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第6章第3节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医学精品
外科护理学图文讲义-复苏
复苏五、复苏﹡1.概述(1)定义(2)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3)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2.心肺脑复苏(1)初期复苏(2)二期复苏(3)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一、概述(一)定义广义——任何为抢救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如对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窒息、休克、高热、中毒、严重创伤等的救治。
狭义——是指病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心肺复苏(CPR)。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搏停顿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
2.心室纤颤ECG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3.心-电机械分离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可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
2.判断循环、呼吸障碍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
二、心肺脑复苏(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只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
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每一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2.气道开放(airway,A)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第三讲 脑复苏急救医学版
1.2背景
最早在1958年低温疗法在心脏骤停中应用。
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32-35℃亚低温可以在尽可能 减少并发症的基础上提高神经学预后和生存率。
2011年,Clifton GL等在Lancet Neurol上发表的多 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低温治疗在脑保护作用 方面并不理想。
评分 肢体运动
评分 语言反应
评
分
自动睁眼
4 服从指令
6 语言表达清楚
5
对语言反应睁眼
3 定向定位
5 语言混乱
4
对疼痛反应睁眼
2 对强刺激躲避 4 答非所问
3
无任何反应
1 屈曲样抽搐
3 含糊发声
2
伸直样抽搐
2 无反应
1
无活动
1
脑功能恢复的顺序
心跳→呼吸→对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 咳嗽反射→疼痛反应→头转动→四肢活动→听觉反应 → 呼应→共济、视觉
4、降低脑代谢
低温 药物 冬眠合剂 巴比妥盐镇静
低温
机制
降低脑代谢率
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与释放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反应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等
实施 全身降温(33℃~34℃) 头部重点降温
体表降温 血流降温
低血压 低供氧
脑复苏要点
1)核心是尽快恢复病人自主循环(ROSC) 2)ROSC后尽快恢复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 3)恢复脑灌注血流 4)降低脑细胞代谢 5)试验性药物治疗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从心脏停搏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
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并将其分为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复苏初期复苏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
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 、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 、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第二阶段后期复苏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1、继续初期复苏2、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3、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4、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5、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一)呼吸道的管理为了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或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应施行气管内插管。
而对于不适宜气管内插管者,可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二)呼吸器的应用便携式呼吸器,。
,尤其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者和病人的转运。
多功能呼吸器是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
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
使用这种呼吸器不仅能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而且能纠正病人的某些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的作用。
主要在重症监测治疗室或手术室等固定场所使用。
(三)监测1、应尽快监测心电图。
因为心脏停搏时的心律可能是心室停顿,也可能是心室纤颤,其临床表现虽然相同,但治疗却不相同。
只有心电图(或开胸直视)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
在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监测可以明确其性质,为治疗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外科护理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一)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指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具 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1.快速判断 在评估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 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
(1)综合分析判断环境:在眼睛看、耳朵听、鼻 子闻,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环 境安全可以进入现场救人;若环境不安全先解除不 安全因素或将患者脱离危险环境,同时根据现场条 件尽可能做好自身防护。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4.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同时出 现对光反应。若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 无效。 5.自主呼吸出现 患者出现较强的自主呼吸,说明 复苏有效,但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人工辅 助呼吸。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三)注意事项
