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入户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社会规范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摘要: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受到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适用性、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保证、使农业技术多样化等措施。
关键字: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发展对策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指将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通过实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农业生产者转移和扩散,它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995年8月,农业部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合并,建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至此,国家、省、市、县、乡的五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本建成[1]。
同时, 不少地方科协部门为了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通过组建乡、镇、科协、素质教育学校、联村科普小组、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 而实施了”学素质工程”, 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
[2]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推广活动的龙头,对全国性、区域性重大项目起全盘指导、组织、监督的作用;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根据本省制定相关的农业政策调研与业务管理等工作;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起桥梁作用,衔接省与县的工作;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向农民,为农民服务,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不仅制定适合本县的适用技术,还要直接向农户进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政府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若符合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及风俗习惯,并采取农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宣传,这对农业技术推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应该简单明了,具有说服力。
采用报纸、广播、宣传画、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解决农民在技术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以此来扩大技术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新技术,运用新技术。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户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户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农户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户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一些重要观点。
农户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意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培训需求、技术信息需求、技术支持需求和技术市场需求。
在技术培训需求方面,农户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农业技能,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户普遍认为,技术培训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技术信息需求方面,农户希望通过技术推广服务获得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
农户需要了解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农田和预防病虫害。
在技术支持需求方面,农户希望能够获得技术推广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技术推广人员应该及时解答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际的操作指导,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在技术市场需求方面,农户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机会,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
农户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行情,以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销售策略。
影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户需求意愿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在政策因素方面,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户的需求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为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激发农户的需求意愿。
在经济因素方面,农户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其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农业技术推广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农户将更愿意接受技术推广服务。
在教育因素方面,农户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其对技术推广的需求意愿。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容易接受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因此更愿意接受技术推广服务。
在社会文化因素方面,农户的社会联系和文化背景也会对其需求意愿产生影响。
社会联系较好的农户可以更容易获得技术推广服务,而文化背景对农户对技术推广的接受程度也有一定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简谈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简谈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推广影响因素策略一、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1、农民守旧意识较强我国农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农业文化、农业现象,比如守旧、比如跟风,有俗语就说“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做咱咋做”,这种现象一直延伸到了今天,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阻力。
农民对于新事物、新现象往往具有防御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种植方法宁愿“墨守成规”,不愿创新尝试,这就导致农业科学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无法实现。
2、农民科学意识较弱由于我镇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教育体系相对较为落后,这就导致了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相对较弱,他们对于农业及时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就相对较难,对于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认识不足,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凭的是经验与直觉,这就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知识的指导,影响了科学生产力的实现,造成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
3、推广设备配置不足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
但是由于相关的教育培训不足以及相关的物质条件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机会又少,加上相关的研究设备配置不够,对于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分析、解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推广。
4、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近些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广告行业也在不断渗透,特别是在农村,一些农业广告着实让很大农民“吃了大亏”,比如汗多不法厂商吹嘘自己的产品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某某专家的成果”,还有的表明是“国家农业部认证”等等,但是实际效果却很差,很多都是骗人的广告。
