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
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
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
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丧葬仪式和习俗一直非常重视。
古代的丧葬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敬祖思宗:中国古代人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是丧葬文化的核心。
他们相信祖先有神灵的存在,因此在丧葬仪式中,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祖先的灵魂,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2. 丧葬仪式:古代的丧葬仪式非常庄重和隆重。
在丧家,人们会摆放神主牌位,供奉先人的灵牌,举行告别仪式,亲友们会穿上素服,戴孝,进行哭丧、祭祀等仪式。
同时,还会有一系列的礼仪和习俗,如丧礼、出殡、吊唁等,以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
3. 墓葬建设: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的建设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墓葬是逝者灵魂的归宿,也是后人对逝者的纪念和尊重。
墓葬的规模和形式因人而异,有的人会修建豪华的陵墓,有的人则会选择简单的坟墓。
此外,墓葬还会有丰富的陪葬品,如瓷器、铜器、玉器等,用以示逝者的尊贵地位和丰厚的财富。
4. 丧葬禁忌:古代中国人对于丧葬期间的禁忌非常重视。
他们相信在丧葬期间,逝者的灵魂会在家中逗留,因此要避免打破沉寂和平静的状态。
禁忌包括不进行娱乐活动、不举行婚嫁、不忌辟邪咒骂等。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如不许提及逝者的名字、不许在
丧葬期间修房子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丧葬文化充满了敬祖思亲、庄重隆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对逝者的尊敬和对生死的思考。
这些传统的丧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在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俗和传统。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礼制和宗教信仰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墓葬不仅仅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纪念,更是反映着社会等级、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通过对墓葬文化的探讨,带您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丧葬风俗,展示古代墓葬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古代中国丧葬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丧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墓葬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和玉器等文物证明了当时人们对于墓葬的重视。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丧葬习俗逐渐演变出独特的风貌。
古代丧葬文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古墓葬文化和中古墓葬文化。
上古墓葬文化主要体现了部落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葬礼仪式非常简单,一般只有简单的祭祀和安葬环节。
而到了中古墓葬文化时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墓葬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葬礼活动更加隆重庄重。
二、古代墓葬文化的主要特点古代墓葬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们对于生死和来世的不同观念。
首先,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的地理位置非常讲究。
他们认为墓葬的位置应该选在风水宝地,以求后代能够得到吉祥和祝福。
因此,选定墓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会注重选择适合的地势和山水环境。
其次,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形式的选择也非常丰富多样。
墓葬的形式主要有土葬、山葬和水葬等,其中土葬是最为常见的墓葬形式。
而且,在墓葬内部还会有丰富的陪葬品和墓志铭等文物,用以纪念逝者并展示家族声望。
另外,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的装饰也非常注重。
墓葬内部的石刻、石雕和壁画等艺术品往往都非常精美,体现了古代中国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这些壁画和精美的陪葬品,不仅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感情和思想。
三、古代墓葬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古代墓葬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古代墓葬文化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结构。
第五节 古代陵墓
明 长 陵 平 面 图
29
明 孝 陵 平 面 图
30
明孝陵
31
清崇陵
32
崇陵
33
清东陵定陵的牌楼
34
明楼
35
神道及石兽
36
神道及石兽
37
清西陵神道
38
宋陵神道
39
宋陵神道
40
清陵护陵人的后裔
41
(二)中国古代墓葬的主要特点
• 1.鲜明的阶级性 • 2.强烈的宗法观念 • 3.“事死如事生”的表现形式 • 4.深受“堪舆学说的影响”
河南巩义宋太祖永昌陵(北宋)
80
河南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81
河南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82
河南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83
河南巩义宋仁宗昭陵(北宋) 84
河南巩义宋仁宗昭陵(北宋) 85
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北宋) 86
成吉思汗陵
87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
88
明孝陵
89
江苏南京明太祖(洪武)孝陵 90
第五节 古代陵墓
• 一.中国古代墓葬概述
• 古参观。
–古代人埋葬形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野 葬、树葬、悬棺葬、崖洞葬等形式。
–从旅游角度来看,以土葬、悬棺葬有资源价值,尤 其是土葬,因地面和地下有实物,又有较佳的自然 环境,是山水风光、建筑和文物的综合体。
1
(一)墓葬形制
• 1.坟丘形制(封土)
– 春秋之前——不封不树; – 春秋之后——又封又树; – 再后——大封大树。
• 秦汉两代的“方上”
–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形成上小下 大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 体截去掉顶部,故名曰“方上” 。
中国古代文化礼仪 丧葬制度
一、丧礼的程序 周代贵族的丧礼隆重而繁复,主要可以分为卒、敛、殡、葬、祭五个阶段。
1. 卒
1
古人的居室有正寝和燕寝。燕寝是平常居住的地方,正寝只有斋戒和生病时才用。 让病人头向东躺在正寝的北墙下,使病人平静地死去。 后来把人的正常死亡称为寿终正寝。
