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景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

2. 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古诗的风格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赠刘景文》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歌解读1. 解读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欣赏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分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艺术特点。

3. 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景象。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深入体会。

3. 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插图和朗诵视频。

2. 诗歌文本: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赠刘景文》的文本。

3. 画纸、彩笔:用于诗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赠刘景文》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解读: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1. 诗歌欣赏:分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艺术活动:进行诗歌绘画或音乐创作,感受诗歌意境。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一齐回答: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多媒体出示读)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一、默写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

学习生字: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

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第二课时)《赠刘景文》(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本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菊花虽残,但枝干仍傲霜独立。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笔锋一转,强调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正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之时,借景抒情,委婉地劝告友人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擎”“犹”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借助多媒体资源、诗句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感受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2)从诗中领悟珍惜时光、乐观向上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特别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以及蕴含的深意。

在古诗中,这两句诗通过对荷与菊的描写来展现秋末冬初的景象。

“荷尽已无擎雨盖”,“擎雨盖”形象地描绘出荷叶像雨伞一样为荷花遮风挡雨的样子,而现在荷叶已经凋零,荷花也不复存在,描绘出一种衰败的景象。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虽然残败,但它的枝干依然傲立在霜雪中,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个池塘边,夏天时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可是到了秋末,荷叶枯萎,只剩下光秃秃的池塘,而旁边的菊花虽然花瓣凋落,但枝干依然坚强地挺立着,通过这样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学习并理解古诗《赠刘景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检查课前准备。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 感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认识。

(3)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板书内容:古诗全文、生字词、诗意、诗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三、谜语导入出示秋天美景图,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进而导入今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四、初读1.学生自由读古诗,明确自读要求。

2.检查生字词:①用“字词闯关”“开火车”等游戏来检查字词。

②指导易错字“残”的读音、识记方法和写法。

3.指导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再来读好诗文。

五、析读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画面呢?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

内容一:“荷尽已无擎雨盖”1.画面: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2.理解“擎”,用动作演一演“擎”。

(高高举起,向上托)3.高高举起的荷叶出现在什么时候?(夏日,荷花茂盛的时候)4.看到这样残败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低落、悲伤、伤感)5.边想画面边读诗句,读出情感。

内容二:“菊残犹有傲霜枝”1. 画面:菊花开败了,而花枝却还骄傲的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斗争。

2. 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骄傲,自信,勇敢,坚强、积极向上)3. 指导有感情读出菊花的自信、骄傲。

老师来当记者,采访苏大才子,他想送给朋友的话:内容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谁看懂了苏大才子的心思?(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

)2.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酸甜可口的山楂······)3. 教师总结:诗人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确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体会诗中的哲理意味,懂得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二、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的意思。

2. 体会诗中的哲理意味,懂得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录音、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他为什么要写给刘景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赠刘景文》。

老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古诗录音是一首非常美妙的古诗,大家感受一下它的韵律美,是不是觉得很有韵味呢?学生:是的,老师。

这首古诗听起来很好听,感觉很有节奏感。

老师:很好,同学们。

那么,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学生:不知道,老师。

老师:其实,这首古诗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的。

那么,苏轼为什么要写给刘景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赠刘景文》,一起探讨其中的奥妙。

学生:好的,老师。

我们很期待学习这首古诗。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 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古诗。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确保你们能准确地读出每一个字的音,并且能够流畅地读出整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好的,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赠刘景文》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刘景文》教案1一、教材简说《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1、会写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结合图理解诗意。

2、教师相机点拨。

3、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赠刘景文》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这是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图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朗诵古诗的方法,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在看图与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背诵古诗。

2.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题。

1.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

他有一个朋友叫刘景文,当时已经30多岁了,有着满肚子的学文却没派上用场,因此非常苦闷。

苏轼看到他的样子,很想帮他,就邀请刘景文来喝酒,并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希望刘景文能不怕困难、取得成功。

大家想知道他写的诗吗(板书课题:赠刘景文)2.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悟教师范读,感受诗歌内容。

师:你们觉得读得好吗?你们想读得这样好,首先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师: 我们老看看有哪些拦路虎挡住了我们。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拼读——齐读(2)学生齐读古诗教师出示荷花荷叶图,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荷花是哪个季节开放的(2)出示荷叶干枯图,学生观察荷花变得怎样了?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看到这幅图你会想的哪一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3)出示繁茂菊花图,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花,在哪个季节开放?(4)出示残菊图,学生观察理解“傲霜枝”天气越来越凉,地上都打霜了,你会有什么感觉?冷的时候我们都会缩成一团,可是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在秋风中依然挺立着,你们觉得它怎么样?请你们夸夸它。

看到这幅图我们会想到诗中的哪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5)师:荷花枯了,菊花败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呢?出示“橙黄橘绿”图,学生观察师:我们还有秋天才能看到的景致,你们觉得怎么样?用自己学过的词来描述。

所以诗人苏轼会对刘景文怎么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教案: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语感和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诗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3.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蕴。

2.难点: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白板、诗歌《赠刘景文》复印件。

2.学生准备:课文复印件、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听诗歌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2.展示(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赠刘景文》的诗歌,让学生观看,并跟读。

然后提问:这首诗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诗歌的意境是什么?为什么?3.解读(15分钟):(1)给学生讲解《赠刘景文》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情感。

强调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而著名。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音韵和修辞方法。

4.朗读(15分钟):(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组。

5.表达(15分钟):(1)让学生就诗歌的意境进行写作,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班级中进行朗读和分享,相互欣赏和评价。

6.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总结对诗歌的新认识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进行朗读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赠刘景文七、课后反思:此次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朗读和表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不过,课堂上学生互动的次数还不够,下次教学时应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创新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

(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

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

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

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

(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

(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

(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

(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

)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