“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了受骗的经历,这就导致农民对于农业技术员的推广也“半信半疑”,甚至“直接怀疑”。
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1、提升农民科学意识农民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最终使用者与受益者,也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目标,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农民的科学意识培养以及文化素质教育。
浅谈农业技术应用风险及对策
浅谈农业技术应用风险及对策农业技术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损失、改善农业环境等。
农业技术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如不当使用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灭种,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导致农民难以适应等。
我们需要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农业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
农业技术应用需要科学合理。
农业技术的应用需要符合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等。
对于一个农业区域而言,农业技术的应用需要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能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农业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影响。
农业技术应用需要培训和指导。
农业技术的应用涉及广泛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农业技术应用前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也需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技术能够正确应用并取得最好的效果。
农业技术应用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
农业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农业技术的应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和不合理的使用。
还需要建立农业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农业技术应用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
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多个利益主体,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促进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政府和农业科研机构需要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经验传达给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
农民之间也需要进行经验分享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
当前农业科技入户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农业科技入户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湖北秭归县委党校王建华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是以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新机制为契机,以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为重点,整合农业科技、人才和资金资源,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农村,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
秭归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40万屈乡人民,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要靠经营农业为生,由于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生命力显得极其脆弱。
为此、在这样一个农业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不特别、农村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农业科技对农民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使农业科技尽早更好进村入户,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技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农业科技入户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农民渴望农业科技,但是农业科技入户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了解甚少,技术更新和运用不快。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单调,仍然主要依靠会议、讲座、发资料、办样板等传统办法,实际效果欠佳。
三是农业科技队伍青黄不接、且人心不稳。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欠缺,推广手段科技含量不高。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信息量偏少,科技推广网络缺失,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低等。
二、创新农业科技入户体制机制的基本思考1、把握科技前沿、贴近农民所需,着力推进农业主导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入户根据本地气候、土壤、地理特征,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俗有选择地推广在全国、全省位居前沿的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环保卫生技术种植业要重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水稻、水麦、马铃薯、油菜等常规作物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农作物病虫机防,水稻、油菜、果品、蔬菜、有机茶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应用技术,柑桔、茶叶、黑桃、烟叶等经济作物高产、高效新技术。
在当前,尤其是要把领先的柑橘新品种和品改、防病、高产、保鲜等技术尽快普遍得到运用。
畜牧业要重点推广以生猪为重点的牛、羊、鸡等畜禽新品种,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技术、种草养畜、秸秆养畜技术;搞好一类重大动物疫病(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和羊痘)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免疫卡到户率、产地检疫及生猪、牛、羊免疫标识佩带率都达到100%。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 对 策 建 议
21多项措 施并举 , . 激发农 民需求
21 实行 政策倾斜 , .1 . 实施 各类专项 政策补贴, 激发 农 民应
用新 技术 国家加 强政 策支 持 , 施 良种补 贴 、 实 农机 补贴 , 促 进优质 高产新 品种 的推广 和机插秧 技术推 广 ; 基层 部 门
于文化底 子薄 、 济基础差 、 技意 识不强 、 受新鲜 事物 经 科 接
的能力 差等 问题普遍存 在 , 在一 定程度 上制约 了农业 科技
作者简 介: 王竹明( 9 7 )男 , 1 7 一 , 江苏南 京人 , 大专 , 助理农艺师 , 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 从
¥ 通讯 作者 收稿 日期 :0 1 0 — 3 2 1—6 0
农 民整体 文化素质低 , 接纳农业科技 成果 的能力 差 , 对
科 技需 求 欲望不 高 。 目前 , 多数 有文 化 的农 村年 轻人 都 大 到外 地打 工 , 现在从 事农业 生产 的大都是 5岁 以上 中老 年 0
人 和妇女 , 他们 文化 水平 不高 , 大部 分是小学 文化程 度 。 由
6
安徽农学通报,An u r S iB l2 1 ,7 1 ) h i i c u1 0 1 (4 Ag . . 1
浅析 农业技 术推 广 的影 响 因素 及对策
王竹 明 朱训永 薛世芳
( 南 京六合 区马集镇 农业服务 中心 , 1 江苏南京 2 1 2 ;南 京六合 区马鞍镇农业服务 中心 ) 1552
第l 卷l 期 7 4
王竹 明等
浅析农业 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前 , 户的经 营规模普遍 较小 , 农 每户耕种 的土地面积 和 田块分 散 , 利 于农作 物 的 田间管 理 , 不 同时也 不利 于农 户应 用农 业 技术 , 农业 机 械化 生产 技术 、 虫 害统 防统 如 病 治和 中低 产 田改造技术 等 。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从农户科技需求视角出发,以需求理论为基础,应用需求弹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风险规避理论和信息有限性理论,分析了造成农户科技需求动力不足这种状况的经济机理,主要在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边际收益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前言农户技术需求主要表现为农户为了直接或问接地获得经济利益,有意识地选择和吸纳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科技融于自身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过程。