服大功的对象 男子为出嫁的姐妹和姑姑、堂兄弟和未出嫁的堂姐妹,女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娘家 兄弟,公婆为嫡子之妻,都服大功。 父亲为庶子、为长女,服大功;
4. 小功 小功又次于大功,服丧期也缩短到了五个月。 小功的麻布衣服更细一些,也用熟麻布制作,但做工更加精细。
服小功的对象 男子为外祖父母、伯叔祖父母(祖父母的兄弟)、堂伯叔父母、堂兄弟(指同曾祖父母的叔伯兄 弟)、堂姐妹,服小功。 女子为丈夫的姑母和姊妹、为兄弟媳妇,也服小功。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父母)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 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祀孔子 冢”。 《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 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 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鬛封之谓也。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九族 中国古代有“三亲”,还有“九族”。 明代方孝孺因为支持建文帝,被明成祖处以灭九族的大刑。
九族 九族就是上四代(高祖、曾祖、祖、父)和下四代(子、孙、重孙、玄孙),加上自己,这九族也 就是在“五服”内的,就是在丧礼上要穿丧服的亲属。 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 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 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后来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都泛称为墓。
梁山伯与祝英 台之墓
丘:土之高者叫丘。天坛的祭天坛叫圜丘。
林:圣贤的墓叫林。
孔 林
陵:古代大的土岗叫陵。到了汉代,陵是专指 皇帝的坟,成了皇帝坟墓的专称。
秦始皇陵墓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 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以山为陵”——盛行于唐代帝王陵墓,如:唐乾陵
唐 乾 陵 : 以 山 为 陵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宋朝由于常年经历战争,为节源,改变了汉唐预先营造 寿陵的制度,死后才开始创造,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故其规模要比秦汉代小。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 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 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 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 大坟。
• 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 东区。M260墓呈“甲” 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
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
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
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 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黄肠”因 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 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 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 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 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 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 凑各一具”。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史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石器时代墓葬文化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
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
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
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尸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后者可能是由于凶死。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
仰韶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东。
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着不同的葬俗。
墓中随葬品以陶器皿为最普遍,其次是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亦偶有发现,有时还有谷物和家畜。
商周时代墓葬文化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着庞大的国家。
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
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
亚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或亚字形的竖穴式土坑,四面各有一个墓道。
中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墓道。
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
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只在墓室南面有一个墓道,规模一般都较中字形墓为小。
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
商代统治阶级墓葬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
殉葬者的葬式各有不同,其中颇多采用俯身葬。
殉葬的牲畜,以马与狗为最多。
各种类型的墓,都在墓底的正中设一长方形的小型坑穴,其位置正当墓主人尸体腰部之下,故称“腰坑”,坑内埋一殉葬的人或狗。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墓,墓主都只有一人,尚未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
中国古代十大陵墓4-黄雯静-
演讲人 —黄雯静
目录
一、概况 1. 2. 3. 4. 基本概念 丧葬方式 陵墓类型 陵墓意义
二、各朝代陵墓的布局形制 1. 3. 5. 7. 9.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黄帝陵 清西陵 昭陵 2. 乾陵 4. 明十三陵 6. 明孝陵 8. 西夏王陵 10. 北宋皇陵
一、概况
