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可以在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开发中承担任务,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电子科学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并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预期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毕业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毕业要求具体地说,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求包括如下12项基本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并能够在设计与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序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006级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06级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2006级教学计划一、有关教学计划的说明㈠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独立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研究的高层次、具有创造性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㈡业务培养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设计方法、操作技能及逻辑设计技能;2、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方法、与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3、具有数据库基本理论、技术及其在经济、商贸领域的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计算机学科的新理论及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5、了解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法规;6、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能查阅外文专业文献资料;7、受到良好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研究精神;具有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8、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除具有软硬件基础理论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技术,形成从操作系统、编译技术到数据库应用、计算网络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现代工业企业、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应用为背景,运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手段,将信息处理技术与经济和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信息管理、商业自动化、电子商务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等诸方面的综合培养。

(三)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

学生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及分类课程学分,经批准可以提前毕业;对符合学位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封装、微电子组装、微电子产品可靠性制造与检测技术理论知识,具备在微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与组装过程中进行系统设计、工艺制造、质量检验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能够在微电子科技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善良诚信,做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积极乐观,身心健康。

2.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微电子制造技术、微组装工艺、质量与生产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微电子产品互连技术、微电子系统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技术等,了解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

3.具备一定的微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微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及系统综合等研究能力;具有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在工程实际中进行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利用现代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通过微电子工程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初步解决该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全日制4年;修业年限:3年至6年。

四、主干学科主干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五、相近专业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六、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微电子概论、电子工程材料、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制造技术、机械学概论、传感器技术、微组装工艺、微组装设备应用及维护、电子产品工艺设计基础、质量管理与生产管理等。

微电子产品互连技术方向课程为微电子封装技术、混合微电路技术、测试与检验技术;微电子系统可靠性及质量控制方向课程为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电子产品失效分析概论、环境试验与电磁兼容试验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置应包括电子学、微电子材料、微纳加工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包括创新设计、专业实践、创业训练等综合性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设置模拟设计、数字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专业方向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实践课、设计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电路实验、信号处理实验、半导体器件实验等,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训课可以设置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过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课可以设置为微纳加工技术实践、光电子器件制备实践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和工具,掌握实验技术和加工工艺。

设计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器件设计等,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科研项目,邀请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设置科研训练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发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接触产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学知识,积累工程经验。

学校还可以设置实习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封装与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设计、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IC版图设计、SO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8.5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课41学分。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四、学制
学制:4 年
五、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4-6 年
六、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七、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专用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方向通过学习薄膜物理与技术、半导体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半导体 光电子技术等课程。在高功率半导体光发射器件设计与制造、有机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 等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能力。 专用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方向通过学习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数字逻辑电路设计、集 成电路 CAD 等课程,在成像与显示系统、全波段多模式图像融合等系统所涉及的相关专用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等能力。
3 48 48
4 64 6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0704 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较强的 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微电 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010711038

010711039

010711040

010711025
150411027
形势与政策 大学外语 高等数学Ⅰ 数学实验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
力学 热学 电磁学 光学 原子物理学 大学物理实验Ⅰ
体育
2 128 60
15 244 244
12 192 192
0.5 16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掌握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技能与最新技术发展动向、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芯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电子产品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微电子设计和生产领域及各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分析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2. 熟悉集成电路设计的CAD系统,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及逻辑模拟、电路模拟、时序分析等技术,具有应用EDA工具设计与分析集成电路的技能;3. 具有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版图设计与可靠性分析的基本能力;4. 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理论,具备从事微电子生产线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5. 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知识,适应在相应工作领域(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需要;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7. 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发展状况;8. 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转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学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半导体基本理论、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能在微电子工艺流程、芯片设计、测试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开阔科学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4.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学位、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本阶段学制2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学分75学分。

五、核心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CAD、微电子综合实验。

六、学位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CAD、微电子综合实验。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八、有关说明1. 课程修读指导专转本学生在修读本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课之前,须具备专科阶段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2. 通识公共选修课程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任意选修不少于2学分(选择和本专业学科不同类的课程)。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转本)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专业负责人签字盖章: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日期:日期:。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维护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同时,培养学生在微电子器件工程、电子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和通信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国际化的综合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要求(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基础;(2) 具有较强的电路、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3) 熟练掌握半导体器件工艺、电子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4)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自主进行工程设计、仿真、调试和维护工作;(5)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微电子技术导论、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波、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通信与网络、电子设计自动化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微波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通信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微系统与纳米技术、电子商务、数字系统综合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等。

3. 专业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制造、可穿戴电子技术、MEMS技术、RFID技术、光电集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应用、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三、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微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等。

2. 实习环节学生需要参加电子信息企业的暑期实习或校企合作实习,以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运作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培养以微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微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国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和光电子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封装技术、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等课程。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应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教案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能力。