中国农户足农村合作经济中最基本的阶层,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科技投资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一农户科技需求动机理论分析推动农户科技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三方面:农户的科技需求欲望,行为动机和既定的行为目标。
其中农户的科技需求欲望是推动农户科技行为发生的原动力,行为动机是技术行为发生的直接力量,它是由需求欲望衍生而来的;既定的目标是农民采用新技术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一般预期技术行为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1技术行为发生的实际效果(报酬);2技术行为成功的可能性(用概率表示)。
二农户科技需求行为的经济机理分析1农业经营比较利益低的制约农产品非弹性需求的特点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收。
采用新技术所产生的收益足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分享的,分享的份额则取决于农产品自身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
对于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应该更符合“非弹性需求”的情况,即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需求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大幅度的下降,生产者剩余增加很少甚至为减少。
(2)采用新技术的高成本性导致成农户采用新技术动力不足。
从交易成本看,我国农户采用新技术的交易成本比较高。
交易成本一般包括三类:a信息成本。
农民若想在市场上购进自己所需的农用生产资料和技术,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人、财、物力,去了解市场行情,这是农民交易前的准备费用。
b评估成本。
即农民对获取的有关市场信息进行真伪辨别和可信度评价,以剔除虚假信息。
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现代农业则需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而在实际应用中。
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一致,从而应运产生了不同的推广模式。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模式。
引言农业技术推广,本质上就是一种农业推广手段,通过推广者的参与,在推广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它的合理应用在于一种推广手段。
我国的农业推广实践中,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也创造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的多元化农业推广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一)耕地现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1、耕地零散化严重且多为山地,不宜农业技术推广耕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耕种的积极性。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不便,农户在山地上花费的时间、精力、资金等也远高于其他地块,这部分耕地也成为农户优先放弃的对象,由此导致农业技术尤其是大型农业技术的采用率较低,推广受阻。
2、耕地种植面积减少,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家庭耕地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减少。
由于农民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种植农作物利润空间的减少等原因,全部或部分放弃耕地而外出打工,将耕地用于他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的零散化,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
(二)农户及技术效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1、农户对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较浅农户对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越浅,对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意愿就越低,进而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因此,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知水平对农业技术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采用意愿不强烈因当地存在部分地方盲目引进农业技术的现象,使得农户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导致他们对新技术的采用持一定的警惕性,从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3、农户对农业机械的利用程度不高程度不高,对农业技术使用的熟练程度一般,这与耕种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的原有农业机械大量闲置有很大的关系,这又导致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用意愿的降低,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受阻。
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则有利于我国发展特色农业,本文主要论述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影响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因素及策略。
标签:农业新技术;推广;因素分析;策略随着农业科技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快速的发展,运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可以应对快节奏生活的发展,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经济利益为目标,为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所以,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力,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开展现代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必然要求1.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往往忽视与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相关的技术、资金、信息、管理、市场和制度等因素。
实践证明,这些相关因素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虽然在目前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中,我国的农业经济和粮食产量以及农民经济收入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稳定的上升阶段,但是这种生产模式已经推动着我国农业生产走向了下坡路,最终一定会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
我国如果想要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并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坚持转变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并能够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新技术推广途径,这样能够把我国农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发展道路,让我国农业的发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2.提升我国综合生产力的需求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的范围中,不仅仅能够帮助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并且还能够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粮食产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生产能力进行提升。
在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推广农业新技术能够加快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开创我国农业生产的品牌,打开国际农业市场,从而极大的提升我国农民的收入。
浅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浅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政策制定和农业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等角度,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1.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户的决策往往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经济因素:1.1 成本与回报农户在选择采用何种技术时,往往会考虑其投入成本和预期回报。
如果技术的投资成本过高,回报周期过长,农户可能会选择不采用该技术,或者推迟采用。
因此,降低农业技术的投入成本,提高收益效益,可以促进农户采用高效技术的意愿。
1.2 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有直接影响。
当农产品价格较高时,农户更愿意采用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技术,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反,如果农产品价格低而稳定,农户可能会选择保守的技术,以降低风险。
