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下《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余数比除数小。

2.综合、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板贴、分物品的信息及问题的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题卡、课后自测题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老师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我们班的同学到野外去郊游,老师在一所农村小学教学,那里有高高的大山、清清的小河、绿绿的小草,非常美丽。

你看,这是我和我的学生在郊游的情景,他们玩的多开心啊!(课件出示主题图)1.提问:认真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有①9个面包②10碗方便面③11瓶矿泉水④12根香肠⑤13个香蕉⑥14个橘子⑦15个苹果⑧18瓶酸奶。

每4个小朋友一组。

师:你们发现的可真多啊!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生: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师:谁还能像他这样再来提出数学问题?(生1)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生2)14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你说我讲1、动手操作分小棒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分面包的问题好吗?板书: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谁来把这个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9÷4= 师:9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9÷4等于多少?咱们一起用小棒代替面包分分看好吗?那我们需要准备几根小棒?为什么?2、汇报交流,理解意义。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预设:①一个一个地分②两个两个地分。

生:将粘好的9根小棒板贴在黑板上,学生到黑板演示分的过程。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课题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课型教案个数共6课时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王斐斐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

没有丰富的直观感受,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尤其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造成困难。

所以,注重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活动在本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今天我讲的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想法,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一下。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摆小棒这一活动,通过操作,在获得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余数的含义,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观察比较揭示“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一、教法与学法指导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教案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教案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电脑、挂图、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 14÷6= 45-5=2×9= 3×9= 34÷5=(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铅笔数、橡皮数;再数数小组的人数;把这些学习用品平均分,每个人应分多少?(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2)出示第3题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3)出示第5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出示第6题学生看图后想一想: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5)聪明小屋(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

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这节《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想法,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材分析学生上一节课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且上学期已经学过了表内除法和除法竖式,知道在除法竖式中,除号的写法,被除数、除数和商所在的位置,掌握了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但由于表内除法到有余数的除法,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材通过创设同学们野营时分烤鱼,分野果的情景,有意识的注意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可能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在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中,除号的写法,以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应写在什么位置,但是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等知识,应该是在本次教学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并且要着重帮助学生掌握除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三、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并在适当的环节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解疑”、“新知应用,延伸拓展”、“回顾反思,收获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的读法;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写法及意义)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_青岛版-word文档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_青岛版-word文档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野营活动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二、自主探究1、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9个面包、12个苹果、15瓶饮料、14根火腿、四个小朋友在分食品……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四个小朋友就是在分食品,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1)分面包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可以利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学生汇报交流并演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平均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人都分得了2个,还剩1个。

(老师板书演示学生分得的过程和结果)。

那谁能把你们刚才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尝试列出除法算式并汇报交流。

师:靠咱们同学的智慧,分完了面包,我们知道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剩下1个,用算式表示是:9÷4=2(个)……1(个),像1这样剩余的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知道1是余数)像这样带有余数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并板书:读作:9除以4商2余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说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说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说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复习:1.口算练习2.解决问题: 有8根小棒,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有10根小棒,每5个摆一个五边形,可以摆几个五边形?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摆摆看,你发现了什么?(三)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四)教师揭示:摆小棒时我们发现了剩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师: 真的可以摆3盘吗?两个同学一组,拿出6个圆片摆一摆,验证一下.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师:草莓分完没有,有剩余的吗?谁能把你分的过程说一说?怎么列算式呢?3.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用除法?6,2,3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这道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吗?(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现象。

-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探究新知-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 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实践操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能力。

注: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探究活动的设计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余数的概念,理解余数在除法中的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并得到正确的余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余数的定义及意义。

2.除法运算和余数的求法。

3.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重点:余数在除法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地求出余数。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及PPT3.教学卡片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除法的基础知识,为有余数的除法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的方式进行。

3.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进行习题练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们分糖果,他们想知道每个人能得到多少糖果,并且还剩下多少。

你们能帮助小明他们吗?”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余数的概念,然后讲解除法运算和余数的求法。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和解析。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余数在除法中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七、教学反思在教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我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总结了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得失与思考。

首先,我认为我在教学设计中做得相对不错的地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分糖果、分书等,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数学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位兢兢业业的⼈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1 ⼀、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

从同学⽅⾯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较习惯⽤乘法⼝诀来求商,⽽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诀中求商,要⽤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

