繁殖,而种植的方式有两种:2.1. 茎秧种植茎秧种植是将猪苓的茎切开,种到土中进行繁殖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猪苓生长期选取直径2-3cm的健康猪苓茎,并将茎洗净备用;2.将洗净的猪苓茎切成5-8cm长的段,每段上应有3-4个节;3.将猪苓茎段插入培育土中,埋好后适当浇水即可;4.约经过10-15天,猪苓茎段便会发芽。
2.2. 块茎分株繁殖块茎分株繁殖是将猪苓产生的侧芽分离出来,然后移植到新的土地上进行繁殖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猪苓生长期,选取直径4-6cm的健康猪苓块茎,并将块茎挖出;2.将块茎表面的泥土清除干净,并将侧芽分离出来;3.将分离出来的侧芽移植到新的土地上,注意距离要适宜,并浇上适量的水。
3. 环境要求在猪苓的种植过程中,为了保证它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满足以下的环境要求:•气候:猪苓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不过也要注意避免太阳直射;•水分:猪苓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需要适当对猪苓进行浇水;•光照:猪苓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在种植猪苓的过程中,需要放置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肥料:猪苓需要充足的养分来保证生长发育,可以适量施肥,但是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4. 病虫害防治在猪苓的种植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猪苓丰产栽培技术
猪苓丰产栽培技术猪苓,别名猪屎苓、地乌桃等,以其色黑而零落似猪屎而得名。
属真菌类多孔菌科核菌属药用真菌。
入药,有利尿、抗肿瘤、保肝、增强免疫等作用。
猪苓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国家,亚洲的日本也有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安徽、河南、湖北、福建、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
其中: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为主要产地。
一、猪苓的形态结构(一)子实体。
俗称“猪苓花”、“千层蘑菇”可食用,每年夏秋季节当气温在20℃左右时,在靠近地面的菌核(黑苓)顶部长出,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大量分枝,形成树状一大丛菌盖,高30—37厘米,小菌盖圆形直径1—4厘米,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形似花丛,为猪苓有性繁殖器官,孔状菌,孢子无色椭圆形。
(二)猪苓菌核。
有黑、灰、白三种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分别称做“黑苓”、“灰苓”和“白苓”。
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菌核,是在不同年限长出,前后相连,后者是由前者生长发育而来的,代表了猪苓菌核生长发育时的三个不同阶段,1、黑苓。
黑颜色的猪苓菌核,是由灰苓生长发育而成。
但在形成黑苓之后,因其生长年限、菌丝的老嫩颜色、菌核软硬和折干率等的不同,可分为黑苓和老苓(枯苓)。
黑苓,颜色黑但无漆黑光泽,其中有一部分呈褐黑色,由头年灰苓刚转变为黑苓,或转为黑苓时间较短。
菌核用手捏有弹性,掰开断面菌丝为白色或浅黄色,其菌丝生命力和繁殖力强,可用来做种苓,扩大栽培,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从菌核上萌发新苓(白苓)。
如手捏菌核顶无弹性,断面菌丝为黄色或灰黄色者,这种黑苓菌核可加工成商品猪苓。
再继续生长,表面颜色黑而光亮,菌核内部菌丝木质化程度高,并在菌核上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空洞,形似枯木,故叫枯苓。
这种菌核只能加工商品。
2、灰苓。
由白苓生长发育而成。
表皮灰褐色或灰黄色,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质地松泡体轻,断面菌丝白色、幼嫩,折干率仅28.3%,只能做种苓。
灰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核上萌发白苓。
猪苓种植的技术要点
猪苓种植的技术要点猪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开胃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中。
随着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猪苓的种植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猪苓种植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帮助。
一、选地猪苓喜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年平均气温15-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的山区。
选地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或丘陵地,避免低洼地和有积水的地方。
同时,要注意避开城市、工厂和污染源等地区,以保证猪苓的生长环境和质量。
二、整地猪苓喜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因此整地时要先进行土壤改良。
一般采用有机肥、磷酸二铵、钾肥等进行施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接着进行翻耕、平整、开沟,沟宽30厘米左右,深度20厘米左右,沟距1.5米左右。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土壤的水分,避免过干或过湿。