1. 基本概念: 坟、墓:古时墓葬有隆起封土的叫坟,与地面齐平的叫墓,后来统称为墓。 冢:高大的坟墓。 丘:王公等人的墓。 封:诸臣的墓称为“封”,后也指“坟”。 山、陵: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 2. 丧葬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传统习俗的差异,故我国历 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葬 等。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 正(政)秦政,自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 一个称皇帝的 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 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 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 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 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 “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 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 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 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邢台市)。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 贽誉为“千古一帝”。
古人发现的十大古墓
古人发现的十大古墓古代文明中,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归结于死后得以长久保存。
因此,人们在古代时期建造了许多巍峨壮丽的陵墓。
下面是古人发现的十大古墓:1.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规模宏大的陵墓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陵中的兵马俑。
2. 汉武帝陵:汉武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西汉时期的陵墓。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墓葬中发掘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
3.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共十三座,位于北京市昌平区。
这些陵墓的规模很大,建造精巧,文物珍贵,被誉为中国历史上陵墓建筑的经典之作。
4. 吴王夫差墓:吴王夫差墓,位于徐州市睢宁县沛城镇夫差山,是东周时期吴国君主夫差的陵墓,其在历史和文化上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5. 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湾镇,是一座西汉时期南越国王的陵墓,墓内有大量的文物、器物和建筑遗存。
6. 晋昭陵:晋昭陵,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寿阳县东北部,是中国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晋王朱标的陵墓。
文物丰富,墓道长达1000多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7. 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东南30公里处的千山区域内,是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陵墓。
规模庞大,保存完好,是中国墓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8. 岳阳楼碑亭:岳阳楼碑亭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景区内,是唐朝时期军事人士岳飞的墓地。
该墓群规模盛大,建筑庄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牛鬼山墓:牛鬼山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西南的牛鬼山上,是荒唐族邦妮的陵墓。
该墓蕴含的历史文化是人们了解古代苏州的重要途径之一。
10. 朝鲜三陵:朝鲜的三陵包括太宗、文宗和肃宗的陵墓,位于平壤市的北部和南部,是朝鲜半岛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之一。
这些陵墓的规模巨大,文物珍贵,被列为朝鲜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及其亲属的墓葬制度。
这一制度从夏朝开始,历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至清朝灭亡。
古代陵寝制度主要包括陵墓的选址、布局、建筑、规格等方面的规定。
1. 选址:古代陵墓的选址非常讲究,一般会选择在风水宝地,即符合“龙、穴、砂、水、向”等风水要素的地方。
这些地方被认为是吉祥之地,可以保佑后世子孙繁荣昌盛。
2. 布局:古代陵墓的布局通常分为内外两部分。
外部有神道、石像生、牌坊等建筑,用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内部为墓室,用来安放棺椁和随葬品。
3. 建筑:古代陵墓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因朝代和墓主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帝王陵墓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而贵族和普通百姓的墓葬则相对简朴。
4. 规格:古代陵墓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帝王陵墓通常位于山脉的主峰,而贵族和普通百姓的墓葬则位于较低的山丘上。
此外,帝王陵墓的墓室通常采用砖石结构,而贵族和普通百姓的墓葬则多为土坑木棺。
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秦汉时期实行山陵制度,陵墓多建在山中;唐代实行昭陵制度,陵墓周围有大量陪葬坑;宋代改变了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实行皇帝死后建造陵墓;明清时期,陵墓建筑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教信仰和丧葬观念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
秦汉墓葬——厚葬之风
黄泉下的艺术
始皇帝因追求长生不老而闻名,营建陵墓成为心中的大事。《史 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成为秦国国君后, 马上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穿三 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西汉皇帝尊奉黄老之学,推行修养 生息的利民政策,但在生死观念上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上自帝王将 相,下至富裕百姓,认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异,“事死如事生”的 厚葬之风一以贯之。
.
辽宋元时期
黄泉下的艺术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 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 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在 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 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 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 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 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 要特征。
帝王陵墓外,两汉时期的墓葬在孝道盛行的风气下大多遵循“以厚葬 为德,薄终为鄙”,为此,“富者奢僭,贫者殚财”,厚葬成为炫耀 社会地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求的一种 风尚。
.
