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
课文仍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双重眼光: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自己的保姆阿长。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期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对“我”倾注了一片心血,是值得“我”怀念和感激的人。
本单元内本文意在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鲁迅的作品,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本文主要是回忆长妈妈其人其事,可不必与鲁迅的时代和思想联系起来。
以免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
对于叙事散文,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写人记事的手法和结构,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习本文的内容和结构,都不成问题。
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学生在体会作者儿时和写作时的不同眼光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应重点引导,同时学生在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时,可能会受到个别字句的影响,也应重点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1.运用探究式学法,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感悟走进文本;2.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3.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语言逐步走进阿长的心灵,发现普通者人性的光辉,感受生活中质朴的爱。
情感和态度目标:1.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2.学习感受生活,学会读懂他人的爱,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重点】1.选取典型事例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2.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难点】学会关注普通人,在生活琐事中发现爱,能读懂鲁迅心中的阿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
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
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课⽂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没有姓长的;她⽣得黄胖⽽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材⽣得很⾼⼤,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个⼿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或⾃⼰的⿐尖。
我的家⾥⼀有些⼩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不许我⾛动,拔⼀株草,翻⼀块⽯头,就说我顽⽪,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得那么胖,⼀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些空席。
她不开⼝。
但到夜⾥,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个“⼤”字,⼀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doc
第三单元第 9 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重难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 <山海经 >》,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1.倘使(t ǎnɡ)骇破(h ài)..掳去(l ǔ)诘问(jié)..惶急(hu ánɡ).疮疤(chu ānɡ).惧惮 (d àn)霹雳(pī)..粗拙 (zhu ō)渴慕(mù)..震悚 (s ǒnɡ).孤孀 ( shuānɡ).2.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等。
其中给“我”买《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3.这篇文章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怀念祝福” 。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 ________的人”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角度说。
学生根据理解各抒己见。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等。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9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经历,以及阿长热心为鲁迅寻找并购买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的故事。
通过回忆阿长的善良、热情、朴实和迷信等特点,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本文以记叙文的形式,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但对于文中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内涵,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山海经》)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理解文中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备课,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
2.教学工具:准备PPT、黑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3.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山海经》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山海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已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过渡和照应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1)在“我”的眼里,阿长是个怎样的人?(2)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又写了另外几件事,这是否离题?(3)文中一共写了阿长几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5)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重点与难点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
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上决不平铺直叙,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文中详写了三件事。
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
讲阿长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鲁迅先生对阿长的刻画,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理解;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精彩语句,提高表达与交流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通过了解《山海经》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阿长与《山海经》的关系,提出独到见解;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出今天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对阿长与《山海经》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不会在学习的道路上掉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对阿长的刻画、课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篇章结构以及《山海经》的文化价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鲁迅笔下的阿长形象,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来深入理解。
-课文深层含义:学生可能难以领会鲁迅先生在文中对阿长的怀念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间的深层联系。
-词汇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际语境进行讲解和举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初中《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初中《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知识与技能】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积累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品味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尝试运用本文的写法去写作。
【教学方法】:导读法,品味分析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分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期难忘的生活:百草园令人难忘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阿长讲的美女蛇故事。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缅怀与思念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并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有哪些异同。
二、回顾作者常识: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3分钟三、初步感知内容:默读思考 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生词。
思考的问题1、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3、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四、学习字词: 2分钟1、生字正音:憎恶(zèng wù)疮疤(chuāng bā)霹雳(pīlì)震悚(zhèn sǒng)诘(jíe)问2、整体感知内容: 20分钟(1)明确: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三件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的教案 1一、识字预*展示:1、认识生字骇hài人听闻掳lǔ掠震悚sǒng 惶huáng急jí疮chuāng 疤bā 诘jié问渴kě慕mù疏shū懒lǎn 霹pī雳lì 孤gū孀shuāng鼹yn鼠sh2、解释词语(1)谋死:谋杀。
(2)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3)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惶急:恐惧着急。
(5)渴慕:迫切地羡慕。
(6)惧惮:惧怕。
惮,害怕。
(7)诘问:追问,责问。
(8)烦琐之至:繁杂琐碎到了极点。
之,到。
至,极点。
(9)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骇,震惊,惊吓。
(10)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它的奥妙。
名,说出。
(11)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12)情有可原:基于某些特定情由,尚可原谅过错。
3、词义辨析“和蔼”与“和睦”都含有“和气”的意思。
“和蔼”着重于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带有庄重的意味,又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
“和睦”强调相处得好,不闹矛盾,不争执;使用范围比较广。
二、整体感悟:速读课文,用两三句话概括文章中心内容,以及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作者回忆童年时期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生活片断,重点叙述长妈妈关心自己的爱好、寻购赠送《山海经》一事,表现了长妈妈虽无文化却十分善良、朴实、尽心尽责的特点,深切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三、梳理文章表达思路:说出文章组材线索或顺序(结构方式),梳理表达中心的具体材料。
1、线索: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期跟长妈妈相处的经历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主题。
(也可以说以作者童年时期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憎恶—讨厌—不耐烦—敬意—敬意淡薄—新的敬意—怀念)以对隐鼠之死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中间插叙其他材料。
2、表达中心的具体材料长妈妈的低声絮说和睡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表格式教案(共2课时,附板书)
活动三、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手边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溜溜,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2、理清作者情感脉络,体悟作者对阿长的敬慕与爱戴怀念之情
重点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
客观的评价阿长的性格特征把握阿长形象
学与教活动设计
教学反思及批注
第一课时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人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
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
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3.依照事件的次序划出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
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
法?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归纳。
问题 1,明确:
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5)“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三、小结 通过具体 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
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四、作业 1.完成《配套》中的相关练习。 2.课后“读读写写”。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
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问题 2,明确:
长妈妈粗俗、迷信、不拘小节,但更有热心、淳朴、
善良、仁慈的美德。
问题 3,明确:
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
课
签阅
后
反
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事例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到“美女蛇”
的故事,这故事是谁讲的?保姆阿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文章就是写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在少年鲁迅的眼里,
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订正读音
掳.去
震悚.