1.3 资金和信贷农户获取资金和信贷是采用技术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新设备或种子,他们可能无法采用新的农业技术。
此外,缺乏适当的信贷渠道也会限制农户采用技术的能力。
因此,加强农业金融和信贷体系建设,提供农户所需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促进技术的采用。
2.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社会网络和人口结构等。
2.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农户采用技术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受过较高教育的农户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并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技术的知识。
因此,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特别是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水平,可以增加他们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2.2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农户获取信息和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技术领域的专家、农民合作社和其他农户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可以提供农户所需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因此,加强农户社会网络建设,促进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有助于推动技术的采用。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农业是一个持久发展的行业,其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必须得到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政策、科技、市场、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与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将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发展。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另外,政府也通过税收、补贴政策等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实践。
政策激励和扶持,对于支持和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科技因素科技是推动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水平。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够使农民的生产力有所提高,不断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四、市场因素市场是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农业市场需求不仅仅是农产品本身,还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的需求。
农业市场需要更高品质、更安全、更健康和更多样化的农业产品,在这样的市场压力和需求下,农业技术进步是必须的。
五、环境因素环境也是影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对农业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和环保压力等,都会对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在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六、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科技、市场和环境等方面。
在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必须一起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植大户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种植大户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种植大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种植大户以其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其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创新因素等方面对种植大户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政策因素政策是引导和规范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对种植大户的技术需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政策倾斜和产业规划,都会直接影响到种植大户的技术需求。
具体来说,政策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支持政策政府通过给予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种植大户进行财政支持,这将增强种植大户投入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其技术需求。
财政支持政策可以解决种植大户投资不足的问题,推动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技术创新政策政府将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政策,为种植大户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对于种植大户而言,技术的更新和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将直接影响到种植大户的技术需求。
3.农业产业政策二、市场因素市场需求是企业技术需求的重要来源,对于种植大户而言,市场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其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
市场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市场规模等。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销环节,也直接影响到种植大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
市场对于农产品品质、品种、产量和价格等方面的需求,都将直接影响到种植大户的生产技术需求。
市场对于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也会引导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改进。
2.竞争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种植大户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将不断地推动技术的更新和改进。
市场竞争将促使种植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将决定种植大户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也是决定其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
种植大户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种植大户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我国种植大户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
为满足这部分农业主体的需求,不断推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节约土地与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种植大户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因素种植大户是农产品的重要供应者,其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升级。
市场需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大户需要更高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生产成本的控制。
种植大户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成本压力,需寻找更为优秀的技术与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盈利能力。
3.市场对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消费者对环保、食品安全、无公害等方面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些要求也推动了种植大户加强环保和食品安全控制,促使农业技术创新。
(二)科技创新因素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种植大户参与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2.科研机构的研究与服务。
科研机构对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的推广与应用。
3.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出更多高效、安全、环保的产品,以满足价格和质量双重指标的要求。
