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2。

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

[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开课对象:经济学专业、财政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产业经济学主要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应用经济学科,它研究那些具有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

研究产业经济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政策有效性、产业管理科学性均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图使学生能够运用本门课程中产业组织的理论模型对现实市场条件下的任何特定产业进行SCP分析;能够运用本门课程中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对任何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能够运用产业布局理论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进行分析。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

并且在局部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

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高等数学》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教学提示: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熟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知道产业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学科中的地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意义。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背景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经济体中的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问题。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 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2. 熟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挑战;3. 理解和评价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 运用产业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产业基础知识:产业的概念、产业链、价值链等;2. 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周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3. 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的类型与演变、产业政策的目标与内容等;4. 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等问题;5. 产业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实际问题;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撰写产业经济学相关的论文,提高其研究能力;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际产业企业,实践运用产业经济学知识。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2. 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小组讨论报告等;3. 论文: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主要参考书籍1. 《产业经济学导论》王明达著2. 《产业经济学新编》李国平著3.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张明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能会发生变动,请以实际授课内容为准。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08英文名:Industrial Economics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等后置课:零售管理学、批发管理学、供应链管理等学分:2学分课时:34课时主讲教师:闫星宇、原小能、汪秋明等选定教材:石奇,产业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课程概述:本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

产业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理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索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和相应的公共政策,同时也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经济技术关联及相应的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具体包括产品差异、进入壁垒、策略性行为、广告、研发与创新、规制、反垄断法等;产业关联是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研究既包括广义产业间的关系,如三次产业间的关系,又包括狭义产业间的关系,如制造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竞争力研究是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产业业绩研究,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可以分为视角更为广泛的国家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和视角比较集中的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两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并对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分析,以便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经常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平时作业布置与及时批改,强化教学过程质量;与学生即时沟通,根据其反馈意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产业经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本科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

在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向“产业”这一中间层次的延伸和拓展而形成的应用经济理论。

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二、教学要求该课程4学分,计划安排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

有关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学习要求分为“理解、描述、综合分析” 三个层次,是要求学员对特定的现象或问题能够应用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加以理解、分析和综合。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道,而且要能够应用;理解:要求学员能够知道特定的现象或问题的知识范围和理论基点;描述: 要求学员能够知道特定的现象或问题的知识范围和理论基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其基本的涵义;综合分析:要求学员能够应用几方面知识和理论对特定的现象或问题加以分析和综合。

三、课程任务企业是经济社会的主体,而产业经济学作为“中观”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必然就落在企业的具体行为上。

本课程就是研究企业具体的微观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产业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案例阅读,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对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应进行详细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李超编写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386 目录前言 (1389)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391)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1391)一、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1391)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1391)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391)四、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1391)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92)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1392)二、欧美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92)三、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92)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92)一、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392)二、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研究方法之间的比较 (1393)复习与思考题 (1393)拓展阅读书目 (1393)第二章产业组织 (1394)第一节产业组织的理论演变 (1394)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1394)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394)三、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1395)第二节企业 (1396)一、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1396)二、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1396)三、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397)第三节市场 (1397)一、市场结构 (1397)二、市场行为 (1397)三、市场绩效 (1399)四、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1399)复习与思考题 (1400)拓展阅读书目 (1400)第三章产业结构 (1401)第一节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 (1401)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401)第二节产业结构优化 (1401)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 (1401)二、产业结构效应 (1402)产业经济学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1402)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403)第三节产业关联 (1405)一、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1405)二、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1405)三、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1405)第四节产业布局 (1405)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405)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1406)三、中国的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1406)复习与思考题 (1407)拓展阅读书目 (1407)第四章产业管理 (1408)第一节产业政策概述 (1408)一、产业政策的涵义 (1408)第二节产业政策类型 (1409)一、产业组织政策 (1409)二、产业结构政策 (1410)三、产业技术政策 (1411)第三节产业规制 (1411)一、产业规则的概念 (1411)二、当代的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 (1411)第四节产业安全 (1412)一、产业安全的概念 (1412)二、经济开放条件下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1412)三、经济开放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要求 (1412)四、外资利用与产业安全 (1412)第五节行业管理 (1413)一、产业管理概述 (1413)二、行业协会 (1414)三、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构想 (1414)复习与思考题 (1415)拓展阅读书目 (1415)第五章产业发展理论 (1416)第一节产业发展概述 (1416)一、产业发展的含义 (1416)二、产业发展的模式 (1416)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 (1417)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1417)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417)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417)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1417)1387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388 第三节知识产业发展 (1418)一、知识经济的涵义 (1418)二、知识资本的理论 (1418)三、知识经济的特征 (1418)四、知识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1419)五、发展知识产业的国家对策 (1419)复习与思考题 (1419)拓展阅读书目 (1419)产业经济学前言课程编号: 405030012英文名称: Industrial Economics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授课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开课单位: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师姓名:李超周学时: 2总学时: 36学分: 2课程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产业内部的运作机制。