三、选苗选苗是猪苓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般选用猪苓的根茎进行繁殖,可以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根茎进行繁殖。
根茎的大小要适中,过大过小都不利于生长。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四、种植猪苓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
在沟中均匀撒上适量的肥料,然后将根茎放入沟中,根茎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20-25厘米左右,然后轻轻覆土,覆盖厚度一般为3-5厘米。
接着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五、管理在猪苓生长期间,要进行适当的管理。
首先要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松散,促进根系的生长。
其次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土壤水分,避免过干或过湿。
在猪苓生长后期,要适当进行修剪,促进猪苓的生长和发育。
六、收获猪苓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也就是猪苓的休眠期。
收获时要用锄头将猪苓从土中挖出,然后清洗干净,晾干或烘干后即可入库保存。
总之,猪苓种植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农民朋友们认真掌握种植技术,并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苓的生长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是一种野生的药用真菌,常见于林间、山野或田园的湿润环境。
由于猪苓的生长环境特殊,种植猪苓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种植猪苓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到适合的生长环境:猪苓喜欢在潮湿、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通常在山林或田野中可以找到。
在选择种植的地点时,要选择坡度适中、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2. 培育种子或菌丝体:猪苓的种植可以通过培育种子或菌丝体进行。
在野外收集到的猪苓菌丝体可以进行培养和繁殖,也可以购买猪苓种子或菌丝体作为种子材料。
3. 建立培育基地:选择适合的培育基地,可以建立猪苓的种植基地,进行土壤处理、埋蔷、配置土壤等环节。
4. 培育猪苓:猪苓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培育,需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进行。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适量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防止过度的日照和干燥。
5. 收获和加工:猪苓的收获时间通常在适当的生长周期后,要注意及时采收然后进行加工,制成中药材。
总的来说,种植猪苓需要根据其生长环境和特点,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方案。
同时,也需要注意猪苓的保护和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猪苓的生长和质量。
猪苓的栽培技术
04
水肥管理:根据猪苓生长需求,合理灌溉和施肥
05 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猪苓的采收与加 工
采收时间
04
采收后处理:去除杂质,
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03
采收方法:人工采挖,注
意保护猪苓的完整性
02
采收条件:猪苓子实体成
熟,表面光滑,颜色变深
01
采收季节:夏末秋初
采收方法
采收时间:每年7-9月 采收步骤: 清理:去除泥土,洗净猪苓 加工方法: 筛选:根据猪苓的品质进行筛选
采收工具:锄头、竹筐等 挖掘:从根部开始,小心挖掘,避免损伤猪苓 晾晒:将猪苓放在阳光下晾晒,直至干燥 切片:将干燥的猪苓切成薄片 包装:将筛选好的猪苓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加工处理
01
采收时间:夏末秋初
03
加工方法:去皮、晒干、切片
02
采收方法:人工挖掘
04
保存方法:干燥、通风、避光保存
猪苓的病虫害防 治
土壤温度:适宜的 4 温度范围为15-25 摄氏度
土壤养分:富含有 5 机质和矿物质元素, 如氮、磷、钾等
气候条件
温度:适宜 的温度范围 为15-25摄
氏度
湿度:要求 较高的湿度, 一般保持在 70%-80%
光照:喜 阴,避免 阳光直射
土壤:适宜 生长在疏松、 肥沃、排水 良好的土壤
中
空气:要 求空气流 通,避免 闷热环境
常见病虫害
猪苓白 猪苓炭 猪苓根 猪苓线 猪苓蚜 猪苓螨
粉病
疽病
腐病
虫病
虫
虫
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A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 施用氮肥
C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
以菌核作药用,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
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