魏晋南北朝墓葬 ——薄葬之风
黄泉下的艺术
处于混乱分裂时期的墓葬,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除地域性、民族性 的特征外,魏晋以后一改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普遍认同或采用薄葬的做法。
东汉末年动乱的岁月里,充斥财物的坟墓往往被盗劫一空,墓主尸骨也曝诸 荒野,甚至充作柴薪。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开始思考厚葬的弊端,薄葬 的呼声渐趋强烈。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024/2/1
10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 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 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古代陵墓一.夏商周时期不封不树,设有棺椁(井干式),四出(二出)羡道,人殉深埋,上建有祭祀堂例:殷墟墓葬区,妇好墓二.春秋战国时期①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庄严肃穆②享堂高居③等级有序④有封土(不同于商王陵的“不封不树”)例:秦国雍城陵园三.秦汉时期1.秦始皇陵三层方形夯土台累叠而成(封土)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2·汉陵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陵城周以城垣,驻兵·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实例: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地面存方上·四面周垣,设门阙·陵区植树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于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避邪各一对·不设享堂·规模变小四.隋唐五代时期1·唐代陵墓的特征·利用天然山地,因山为穴。
大多不用秦汉人工夯筑封土的方法·继承了北朝沿神道设阙、石人、石马、石狮、华表等·陵区植柏树,文献称为“柏城”。
用松柏作为纪念祭祀场所绿化树种,见于文字制度则始于唐代·沿袭汉朝的格局,兆域(陵区)严整的规划。
以砖砌成多个隔间的墓室五.宋辽金时期1.唐朝诸陵的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和种类相差很大,宋陵则比较整齐划一,形制基本一致,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诸陵也出入不多;2.宋陵规模较唐陵小3.明显根据风水观念来选择地形。
六.明清时期七.引导: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石像生(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2对,一立以卧,共12对)擎天柱、武臣4躯、文臣4躯、棂星门、金水桥——主体:棱恩殿—明楼—宝城(下为地宫)实例①十三陵·布局:风水格局、共用神道·引导: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长2·6公里)·长陵——天寿峰主峰前,负阴抱阳——主体:棱恩殿—明楼—宝城。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唐代的陵园,这样把献殿和寝宫分在两处建造,分别适应了上陵朝 拜祭祀和日常供奉饮食起居生活的需要,使得上陵朝拜祭祀典礼更 加显出其重要性。
.
2、北宋的陵寝制度
黄泉下的艺术
宋代取消营建寿陵的办法,必须等待死后才开始营造,只有七个月的营建期限。因 为按照礼制,死后七月必须安葬,才得把主神送进太庙供奉。 北宋陵园的主要建筑也和唐代一样有两所: (1)上宫:即是唐代的献殿,亦称寝殿,寝殿的祭品隆重,仪式也隆重。 (2)下宫:也叫寝宫。唐代寝宫建造在陵墓的南方偏西处,而宋代的下宫建造在 陵墓的北方偏西处。
.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确立——东汉
东汉明帝在推行上陵礼和确立以朝拜祭祀为重要内容的陵寝制 度同时,又改革了宗庙制度。废止为每个祖先建立一“庙”的 制度,把历代神主汇聚到一个祖庙之中,实行“同堂异室”的 供奉办法。从此陵寝制度和宗庙制度都发生重大变化。
.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南北朝
.
黄泉下的艺术 仰韶文化新石器中期。墓穴排列整齐,墓 地投向基本一致,流行多人合葬和幼儿瓮 棺葬
龙山文化新石器晚期,墓葬分化严重化, 90%以上墓穴狭小,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少 数墓穴长3M宽2M,随葬品100~200~件,及 其精致。出现成年男女合葬墓,有妻妾殉葬 痕迹(父系氏族,有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
.
黄泉下的艺术
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战国至西汉
春秋以前,贵族在政治运动中是把朝廷和宗庙并重的,但是在礼制上,宗 庙的地位更重于朝廷。宗庙除了用作祭祖和宗教行礼的处所以外,更作为 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战国中期以后,由于社会发生变 革,贵族势力衰落,集权的君主政权确立,君主的朝廷的重要性大大超过 宗庙,朝廷不仅用来作为议论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同时又是政治上举 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 以朝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陵寝制度,是东汉时期确立的。从东汉明帝开 始举行上陵朝拜和祭祀典礼。本来每年元旦各方都要会集到朝廷,举行 朝贺皇帝的仪式,叫做“元会仪”。当明帝把“元会仪”搬到原陵举行 后就成了“上陵礼”,就使的陵寝在祭祀中的地位凌驾于宗庙之上了。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上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上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是古代中国人对于死者的葬礼仪式、墓地布置和相关法规的总称。
墓葬制度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墓地的选择与布置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墓地的选择和布置。
墓地通常选择在山水环绕、风水宜人的地方,以求气数平和、风水吉利。
墓地布局通常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将整体墓地布置成天地人三界合一的形态。
通常会采用坟冢、石阙、神龛、墓碑等陪葬建筑。
二、丧葬仪式与礼仪古代中国人对于丧葬仪式和礼仪非常讲究。
一般来说,葬礼会进行多天,包括净尸、安棺、告别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礼仪和配备,如烧纸、敲锣鼓、放烟花等。
丧葬期间也会有特定的服饰要求,一般为素服或孝服。
三、陪葬品与祭祀习俗古代中国人认为陪葬品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墓葬中常常出现丰富的陪葬品,如陶器、玉器、铜器、木器、瓷器等。
这些陪葬品的丰盈程度也成为考古学家研究古墓文化和古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有祭祀习俗,每到清明节、寒食节、重阳节等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祭拜。
四、祖先崇拜与思想观念五、礼仪法规与社会制度古代中国的墓葬制度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也涉及到社会制度和法规。