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个知识跨度较⼤的内容,是⽐较困难的。

针对这⼀状况,我的教学⽬标确定为: 1、通过摆⼀摆,分⼀分,以和⽣活中的⼤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法,书写格式,能进⾏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除数⼩” ⼆、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

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的圆圈,⽐⼀⽐谁画得多,画好后,将⾃⾝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师不⽤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个的颜⾊。

)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师⼀样能猜出圆圈的颜⾊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

在这⼀环节我主要通过⼤量⽣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分桔⼦。

6个桔⼦平均分成3份,7个桔⼦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次分分完了,第⼆次怎么分都有⼀个剩下。

二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

二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

二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教案章节:一、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除法概念,解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 举例说明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入除法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含义。

2.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3. 让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章节: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运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演示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1. 介绍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3. 让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有余数除法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余数除法运算的能力。

教案章节:三、有余数的除法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将除法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有余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步骤:1. 介绍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余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让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应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有余数除法应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章节:四、有余数的除法综合练习1. 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提供一系列有余数除法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

喜欢![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

(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评析: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

二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

二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

二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教案章节:一、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一份是多少。

2. 有余数除法: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产生余数。

教学步骤:1. 引入除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题目。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章节: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被除数= 除数×商+ 余数。

2. 练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 复习除法概念,引入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举例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题目。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章节:三、有余数的除法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步骤:1. 讲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问题。

