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 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 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_ )②会天大雨( _______ )③间令吴广(_______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___ ___)2 . 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或以为死(2)吴广以为然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 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文回答)5. 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了哪些舆论准备?简要谈谈他的做法?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各题。

文言文阅读七《促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七《促织》知识点汇总

促织一、主要语句翻译:1、“昂其直,居为奇货”:太高它的价格,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高价出售)。

2、“辄倾数家之产”: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3、“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就被狡猾的小吏报到县里(让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4、“旬余,杖至百”: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

5、“各各竦立以听”:每个人都肃静地站着听。

6、“青麻头伏焉”一只青麻头蟋蟀趴在上面。

7、“掭以尖草”:用细草撩拨。

8、“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即使是价值连城的珠宝也比不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的父亲回来,自会与你算账。

10、“覆之以掌,虚若无物”: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好像什么都没有。

11、“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后刚刚举起来,它就忽的一下跳走了。

12、“成以其小,劣之”:成名因为它个头小,(认为)它不好。

13、“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心里惴惴不安担心不合(县令)的心意,想着让它先斗一下看看怎么样。

14、“村中少年好事者”:村里有一个好管闲事的少年。

1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想要留着她当作珍奇的货物来牟取利益,就抬高它的价值。

16、“临视,则虫集冠上”:靠近看,原来蟋蟀在鸡冠上。

17、“乃赏成,献诸抚军”:于是奖赏了成名,(把它)献给了抚军。

18、“未必不过此已忘”:未必不是用完了就忘记了。

二、主要虚词: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中的“为”介词,表被动,被。

2、“于败堵丛草处”中的“于”为介词,在。

3、“入其舍,则密室垂帘”中的“则”连词,表承接,就。

4、“问者爇香于鼎”中的“于”介词,在。

5、“各各竦立以听”中的“以”连词,表修饰,不译。

6、“青麻头伏焉”中的“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7、“折藏之,归以示成”中的“之”音节助词,动词后,不译;“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8、“掭以尖草”中的“以”介词,用。

9、“覆之以掌,虚若无物”中的“之”代词,代指蟋蟀;“以”介词,用。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中的“则”连词,表承接,就;“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7.专题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7.专题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 庄也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 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 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 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 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 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积累古代 文化知识并加以分析判断的能力;对特殊语法现象和关键句子的 分析理解能力;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畅地表达句意的能力;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包括对文章层次、人物事迹和性格特 征的归纳概括能力。
考点一 文言文整体阅读
一、考点概述 整体着眼,局部入手,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着眼,就 是指通读全文,了解全篇大意。只有做到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才能在解题 时迅速找到答题区间,找准相关字句,从而联系具体语境准确作答。实词义项 的选择、句意的理解和翻译都必须回归原文,联系上下文,考虑其所在段落乃 至全篇内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则更离不开对文本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中心 内容、中心论点的整体把控。因此,整体把握全文,对考生迅速、准确地解答 试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卷文言文的选材,形式不断求变:墓志铭、书、表、传……但从表 达方式看,基本为记叙类(议论类仅一篇),重点在写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兼 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各类文章,体虽万殊,但其主旨一般只有一个。文中所涉及的主要的人、 事、景、物……可称之为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这主要对象,便是主旨的依 托。

陕西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考点7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陕西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考点7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 “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 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 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有改动) 【注释】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去十余日/ 奄至一处/ 有城郭状/ 屋舍甚严 B. 去十余日/ 奄至一处/ 有城郭/ 状屋舍甚严 C. 去十余/ 日奄至一处/ 有城郭状/ 屋舍甚严 D. 去十余/ 日奄至一处/ 有城郭/ 状屋舍甚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推托
)

(2)即更• 刮目相待
(
另,另外
)
(3)但• 当涉猎
(
只,只是
)
(4)及准出陕

(
等到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我__难__道__想__让__你___研__究__儒__家__经__典__成__为__专__掌__经__学_____ __传__授__的__学__官__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__张___咏__将__要__离__开___,__寇__准__送__他__到___郊__外__,__问__道__:___ __“___您__有__什__么__话__要__教__导__我__吗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陕西版 七年级下
考 点 7 文言文阅读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答案呈现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

专题07文言文阅读★知识划重点★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四)句子理解得透并翻译得顺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四)句子理解得透并翻译得顺