1.按压者的更换 多个复苏者时,可每2分钟更换 按压者,换人时间应在5秒钟内完成,以保证高质 量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第五章 心肺脑复苏
(二)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1.神志 复苏有效时,可见患者有眼球运动,睫毛 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发出呻 吟等。
2.面色及口唇 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及口唇由发 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 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产生 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 进行心脏按压。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 明患者己恢复
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后,血流立即停 止,脑血流急剧减少,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和循 环系统症状。具体可表现为:①意识丧失;②听诊 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脉搏摸不到;③无效呼吸 或呼吸停止;④皮肤苍白或发绀;⑤瞳孔散大,对 光反射消失。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优品讲义:0601
1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六、心肺脑复苏 1.概述(1)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 (2)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2.心肺复苏(1)初期复苏 (2)二期复苏3.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1)脑复苏及护理 (2)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第一节 概 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心电图呈直线。
2.心室颤动,心电图呈室颤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
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2.判断有无循环、呼吸骤停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3.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3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保护脑细胞和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452.气道开放(airway ,A )判断有无颈部损伤。
(医学课件)心肺脑复苏
脑复苏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以避免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源自脑复苏的方法与步骤方法
脑复苏的方法包括低温治疗、脱水治疗、抗癫痫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步骤
在实施脑复苏前,必须先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已经恢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法和步骤。
脑复苏的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常见错误
加强医疗保健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心肺脑复苏提供 有力的医疗保障。
心肺脑复苏的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海报、视频等资料,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 渠道广泛宣传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性和基本技能。
开展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心肺脑复苏培训课程,提高公 众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心肺复苏的步骤
判断意识
呼叫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无反应则进 行下一步。
01
放置体位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头颈、躯干在同 一轴面上。
03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深吸气后向患者口 内吹气,吹气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通气。
05
02
拨打急救电话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应先拨打急救电话,寻 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心肺脑复苏的存活率也有了显
著提高。
目前,心肺脑复苏已经成为急 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
02
心肺复苏
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主要负责氧气吸入和 二氧化碳排出。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 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急救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学习目标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以及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了解:急救护理学概念,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和急救护理学的重要作用第一节概述学习目标掌握: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脑复苏和生存链的概念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应用:心脏骤停的判断心肺脑复苏:是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理学方法来恢复心搏、呼吸停止病人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是急诊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心脑肺复苏的相关概念(一)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有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二)心脏骤停任何病人或者非心脏病的其他原因,在未能预计的时刻,心脏突然停止排血(三)心脑复苏和脑复苏心脑复苏: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是指用人工的办法帮助心跳骤停的病人尽快建立呼吸与循环,从而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为进一步挽救病人的生命打下基础。
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为减轻心脏骤停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治疗,以达到部分或全部恢复脑组织的功能即称为脑复苏。