. 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基本知识;. 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电子材料、器件、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开发能力,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以及具备一定的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五、专业特色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微电子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本专业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等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促进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七、品牌课程固体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学分方可毕业。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及创新精神,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电路与系统的设计知识,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他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与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器件工艺设计与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和VLSI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VLSI制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新型设计软件;3.掌握电子电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知识,以能适应在相应专业(如通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的工作要求;4.掌握微电子学基本实验技能;5.了解VLSI和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熟悉国家电子产业政策、国内外有关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法规。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84学分方可毕业。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半导体光电材料、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特色课程: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集成电路CAD、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光电材料、半导体光电器件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工艺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修业年限为4年,采取弹性学制,可在3~6年获得全部学分,完成学业。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微电子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半导体器件制造、微电子电路设计与集成、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微电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原理、设备与工艺、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2.熟悉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器件模拟和数值模拟能力;3.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测试;4.能够进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了解系统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具备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6.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协作工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

2.核心课程: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系统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3.专业选修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拓宽知识面的机会。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能力。

四、专业实践与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专业设置以下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微电子学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器件制造和电路测试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2.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

3.毕业设计: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设计、实施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

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

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065·微电子学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04)一、专业简介:该专业是为适应电子信息时代对微电子学的需求,适应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微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适应微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

培养微电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多学科结合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基础,并具有半导体材料、器件及集成电路的专门知识,掌握微电子学基本实验技能,能从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

在学完物理学基础课的前提下,继续学习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设计、集成电工艺等微电子专业课。

四、核心课程:本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实验、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基础物理实验(Ⅰ) 、 基础物理实验(Ⅱ) 、 基础物理实验(Ⅲ) 、 综合物理实验(Ⅰ)、综合物理实验(Ⅱ) 、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电子实验.六、毕业学分:总学分:153学分七、修业年限:4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 分学 时占总学分百分比必修课通识教育必修课程133292451+20周73986.92%18.95学科基础平台课程4173626.80 专业基础课程3257620.91 专业必修课程2340015.03 实践环节不含实验课程820周 5.23含实验课程000.00选修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032016013.08%6.5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348 1.96 专业选修课程7112 4.58 毕业要求总合计1532771+20周100%十、课程设置清单(见下表)微电子学专业(大类)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总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总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 注授课实验上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sd0281024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050道德与法律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150马克思主义原理35848考试课外10 sd0281025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2924考试课外5sd031100 (1-6)0大学英语8240128考试1、2自主学习112 sd029106(3-6)0体育(1-4)4128128考试1、2、3、4 sd01310010大学计算机3643232考试1sd06910010军事理论23232考试2sd090100(1-6)0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1-6) 1.57224考查1-6课外48小 计2973951232课外19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00051国学修养类232任选2学分00052创新创业类232任选2学分00053艺术审美类232任选2学分00054 (00056)人文学科类(或自然科学类)232任选2学分00055(00057)社会科学类(或工程技术类)232任选2学分小 计10160物理学院·066·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067·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组348全校任选3个学分小 计348学科基础平台课程Sd009201(2-3)0高等数学(1-2)101601601,2Sd00920070线性代数II 348483Sd01120010大学化学I 348484102001510力学464641102001610热学464642102001010电磁学464642102001210光学464643102001710原子物理学464644102001320基础实验(Ⅰ) 1.548481102001420基础实验(Ⅱ)264642122000720基础实验(Ⅲ)1.548483小 计41736576160专业基础课程103100410理论力学464643103100710模拟电路464643103100820模拟电路实验132323103101110数学物理方法464644103100210电动力学464645103100510量子力学I 464645103101010热力学统计物理464646103101410固体物理464646103101220综合实验(Ⅰ) 1.548485103101320综合实验(Ⅱ)1.548486小 计32576448128专业必修课程物理学前沿专题232326103200310半导体物理464646103200110半导体材料232326103200210半导体器件物理464647103201410集成电路原理464647103201210集成电路工艺232327103202020微电子实验264647103201310集成电路设计348487小 计2340033664选修课程选修课组7112112小 计7112112实践环节军训03周1实习11周8毕业论文(设计)716周8小 计820周微电子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表二]类别课组号专业课组名称课 程 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总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 注授课实验上机专业选修课组微电子选修课组算法语言348483算法语言实验132323 103301910计算物理464644103302020计算物理实验132324103302410数字电路464644103302520数字电路实验13232410330101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34848410330112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验132324103302810微机原理应用348485103302920微机原理应用实验132325103303210微机控制技术348485103303320微机控制技术实验132325103302320实时测量技术132325103302610铁磁学464646103303010压电铁电物理464646103300610传感器技术232327103301210电介质材料与器件348487103302210凝聚态物理导论464647103300310半导体器件设计与仿真348487小 计47864640224物理学院·068·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710T)一、专业简介: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微电子学等领域的入门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有深厚的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器件设计与制造;3.掌握微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微电子器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4.了解和掌握微电子工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发展方向,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具备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线性代数与矩阵计算、微积分、电路分析与实验、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课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固体物理学、微电子学基础、半导体物理、杂质与缺陷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工艺学基础、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器件物理模拟与工艺设计、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等。

