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现实:昏沉的夜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课后反思《好的故事》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第一篇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由于鲁迅先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首先让学生在家查找鲁迅的有关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本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结合课后练习题1,交给学生方法,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于梦境的概括语句“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要求: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一个是对于梦境的静态描写,另一个是动态描写,孩子们找的比较准确,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结合学生查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老百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作者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的安定,幸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篇一:26.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爱听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的作品)二、检查预习1.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

(1)教师提示学生借助课后第一题,让学生明确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2)关联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回顾理解词语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猜测,再借助注释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只需知道大意;在无法理解的词语旁作记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按下图提示找出相应的段落。

2.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课件出示句子:◇我闭了眼睛……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1.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学生合作交流: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来理解。

)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

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因此“昏沉的夜”象征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

《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

《好的故事》教案教案:《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好的故事,掌握基本的故事结构和写作技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创作一个合乎逻辑和有趣的故事;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教授基本故事结构和写作技巧;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构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情节;2.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吸引读者;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故事的概念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出故事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好故事的看法。

提问:1.你们觉得什么是好的故事?2.你们喜欢听哪些类型的故事?3.你们对故事有什么期待?Step 2 教授基本的故事结构通过讲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起承转合。

讲解内容:1.故事的起承转合包括:引入背景和情境、冲突的出现、冲突的发展和解决、故事的结尾和总结;2.每个部分的重要性和功能。

Step 3 举例分析优秀的故事选择一到两个优秀的故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好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分析内容:1.故事的情节设计是否吸引人;2.角色的形象是否鲜明,语言表达是否生动;3.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是否合理和紧凑;4.故事结尾是否令人满意。

Step 4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根据学生们对好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作。

指导问题:1.你想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3.故事中的冲突是什么?冲突如何发展和解决?4.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Step 5 学生互相分享和反馈学生们根据自己创作的故事,互相分享和反馈,共同提出改进意见。

分享内容:1.学生们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分享;2.分享时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情节设计和结构的合理性。

Step 6 撰写故事的要点总结让学生根据故事创作的过程和收获,总结撰写好故事的要点和技巧。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搁、综”等12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称赞,以及对理想的强烈憧憬。

【教学重点】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教学难点】理解“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好的故事”是光明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脉络。

3.理解文章的特殊时代背景和难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6课《好的故事》。

2.出示课件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极其黑暗,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艰苦。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文,并及时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文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自读提示。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自读。

2.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较难懂,还有一些平常没接触过的概念。

学生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出示课件3:词语解析。

(1)石油:旧时指煤油。

(2)《初学记》: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等撰,共30卷。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

(3)膝髁(kē):膝盖。

(4)云锦:像锦缎一样美丽的云。

锦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5)乌桕(jiù):落叶乔木,叶子略呈菱形,秋天变红,花黄色,种子外面有白蜡层,用来制造蜡烛等。

叶子可以做黑色染料。

(6)伽(qié)蓝:梵语,指寺庙。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明确)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灰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咙”、“闪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子撕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视与沉醉,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六、重点句子赏析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尾处不乏意义深长。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要努力追回它,但是当"我" 去取笔的时候,连那一点红霓色的"碎影"也不复存在了。"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再小船里了。""我"从美的梦境又回到"昏暗的夜"一般的现实生存环境之中。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八、拓展延伸,提炼升华
结合散文背景,从我们学习过的《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中提炼鲁迅作品中的故乡情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文章首先描写了“我”在“昏沉的夜”靠在椅背上,进入梦乡,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

接着以“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为总领,点出了这个故事的特点。

围绕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作者描绘了梦境中回忆山阴道两岸的美丽风景,进而指出“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并具体描绘了这个故事中的“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最后,作者写梦醒时分,“好的故事”消失,“我”又回到了“昏沉的夜”,但“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读懂《好的故事》,需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要读懂作者是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

本文运用了象征和对比两种主要的写法,用“昏沉的夜”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用“好的故事”这个美好的梦境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鲁迅通过这样的写法告诉读者,他心中的理想是真切的、实在的。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学生的语言习惯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所以,课后题第一题提示了学生可以在初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鲁迅的文章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阅读鲁迅的文章时,理解上存在困难,尤其像散文集《野草》中的文章带有很多象征意义,学生在阅读时更是比较难从文字表面读懂文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入课后“阅读链接”的材料和课外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资料,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课内外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激思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和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第【1】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本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

《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美好的梦境。

2. 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3. 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美好的梦境。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时划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检测读词。

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石油鞭爆乌桕蒙胧伽蓝皱蹙虹霓萍藻参差追问词语意思:煤油鞭炮蒙眬寺庙皱缩彩虹浮萍长短不一的意思出示短语:泼剌奔迸的红锦带点拨:“泼剌”是拟声词,“奔迸”形容水的动态,这个短语要读的紧凑一些。

2.从课文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回顾内容,引入作者“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梦境,先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美丽、幽雅、有趣二、精读梦境。

(一)感受美。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文章第3—9自然段,师读第3、4、6、8、9自然段,学生读第5、7自然段。

师;这就是鲁迅笔下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读后你觉得美吗?你从哪里读出了这种美呢?(二)品读美。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哪些具体的描写让你感受到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研究作者美好的人生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小我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XXX笔下产生了如何的梦境?作者要表达如何的情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XXX,走进XXX的思想深处,走进XXX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展开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能够多种方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XXX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

《好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认识鲁迅”为中心组织课文。

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为我们呈现了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