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一)不可改变的高危因素:遗传、性别、年龄(二)可改变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缺少活动(三)诱发因素:糖尿病、肥胖、压力过大(四)高危因素的控制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内涵就是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即控制高血压和体重,戒烟,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三、心脏骤停的原因(一)H与T因素1.低血容量2.低氧血症3.酸中毒4.代谢异常5.低温6.药物过量或误服中毒7.心脏压塞8.张力性气胸9.冠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肺栓塞10.创伤(二)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因素1.心源性因素:①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②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③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④其他如心脏大血管的严重损伤、各种先天性心脏异常、急性心肌炎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2.非心源性因素(1)呼吸系统方面的原因包括:①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导致的呼吸衰竭②呼吸道异物引起呼吸道阻塞或窒息③肺及呼吸道外伤导致张力性气胸④肺栓塞导致急性肺心病、急性右心衰竭或休克等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⑥睡眠—呼吸暂停(2)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颅内和全身各种可导致严重脑损害的病变(3)麻醉意外:①心肌收缩功能减退②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③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④心律失常(4)严重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高血钾症、低血钾症、低钠血症、酸中毒(5)其他导致心肺骤停的特殊情况:淹溺、创伤、意外电击伤、意外低温四、心脏骤停的判断(一)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1.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四肢抽搐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心音消失5.瞳孔散大6.面色苍白、紫绀(二)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1.室颤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3.心室停顿4.无脉性电活动(三)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病人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依据。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2020)】讲义 6、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2.心室颤动;3.心电机械分离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拍——摸看;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5~6),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015AHA指南100~120次/分)。
2.气道开放(airway,A)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首先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4)脑复苏药物的使用1)脱水:应用渗透性利尿剂脱水,配合降温,以减 轻脑组织水肿和降低颅压,促进大脑功能恢复。通常 选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联合使用映塞米、25% 白蛋白和地塞米松。在脱水治疗时,应注意防止过度 脱水,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难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2)糖皮质激素:首选地塞米松。可降低颅内压、改善 脑循环、稳定溶酶体膜、防止细胞自溶和死亡。
3)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常用巴比妥类药物、钙离 子通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和铁离子整合剂等。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2.脑复苏的结果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缺氧,经复苏 处理后可能有4种结果:①意识、自主活动完全恢 复。②意识恢复,遗有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或肢体 功能障碍等。③去大脑皮质综合征:即患者无意识 活动,但仍保留呼吸和脑干功能,亦称“植物人” 状态。④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 可逆性损害。
3.器官捐献尽管经过最积极的治疗和护理,一些心 搏骤停后患者还将出现脑死亡。心搏骤停经复苏后 的患者,如果发生脑死亡,可考虑器官捐献。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二) 心搏骤停后治疗的其他措施
具体包括:①心搏恢复后,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及强心药物,注意调整输液速度,维持循环功能。 ②加强呼吸管理,根据血液监测进行有效的人工通 气,注意防止肺部并发症。③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 紊乱。④控制血糖,尽量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 围。⑤监测尿量及生化改变,防止肾衰竭。⑥加强 护理,注意对症及支持疗法,积极治疗原发病。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3)呼吸管理和高压氧治疗:在继续进行有效的 人工通气、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促进自主 呼吸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 ,注意防治肺部并发症。应用机械通气时,应密切 注意监测所选择的通气模式和通气参数、呼吸频率 与节律、血氧饱和度等反映呼吸功能的指标。
外科护理学 心肺脑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一般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
只要清醒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没有呼吸动作三点即可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
心外按压部位是病人胸骨下段,对小儿是用单手掌跟按压胸骨中段,每次下压2-3cm,对新生儿,双手环抱胸廓,两拇指按压胸骨中点,下压1-2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200次。
胸外按压有效的标志:大动脉出现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瞳孔缩小,发绀减退,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肾上腺素为心肺复苏的首选药物。
常用剂量为1mg,必要时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
阿托品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对心动过缓有较好作用,常用剂量为0.5-1mg利多卡因有治疗心室颤动的作用碳酸氢钠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
除颤一个电极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右侧第一肋间近胸骨右缘处。
电能选择,成人用200-400J,小儿用20-200J直流电除颤。
体温没降低1摄氏度,可使氧耗率下降5%-6%,。
复苏时人工降温,降至35-33摄氏度为宜。
一般病床在500张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可设综合性ICU,床位占医院的3%-6%,500张以上的应设立专科ICU,其护士床位比为3-4:1ICU主要收治对象是: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②需要心肺复苏者;③某个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④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