3.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实际问题的除法计算题目。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总复习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具体包括:•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能够使用竖式加减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竖式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整除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 教材特点本节课所涉及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竖式加减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判断整除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讲解竖式加减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范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讲解整除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范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判断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组练习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点拨。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三、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和练习,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 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讲解语言简明清晰,但在课堂组织和时间安排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需要持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教案篇一:青岛版二年级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解说游戏师:伸出左手跟我数从大拇指开始数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再回到大拇指按顺序数6、7、8、9、10这样反复数下去??生一边数一边报数理解游戏规则师:请你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就能说出你说的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名字生说师:你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说出来生想或说:记住了或者发现规律了(生答师评价:一颗代表智慧的小花送给你)师:认真听完这节课你就会识破其中的奥秘了上课!【设计意图: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使枯燥的计算课焕发灵动和生机学生自觉联系生活经验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一、复习引入再次唤醒已知经验师:根据以前所学细心解答两题: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生答师:15根小棒能摆几个生答:能摆3个【设计意图:与课前游戏连为一体延续游戏中与5有关的除法做到承上启下顺水推舟】师:能用算式表示一下生说:15÷3=5(根)生说:“15÷5=3(个)(课件示)生齐读师:谁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生答: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数)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的个数)商表示(分得的结果)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正在野营的一帮小朋友也在分东西看看分享些食物生答【设计意图:从已知经验出发引入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及问题迁移能力】二、讨论操作探究新知(课件示)1.认识余数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样吧今天我们与“5’这么有缘咱就把这些物【设计意图:关于分给的人数为了课堂连贯性的需要定为“5”使这一环节与课前游戏连为一体珠联璧合学生易于迁移掌握新知】大屏示师:我们先一起来读明白表格的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填一填看看组填的又快又准确!师:每人先选一种物品分分看如遇困难借助小棒分一分分完后把你分的结果填在表中如遇争议和错误先在小组内解决比赛开始!(教师巡视给小组合作情况以评价和指导)【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比赛的方式进行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生汇报分面包的过程大屏示)师:9个面包平均分给5个人怎样分呢生说师追问:为什么不全部分完生答:不够每人再分一个了师结:9里面只有一个5每人分一个后余下4个2.理解余数的含义师:方便面平均分给5个人结果怎样呢生答正好分完(将速度最快的小组的记录表投影展示)师引导:嗯10里面有2个5正好一人分2个师:用算式表示呢生说师板书师:看着这张记录表个小组说说你是分的饮料生1答:1个1个地分分了两圈后还剩1瓶生2答:两个两个地分这时叫学生到黑板演示(师备11根磁力小棒)师追问:你是想到直接两个两个地分生:11里面有2个5平均每人分2瓶余1瓶【以上教师的“引导”和“追问”让学生体味两种不同的除法——平均分和包含除潜移默化地引入知识点】师:又余下了其实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余下不够再分的数像上面这个“4和1”你能给余下的这些数起个名字生答:余数师:好!数学家也是这样定义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3.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师:快来想一想11瓶饮料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2瓶还剩1瓶用算式表示呢生答老师板书并讲解余数的写法:生2:列式为11÷5=2(瓶)??1(瓶)师板书师:这个算式读作;11除以5等于2瓶余1瓶生齐读→个别读师:你能把火腿肠、香蕉、橙子、苹果及酸奶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一下选一个写在练习本上生汇报师板书:【生汇报时师应不断追问:这个算式的计算可以直接怎样去想为下一课竖式试商埋下伏笔】12÷5=2(个)??2(个)13÷5??3(根)14÷5??4(个)15÷5=3(个)18÷5??3(个)师:请你上来指一指18÷5=3(瓶)??3(瓶)各部分的名称吧生说师板书“余数”三、新知巩固探究发现师:数学的智慧呢是在变化中也能抓住问题的根本用思想解决问题想不想挑战下面的问题一定要聚精会神呀!1.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师:第一个题目“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课件示18瓶酸奶生想后回答生答课件示18÷4=4(人)……2(块)18÷5=3(人)……3(块)18÷7=2(人)……4(块)18÷8=2(人)……2(块)师:(你真棒啊!一颗奖励的小花送给你!)结合大屏幕和黑板上的算式想一想:对于余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答:余数比除数小师再问:在这里余数能是5能是6师再问:为什么生答师板书“<”【设计意图:弄清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学生这一结论而应在解决了大量的生活实际问题后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这一关系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师:挑战第二题利用刚才所学迅速判断!判断:(大屏示)10÷3=2??416÷4=3??421÷5=4??1生答师问:为什么四、全课小结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你能揭秘课前老师的小把戏了生答:一个数除以5后看余数余数是1这个数就会在大拇指是2就是食指?..师:嗯!很多游戏里藏了数学智慧呢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一切都很简篇二:1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24页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教学目标】12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3【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参加过野营活动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课件出示主题图)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认真观察这幅画面你发现了些数学信息预设:学生可能说: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2.追问: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预设: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②13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③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④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⑤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3.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又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预设:①一个一个地分②两个两个地分小结: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会剩下1个这一个还能不能再平均分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 5.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学生尝试列示教师注意发现然后全班交流6.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板书)讲解算式的意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一个就叫“余数”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二、拓展练习巩固新知1.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能分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得好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2.汇报交流预设:①分苹果:15÷4=3(个)??3(个)②分香蕉:13÷4=3(个)??1(个)③分酸奶:18÷4=4(个)??2(个)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决许多分一分的问题体会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很多从而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三、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并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除法问题现在请你想一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呢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看组想得全分得对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进行板书注意引导学生说清算式的意义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②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等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结合实际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设计意图: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学生这一结论而应在解决了大量的生活实际问题后引导他们观察、发现这一关系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注重了这一点】四、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首先观察图意然后自己填一填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注意学生的表述是否准确2.自主练习第2题: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对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板书课题)你有什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并能提出新的研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提问的意识】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本节课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3.合理把握生成资源教材中的练习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篇三: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二次修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9093页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让人交流思考;3.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圆片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参加过野营活动都会带些什么东西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课件出示情景图)【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瞧小伙伴们到达了野营地点仔细观察这幅画看看大家都带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些数学信息预设: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同学们找的可真全有这么多好吃的大家猜一猜接下来4位小朋友要干什么(分食物)这么多好吃的能不能让一个小朋友全都霸占了(不能)是的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那么这些食物要分呢2.追问:根据刚才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注意把问题说完整谁来试试看预设: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②13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③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④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评价:你说得可真完整;你说的真准确;原来你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谁能像他一样再完整的提一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那么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好【具体实物分一分】今天老师把情景图中的面包带到了咱们教室瞧这(面包)数一数一共有几个(9个)现在老师就来找4位同学充当情景图中的小朋友再另请一位同学将这9个面包分给大家负责分的同学注意边分边说一说你是分的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注意学生站位)预设:分面包的同学可能是一个一个的分也可能两个两个的分当最后手里还剩一块面包时追问:台下的同学们台上的某某某遇到了出现了一个状况他分着分着突然停了请问同学们某某某把9个面包分完了没有还剩几个还剩1个那为什么某某某不再继续分下去了呢(因为不知道把最后一个给谁了)哦最后这一个面包无论分给谁其他同学都不乐意该办每人再分一个还能继续分(让学生直观感受将剩下的一块留在那不能再分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面包每人再分一个不够分了)嗯通过几位同学精彩的展示我们知道这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同学的过程谁能起来再说一说分法(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2个还剩1个每人再分1个不够分了要留下)【借助学具分一分】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演示的是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你还有其他分法别着急动脑筋想一想借助我们的手中小圆片代替面包把你的分法演示出来行看谁分的又快又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预设: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边摆边介绍分法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你从这两种分法中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还剩1个这说明分完了(没有)还能继续分为什么(不够分了)不够分我们要办(留在那谁也不给)谁能把他们分的过程再完整的说一遍(板书过程)(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4.你能把刚才分面包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开动脑筋想一想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要用什么方法(除法)那么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应该列算式呢让我们一起来写师: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面包(板书:9÷4=2(个))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板书)把余下1个还能分把不能再分的1个也就是剩下的1个写在“??”后面(板书:??1)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生:余数)师: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说一遍分的过程生:9表示9个面包4表示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2表示每人分2个面包1表示还余下1个(指名回答)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除法家族里的其他成员(生: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一位新成员——余数师: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9表示什么除数4表示什么商呢余数呢师:这个算式我们把它读作:9除以4商2(个)余1(个)(生尝试读个别读)师:那?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起说齐读: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面包还余下1个【评析:通过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面包的过程弄清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三、小练习1.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并和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2.汇报交流(算式的意义和读法)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1.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能分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看学业纸第二题我们同位两人合作左边的同学负责摆圆片右边的同学负责记录摆后的结果看看个同位俩配合的最默契最快的解决问题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2.汇报交流预设:①分苹果:15÷4=3(个)??3(个)②分香蕉:13÷4=3(个)??1(个)③分酸奶:18÷4=4(个)??2(个)投影汇报随机抽出两题指名答算式的意义并正确读算式3.思考: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独立思考同位交流集体汇报预设:除数都一样;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有余数的除法可真多大家也有了很多的发现到底有余数的除法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去探索。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有余数除法。

