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基础课程标准
高职兽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屠宰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岗位中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掌握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后续课程有临床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
(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动物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病变,兽医药理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缺氧、炎症、发热、休克、黄疸、肿瘤的概念、引起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发生机理,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尸体剖检基本知识、尸体剖检的顺序;掌握尸体运送及处理技术、病料采取及送检技术。
4.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能指导临床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6.具有一定的药物贮存、保管及药物管理相关法律知识。
7.掌握处方的工确开写,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等专业技能。
(二)技能目标1.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病料采集、保存与送检技术。
2.熟悉疾病过程中动物机体代谢、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一般特点。
3.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识记动物器官病变,并能进行分析。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新.
长春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长春市农业学校二○一二年三月《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家畜解剖生理学二﹑适用专业1.前言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是畜牧兽医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
课程承担着家畜解剖和生理专业基本技能的传授任务。
只有掌握了解家畜解剖和生理知识及专业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正常畜禽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系统的生理过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条件,才能进一步学习好后续专业课程,也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为畜牧业服务。
1.1课程的性质动物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动物机体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动物解剖生理学既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导,还应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1.2设计思路为使学生掌握家畜解剖与生理课程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主要动物机体结构和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的设计是通过过程性的训练及考核,通过形成性联系及渐进式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把握技能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本课程专业技能操作的同时,初步具有应对复杂问题及进行有效扩散思维以及创造的能力。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后学生应具有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独立思考、自主创业的精神。
1.3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正常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基本要求:大体解剖部分:掌握动物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色泽、硬度及结构特征和功能,同时掌握动物体尺测量的标志和动物解剖的程序与方法。
畜牧基础课程标准
:畜牧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畜牧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程,是畜牧兽医、宠物医学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作用:本门课程是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及牧场环境卫生及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的一门综合性拓展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畜牧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是以《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动物微生物》,《动物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等课程为基础,综合影响家畜生长的各方面因素,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稳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面向兽医、宠医专业的全体学生,本着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着眼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综合畜牧饲养基础理论和技能,辅助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拓展就业面而开设。
(本课程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内容广泛且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类家畜饲养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基础知识。
第二,生产技术涉及广泛,要求必须掌握的技能项目较多,而且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操作技能。
第三,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等职业素质和拓展专业知识的良好载体,使得学生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是畜禽生产、管理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如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饲料检测员等工种的考核项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技能、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紧跟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以就业岗位为目标,强化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实用、适用、够用”和注重素质培养为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专业课程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共同探讨,以及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结果设计课程重点难点。
为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开始学习,本课程对每一个具体实际工作都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改变一直以来以知识传承为主的讲授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典型岗位为基点,以实际问题为引导,以学习兴趣为驱动,以多媒体和实景教学为载体,结合实际情况按顺序分步骤逐层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完成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岗位技能的掌握。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标准
2.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安排思路本课程标准提供了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多种需求。
(1)为了进一步完成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模块的学习,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必须基础知识;(2)作为生产中一个独立的技术环节,要成为一个适应生产实践的技能人员,必须掌握提高模块中选择学习内容。
(3)对于学有余力或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可以对拓展模块中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二、培养目标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作为未来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服务于农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以满足个人发展与农村、农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繁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动物繁殖与改良的基本规律、繁殖有效控制机理和品种改良的方式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理解生产技术应用的原理(实质)。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掌握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2.在繁殖与改良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理解在生产上的技术运用。
3.了解有效利用各种提高繁殖能力的先进技术。
