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导演案、说课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问题求解。
2. 使学生了解功的性质和作用,能够分析功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功的概念,例如:一个人推动一辆小车,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人做了多少功。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介绍功的计算公式,给出示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功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功的计算过程,增加课堂互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作业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力作用,沿直线运动了5米,力的大小为10N,求这个力做的功。
(2)一个人用50N的力斜向上提起一个重物,提起高度为2米,求这个人做的功。
答案:(1)50J(2)1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功现象,如:为什么上坡时要用力推车?如何计算这个过程中人做的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恭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是 n号考生。
今日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绽开我今日的说课。
一、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功》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2节,本节的内容是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举行讨论和研究,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再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普通公式,最后分析得出功的普通意义。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通在所有物理学中,功的计算经常能为能量的定量表达以及能量转化供应理论分析基础,所以在囫囵物理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第二谈一谈我所教授的同学(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同学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控制了普通的学习办法,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盛,规律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同学的学问面有限,生活经验不够丰盛、对学问的运用方面不熟识,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举行学习。
三、按照教学内容和同学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以及会利用有关公式举行计算。
2、过程与办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忙同学控制物理逻辑的普通办法,以及培养同学利用物理学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物理办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激发探索的爱好和学习物理的热烈。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以及正负功的意义。
#s【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办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睦完善统一。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纳以下的教学办法:(教学办法)以情境教学法、小组研究法为主,并配合讲授法,让同学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下面我将核心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它分为四个环节(教学过程)1、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通过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现以下三组图片,分离为货物被起重机竖直吊起,握力器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列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快。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活动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环绕《功》这篇课文展开说课,通过对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1.1 《功》是一篇现代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1.2 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启示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1.3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思量成功的条件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功》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意义。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主体教学: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4.3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或者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预讨论等方面。
5.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对《功》说课稿的详细介绍,希翼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功》说课稿
第一节《功》说课稿第二节《功》是初三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概念的理解计算和功的原理。
而本节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将本节分为两节。
本节重点是理解功的概念,难点是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大小的计算。
而功的概念不是直接写在什么地方就能看到是谁或对谁做功而是比较抽象的,但可通过实验、实际生活体验、亲自感悟才能理解。
本节课试验主要利用学生自己和身边的物体,如:课本、桌子和教师给的一个测力计和两个钩码(两人一组),利用生生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并与教师紧密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加上课件的直观、形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初结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有常识来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应该是比较生动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大家比较熟悉、又能方便完成或知道的实验、生活实例中去感知,这样即直接、有形象,学生不仅对学习感兴趣,而且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知道学好物理能帮助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方便这就给能真正理解功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实际生活体会比较及实验探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受力分析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为引起学生的重视,引用体育课的热身运动,强调既不是跑也不是跳,怎么热身,使学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共同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整节课始终贯穿了一条主线,即通过各种手段:阅读、讨论、试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功的讲授理解时通过讲解——练习——扩展,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功的认识和理解。
认清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况,并能正确判断。
总之,本节可尽可能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思考,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与学。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功》说课稿1【设计思想】以物理组推出“八环节,三落实”教学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即老师教学八环节:“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引导探究,展现评价,梳理归纳,课堂检测,拓展延长”。
同学学习三落实:“温习稳固,当日检测,达标测评”,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背景分析与教学对策的制定】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的第6节学问,是前面两节内容的连续,本节内容是寻求动能表达式的试验探究过程,下节内容是寻求动能表达式的理论探究过程,为下节内容的理论探究奠定了一个实践熟悉基础,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同学已具有肯定的试验方案设计力量、试验动手操作力量及试验数据处理的力量,具有肯定的试验基础。
但同学以前接触的力都是恒力做功,而这一节牵涉到变力做功问题,这是一个思维台阶,通过启发同学理解及感悟将做功增倍,代替求详细功的奇妙之处。
教学对策:老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然后再层层递进,引导同学商量、试验、观看、分析,让同学充分参加学习和探究过程。
通过动手探究功与物体速度改变的关系,使同学经受讨论过程,体验讨论方法。
1、学问与技能〔1〕知道探究中需测定功与速度这两个物理量。
〔2〕知道橡皮筋弹力做功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体会取一根橡皮筋所做的功为单位来简化问题的方法。
〔3〕把握试验方案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4〕会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并进行速度计算,能依据试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试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领悟教科书所给试验方案中的探究过程。
〔2〕用打点计时器与纸带来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体验探究过程中的物理学讨论方法。
〔3〕通过数据处理体会并查找做功与速度改变的关系。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困难,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2〕领悟探究变力做功的奇异方法,感受探究功与速度改变关系的方法,享受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点】1、试验方案的设计;2、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查找功与速度改变的关系。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篇1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
在学习第七章《力》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力的知识,本节课是对“力”与”功和能“知识的一个衔接和升华。
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量”做铺垫,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观察、讲授、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模板7篇说课稿是教育部门、上级领导和专家观摩评估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认真负责地撰写、检查和修改自己的说课稿。
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水平等情况来制定说课稿。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物理功教案人教版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学分析1、“功”的地位与作用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特别以后关于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作用: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3、学生认知发展八年级学生学习的沪科版物理教材,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功”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功》这一概念位于初中物理力学单元的重要位置,是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展开。