K12教育课件
5
【对点训练·通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15分) 冯宿,东阳人。丱岁随父子华庐祖墓,有灵芝白
兔之祥。宿昆弟二人,皆幼有文学。宿登进士第,徐
州节度张建封辟为掌书记。后建封卒,其子愔为军士
K12教育课件
6
所立,李师古欲乘丧袭取。时王武俊且观其衅,愔恐 惧,计无所出。宿乃以檄书招师古而说武俊曰:“张 公与君为兄弟,欲同力驱两河归天子,众所知也。今 张公殁,幼子为乱兵所胁,内则诚款隔绝于朝廷,外 则境土侵逼于强寇。孤危若此,公安得坐视哉!诚能 奏天子,念先仆射之忠勋,舍其子之迫胁,使得束身
K12教育课件
30
郎。不到十天,他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 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任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他还未赴任,就去世 了,终年六十二岁,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K12教育课件
3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的特殊句 式。)(15分)
K12教育课件
24
6.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 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吏部侍郎。
K12教育课件
25
附【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少
时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 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 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 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
11
3.牛元翼占据深州不服从王庭凑的指挥,朝廷下诏授(牛元翼)为襄州节度使。牛元翼 还没走出深州,就被王庭凑包围了。

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7 文言文阅读(1)

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7 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2分)(78分)古今异义词——确认,拆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 (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一)文言实词译得准透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7.5 扫除障碍(一)文言实词译得准透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认为……奇怪
K12教育课件
7
类型
典型例句
词义解释
作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
秦论》)
一:一体、整体

词 活
作动词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
阳楼记》)

万千:千变万化
作形 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劝学》)
一:专一
K12教育课件
8
三、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现象。主要类型如下:
偏义分析
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 上,意思是“不同”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并序》)
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 上,意思是“劳作”
K12教育课件
16
【二级训练·通关】
【一级通关·整合提升】
1.下列对“患”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忧虑,担心)
K12教育课件
32
知道有权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 动。
K12教育课件
3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实词)。(10分)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 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 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 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 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
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指品质恶劣,贬义词
K12教育课件
12
四、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文言文中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主要类型如
下:
K12教育课件

专题07 自然画卷类-【新课标拓展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读及模拟演练(学生版)

专题07  自然画卷类-【新课标拓展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读及模拟演练(学生版)

07 文言文阅读- 自然画卷类(一)河水龙门此石经始①禹凿,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⑥赑怒⑦,鼓⑧若山腾,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注释】①经始:开始。

②广:宽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悸魄:惊心动魄。

⑥浑洪:水势浩大。

⑦赑(bì)怒:猛烈发怒的样子。

⑧鼓:鼓荡。

⑨浚(jùn)波颓垒:巨大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河中漱.广:________ (2)素.气云浮:________(3)迄.于下口:________ (4)方知慎子下.龙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引用的“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与课文《三峡》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课时达标12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课时达标12

课时达标12(见课时达标P2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爱好B.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安稳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穿着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倍:背向解析倍:加倍,愈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兵:战争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困苦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察:调查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曾经解析兵:士兵,军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朝见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的确D.其文约,其辞.微辞:言辞解析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伐无道.,诛暴秦道:王道B .轩东故.尝为厨 故:过去 C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回头看 D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固执解析 顾:表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鸡豚狗彘之畜.畜:畜养 B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通晓 解析 通:普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 .⎩⎪⎨⎪⎧ ①请息交以绝.游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君安与项伯有故.D .⎩⎪⎨⎪⎧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请息.交以绝游解析 A 项,绝:①断绝;②横渡。

B 项,兵:兵器。

C 项,故:①形容词,旧;②名词,交情。

D 项,息:①名词,风;②动词,停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 .⎩⎪⎨⎪⎧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 .⎩⎪⎨⎪⎧ 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C .⎩⎪⎨⎪⎧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D .⎩⎪⎨⎪⎧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解析 A 项,树:①名词作动词,种植;②名词,树木。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七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七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考点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清]汪琬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