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菌核呈长形块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姜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
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或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
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3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
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
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一、生长习性猪苓生长发育需要密环菌提供养料。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
土壤含水量以12~30%为宜。
pH值以4.5~5.8为佳。
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黄壤土为佳。
二、培养密环菌材和菌床1、母种制作:原料配方:马铃薯200克(去皮)、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制作时,先将去皮的马铃薯切成薄片,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半小时,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
然后将琼脂放入滤液中溶化。
再加糖搅拌均匀。
并将水补充至1000毫升即成液体培养基。
将液体培养基用漏斗趁热分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上面用双层牛皮纸包扎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后,取出带培养基的试管趁热斜放,冷却凝固成斜面培养基,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将密环菌组织或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成密环菌母钟。
2、原种制作: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麦糠20%、木屑29%、石膏粉1%。
将上述配料加水适量,调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内。
料中心打透气孔,用棉赛将瓶口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
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并置于22~26℃室温下培养17天左右,菌丝布满培养料时,即得原种。
猪苓种植技术
猪苓种植技术
猪苓是一种地下块茎植物,常用作中药材。
以下是猪苓种植的一般技术:
1. 地点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最好是沙壤土或土壤深厚、肥沃的红壤。
2. 种子选择:猪苓可以繁殖种子、茎块或分株。
建议使用茎块或分株繁殖,以确保种子的品质和繁殖的成功率。
3. 时间选择:最好在春季开始播种或繁殖,环境温度适宜时,生长较好。
4. 播种方法:将茎块或分株按照一定的距离排列在种植床上,埋入土壤中约10-15厘米,距离要保持20-30厘米,保证茎块互不影响。
5. 管理措施:保持土壤湿润,适量浇水,以保持适宜的水分。
同时也要注意杂草的清除,保持猪苓生长的空间。
6. 施肥方法:猪苓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在播种前或生长期适当施入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
7.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猪苓疮病、霜霉病等,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或天然的有机农药进行防治。
8. 收获与储存:猪苓一般在生长期60-80天后可进行收获,茎
块可以挖掘出来进行干燥和储存,通常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储存。
以上是一般的猪苓种植技术,实际操作时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药猪苓的种植
中药猪苓的种植中药猪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消肿等功效。
下面是关于猪苓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回答。
一、猪苓的种植方法:1. 地块选择:猪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选择在农田中部或山谷中部种植,可以利用坡地或者农田边缘的低洼地种植。
2. 地力整理:秋季将猪苓选地地块进行平整,清除杂草,深翻约30厘米,将草根、杂质等去除,改善土壤质量,使其适合猪苓种植。
3. 种子处理:猪苓繁殖有种子、块茎繁殖。
采种子繁殖时,将干燥完好的种子进行萌发处理,可以采用温水浸泡处理10小时,再用湿沙或腐熟生物质外包装恒温50天左右;块茎繁殖时选用表皮饱满无病害的块茎进行剖块繁殖。
繁殖时土壤温度要求在20-25之间。
4. 播种管理:在燥热的季节实施防晒,盖草帘或盖草帽。
幼苗生长期,要注意及时除草、除虫,干旱期保持湿润。
生长期间适当进行保施肥料,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追肥措施。
5. 病虫害防治:猪苓可能会受到蚜虫、菌核菌、霜霉菌等病害的侵害,应及时进行防治措施。
药物防治时要选择对猪苓有特效的药剂,遵循药剂使用说明,注意药物与水分的配比。
二、猪苓的注意事项:1. 温湿度要求:猪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湿度控制在70%左右。
要选择温暖、阳光充足的种植地块,避免寒冷和冰冻的环境。