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平均动脉压(MAP)可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
中心静脉压(CVP)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6-12cmH2O,CVP过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应给予补液。
CVP过高提示输入液体量过多或新功能不全,在测CVP时应暂停呼吸机的作用。
肺动脉楔压(PAWP)能比较准确的反应整个循环情况,有助于判定左心室功能,反应血容量是否充足。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一)脑复苏及护理:防治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
(1)降温: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耗氧量,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增强。
(2)脱水疗法:使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降低脑水肿,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人,一般在15~30分钟内滴完,根据需要每6小时可以重复应用。
(3)激素治疗:对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有疗效,常用药有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
(4)改善脑细胞代谢药治疗:可用脑活素,能量合剂等。
(5)高压氧治疗:给病人使用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有利于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
(6)镇静解痉:如有抽搐会增加耗氧,可用安定、苯巴比妥钠或冬眠1号半量肌注,每6小时应用1次。
2.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
(1)保持呼吸功能及氧疗法:常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维持有效的循环: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处理原发疾病
(4)预防并发症。
外科护理学复苏讲解
复苏
1、定义复苏又称心肺脑复苏,是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①意外事故:以创伤最为常见;②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③麻醉及手术意外;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如血钾过高或过低和严重酸中毒;⑤药物过敏、中毒。
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3.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根据心脏状态和心电图表现,心搏停止分3种类型。
①心搏停顿:心脏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
②心室纤颤:心室心肌呈不规则蠕动,但无心室搏出。
ECG上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
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③心-电机械分离: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
振幅较低的QRS 波群。
4.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要具备3点:①清醒的病人突然意识消失;②大动脉搏动消
失(颈动脉或股动脉);③呼吸停止或喘息呼吸。
诊断必须迅速果断,为复苏争取时间。
试题精选
1心跳复苏后,最容易出现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是
A心肌缺氧性损伤
B肺水肿
C脑缺氧性损伤
D肝小叶中心坏死
E肾小管坏死
答案:C
解析:复苏后最容易出现脑水肿
2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常见原因是
A创伤
B冠心病
C青霉素过敏
D麻醉
E电击
答案:B
解析: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源性占绝大多数,如冠心病、慢性瓣膜病伴心衰、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师考试辅导: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心电图呈直线。
2.心室颤动,心电图呈室颤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脏弱而缓慢的跳动,有微弱的心搏图形。
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轻拍病人肩部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喊,如病人无反应,则可判断无意识;2.判断有无循环、呼吸骤停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保护脑细胞和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气道开放(airway,A)判断有无颈部损伤。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脑复苏的护理措施
脑复苏的护理措施脑复苏是指对因心跳骤停、心脏骤停等原因导致大脑缺氧的患者进行抢救,使其重新恢复到正常的脑功能状态。
在脑复苏过程中,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至关重要,可以极大地提高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复苏的护理措施。
1. 心肺复苏的实施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首要步骤,要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得到有效的支持。
以下是实施心肺复苏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症状,立即喊救护人员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时间是关键,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就会下降。
•压迫深度和频率:按照国际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心脏按压,压迫深度至少为5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人工呼吸:注意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每30次心脏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持续监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的纠正。
2. 液体管理脑复苏过程中合理的液体管理对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方面:•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维持患者有效的血容量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液体补充。
•注意液体种类的选择:在选择液体时,建议使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避免使用高渗盐水或低渗盐水,以防止对脑血流产生不利影响。
•监测液体输入和输出:对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进行严密监测,以保持液体平衡的状态。
3. 温度管理维持合适的体温对于脑复苏后的神经保护和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温度管理的护理措施:•低温治疗:对于心跳骤停后的患者,低温治疗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
开始进行低温治疗一般需要在患者复苏后的6小时内进行。