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

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

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

”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

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

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

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

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

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

”其寓意超卓如此。

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

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

”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

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

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

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先生雅不事生产雅:非常B. 尤亟称之曰亟:多次C. 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属:接连、连续D. 居平善病善:多9.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复习七[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自己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对此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 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 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 心情便被引发出来。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准备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写 一则景点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 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 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 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填空。 (1)韩愈,字____退__之__,_____唐_代著名____文__学_家,著有《___韩__昌__黎_》集。 (2)“ 说 ” 是 一 种 文 体 , 可 以 ____记__事_ , 也 可 以 ___议__论___ , 但 都 是 为 了 ____说__明__某__个__道__理______。 7.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并可充当主旨 句?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其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也”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为本文的主旨句。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学,不知.道.( 明白道理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 ①任:推荐。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020春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专项复习(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0春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专项复习(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门学科
5.解释下列多义词。
(1)如如.是再啮
如.其言
像 依照
闻之.笑曰 代词,代指寺僧寻找石兽的做法
(2)之求之.下流,固颠 代词,代指石兽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表被动,被
(3)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6.内容理解。 (1)作者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来表现学习使吕蒙 有了巨大变化。(或:运用对比手法,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表现其学 习成效显著。) (2)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四、《河中石兽》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必于石下/ 迎水处/ 啮沙 /为坎穴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求.二石兽于水中 (4)竟.不可得 (5)尔辈不能究.物理
圮: 倒塌 阅: 经过,经历 求: 寻找 竟: 终了,最后 究: 研究、探求
语文 专项复习(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三处)
孤 /岂欲卿 /治经 /为博士邪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涂: 当道,当权 务: 事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但: 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7.内容理解。 (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 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不好,但仍可以保持高尚的人格。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专题7 文言文阅读 第7讲 提升解题技能(四)——文言翻译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专题7 文言文阅读 第7讲 提升解题技能(四)——文言翻译
第二部分
第7讲
古代诗文阅读
提升解题技能(四)——文言翻译
预热:激趣·热身
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 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 去诸? ”其父曰:“是非 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 穿吾垣墉③ ,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 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 而去夫猫也?” 【注】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如果)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玉、魏界。 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征召。安置:设置。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参考译文】 齐高帝镇守淮阴,伯玉担任他的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 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名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9
关注二

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1)将古代汉语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 “目”,现在讲“眼睛” ;古人讲“首” ,现在讲“头” ;古人讲“食” ,现在讲“吃” ; 等等。 (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画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检测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7 文言文阅读1、(2010亳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桓公求管仲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

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

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君加.惠于臣加:增加B.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根本C.是以滨.于死滨:同“濒”,迫近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生:活着【解析】选A“加”应为“给予,施加”(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B.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解析】选A。

A项“之”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项“于”均为介词,前“于”译为“在”,后“于”译为“对”;C.项前“为”为动词,可译为“成为”,后“为”为介词,可译为“替”;D项前“以”为连词,可译为“来”;后“以”为介词,可译为“按照”(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了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现了鲍叔对管仲之才正确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叙述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鲍叔和管仲的深厚友谊,赞颂鲍叔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C.文章通过叙述齐桓公倾听鲍叔推荐管仲的理由并采纳他建议的过程,赞扬了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D.文章选取了鲍叔和齐桓公关于求取贤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论,语言时而缜密,时而简括,充分显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解析】选B “目的是反映出鲍叔和管仲的深厚友谊”主观臆断,与原文意思不合(4)以上两则文言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为其君动也。

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译文:②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译文:答案:①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

您如果宽恕他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忠诚于您)的。

(重点词语:为、宥、反、犹。

“也”表判断)②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您的国家,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把他交给我们。

(重点词语:令、请。

“欲以戮之于群臣”状语后置句)附【译文】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

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

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

”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忠诚于您)的。

”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

”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您的国家,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把他交给我们。

’那么就会给我们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

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

”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

”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

”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2、(2010韶关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chōu)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用“/”给文中加“”的句子断句。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进行断句,注意断句标志词,如也、而。

初次断完后,要进行检查,保证句意完整通顺。

答案: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因是.思之是②发于至.微至③既.成既答案:①代词,这件事,此②极,最③已经(3)翻译下列句子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答案: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以示人:省略句,以之示人。

足:值得)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足:值得,至于:到了)附【译文】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的人像以前一样笑他。

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

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

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

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

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

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

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

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

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

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3、(2010本溪高一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

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

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

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

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觉广意薄.乎?薄,微薄。

B.明者睹未萌.萌,开始发生,显现。

C.可殄灭..也殄灭,消灭。

D.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然”同“燃”。

【解析】选A。

薄:减低(2)下列句子中,不能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A.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B.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C.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酒酣,因激怒之D.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解析】选C 。

前句表现的是其英勇善战(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B.鄯善佯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