它不仅关注产业的生产过程和市场结构,还研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调控。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产业运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因此,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应该从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包括产业链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产业集中度、竞争与垄断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产业发展与政策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产业发展与政策。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应该包括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四、竞争与合作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竞争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市场竞争的类型、竞争战略、竞争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应该涉及到产业合作的形式、合作机制和合作的效果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竞争与合作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五、产业经济学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六、总结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产业发展与政策、竞争与合作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产业经济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提供支持。

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从宽泛的视角来看,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还包括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和产业竞争力等内容。

(二)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转换理论与后发优势理论是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理论基础,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以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作为指导。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经济学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933年,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仑和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梅森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从而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贝恩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谢勒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指出了所谓的产业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同时强调了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基本条件的反馈效应。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包括斯蒂格勒(Stigler)、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曾(Brozen)、波斯纳(Posner)等强调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在实际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仍然应该从价格理论的视角来展开研究,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20世纪70年代后,以泰勒尔(Tirole)、克瑞普斯(Kreps)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理论对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从三次产业分类法出发研究产业间的关系及其演进规律;另一种从工业部门内各产业间的关系研究并考察各产业间的结构变化。

(二)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产业与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所以产业关联理论也被称为投入产出理论。

对产业投入产出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三)产业集群、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的开创性研究来自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国家竞争优势》系统分析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

目前,新产业空间理论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网络式合作中不断产生的创新动力。

产业布局的古典区位论,其研究宗旨是为各个企业或部门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

目前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区域经济的增长问题。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涉及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等多项内容,学者们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满足产业经济学各部分研究的需要。

一、基本的研究方法——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往往是描述性的,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规范分析则是一种命令性的表述,它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判断。

即在有关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得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二、理论分析方法和经验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是指在特定的框架内对事物进行理论上的演绎、推理和归纳,而经验分析方法则是运用数据或实际资料的经济学研究。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必须要遵循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在低一层面的具体研究上,遵循下列研究方法:博弈论分析、计量经济方法、案例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4.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5.产业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自的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企业的适度规模、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最小有效规模、最大有效规模、企业的适度规模的含义。

教学重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的适度规模。

教学难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界定、来源。

第一节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若干概念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

规模外部经济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场规模扩大、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

规模经济还可分为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这三个主要层次。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一、规模经济的成因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包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二、范围经济的成因上述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

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第三节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一、企业规模与效率企业规模是否越大越经济,效率越高?企业规模扩大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度,增加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是有限度的。

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

二、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平均成本曲线在适度规模理论中,平均成本应该是由平均生产成本和平均交易成本叠加而成的总平均成本。

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规模经济,才能正确界定企业适度规模。

三、企业适度规模的两个决定因素——技术与市场某个产业的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

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特定产业中企业的适度规模。

四、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有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和适者生存法。

第四节多元化与范围经济一、一体化与多元化扩大企业规模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这三种战略以形成大型企业。

以上三种战略不仅存在各自的经济性,而且具有层次性。

二、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包括: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分散风险”(risk spreading),提高经营安全率;企业实行多元化能避免受反垄断法规的制裁;通过多元化实行跨产业经营,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拓宽业务空间及领域,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遇和利润增长点。

三、范围经济对多元化的制约关系范围经济对多元化的制约关系体现在: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

复习思考题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5.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

6.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7.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第三章市场集中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影响市场集中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与利润率的关系。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和会应用市场集中度的各个指标,并结合具体行业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

教学难点各个市场集中度指标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指标和方法。

第一节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在经济领域,集中是指国民经济和部分产业中少数大企业占有了较大部分资源的现象,通常可以分为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

一、一般集中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

一般集中意味着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二、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

第二节 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一、判断市场集中度指标优劣的标准只有恰当反映市场力量的集中度指标才是良好的集中度指标。

豪和泰德曼)提出了六个判断标准,罕拉和凯提出了七个判断标准。

经济学家对这些标准的必要性以及正确性存在一定的分歧。

二、市场集中度指标(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1.绝对集中度指标:∑∑===n i N i i iX XCR 11/2.H.H.I 即H 指数,也称赫希曼—赫菲德尔指数,其公式为:3.E.I 即E 指数,又称熵、埃思塔罗比指数,其公式为:4.R.I 亦称罗森布拉斯指数,用公式表示为:S i 含义同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