2. 土壤肥沃:猪苓要求土壤肥沃,可进行有机肥或化肥的追施。
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追施一次有机肥,与耕作结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3. 水分管理:猪苓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能过湿。
需注意合理浇水,避免积水,以免造成根部窒息。
干旱期要实施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
4. 病虫害防治:要定期观察猪苓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等方法,但要注意使用安全、环保的防治药剂。
5. 采收和储存:猪苓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生长季节结束后的秋季,当猪苓的地上部分枯黄后即可采收。
采收时要注意不损伤地下块茎。
采收后的猪苓要进行晒干和贮存,防止霉菌滋生。
猪苓高产种植技术
猪苓高产种植技术猪苓别称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的菌核,入药有利小便、渗湿的功能,近年来发觉还发觉有抗癌作用,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均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长特性猪苓喜肥沃潮湿、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在地面下5厘米温度8~9℃时开头生长,15~20℃时生长最适,25~30℃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或者长出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以孢子繁衍生息。
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
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
栽培备料猪苓种植选择栎类,桦树,槭树,枫树、赤杨、桑、柳等多种材质坚硬的阔叶树木锻,直径10厘米左右,锯成长60厘米,晾晒10~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然后将其每隔3~5厘米,按品字形打三行孔,将猪苓菌种塞满孔内。
选地整地猪苓种植应选择潮湿,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坡向以西南或西北向的二阳坡为好,坡度在20~30度之间。
地选好后,顺坡挖窖培育,窖深50厘米,长和宽各70厘米。
栽培时间猪苓的栽培时间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下窖培育将窖底挖松7~10厘米,放入1/3的腐殖质土,整平后,铺一层浸湿的干柞叶,将猪苓菌棒平放在树叶上,间距6~10厘米。
棒与棒之间放一些蜜环菌枝,然后将蜜环菌栽培种撒在树叶树枝上。
将小猪苓紧贴在蜜环菌棒旁。
然后填充腐殖土,轻轻压紧,不留空隙,松紧适度,不要压得太实。
最终,掩盖细土10~15厘米,窖顶盖枯枝落叶,稍高出地面,使呈龟背形,以利排水。
栽后管理猪苓培育不施肥、不除草,让其保持野生状态,但要常常保持窖土适当潮湿,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
也不要任意翻看,以免破坏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采收加工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
猪苓的种植技术
猪苓的种植技术猪苓别名猪茯苓、猪灵芝,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也是著名的中药,具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
那么猪苓该怎么种植呢?一起来看看吧。
1、选地人工栽培猪苓最重要的就是选地,选地要从地形、地势、植被以及土壤等多方面进行,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500米的地区,以半阳半背坡向为好。
植被宜选择柞、桦、槭、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土壤以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沙粘土为宜,土壤呈微酸性。
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种植。
选地后就要有顺坡挖窝,窝与窝之间控制株行距30×50厘米,而且还要有排水沟,而窝的规格一般为长1米、宽70厘米、深15厘米。
2、材料准备首先要选择良好的菌柴,适宜选择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这些树种的皮厚质量,负载蜜环菌生长环境,而且营养丰富,能为菌种提高持久的营养供应,有利于高产。
还要准备好猪苓菌核蜜环菌种,菌种应该选择菌丝粗状、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的优质菌种,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产的猪苓。
3、繁殖方法首先在窝底铺一层2-3厘米厚的树叶,将蜜环菌掰成小块均匀的撒在树叶上,再将猪苓生长素撒在树叶上。
最后吧菌柴摆好在树叶上,菌柴阿金要有一定的间距,3-5厘米为宜,再用混合物将间距填满。
将猪苓菌掰成小块,均匀的摆在菌柴的两侧上,在覆盖一层树叶,树叶上覆一层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在用树叶覆盖。
4、管理栽培猪苓的功效点在于温度,猪苓在10厘米深处,地温在10度时即可萌发,萌发后在18-22度生长最快,一旦温度超过28度生长缓慢,低于9度或超过30度会停止生长。
所以在管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地温,其他管理较为简单,不用施肥,不用除草,使其保持自然生长即可。