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后续学习功率、机械能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基本公式,并能应用于简单的物理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直观感受功的概念,理解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动力和阻力概念,引出功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当我们推物体时,我们对物体做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新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功的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功的大小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实验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移动的距离,并通过计算验证功的公式。
3. 巩固提高设计几个不同情景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并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功的大小变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总结归纳总结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并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学》第三节《功》。
内容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功的性质;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功能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恒力做功的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理解动能定理,并能运用动能定理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恒力做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重物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力推动小车,小车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出功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举例说明;(2)讲解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举例演示;(3)讲解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4)讲解功能关系,使学生了解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结合板书,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2. 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3. 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动能定理;4. 功能关系;5.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恒力对物体做功的题目;(2)运用动能定理解释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的题目。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掌握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物理中关于功的研究,如能量守恒定律,量子力学中功的概念等。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讲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功》,共三课时。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功夫的概念、种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个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功夫的概念”,主要通过对成语“功夫”和“功劳”的分析,介绍了“功”的含义;第二部分是“功夫的分类”,主要介绍了“神功、武技、技艺、劳动”四种功夫;第三部分是“功夫的运用”,主要介绍了功夫在异世界的应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比较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涉及到了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功”的概念和种类;•归纳总结四种分类的功夫,掌握其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雅致、鉴赏、美心、匠心、神妙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能够从文章中归纳总结内容,并提炼关键词语;•能够按照任务要求撰写短文,表达个人观点和理解。
3. 情感目标•弘扬劳动精神和匠心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感受到学习可以成就自己和造福他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掌握并运用重点词语;•归纳总结,厘清概念,掌握四种分类的功夫。
2. 教学难点•从比较复杂的文章中抽出重点,进行概括;•运用四种分类的功夫进行归纳总结,理解每种功夫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大家都知道“功夫”这个词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讲述对“功夫”的认知和体验,然后教师展示“功”和“劳”两个字,让学生自主尝试搭配,体会两个字的含义,见招拆招。
2. 预习(20分钟)教师提醒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本单元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篇课文《功夫的概念》,并按照“自主阅读-互帮互助-展示收获”的步骤进行学习自我检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展示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转述和感悟,以及生词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3. 阅读与理解(3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课文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功夫”的种类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将“大功、小功、神功、武技、技艺和劳动”六种分类的功夫进行总结归纳,学生要在笔记本上整理总结,以备回顾。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功说课稿引言概述:功是指通过努力和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成绩。
在各个领域中,功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功的含义、功的重要性、功的培养方法以及功的价值。
一、功的含义1.1 功是指通过努力和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成绩。
它是个人或集体在某个领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表现。
1.2 功不仅仅是结果,更是一种过程。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克服困难和挑战,这些都是功的体现。
1.3 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也可以是集体的成果。
团队合作和协作可以产生更大的功,实现更高的目标。
二、功的重要性2.1 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努力和实践,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2 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每个个体的功都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集体的功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2.3 功是激发个人动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个人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发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心。
三、功的培养方法3.1 设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制定合理的计划。
制定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个人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3.3 不断学习和提升。
通过学习和提升,个人可以不断增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四、功的价值4.1 功可以带来物质回报。
通过努力和实践,个人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回报,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2 功可以带来精神满足。
通过努力和实践,个人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3 功可以带来社会认可。
通过努力和实践,个人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五、结论功是通过努力和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成绩。
它是个人和集体在各个领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和表现。
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激发个人动力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不断学习和提升,个人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功。
人教版功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功说课稿说课稿教学设计:《功》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功的物理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2. 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功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功的定义和必要条件(20分钟)2. 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0分钟)3. 功的单位和测量(10分钟)4. 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0分钟)5. 课堂练习与讨论(20分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3.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功的存在。
4.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骑自行车上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为什么我们需要计算功。
- 提问学生对功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识- 定义功的概念: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 介绍功的计算公式:W = F × d × cosθ,并解释各个变量的含义。
-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功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3. 课堂练习- 提供几个计算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 分析学生的答案,指出常见错误,并解释正确的解题思路。
4. 应用实例分析-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例子,如起重机提升重物,让学生了解功的实际应用。
- 讨论功的单位(焦耳)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节能减少功的消耗。
5. 课堂小结- 总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
- 强调功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板书设计- - 概念:力× 距离× cosθ- 公式:W = F × d × cosθ- 单位:焦耳(J)- 应用:起重机、自行车上坡等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互动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通用12篇)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功》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功》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功》,《功》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和体会: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能量等知识奠定基础。