(三)社会与环境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开发与应用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自然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农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种植大户需要开发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农业技术,应对严峻的气候变化和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2.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消费者需求也不断更新,这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供更健康、安全、便捷、丰富的农产品。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问题分析1. 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的成本较高。
包括技术研发、培训、宣传和推广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资金实力有限,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成本过高,使得农民难以承担起技术推广所需的费用。
2. 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农民获取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多优秀的农业技术往往无法及时传播到农户手中。
许多基层农技人员一直存在信息延误、传递不畅等问题,导致技术推广不及时、不精准,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
3.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短缺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但目前我国仍存在农技人员队伍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状况。
许多乡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这就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4. 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不规范在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中,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力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包括资金使用不透明、政府部门管理不到位、产业机构职能不齐全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降低技术推广成本,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奖励机制,对取得技术推广成效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2. 完善技术推广渠道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渠道,包括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平台、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培训等,以提高技术推广的传播效率和覆盖范围。
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鼓励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农村入户线 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村入户线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农村地区,农村入户线是指连接农户家门口与电网之间的供电线路。
随着农村电力供应的不断改善和农村电器设备的普及使用,入户线的质量和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入户线标准是制定入户线的技术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农村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入户线标准涵盖了线缆选择、线杆选址、电缆埋深、线杆间距、线路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农村入户线的现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入户线的设置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困难。
其次,一些农村地区缺乏电力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机制,导致入户线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一些地方的农村入户线标准较为落后,未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需求。
因此,制定和实施农村入户线标准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合理的标准,可以确保农村入户线的质量可控、安全可靠,提高农村电力设施的整体水平。
此外,标准化的入户线建设可以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用电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农村入户线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影响与意义,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展望,以期促进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现代化进程。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讨论农村入户线标准的问题。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介绍农村入户线的定义、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将详细阐述农村入户线的定义和意义,以便读者对该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小节将调研目前农村入户线的现状,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小节将探讨农村入户线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包括制定标准的流程、参与方和具体措施等方面。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农村入户线标准的重要性、影响与意义,并提出对农村入户线标准的建议与展望。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背景下的科技入户工作探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背景下的科技入户工作探讨在农村基层,科技入户工作是指将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送到农户家门口,助力农民科学种植、增加农业产出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科技入户工作被越来越重视。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科技入户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背景下的科技入户工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信息传递不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农民的科技接受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民和农技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和接受水平有差异,有些农民对科技信息不感兴趣或不重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常常难以及时传递给农技人员。
2.技术转化效果不佳科技入户工作的核心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转化路径和机制,科技成果未能得到充分运用和推广。
农民自身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制约技术转化的关键因素。
3.人员培训和管理不足科技入户工作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技人员队伍作为支撑。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背景下,农技人员队伍普遍面临着缺乏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等问题。
由于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原因,农技人员流动性较大,影响了科技入户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1.加强信息宣传和传递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农民宣传科技信息,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接受能力。
可以利用村级广播、电视、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定期推送农业科技知识和新闻。
建立农技人员与农民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2.建立科技转化机制着力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打通科技成果到农民实际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示范,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方法。
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有关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引言农户技术采用行为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选择、接受和应用不同的农业技术的决策与行为。
农户对于技术的采用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了解和分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效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维度,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