猪苓种植技术资料大全
猪苓栽培技术猪苓别名豕苓、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是一种特殊的药用菌。
猪苓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地上部分的子实体“猪苓花”可食,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佳肴。
药用部分为地下菌核,含有麦甾角醇、α-羟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猪苓聚糖等,因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猪苓主痰症,解毒盅注”,“久服轻身耐老”。
中医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现代医学提取“猪苓多糖”治疗肿瘤效果良好。
因此,猪苓的开发价值极大。
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猪苓属于低温菌类寄生真菌。
一般在12月份冰冻之前或春季3月解冻之后直至5月均可栽培。
但冬季栽培比春季栽培要好,因为冬栽可使蜜环菌与猪苓有充足的接触时间,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然后才能确保猪苓菌核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获得丰产。
二、选择良种猪苓有猪屎、马屎和鸡屎等形状,在选种时要选择猪屎和马屎状的作种苓。
菌核乌黑质坚的繁殖和再生力弱,不能作种用。
选种时间为10-12月,此时核浆已定型,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内含有机物质多,种内营养丰富,繁殖和再生力强。
寄主也要选择蜜环菌索生长旺盛的树根木段,以利猪苓菌核接触菌索而尽快得到良好营养。
因此,选择和培植蜜环菌是栽培猪苓的重要一环。
三、栽培方法要获得猪苓高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场地理想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在30-40度、腐植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之地。
2、精选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较好,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皮厚质良,负载蜜环菌生长的营养丰富,持久性强,有利高产。
3、种植深度由于猪苓喜阴凉怕热不怕寒,在培育时应高寒浅坑,窖深应在30-40厘米;低山深坑,窖深应为50厘米;阴蔽的地方要浅,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4、菌核栽埋把砍过鱼鳞口的新柴段和蜜环菌段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种放在蜜环菌棒与新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作为传统中药常用之一,多用于煲汤治疗,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又可治蔓藤,
疗湿热,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因其药力广泛,被称为特种药材。
猪苓栽培有许多方法,以下是两种最常见的方法:
1. 种子繁殖:采用自然灌溉的方法,在田外撒播猪苓的种子,然后将种子保持湿润,使其发芽,当种子发芽后,在苗床上移植,再用温水浇灌,保持湿润,即可栽培出优质的
猪苓苗。
2. 根茎繁殖:采用梭浆繁殖的技术,依据根茎种子的繁殖规律,利用梭浆衍生种子,可生长出大量幼苗,可被移植到备选地。
猪苓栽培在田间还需要考虑种子质量,防止病虫害,管理措施应在田间灌溉,施肥,
施药,田间除草等。
此外,猪苓需要的土壤特性是土壤质地肥沃,疏松,适宜湿润,保证适当的土壤湿度,以帮助植物发育,使植物活力旺盛。
最后,经过管理畜林专家判断,猪苓栽培技术可以增加猪苓的产量,提高其质量,让
更多消费者获得口感纯正的猪苓。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土壤:适宜生长在疏
松、肥沃、排水良好
的土壤中
光照需求
光照强度:猪苓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强度 应适中,避免过强或过弱。
光照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猪苓生长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每天 至少需要8小时的光照时间。
光照质量:猪苓生长需要高质量的光照,应选择 光照质量较好的光源,如自然光或人工光源。
光照均匀度:猪苓生长需要光照均匀,避免光照 不均匀导致生长不良。
猪苓的栽培方法
选种与育苗
01
育苗:采用无菌培 养基进行猪苓菌丝
的培养
02
03
培养:控制温度、 湿度等条件,促进
猪苓菌丝生长
04
选种:选择优质、 抗病性强的猪苓品
种
接种:将培养好的 猪苓菌丝接种到适
宜的培养基中
栽培密度
合理密度:根据土壤肥
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确 01
定适宜的栽培密度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 穴播等方式进行播种
治疗方法
预防为主,综合 防治
定期检查猪苓生长 情况,发现病虫害 及时采取措施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避免产生抗药性
加强猪苓生长环境 的管理,保持良好 的通风和湿度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如使用生物农药、 天敌等
猪苓的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每年 7-9月
采收方法:人工 采挖
采收标准:猪苓 成熟,表面光滑, 肉质饱满
包装:用塑料袋 或纸箱包装,便
于运输和储存
加工处理
01