三、内容标准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畜禽的育种和改良部分包括畜禽遗传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畜禽选择与杂交改良(选种与选配,畜禽品种与品系的形成与分类,杂种优势的利用);畜禽的繁殖部分包括畜禽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生殖激素(概念、分类、来源、化学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相互作用、对生殖机能的调节),畜禽繁殖技术(母畜的初情期、性成熟、适配年龄、发情周期、采精、精液及精液的处理、精液的稀释、精液保存、输精),受精、妊娠及分娩,家畜的繁殖力(繁殖力及评价方法、繁殖障碍、提高繁殖力的措施)(一)基础模块基础模块是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基础,包括5个部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其内容的要求:一是掌握畜禽繁殖和改良基本知识内容;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产技术和其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作准备。
遗传的物质基础(约4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畜牧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动物养殖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物养殖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从事畜牧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畜牧学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畜牧学的定义和范畴-畜牧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动物遗传学-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动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变异和品种改良-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3.动物生理学-动物的体内环境与功能调节-动物生长发育与代谢-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4.饲料与饲养管理-常见饲料的区分与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原则和技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措施5.畜牧建筑与设备-畜舍建筑与设计-饲养设备与管理6.畜牧经济学-畜牧业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畜牧业市场分析与经营管理-畜牧业发展与政策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畜牧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饲养管理技术。
(3)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提高学生对畜牧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来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实习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实习过程和经验的报告,对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进行理论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学时分配: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占40学时,实验实践占24学时)六、参考教材:(1)《普通畜牧学》(主编:王明)(2)《畜牧学导论》(主编:李扬)(3)《畜牧养殖学教程》(主编:张强)七、备注:本课程设有实验实践环节,学生需参与实地考察和畜牧场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畜牧基础》课程标准
《畜牧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畜禽解剖生理》、《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殖与改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禽类生产与经营》、《牛羊生产与经营》、《猪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20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营养观念、良种意识、现代繁殖技术运用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中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畜禽养殖、动物选种选配等岗位需求,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围绕畜禽生产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畜禽饲料利用、畜禽繁殖技术运用为主线,结合畜禽生产中的典型案例,设计学习任务。
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课程设计。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参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畜禽营养和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具备应用营养和繁殖知识解决生产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做中学、做中教。
2.将相关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中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职业操守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牛羊生产》课程标准
《牛羊生产》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60学时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牛羊生产》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是针对牛羊生产、产品销售、社会技术服务等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岗位工种职业技术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牛羊场的筹建,牛羊的饲养管理、良种繁育、产品安全、卫生保健能力,达到劳动部颁布的畜牧技术员、畜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中有关牛羊生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通过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满足现代牛羊生产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和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畜牧行业、牛羊生产企业不同生产阶段的职业岗位对牛羊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听取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历届毕业生意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以服务于畜牧行业为宗旨,以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对牛羊生产行业、企业调研,遴选出牛羊生产相关的岗位,校企合作对岗位关键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种技能鉴定为关键点,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每个项目下设不同工作任务,按照不同任务要求,以“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完全参与到牛羊生产过程中去,以实训室和养殖场为教学载体,打破以往传统的黑板上养牛养羊的抽象、脱离实际、能力培养不到位、空洞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牛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5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时学分:4.0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二、课程简介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
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畜牧生产3.问题与应用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三)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1. 引言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培养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畜牧兽医学的基础和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2. 课程目标本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畜牧兽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掌握畜牧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畜牧兽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畜牧养殖和兽医诊断治疗的各个环节;•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课程设置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畜牧基础学科:畜牧生物学、畜禽解剖学、畜禽生理学等;2.兽医基础学科: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等;3.畜牧兽医临床学科:畜牧兽医内科学、畜牧兽医外科学、畜牧兽医妇产科学等;4.畜牧兽医管理学科:饲料营养学、畜牧兽医经济学、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等;5.实践课程:兽医临床实习、畜牧技术实训等。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兽医传染病学;2.兽医影像学;3.畜牧遗传学;4.养殖环境与动物福利;5.兽医公共卫生学等。