1. 经济因素1.1 硬件设施条件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受到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
首先,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是否拥有足够的硬件设施条件将直接影响其对于新技术的采用意愿。
例如,如果农户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灌溉设施,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应用一些高效的农业技术,从而降低了他们采用新技术的动力。
1.2 技术成本另外,技术成本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经济因素。
技术成本包括技术购买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等。
如果农户认为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太高,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采用新技术。
因此,技术推广者应注意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并为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以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
2. 社会因素2.1 教育水平社会因素也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户的教育水平往往决定了他们对于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因此,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途径。
2.2 社会网络此外,社会网络也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起到重要影响。
农户的社会网络可以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市场机会等资源,从而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意愿。
通过与其他农户、农业专家和技术扩散组织的交流,农户可以获取到更多有关技术采用的信息,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3. 政策因素3.1 政策支持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提供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经济和政策保障。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奖励措施来降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成本,从而促进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
农业技术推广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农业技术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而在现今农村的技术发展中,不难看出存在的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素,大范围的限制了对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和技术上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的发生条件。
面对这些制约因素时,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将这一问题,进行有效改善的根本。
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农业技术的制约因素和对策上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现代科技;小学课堂;信息技术农村的技术发展上往往存在着意识不足,影响力度不够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从表面上治理是往往不能够治其根本的,这也就需要进行根本上的问题探索和分析,从而确定有效的方法,进行实际有效的治理,从问题的发生点上,实际性的去解决。
一、农村农业技术发展上问题分析(1)农村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农村当中现今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仍旧未有根本性的解决措施,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乡镇政府资金来源不足,导致的技术建设上的缺乏,也形成了其他方面上的不完全性。
这一点,乡镇政府无法拥有相对应的资金,那么也就只能根据切实的情况去发展当地的经济,也就构成了农业上的发展不足,某些乡镇地方实行开发成为旅游景点,这也是形成了农业技术上的停滞或者落后的局面[1]。
而一些主体上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村人口数量上的逐年减少,由于在农村中低收入和不稳定性。
也就成为了农村人口大量的进入城市谋生,土地多为租赁或者是荒废。
大力去发展农业技术化的时候,农村本身上的局限性就是对这一技术化的挑战。
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而往往就在农村当中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一方面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的泛滥,另一方面上,也是劳动力的不足,那么,再这样的情况中,往往存在着失去技术发展和农村技术改革的空间。
老人即使想要进行劳动工作的进行,也要考虑到老人自身因素。
这也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然而却广泛的发生在现今的农村当中[2]。
(2)农业技术发展上的实践性。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农业进行实践化的一大弊端,农村各家庭当中缺少主要的劳动力,无法进行技术化的实践工作,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技术化设备上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展活动。
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性
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很多农民没有接触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科技与广大农民的有效对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性。
一、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不仅可以让农民了解到现代农业生产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的重要性和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让农民学会应用科技,在现实生产中解决问题也能够提高农民集体智慧,培养农民科技创新意识,为农业生产提供不竭的力量支持。
二、促进农业现代化。
正如前面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正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向农民普及现代化技术,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能够大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到新型农业技术,比如病虫害防治、化肥施用、种植模式更新等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这些措施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正如俗话所说,新技术带来新收入,入户工作也同样如此。
通过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对于推广环保耕种模式,化肥农药减施、无地膜种植、农田水利等措施使农业由传统的大肆使用化肥,来防治病虫害转变为健康无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处于资源链顶端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科技的引领也带来了新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发展同样得到解决。
试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试析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法规、技术服务以及自身因素等。
首先,经济因素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农户的选择往往受到产业链中下游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如果技术应用可以增加产量并提高产品的品质,从而使农业生产者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么农户就会更加倾向于采用这些技术。
此外,农户所处的地区、经济收入水平以及资金来源等也会对技术采用行为产生影响。
其次,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的文化程度、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等因素均会对技术采用产生影响。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率越高。
第三,政策法规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于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技术创新、推介和普及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程度。
在政策上引导农户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会促使其更加普遍的使用和采纳。