采收时间:夏末 秋初
02
采收方法:人工 挖掘
03
清洗:去除泥沙、 杂质
04
干燥:自然晾晒 或机械烘干
05
猪苓栽培技术大全
猪苓栽培技术大全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
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
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
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臵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臵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
室内栽培时应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
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50~80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1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2瓶、鲜(湿)段木40~50千克;或者菌种1~2瓶、菌枝3~5千克、段木40~50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准备菌材45~50千克。
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的经济价值评估
单产价值
猪苓的单产价值较高,每公顷可产鲜猪苓3000~6000千克, 折干率为25%~30%,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每公顷可获得 15~30万元的产值。
附加值开发
猪苓除了作为中药材使用外,还可以开发出多种保健品、食 品、化妆品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猪苓胶囊、猪苓饮片 、猪苓糖浆、猪苓面膜等。这些产品的开发将进一步增加猪 苓的经济价值。
02
追肥
每年5月份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每亩分别施用10公斤和20公斤。
03
排水
保持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猪苓的主要病害是黑腐病,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主要虫害是地老虎和蛴螬,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
04
猪苓的采收与加工
猪苓的采收
采收时间
干旱和涝害
干旱会导致猪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需要定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涝害则会使猪苓根 部腐烂,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采收与加工
猪苓生长周期为2-3年,可在秋季采收,采收时避免损伤猪苓。加工方面,可采用晾晒或 烘干的方法,以便长期保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运输
猪苓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和受潮,并保持通风。
05
猪苓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猪苓的市场需求分析
国内外市场需求
猪苓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国内市场需求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此外,欧美、日本等国家对猪苓及其制 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不同用途市场需求
猪苓主要用于中药材的配方和提取物等方面,其市场需求量较大。另外,猪苓还 可用于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这些领域对猪苓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
人工种植猪苓的方法一、对环境的要求猪苓适宜在疏松、湿润20℃—50℃的向阳坡上生长,对温度变化敏感,当气温8℃以下、25℃以上时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15℃—24℃。
栽培猪苓应选用PH值5—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砂壤土或黄土,尤以腐殖质壤土为宜。
猪苓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于树木上,必须依靠环菌提供养料。
猪苓对氮、磷、钾肥要求不高,种后一般不需施肥。
二、栽培方法1.菌材培育:蜜环菌是供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在栽培猪苓前要先培育蜜环菌的菌枝、菌棒、菌床。
①菌枝培养:于3月—8月选直径为1cm—2cm的伴生树枝条,截成6em-10em长的小段,在0.25%硝酸铵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备用。
挖一长、宽、深分别为60cm×60em×30cm的坑,坑底铺一薄层树叶,将浸泡好的树枝段在坑内靠紧平铺2层,上面再靠紧摆放带有蜜环菌菌素的根或菌材,上面再覆一层薄土,后再摆上两层树枝段,如此反复摆放6层—7层,最后在最上层覆土5cm—6cm厚,并以树叶覆盖保护培育40天即可。
②菌棒培养:将选好的直径6cm-12cm阔叶树枝干最好是壳斗科植物锯成40cm-80cm长一段,在木段上,每隔10cm—15cm砍一深至木质部的小口,将蜜环菌菌种接种于小口处。
将接种后的木段搭成井形架,置于15℃左右的温度下培养2—3个月即可。