4. 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课程设置中应包含以下评估方式:1.课堂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3.课程论文:学生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撰写论文,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4.学术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容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项目驱动学习:通过设计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3.鼓励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实验实践和项目执行中进行团队合作;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5.实践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兽医临床实习和畜牧技术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畜牧学教学大纲
畜牧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
畜牧学概述
畜牧学的历史发展
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畜禽遗传育种
遗传育种基础知识
畜禽品种改良
遗传改良技术与方法
第三部分:动物繁殖生理学
动物生殖系统解剖学
动物生殖生理与激素调控
人工授精技术与应用
第四部分:饲料与营养学
饲料成分与分析
动物消化生理
饲养管理与营养需求
第五部分:动物疾病防治
畜禽常见疾病与防控
动物疫病检测与诊断方法
畜禽养殖中的常见传染病预防
第六部分:畜牧生产管理
畜禽饲养管理
畜牧业经济学基础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通过畜牧学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畜牧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畜牧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学科教学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希望本大纲能够为畜牧学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附件4.1.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模块化课程标准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调研,结合社会、企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要求,以及职业岗位标准,相应地调整了课程的设置,动态优化课程体系。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标准、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等融入课程内容;将畜牧兽医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等补充到课程内容中来。
专业模块化课程是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能需要,以真实生产流程为导向,按“必需、够用”原则构建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由职业基础模块、专门技术模块、职业方向技术模块三部分组成;另有公共选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作为补充(职业拓展)。
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如下:种畜模块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种畜模块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养殖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动物类群;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规律;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畜禽系谱、选择、近交;各种畜禽品种;不同生产用途畜禽外形特征;畜禽体质外形评分、体尺测量鉴定。
识别不同生产用途畜禽外形特征,可以进行畜禽体质外形评分、体尺测量鉴定。
掌握畜禽选种选配、杂交改良、纯种繁育。
本课程与养殖技术模块关系密切,掌握种畜模块技术能更好地学好这些课程;为达到上述目标,应该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5+3+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教师要认真备课,不断更新和修改教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笔记,课下要及时复习。
1.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畜牧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是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畜牧养殖、动物生产、兽医保健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畜牧养殖学、动物生产学、兽医保健学、动物营养学、畜禽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既要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又要保证学科之间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知识。
其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既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又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在教学内容方面,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应该围绕行业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动态,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者脱离实际。
教学方法是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未来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标准能够不断完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畜禽繁殖基本技能》课程标准
《畜禽繁殖基本技能》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群(大类)基础课课程学时:64学时开设学期:第2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畜禽繁殖基本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对口))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畜禽生殖系统、生殖激素、繁殖技术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畜禽繁殖员所必需的母畜发情鉴定、采精及精液处理、人工输精、妊娠诊断与助产等基本技能,在师傅的指导下,能够从事畜禽繁殖相关工作。
掌握畜禽发情生理、妊娠期的推算,了解繁殖控制技术与胚胎工程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为对口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家畜(家禽)繁殖员国家职业标准》、《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1年)》、《畜禽生产技术(对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物繁殖与改良(第三版)》教学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对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它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对口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为后期继续教育及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畜禽生产技术(对口升学)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对口升学能力。
本课程以学生达到初级X证书标准为要求,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升学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了解畜禽的生殖系统,掌握其在繁殖中的作用;(2)掌握家畜的发情生理;(3)掌握畜禽的采精技术以及精液处理与运输方法;(4)掌握畜禽人工输精技术及注意事项;(5)了解家畜妊娠生理,掌握家畜的妊娠期以及妊娠检查的方法;(6)了解生殖激素功能、动物繁殖控制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现代畜牧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学习要点
现代畜牧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学习要点现代畜牧专业是农学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养殖动物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现代畜牧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学习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专业。
一、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是现代畜牧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器官组织,有助于学生掌握畜禽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为养殖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学习要点:1. 畜禽主要器官的名称和位置;2. 畜禽的骨骼、肌肉系统结构;3. 畜禽的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结构和功能。
二、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畜禽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要点:1. 动物遗传基础概念和遗传规律;2. 畜禽的品种改良方法;3. 遗传评价和选育导则。
三、畜禽繁殖学畜禽繁殖学是现代畜牧专业的重要课程,涉及到畜禽的生殖解剖、生命周期、繁殖技术和遗传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要点:1. 畜禽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畜禽的生殖周期和生殖行为;3. 畜禽的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繁殖技术。