第四,技术服务的覆盖和质量也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
技术服务对于农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使用效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技术服务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使用程度。
最后,自身因素是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内在因素。
农户的文化程度、自身经验、需求、市场观念、信仰体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农户对技术采用的态度和行为。
综上所述,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促
进新农业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推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中去,采纳别人或社会的观念、标准或价值观作为 自己的东西。规范通过内化学习过程之后,就从外在 于主体的行为要求, 转变为主体自身的行为取向标准。
三、基于社会规范的技术采纳 理论模型及假设
农业新技术在实验室、实验田经过相应的验证环 节后进入到推广阶段, 是科技兴农旅程的最后一公里,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再先进的技术要发挥效能, 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接受它。[16]借鉴技术接受 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17]的一些理论 观点,在推广期间,关于该技术特征的优缺点会在个 体所处的组织社会环境中引发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即 技术进入社会网络交流环节。 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个体 工作绩效的特征)、技术的易用性(减轻个体工作强度 的特征)是该环节交流和学习的重点。 外界对这些技术 特征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将会直接作用于个体自身的评 估结构。由于个体评估技术所依赖的知识并不完备, 因此在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差异以及技术特征差异等因 素的影响下,不同的个体会对相同的技术产生不同的 感知收益。 上述是围绕技术本身所做的一系列基于理性假设 的权衡,而非直接针对技术使用行为本身的评价,然 而个体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计算者,更是社会性互动 的产物。 在有限知识的情形下, 尤其是在本地化知识、 且受到局部环境文化、惯例、传统“塑造”的情况下, 个体会表现出对群体中大多数人选择行为的跟随,即 “信息跟随” 。这种“跟随”其实就是社会规范作用于 个体决策行为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社会规范的产生 并不是简单地理性假设推导的结果,而是受到理性假 设以外要素的影响。此时的社会规范是两种力量共同 作用的混合体: 一种是关于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感知, 一种是关于新技术的社会规范感知。两者的关系是前 者事先存在,后者在网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并壮大,两者共同融合作用对个体的技术采纳行为产 生影响。具体的理论模型见图 1。 基于上述的理论推导,笔者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 1:技术特征、户主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由此 特征的差异性所触发的收益感知差异和社会规范感知 差异共同决定了户主对新技术采纳的不同态度。 假设 2:关于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的感知会阻碍 新技术的采纳,而关于新技术的社会规范培育则对新 技术采用这一外显行为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第 21 卷第 5 期 2015 年 10 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Vol.21 No.5 Oct. 2015
农业技术入户一个不可忽视的 影响因素:社会规范
谢方 1,徐志文 1, 2 (1. 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170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21 卷第 5 期
相比其他类型的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扩散有其自 身特点,如它更容易受到地理、空间等自然条件的约 束。农民作为一个传统的群体,长期依附于固定的土 地,并以村落的形式自然交织在一起。相对于城市人 员的频繁流动,农村地区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更加固 定,个体之间的互动受到地理和血缘等因素的影响更 大。这种稳定的社会网络有利于“社会规范”的培育 和传承。Young(1998)[12]曾经指出,社会规范作为社会 个体之间共享的信念,对个体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社会规范不可避免地影响个体关于新技术的采纳决 策。因此关于农业技术采纳的研究不能仅仅考虑个体 决策中可观测的成本和收益,还要考虑个体之间的互 动及其影响,即社会规范所施加的影响。
摘要:农户技术采纳的众多影响因素中,社会规范的作用常被忽视。通过引入该要素,构建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 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规范作为外在于农户而存在的一种引导其行为的价值标准,它与 其他若干因素一起共同影响了农户的技术采纳决策;基于传统技术的旧的社会规范会阻碍新技术的扩散,相反基 于新技术的新的社会规范是技术扩散的重要推动力。在相关结论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出了扩大农户网络交流、重 塑农村新社会规范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规范;技术采纳;内化;网络交流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5)05−0169−06
[6] [3] [2] [1]
宏观方面主要围绕农业技术扩散的规律、主体、 机制等展开讨论。 如 Griliches(1957)[7]提出农业技术扩 散过程受农户学习、模仿等因素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 征,即会随时间的变化呈 S 形变动;马春燕(2007)[8] 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依托对技术专家办企业的农技推广 模式展开了探讨。 辛岭(2011)[9]以内蒙古林格尔县的案 例为契入点对小农户以科技园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技术 推广模式进行了探索。在模式探讨的同时,学者们还 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如段莉(2011)[10]认为我国 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最大的问题是体制设计以及层 级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针对此, 李霞、 李万明(2012)[11] 等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夯实基层扩散渠 道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梳理不难看出,微观研究倾向采用相对 静态的可观察变量,如农户特征、生产特征等来作为 农户采纳某项新技术的影响因素,而很少涉及到新技 术扩散过程中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的动态的社会心理 因素;宏观研究也只是明确了保障新技术扩散应用的 机构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路,而很少提及社会规范秩序 构建方面的保障措施。
感知度等因素引入了相关计量模型。
Hale Waihona Puke 一、引言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 绩,但科技驱动的特征不够明显。据估算,我国 2011 年 农 业 科 技 贡 献 率 为 53.5% , 远 低 于 发 达 国 家 70%−90%的水平。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农 业科技并没有走入农户,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 此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和宏观两个 领域。微观方面主要围绕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 素展开研究,其中涉及农户规模、农户受教育水平等 方面的研究较多,如 Feder Gershon(1980) 等通过静 态经济模型发现农户规模对于农业技术的应用具有特 别明显的正面影响;Munshi K.(2004) 在对印度农户 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类似的规律,即受教育水平与农 户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呈正相关关系;与此类似,孔祥 智(2004)[4]、Bandiera and Rasul(2006)[5]、Kabunga 等 居住地与要 (2010) 还将农户与技术人员接触的频率、 素市场的距离(技术要素的可获得性)、农户信息风险
收稿日期:2014−04−28;修回日期:2015−05−2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农村公共投资影响城乡经济一体化内在机制研究”(SK2015A53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地 要素平等交换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理及路径研究”(13BJY053) 作者简介: 谢方(1980−), 女, 陕西汉阴人, 博士, 安徽省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与农村经济; 徐志文(1977−), 男,湖北新洲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省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