•防止体温过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高热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退热,以避免进一步对脑功能的不良影响。
•监测体温:在脑复苏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温度管理的措施。
4. 神经监测与护理脑复苏后的患者需要进行神经监测和护理,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和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 讲义 第6章 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复苏,或称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类型1.心脏停搏;2.心室颤动;3.心电机械分离复苏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二)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1.判断有无意识拍——摸看;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旁开2~3cm,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秒,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胸廓起伏,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2.呼救院内抢救时,呼叫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院外拨打120,说明地点、事件、伤员情况等。
第二节心肺复苏复苏过程分为3期(不能截然分开):1.初期复苏(现场抢救)——最为紧迫,包括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2.二期复苏——药物及器械复苏;3.后期复苏——脑复苏和复苏后处理——治疗因缺氧而引起的大脑细胞损害,进一步对呼吸、循环的支持。
(一)初期复苏1.人工循环(circulation,C)病人仰卧在硬板上,护士立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段(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另一支手掌根部压在前一手背上,两臂伸直,以上身的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5~6),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但手掌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如此反复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2015AHA指南100~120次/分)。
2.气道开放(airway,A)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若无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若有颈部损伤,用双手托颌法。
3.人工呼吸(breathing,B)口对口人工呼吸——最简单、有效。
病人仰卧,护士一手托其下颌使头后仰,张开下唇,另一手捏鼻孔,护士吸气后对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然后放开鼻孔,待胸廓回缩呼气。
首先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要见胸廓有明显起伏才表示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观察病人意识,发现定向障碍、表情淡漠、嗜睡、发绀 (其范围从手指、足趾向手和足扩展),说明脑缺血、缺 氧,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脑功能损伤。
4.如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角膜、吞咽、咳嗽等反射 也逐渐恢复,说明复苏好转。
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继发感染
脑复苏及复苏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理
脑复苏的概述
正常脑血流量为每100g脑组织每分钟45~60ml,如 <20ml即有脑功能的损害(神经功能衰竭临界值),而 <10ml则导致不可逆损害(脑衰竭临界值)。人脑只占体重 的2%,却需全身血流量的20%,占心排血量的15%,占全 身耗氧量的20%,婴儿可达50%。心搏停止后15s内,脑组 织可利用的氧将耗尽,有氧代谢的三羟酸循环停止,继而进 行无氧酵解,5min内储存的葡萄糖和腺苷耗尽,所有需能 发应停止。5~7min出现广泛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细胞膜几 乎立刻发生泄露,引起细胞内和细胞间隙的水肿,随即电压 依赖性Ca2+通道开放,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在未复苏情况下, 此种状态持续60min仍有逆转希望。一旦复苏成功,将导致 再灌注损伤,出现广泛的继发性脑梗塞。
2、护理中应密切观察体征,如有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 皮肤潮红、多汗和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酸中毒的表现,并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
肾功能的监护
1.使用血管收缩药物时应每小时测尿量,每8小时 结算出入液量,每24小时总计。
2.观察尿的颜色及比重。
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1.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呼吸形 式明显不正常时,应注意防止呼吸衰竭。
脑复苏治疗及护理措施
1.维持血压 2.呼吸管理 3.预防和治疗水肿 4.低温治疗 5.钙拮抗剂的应用
心肺脑复苏有效指标
(1)颈动脉搏动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
为红润;如面色变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瞳孔 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有大变小;如瞳
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4)神志
心脏骤停的病人由于昏迷及体内环境失调, 营养供应困难,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加之抢救时 一些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易于并发感染,应及时防治。
影响脑复苏成功的因素
四个时间因素: ①心搏骤停前的缺氧时间。 ②心搏骤停时间(由心搏骤停到心肺复苏开始时间)。 ③心肺复苏时间。 ④复苏后低氧血症时间。
脑复苏的总目标
①维持足够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流灌注。 ②降低颅内压并维持其在正常范围内。 ③降低脑代谢。 ④停止惊厥。 ⑤消除自由基。 ⑥减少细胞自溶。
终止抢救的标准
(1)脑死亡 (2)有无心跳及脉搏,心电图呈直线。
复苏后的治疗和护理
循环系统的监护
1.心电监护 2.脉搏、心率和动脉压的监测 3.中心静脉压的测定 4.末梢循环的观察
呼吸系统的监护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肺部并发症的监护 3.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注意事项
脑缺氧监护
1.应及早应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 2.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变化。
维持酸碱平衡
1、心脏停搏时间长的病人,在复苏后随着微循环改善,组 织内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可能不断被带入血液,造成“洗 出性酸中毒”,或由于较长时间的低血压和缺氧,代谢性 酸中毒仍继续发展。脑缺氧后,严重的酸中毒会使细胞的 生存时间大大缩短,纠正组织酸中毒的措施也可以同时纠 正脑内酸中毒。虽然过度换气能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 低,对酸中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代偿能力毕竟有限, 故适量应用碱性药物还是必要的,可根据动脉血气、酸碱 分析酌情决定碳酸氢钠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