2.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

3.能够解答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掌握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两个竹筒,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度。

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的过程,例如:9cm > 4cm。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如果拿到11根1cm长的竹签,能够把其中的9根放进这个较高的竹筒里吗?”请学生试着用竹签模拟一下,发现有3根竹签无法放进去,于是老师向学生介绍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认识有余数除法教学重点:通过实物模拟,引导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请学生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除法有什么用?2.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整数吗?3.如果除不尽怎么办?通过问答,学生会认识到,有余数除法是指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不能除尽,就会有余数剩余。

3. 学习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讲解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请学生试着计算以下除法:1.$25 \\div 3$2.$36 \\div 5$3.$49 \\div 6$让学生反思以上的计算方法,找出有余数除法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_3 | 25)756_1515--以上计算中,25÷3=8,余数为1。

因此,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可以写成:25÷3=8余1。

4. 练习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请学生试着解决以下问题:1.农民收了73个苹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是否有苹果剩余?2.一个数字加7后再除以3,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多少?3.筒子里有82支笔,如果每次拿20支去发,最后会有多少支笔没发出去?通过练习,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应用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我的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理念、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及课堂资源的开发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本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摆小棒这一活动,通过操作,在获得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余数的含义,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观察比较揭示“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先让学生解决“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的问题,得出8÷4=2(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的写法。

同时为有余数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第一次摆: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根
还够不够摆一个正方形?
这个环节又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摆出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2)学生展示:9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余下1根。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

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并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上课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

2、第二次摆: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体验加深有余数的理解。

这一环节我又分了2个层次。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正方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

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

虽然这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我将前面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会出现这些想法:“除数都是4”;“余数有1,2,3,等,这时,我接着问: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数?我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接着设问: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推测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在有剩余的情况中,余数仍然师1、2、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巩固新知
本课的练习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这道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余数可能是几?是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一次进行巩固。

3、拓展应用
这是一道开放题,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

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说的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我想老师们听课以后,也有许多想法,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