四、饲料科学与营养学饲料科学与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养管理的关键课程,它涵盖了饲料的种类、制备、营养成分以及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要点:1. 常见的饲料种类和用途;2. 饲料成分和营养需求;3. 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
五、畜禽疾病与免疫学畜禽疾病与免疫学是现代畜牧专业不可或缺的课程,它主要介绍畜禽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防治和预防措施,以及动物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技术。
学习要点:1. 常见畜禽疾病的分类和特点;2. 畜禽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方法;3. 畜禽疫病的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
总结:以上是现代畜牧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学习要点,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实习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畜牧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养殖管理,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畜牧总论》课程标准
《畜牧总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畜牧总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102课程学分: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畜禽营养基本知识、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配合饲料加工方法、畜禽遗传基本规律、畜禽繁殖技术、畜禽环境卫生知识、畜禽粪污处理技术、主要畜禽品种的选择方法和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能进行饲料初步的加工调制,理解畜禽遗传基本原理,掌握畜禽一般繁殖技术,能进行畜禽环境控制,了解畜禽粪污处理方法,能进行猪、禽、牛、羊的一般饲养管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畜禽营养的基本知识,掌握饲料配方设计方法2.熟悉生殖激素的作用,掌握家畜发情鉴定方法和妊娠诊断方法3.熟悉畜禽环境控制措施,了解畜禽粪污处理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为各种动物设计饲料配方2.能正确使用动物繁殖激素3.掌握动物的发情鉴定方法、妊娠诊断方法4.掌握动物人工授精技术5.掌握畜禽环境控制技术(三)素质目标1.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2.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与节能环保意识3.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4.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5.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三、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102学时。
四、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学分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项目采用边讲边练、分组教学等方式进行,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利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示范演示、答疑指导、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基础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畜牧基础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畜牧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拓展课程,是畜牧兽医、宠物医学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作用:本门课程是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及牧场环境卫生及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的一门综合性拓展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畜牧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是以《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动物微生物》,《动物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等课程为基础,综合影响家畜生长的各方面因素,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稳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面向兽医、宠医专业的全体学生,本着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着眼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综合畜牧饲养基础理论和技能,辅助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拓展就业面而开设。
本课程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内容广泛且基础理论知识较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类家畜饲养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基础知识。
第二,生产技术涉及广泛,要求必须掌握的技能项目较多,而且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操作技能。
第三,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等职业素质和拓展专业知识的良好载体,使得学生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是畜禽生产、管理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如家禽饲养工、家畜饲养工、饲料检测员等工种的考核项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技能、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紧跟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以就业岗位为目标,强化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实用、适用、够用”和注重素质培养为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专业课程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共同探讨,以及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结果设计课程重点难点。
为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开始学习,本课程对每一个具体实际工作都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改变一直以来以知识传承为主的讲授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典型岗位为基点,以实际问题为引导,以学习兴趣为驱动,以多媒体和实景教学为载体,结合实际情况按顺序分步骤逐层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完成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岗位技能的掌握。
2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使学生具有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及牧场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一般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养禽生产等工作打一定的基础。
同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为学生顺利获得高级工证书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
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
教学条件
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要求具备实验配套设施和实习牧场实践锻炼场所,并穿插多媒体授课,弥补实际生产条件的不足。
最好能与校外周边养殖企业达成协议,能够经常接待学生进行生产实践锻炼。
网络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相应资料,为学生获取最新的畜牧生产管理知识提供平台。
师资条件
有扎实、全面的畜牧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有丰富的畜牧生产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及现场教学。
情境教学法及现场教学主要用在生产实践技能学习,以实际生产项目岗位技能需要作为学习目标,通过情境模拟、技能观摩及实际操作锻炼促使学生掌握实用生产技能。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将非直观的内容和技术制作成课件,在讲授的同时,给学生以直观的理性认识。
网络教学主要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本课程的资料,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另外,本课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分组、组员配合协作完成指定学习任务,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编写
根据课程体系选用适合本专业的教材。
5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成绩核算:平时提问10%、测验占10%,出勤占10%,综合应用能力作业及实习报告占30%,期末考试40%。
6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网络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电子教案及网络学习平台等。
开发利用:为实习牧场或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