3.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本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实践教学包括电子实验、材料实验、器件制备实验、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实验等。

三、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在进行实习前,需要参加相关培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习期间,学生将在电子材料制备、器件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进行实际操作,并参与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2.社会实践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将参与社会实践,包括参观企业、参与科研项目等,以增加实践经验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四、人才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为主通过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二、专业代码:********三、学制:四年四、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了解世界先进微电子学前沿发展,能结合市场需求实际从事本专业技术开发和项目研究,掌握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全面设计(包括IC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应用型微电子学高级专门人才;六、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1.专业特色本专业在保证基础课的前提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以培养微电子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满足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为振兴中华奋斗的理想、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又具有良好的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工艺技术。

使学生受到微电子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微电子学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基本能力的四有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微电子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熟悉设计与测试步骤。

(3)掌握工艺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基本的操作规程。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制造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器件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相关文献。

(6)了解微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七、主干学科微电子学八、主要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电路、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基础、半导体工艺原理与技术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doc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doc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Program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 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二、基本规格要求Ⅱ.Learning Outcomes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微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IC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工艺、SOC设计技术、VLSI设计基础、ASIC设计原理及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装电调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43.5周。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半导体物理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IC设计实验、数字系统设计基础实验、SOC设计技术实验、ASIC设计原理及应用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2.学生毕业学分为188.5分,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文化素质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标准修业期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七、各类课程的课内学分分配表:(见附表二)八、外语、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见附表三)九、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十、本院开出的全校性公共任选课:(见附表五)附表一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必修部分)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上机课程类别 主 要课 程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总计讲授实验课程实践课内课外学分数一二三四 五 六 七 八应修 学 分BG0901 计算机文化基础 4824 24243 48 BG9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408 3 48 BG9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408 3 48 BG9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48 2 32★ BG900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887216 5.588*★ BG6301-04大学英语Ⅰ-Ⅳ2562561664*64*64*64* BG7113-16 体育Ⅰ-Ⅳ128128832323232 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小计64858440242440.540.5 BJ00033 工程制图C 3232 232BJ70012线性代数B32322 /32★ BJ70441-51 高等数学AⅠ-AⅡ 1761761188*88* ★ BJ00041C语言程序设计A56563.5 56* ★ BJ70581-91 大学物理AⅠ-AⅡ 112112764*48* BJ7111-12 物理实验Ⅰ-Ⅱ 48 483 2424 BJ7106概率论 3232 2 /32* BJ70022复变函数B 32322 32/基础必修课 基础必修课小计5204724832.532.5★ BT2219 电路分析基础A 6464 4 64*★ BT2434 固体物理 3232 232* ★ BT2221 信号与系统分析A 726484.5 72* ★ BT2214 模拟电子技术 6464 4 64* ★ BT00091 数字逻辑A 6464 4 64* BT2161 通信电子电路 5656 3.556 ★ BT2431 微电子技术基础 56488 3.556★ BT2435 2 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484083 48* BT00172 1 信号处理B(外文教材)4840883 48 BT0006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 4848 348 ★ BT243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64604464★ BT2404 半导体集成电路 6464 464/* ★ BT2406 IC设计 48 483 /48* BT2309专业外语3232232 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760667768847.547.5必修课总计192173124403232120.344376328352 272 256120.5注: 表中有★的课程为主要课程;有“*”的 为考试课程, X/ 为上半学期开课,/X 为下半学期开课。