也可按菌枝培养方法,将段木置于坑底,每层靠紧平铺100根—200根段木,两层段木之间加入蜜环菌枝2—3根,用土填充空隙,共摆铺4—5层,最上层覆土10cm厚。
③菌床培养:一般于6—8月或10月至翌年3月进行。
先挖30cm深、60cm见方的坑,坑底铺一层树叶,摆放新鲜伴生树木段3根—5根,其间距2cm-3cm,放菌枝2根—3根,盖薄层砂土,上面覆土10cm厚。
2.菌核的培植①制备菌种:在夏季采收到猪苓后,将猪苓子实体随即晾干切忌熏烤、曝晒或雨淋,揉成粉末状,即成繁殖孢子菌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苓栽培技术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
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
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
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
室内栽培时应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
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50~80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1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2瓶、鲜(湿)段木40~50千克;或者菌种1~2瓶、菌枝3~5千克、段木40~50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准备菌材45~50千克。
(6)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10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栽培沟(窝、畦)修建: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40~50厘米,宽10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
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30厘米厚,对畦内喷洒800倍多菌灵(粉剂),进行杀除杂菌,2~3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在山坡上可选20~50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厘米、长宽约1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20厘米左右。
注意要点:一是要有适当遮阴度,最好在6~8月份时遮阴度在60~80%,以免土层直晒后水分大量流失,使热量传导至坑内,影响猪苓及蜜环菌的生长或生存。
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为准。
在林荫下、果园内、平地上的栽培:可挖深30~50厘米、宽60~100厘米、长度不限的栽培沟。
在裸地上或遮阴度严重不足的平地上栽培:栽培沟可参照林阴下挖建,可以采取种植南瓜、丝瓜等长蔓植物遮阴的方式,也可在栽培沟表面覆以秸秆、杂草予以遮阴。
总之,以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目的。
平地上的栽培,关键的要素是选择的地块应尽可能达到既保水、又不积水的要求,这就要求该地块的土壤质地应疏松、但又不是漏水漏肥的纯沙质土,并且在汛期土壤渗水性较好、地表不形成积水,具体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
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的栽培:可参考室内栽培方式进行。
(8)苓种选择;一般应使用100克以下的灰苓作为苓种,最小为30克,大者亦不超过100克;没有灰苓时,可使用黑苓,但需进行掰块,一般每块可控制在70~120克左右。
注意要点:仔细检查,用作苓种的灰苓或黑苓,块不得自身携带病菌及害虫类。
(9)栽培操作:使用蜜环菌菌材栽培:在栽培畦(窖、沟)底排放一层间隔7~15厘米的菌材,有条件者可先铺一层2~5厘米厚的树叶,然后即排放菌材,填充沙土,与菌材持平,采取大约平均分布的办法,在蜜环菌菌索较多处排播苓种,一般每平方面积上可排播10个左右,并注意苓种之间的距离应基本差不多。
播上苓种后在上面撒铺一层已经预湿的树叶,约2~5厘米厚度即可;然后再排放一层菌材,填沙土至与菌材持平后,再播入10个左右苓种,要求同上。
撒铺一层树叶后,填沙土约15~20厘米厚度稍拍实。
山坡上栽培时,应使栽培窖表面稍有凹陷,以便尽量接收雨水,并同时使周边植被茂盛,既保持水土,又使之遮阴。
在林地、果园等平地,则应根据土质、地形以及季节等合理确定其凹凸,比如土质偏砂性时,适当使之凹陷,土质偏粘时,则应适当凸起,以免积水,并且,汛期一般应使之稍有凸起,也是为了避免积水。
在室内栽培时,则不必有此顾虑,直接覆平、正常管理即可。
使用蜜环菌种栽培:或因来不及培育菌材、或因运输不方便等,可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直接进行栽培,生产效果不错。
基本操作程序同菌材栽培法,只是用段木替代菌材,并在段木上适当“砍花”或打孔,以使蜜环菌能尽早地对段木形成侵染,早日长出菌索并与苓种结合。
注意要点:一是蜜环菌种繁殖(继代培养)代数要少、菌龄应适当,老化、退化的菌种一律淘汰;二是菌种播入时应塞进段木的砍口或钻孔内,尽量结合紧密;三是段木砍口只破坏其皮层即可,不必深入木质部,砍口应斜向进行,使皮层外翘,以便塞入菌种。
3、有性栽培:所谓有性栽培,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如孢子分离、组织分离等手段,分离出猪苓的非组织块茎菌种,该菌种保持其菌丝体形态和特征,将其与蜜环菌结合后生长出猪苓菌核即其块茎组织。
其菌种的分离有两种基本方法,即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简介如下:(1)菌种制作:组织分离:即业内所说的菌核分离或块茎分离。