惶.急
疮.疤.
个性彰显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阿长在童年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记叙文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难句翻译和解析。
4.学生阅读兴趣和保护自然的教案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阿长在童年时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有哪些?b.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c.你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解答和点拨。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10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出示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重点研读1、用自己最擅长的读书方式浏览课文勾画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长妈妈是一个怎样人?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语句,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体会‚抑‛中‚扬‛。
教学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复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2、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知——精读思考——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也可采用讲讲、读读、议议方法。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怎样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语句,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
这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把握长妈妈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文前半部分种元旦吃福桔和长妈妈繁琐规矩描写,以及长妈妈讲长毛故事分析,体会作者在这些充满贬义文字后面,对阿长同情与怀念。
先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故事,体会长妈妈善良仁慈和对我关心爱护之情;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活中像阿长一样普通人感想和思考。
这一课时主要完成任务是重点段落研读以及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童年时光,因为那时我们天真无忧。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文章写道:‚我上高中时在外地。
人一走,留在家乡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书。
往昔美好故事,亲切人物,甜醉情景,就想鲜活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回忆。
谁能使过去一切复活?那去世外婆,不知去向挚友,妈妈乌黑卷发,久已遗失那些美丽书,那跑丢了蓝眼睛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我们熟悉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写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关于他童年文章,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将美女蛇故事讲得生动而又诡秘人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他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本研读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对童年的回忆。
在记忆中,作者既表达了对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对当时生活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对阿长纯朴、善良的品格的赞美,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
在文中,作者用孩子的视角来写,其中却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本文,应当能够理解隐藏在文中批判性语言下的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能够学会从日常小事中体会小人物的高尚品质,发现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二、创意说明文章较长,为了避免架空分析,我的教学策略是“学习精读,注重熟读精思”。
从而引导同学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设计以“熟读精思”为主线的课堂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活动1、预习检查:请你介绍鲁迅?听写文中词语:憎恶烦琐诘问哀悼霹雳(注意音、形)2、文题解读:阿长是什么人?《山海经》又是一本怎样的书?标题有什么作用?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话说出来。
这些事表现了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速读课文,要点批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4、再读课文,重点探究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5、熟读课文,重点研读为什么重点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老师引导提示学生从选择材料突出中心方面来考虑)(教师小结: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详写了长妈妈买《山海经》,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注意详略得当。
通过小结,学生明白了怎样围绕中心来选材,为下面的作文练习打好基础。
)6、熟读精思,品味语言(投影)精读并按以下句式说话:“读文章____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9阿长与《山海经》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情感变化脉络。
2.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并从细节中理解阿长形象。
3.领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段话中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讲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把握文本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如何。
请简要概述。
明确:①“常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实在不大佩服);②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③讲长毛攻城的故事(有了空前的敬意);④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消失);⑤“我”十分渴慕《山海经》,求而不得时阿长竟为“我”买来了(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的人”表述。
(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明确: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限制“我”行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2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目标二、目标三难点:目标四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二、三;第二课时完成目标四;课后完成目标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生字生词。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点名回答)(1)注音: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惧惮()粗拙()疏()懒骇()(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A.名字B.说出C.名誉D.有名的2、(念)念不忘()A.惦记,常常地想B.念头C.读D.“廿”的大写3、(疏)懒()A.分散B.不亲密C.粗心D.不熟悉4、烦琐之(至)()A.极B.以至C.到D.至于(3)点评检查情况并一分钟记忆。
(三)导入: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
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二、三: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并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
不许我走动。
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
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
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
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总结: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
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明确问题三: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明确问题四: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5)小结:将上面归纳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
(五)布置作业:巩固性训练1、语文练习册本课练习一、二、三、四,巩固训练目标一、二、三。
2、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二,巩固训练目标二、三。
第二课时(一)回顾目标二、三,导入本堂课的讲述内容:1、设计问题,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2、明确答案,导入新课:(1)明确: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2)明确:先抑后扬。
(3)明确: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A、喜欢切切察察;B、不许我走动;C、睡觉摆大字;D、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E、讲“长毛”的故事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F、买《山海经》(4)明确:这些事件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抑一部分;扬一部分。
根据这些事件的划分,又可以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开头部分,介绍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然后是“抑”的部分。
再就是“扬”的部分。
最后是结尾部分补叙她的身世,并抒发怀念之情。
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
让学生自己归纳段意及层意。
3、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扬”的部分。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标四:1、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括号的字注音:(霹)(雳)____:震(悚)__:粗(拙)__:孤(孀)__:2、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艺术特色的体会。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3、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1)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明确问题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明确问题三: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明确问题四: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5)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6)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例如:“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明确问题七:“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
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总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三)作业:1、课后练习三,巩固目标四。
2、课后练习四,完成目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