在古代,墓葬制度和礼仪规范被视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基础,违反墓葬制度和礼仪规范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墓葬制度还规定了墓地的分配方式、墓穴的使用年限等,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在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中,墓地的选择与布置、丧葬仪式与礼仪、陪葬品与祭祀习俗、祖先崇拜与思想观念、礼仪法规与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内容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死、家族、社会秩序的重视和关注。
古人的墓葬制度不仅仅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更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和维护。
通过研究古代墓葬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宗教信仰和法律制度,以及古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与态度。
古代墓葬的类型
古代墓葬的类型
古代墓葬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土墓:土墓是最早的一种墓葬形式,主要分为横穴式和竖穴式两种。
横穴式土墓通常采用挖横向通道的方式,而竖穴式土墓则是采用挖竖向通道的方式,墓葬的形状和规模都比较简单。
2. 石室墓:石室墓是中国古代贵族墓葬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类型,它是在山坡或丘陵上开凿的,用石头建造的墓葬。
石室墓有单室、多室、平面和立体等不同的形式,多为墓室和偏室的组合,且常常有门、廊和殿等建筑构件。
3. 砖室墓:砖室墓是指使用砖块建造的墓葬,它通常是在平地上建造的。
砖室墓的形式和布局比较丰富和复杂,通常由墓室、偏室、墓道和墓门等组成,有的还配有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品。
4. 木构墓:木构墓是中国古代贵族墓葬中较为少见的一种,但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一种精华。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墓葬,如画像石墓、玻璃幕墙墓等,这些墓葬类型也各自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在研究古代墓葬时,需要注意不同类型墓葬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古代墓葬的种类
古代墓葬的种类墓葬有土葬、火葬、水葬等。
墓葬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
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
常见的多是土葬。
简介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
明清以前的墓则很难在墓地表面分辩出来,因此在开发推土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
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
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其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
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装饰物如玉器、金银器为主。
起源发展中国古墓葬墓与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事物。
“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
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
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
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
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墓”作为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生的,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最初的时候,对尸体的处理非常简单。
《周易·系辞下》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即用茅草裹尸,弃置荒野了事,并不挖墓穴。
后来,人们可能不忍心看到亲人尸体被禽兽所食,开始掩埋尸体,于是就出现了专门放置尸体的墓穴。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经常利用天然洞穴作为住所,故也常利用天然的洞穴或岩棚作为墓地以安置尸体,如山顶洞人的墓就与住所处于同一洞穴之中。
古代墓形的分类
古代墓形的分类古代墓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古代墓葬的形式和结构各异,反映了人们对死者的不同尊重和追思方式。
下面将按照墓葬的形态进行分类介绍。
一、土坑墓土坑墓是最早的一种墓葬形式,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存在。
这种墓葬形式简单朴素,一般选择在土地上挖一个坑,将死者的遗体直接埋葬在其中,然后用土覆盖。
土坑墓多数没有墓碑或墓志铭,只有少量的器物作为陪葬品。
这种墓葬形式反映了人类最初对死者的葬礼习俗和追悼方式。
二、石室墓石室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等地均有发现。
石室墓是将墓穴挖掘在地下,然后用石头砌成室内结构。
石室墓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可以长时间保存墓葬内的器物和遗体。
石室墓内壁常常绘有壁画或刻有文字,记录了死者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
这种墓葬形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追思。
三、土堆墓土堆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形式,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土堆墓是将死者的遗体放置在一个小丘陵上,然后用土和石头覆盖。
土堆墓常常伴有巨石或木质结构,作为标志和纪念物。
这种墓葬形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拜,以及对死者灵魂的敬畏。
四、地下宫殿墓地下宫殿墓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秦汉时期。
地下宫殿墓是将墓穴挖掘在地下,然后在墓穴内建造宫殿式的墓室。
墓室内设有石刻壁画、石雕和陪葬品等,反映了古代帝王对死者的尊崇和对权力的追求。
地下宫殿墓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重要代表。
五、土墩墓土墩墓是古代北欧地区的一种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
土墩墓是将死者的遗体放置在一个土墩上,然后用土和石头覆盖。
土墩墓常常伴有巨石或木质结构,作为标志和纪念物。
这种墓葬形式反映了古代北欧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以及对死者的敬畏和追思。
古代墓葬的形态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区人们对死者的不同追思方式和文化观念。
了解古代墓葬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与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