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这篇课文,能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认识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难点是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好的故事”的特点,学习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好的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生理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对美好的事物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认为美好的事物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好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作者所描述的“好的故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了解“好的故事”的特点。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好的故事”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作者为什么会把故事称为“好的故事”?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好的故事”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通过“好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1.指名朗读描写“好的故事”的语句,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意图:《小花猫找汗》是一节听读游戏识字课,有一次组内教研过程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现在上听读游戏课太难了,尤其是长篇的科学故事性的文章,真不知怎么教给孩子?”。

其实对于小朋友而言,听读课本上的文章诗歌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既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增强识字的能力,每一篇诗歌有讲述一个知识点,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听读游戏识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花猫找汗》是一篇很适合低龄小朋友的科学童话,孩子们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

语言生动有趣,课文的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鉴于以上几点,我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1、复习学过的生字:猫猪狗牛马。

学习新授生字:说问汗吐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创作表演童话故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诗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杆字卡若干钓竿小鱼池教具小动物头饰若干个《小花猫找汗》动画片律动音乐《小动物》表演用背景幕布录像机。

活动过程:律动《小动物模仿操》教师领幼儿入座。

一、导入:播放动画片《小花猫找汗》。

二、听读游戏诗歌教学:动画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让幼儿发言,教师并依次贴出各种所说出的小动物的)(随后教师依次出示词卡:身上、舌头、脚掌、鼻子。

)教师引导幼儿玩“连连看”的游戏(请小朋友上前连线,把小动物和相对应出汗的位置的词卡廉洁,以此巩固关于小动物出汗部位的知识教育。

)三、复习学过的生字这些小动物还带来几个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把刚才的小动物翻过来,后面是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名称字卡:猫、狗、猪、牛、马。

)四、认读认读识字游戏“听声音认生字”游戏(老师或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对应的字卡)四学习新授生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

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1)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

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二、说教法与学法1.本课为欣赏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学生去教会有困惑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也就在跟上老师的思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3.提出悬念,利用漫画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鲁迅在本篇课文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暗示了与黑暗势力不懈抗争的决心。

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

教学设计中,以体会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为主线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来理解梦中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美的理想的追求。

注重积累运用,通过拓展练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鼓励摘抄优美语句,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发质疑,深入读文1.板书课题,直接导入: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在哪儿?2.介绍背景: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比较艰苦。

在这样的境况下,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文中,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适当介绍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词语,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搁在错综澄碧萍藻荡漾火焰瘦削瞬间凝视骤然掷石头陡然教师强调:“综、藻”是平舌音,“掷、澄、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本课的读音为“xuē”。

4.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

提醒并训练学生养成自学生字词的好习惯。

膝髁:膝盖。

伽蓝:佛寺。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骤然:突然;忽然。

蹙:皱(眉头);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目标:
1.借助相关资料,大致理解“好的故事”的内容和象征意义。

2.品味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想象美,加强文学审美体验。

3.初次走近“绝望的抗争”的鲁迅。

教学过程:
一、跳读,谈印象,了解文本特点
1.交流:通过预习,你对这篇文章有怎样的印象?
2.跳读第一、二自然段。

(1)交流:这样的夜、这样的人给你留怎样的印象?
(2)小结。

3.跳读三至九自然段。

交流:刚才的印象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4.跳读十至十二自然段。

交流:你们刚才的印象有没有又发生变化了?5.总结本文语言表达特点
【设计意图】:依据文本特点,有意识地降低阅读起点,并努力将阅读方法指导和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相融合。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以学生真实的学情做为教学的起点,努力为构建生本课堂筑基蓄情。

二、听读,猜词意,排除阅读障碍
1.尝试猜“石油”“鞭爆”“四近”“膝髁”“奔星”“繁响”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结理解生词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2)根据语文经验猜词意
3.听录音朗读第五自然段,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预设:“云锦”“乌柏”“伽蓝”萍藻”“复近”“夏云头”“水银色焰”
5.小结理解生词方法。

(1)联系上下文猜词意。

(课件:乌桕、云锦等图片)
(2)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搜索理解词意。

(课件:百度查找图片)
【设计意图】: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因此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成为本课的教学要务,此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理解生词的多种方法。

三、自由读,抓关键,寻找入梦途径。

三、自由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交流
1.读完之后你觉得鲁迅写的是我们所理解的“故事”吗?你抓到了哪些关键信息
2.如何才能读懂鲁迅的梦境?
【设计意图】:对于生活经验、语文经验相对匮乏的小学生来说,想要真正读懂这篇文章绝非易事,因此,在阅读时,教师有意识的点拨与方法的教授必不可少。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注意拿捏分寸,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摒弃越俎代庖的阅读教学方式。

四、品读,谈感受,读出梦境画面
1.自读4-7自然段,抓取喜欢的语句反复品读,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看到的画面和阅读感受。

2.交流预设
(1)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一同荡漾。

①你觉得鲁迅先生有没有必要列举这么多的事物。

②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画面。

(2)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白云织入村女中.......。

①这样的语言你能读出什么样的美感。

②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韵味。

3.总结学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读思、品、悟、交流中做到融情得法、顺学而导、学教…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学”于学生。

引导在默读中揣…有致。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唤醒学生学习摩语句、理解语意,想象鲁迅的梦境;品悟交流中捕捉关键词句“走进”梦境。

五、速读,借资料,引发阅读期待。

1.速读“阅读链接”。

2.鲁迅先生想要借助这篇《好的故事》表达什么呢?
【板书设计】
昏沉的夜→好的故事→昏沉的夜.

美丽
幽雅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