主管校长:古天龙 教务处长:景新幸 院系领导:欧阳缮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选修课部分)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上机课 程 类 别 主要课程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总计讲授实验课程实践课内课外学分数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八应修学分★ XZ2421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 4836123 48* ★ XZ2423 集成电路工艺 32322 32*★ XZ2424 SOC设计技术 322662 32*★ XZ2422 VLSI设计基础322842 32*★ XZ2403 ASIC设计原理及应用 322482 32* XZ2203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22842 32专业 限 选 课XZ00142 通信原理B 484263 48*11RZ00103 数据库原理C 3226662 32 RZ2193 信息论基础32322 32 RZ2194 现代通信新技术讲座 16161 16 RZ2205 硬件描述语言及应用322012122 /32 RZ2224 电子电路软件设计及应用 321616162 32 RZ00123 操作系统C3226662 32 RZ090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16162 /32 RZ2122 电子测量322842 32 RZ2123 GPS系统原理及应用 32322 32 RZ2146 电磁兼容32322 32 RZ2184 IC卡技术与应用 322662 32 RZ2190 锁相技术32322 32 RZ2196 Matlab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216162 /32 RZ2204 电流模电路 32322 32 RZ2208 数据融合 32322 32 RZ2213 电视技术32322 32 RZ2414 通信网的保密技术 3226662 32 RZ2417 传感器322662 32RZ2426基于CPLD/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建模与设计322482 /32 RZ2160 程控交换技术322842 32 RZ2165_1 计算机网络安全(外文教材) 3226662 32 RZ2191 移动通信 32322 32 RZ2192 纠错码32322 32 RZ2209 宽带接入技术32322 32 RZ2218 嵌入式Linux开发与应用 322012122 /32 RZ2225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321616232 RZ2312 光电子技术32322 32 RZ2313 光电信息传输与处理 322842 32 RZ2427 Java程序设计与应用 322012122 32 RZ2432 光通信网络32322 32 RZ2319 RF电路仿真及实验16 412121 16专 业 任 选 课 RZ2437 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与测试32161623210人 文 素 质 课 全校性人文素质课从全校性人文素质课程中任选6学分 其中必须在形势与政策类中选修1学分6公 共 任 选 课全校性公共任选课 从全校性公共任选课程中任选6学分6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实践与其它环节部分)学 时 分 配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上机课 程类 别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总 计讲 授 实验课程实验课内课外学分数一二三四 五 六 七 八应修学分BS00041_3 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 16 16161 16▲ BS2219_3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6 16 1 16▲ BS2214_3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6 16 1 16▲BS00091_3 数字逻辑A实验 16 16 201 16▲ BS2161_3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 16 16 1 16▲BS2222_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实验 16 1616116▲BS00572 金工实习B 2周 22周▲英语强化 2周 1周1周BS2148 课程设计Ⅰ2周 2 2周▲BS00561 电装、电调A3周 3 3周▲BS2187 课程设计Ⅱ 2周 2 2周▲BS2149 生产实习 2周 2 2周实践环节BS2902 毕业设计16周 16 16周▲33BS2903 入学教育与国防教育 2周22周BS2912 形势与政策实践(16)(16) (1)√√√√ √ √ √ √BS2904 社会实践(假期进行)(8) (8) (0.5)√√√√ √ √ √ √公益劳动 3.5周 0.5周0.5周0.5周0.5周 0.5周 0.5周 0.5周 考试 7周 1周1周1周1周 1周 1周 1周就业指导 (30) (6) (6) (6) (6)(6)其 他 环 节毕业教育与鉴定1周 1周2实践环节与其它环节小计43.5周+ 128学时3535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附表二各类课程的课内学分分配表最 低 毕 业 要 求课 程 类 别学 分 占理论教学总学分比例的(%)公共必修课 40.5 26.4基础必修课 32.5 21.2 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 47.5 30.9合 计 120.5 78.5专业限选课 11 7.2专业任选课 10 6.5 选修课公共任选课 6 3.9人文素质任选课 6 3.9合 计 33 21.5合 计 153.5 100附表三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学期 外 语 课 程 学 时 学 期 计 算 机 课 程 学时1 大学英语Ⅰ 64 1 计算机文化基础 482 大学英语Ⅱ 64 2 C语言程序设计A 563 大学英语Ⅲ 64 3-8 电路分析应用软件 课外4 大学英语Ⅳ 64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 485 半导体物理(双语教学) 48 6-7 专业课应用软件5 信号处理B(外文教材) 48 8 毕业设计上机6 专业外语327 计算机网络安全(外文教材)328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4万字符附表四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学 时 分 配上 机 课 程 代 码课 程 名 称总 计讲授实验课内 课外 学 分 数 学 期FG2214 模拟电子技术 64 644 4 FG2214_3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6 16 1 4 FG2221 信号与系统分析 72 64 8 4.5 4 FG00091 数字逻辑A 64 64 4 5 FG00091_3 数字逻辑A实验 16 16 20 1 5 FG2434 固体物理 32 32 2 5 FG2435 半导体物理 48 48 3 5 FG2431 微电子技术基础 56 48 8 3.5 6 FG2404 半导体集成电路 64 64 4 6 FG2406IC设计48 48 3 648030附表五本院开出的全校性公共任选课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学 时学 期RG2120_2 信息系统导论 (双语教学)16 单 RG2153 现代通信系统导论 32 双 RG2189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概论 32 双 RG2157 音响技术 24 单 RG2158 光通信技术概论 32 单 RG2159 电视系统导论 32 双 RG2215 通信导论 16 单 RG2217光电子导论16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