基本方法为:首先,制作接种用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糖15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2克、食母生4片、维生素B11片,常规操作,制成斜面或平皿,熏蒸待用。
其次,选取刚刚挖出1~2天、无病虫害附着、健壮、饱满、新鲜的灰苓,使用清水冲洗后,于无菌水中浸洗5分钟,使用0.3%新洁尔灵冲洗表面后,进入无菌操作阶段,即可带入超净工作台,然后使用0.2%升汞溶液擦洗表面,待用。
第三步,手术刀经灼烧灭菌后,将猪苓菌核表皮组织削去一层,每削一次更换一只刀片,再将内核组织切成3~5毫米厚的片,纵向切至2毫米宽、长度为3~5毫米。
预先配制0.2%金霉素溶液,将猪苓种片从中蘸一下即可取出,随即用接种针、铲接入培养基试管或平皿中;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
接入试管的菌核组织块,在25℃条件下经约3~5天,即可萌发出新生菌丝,再过约3~5天,其气生菌丝即可深入基质内,培养基外的气生菌丝约15天左右即可变为褐色,开始老化,正常生产应在气生菌丝为白色、并有部分基内菌丝时,开始转接二级种,或者在气生菌丝占据斜面2/3左右时进行低温保存,待转接。
孢子分离;即利用猪苓子实体所产生的孢子作为种源,既可先培养纯菌丝,亦可直接将孢子进行播种。
基本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习惯做法,将猪苓所产生的子实体(猪苓花)成熟后晾干,打碎成粉,该菇粉中即有大量猪苓孢子存在,栽培时将其作为种源播入即可。
第二种是将猪苓子实体鲜品直接打碎后播入。
第三种是采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猪苓纯菌丝,按一、二、三级的菌种制作程序进行常规生产,最后使用其二级或三级种作种源,与蜜环菌进行同播即可。
(2)栽培方式:程序及操作基本同无性栽培,只是猪苓种源有所不同。
一般可按每平方栽培面积2瓶的用量使用。
(3)注意要点:首先,取得猪苓子实体后,应使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防表面带有杂菌或活虫及虫卵等;其次,在进行打碎之前使用升汞溶液冲洗一次,晾干后再打碎处理。
第三,获取孢子进行纯菌丝培养时,应密切观察,25℃条件时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以防某些病菌被其菌丝掩盖;第四,提前作好计划,周密安排时间,以防菌种老化。
第五,有性栽培时,要求将段木钻孔后,将猪苓菌种塞入孔中,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其活力。
4、管理措施(1)温度管理:猪苓作为一种真菌,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二者开始萌发,达到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如达到26℃以上,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达到30℃时,即进入高温休眠。
根据该特性,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
实践表明,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但是,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
总之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28℃以下,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是夏季管理。
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各种方法均可,目的是增温、保温,只要使土层内保持12℃以上,猪苓即可缓慢生长。
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8℃以下(零下20度不死亡),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
(2)水分管理: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导致其带伤播种,正常条件下,伤口愈合需要约5天左右,因此,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约每7~10天浇一次水,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30%~40%之间。
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大旱天气等,则应加大浇水频率,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3)保护管理:第一,遮阴管理。
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如在室内栽培,不存在遮阴问题。
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
第二,蓄水、排水。
野外尤其山坡栽培猪苓时,春季干旱时,应将栽培坑(沟)下游方向稍加围高,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但当汛期雨水频繁且雨量较大时,则应将栽培坑稍加屯高,以免存水。
第三,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需要相应的土壤通气性,因此,应防止人畜践踏,尤其大牲畜的践踏,将使栽培坑被踏之下陷,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又使之下凹积水。
(4)通风管理:该项管理主要针对地下室、防空洞之类场所,该类场所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通气性差、湿度高且稳定,因此,应予定期通风,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通风换气不仅排除其中二氧化碳等废气,而且还可顺便降低其湿度,从而为猪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