另外,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这节课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⑵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W=FS做简单计算题。
2、过程与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功》说课稿15篇
《功》说课稿15篇《功》说课稿1一、教材地位及作用《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的定义,二是功的计算。
功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内容不仅是__内容的基础,而且是为以后学习“能量”做好了铺垫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四、适合的教学对象: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物理零基础并且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学生,或者可以作为预习课来讲。
本班学生反应较快,但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
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动态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2【讲授】新课一、力学中的功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孩拉动小狗;(3)锤子把钉子敲击进入木块中。
教师提问:(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是否移动了距离?(3)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4)物体所受的力对物体的移动是否有贡献?逐个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学生总结: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结合以上三个实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功》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第三节《功》。
详细内容包括: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的性质和作用。
重点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变力做功的求解,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变力做功的求解,动能定理的应用。
重点:功的定义,恒力做功的计算,动能定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车,弹簧测力计。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模型车在不同高度释放后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介绍功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2)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分析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引入动能定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几个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恒力做功变力做功3. 动能定理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牵引力所做的功。
(2)分析一辆自行车在下坡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物体在非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强调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方法:详细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强调公式 W = F × s × cosθ 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夹角θ 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1.1 学科信息本节课所属学科为语文,是一节初一语文选修课。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功”,并能准确理解“功”所蕴含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去寻找更多的文献资料,并自行整理材料。
1.3 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年龄大约为13-14岁,初一的学生。
他们对于“功”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浅薄,主要只限于日常生活中的理解。
而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功”,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中的一篇小说,题目为《功》。
该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主人公葛小兵在复仇的过程中,背离了自己的良心和正义,最终导致悔恨和自杀的故事。
2.2 课程设计本节课的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2.2.1 知识讲解首先要对“功”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功”的应用范围和内涵。
其次,对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
2.2.2 分组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教材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功”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独立思考。
2.2.3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自行搜索相关资料,并整理材料。
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活动1:知识讲解•介绍教师自己的故事,“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引出“功”的概念。
•对文本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讲解:如“背信弃义”、“复仇”等。
•给学生留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理解文本中的相关概念。
3.2 教学活动2:分组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号召大家就文本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扬批判性思维。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和指导。
《功》说课稿
《功》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今天我将带来一篇《功》的说课稿。
《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十大功夫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探索和理解,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和审美特征。
一、分析课文1.标题与主题《功》这一标题中的“功”是关键词,也是该文的主题。
全文主要是从功的定义、功的艺术特点、功的历史演变和功的社会地位介绍《功》,强调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2.结构与形式《功》的结构和形式较为简单,分为四段。
第一段分别介绍了功的含义和特点;第二、三段讲述了功的历史演变和功的社会地位;第四段对功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选择教材本文为高中语文必修二《唐诗宋词元曲选》,是一篇文化类文章,适合用于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教学。
该文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和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和人文素养。
三、明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功》的定义和艺术特点。
2)了解功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地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修养。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育通过图片、演示、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生焦虑,积极开展探究,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在讲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思考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3.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用国内外关于《功》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向匀速推动1m,则()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1100N. B.推力做功1100J.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900N. D.推力做功100J.
4.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新城中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
科目
物理
年级八Leabharlann 级授课人郝利民编号
课题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
主备人
审核人
情境
导入
情景导入
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公式和单位。
难点
1、运用公式W=FS计算机械功;2、没有做功的三种类型。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1.1-2.1-1中力做功和1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小组内讨论总结。
观察课本图11.1-2.1-1中二个图,找出二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
2、阅读课本例题,【注意】1、要明确哪个力做功。
2、要注意解题格式及单位的统一。
【练一练】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
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
【注意】
①在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
②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图11.1-3中,二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分析以下事例中力做功的有:___________不做功的有:___________。
拓展
延伸
1.小明用200N的力把静止的重5N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了30m,则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
A、0 B、150J C、6000J D、无法计算
总结
归纳
达标
检测
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功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一定做了功B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则她在第一阶段______做功,在第二阶段________做功。(填“有”或“没有”)
9.放在水平面上重150N的小车,在10N水平拉力下,沿拉力的方向匀速前进了20米,在此过程中()
A.拉力做功200J B.重力做功3000J
C.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50N D.重力做功为3200J
10.马拉着质量是1800Kg的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了300m,做了3×105J的功,求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N?(g取10N/kg)
课后
反思
设疑
提问
合作
交流
展示
释疑
探究一:力学中的功(小组合作探讨,完成以下问题,并进行展示)。
1、分析课本图11.1-1叉车举高货物: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功的计算
(一)对图进行分析:
1、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
做的功。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
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即功的计算公式:
a)女孩把一箱报纸搬起来,她的提力对箱子做功了吗?
b)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的推力对车做功了吗?
c)人端着盘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人对盘子的支持力做功了吗?
d)花样滑冰运动员将同伴举在空中某一高度不变,向前滑行的过程中,他对同伴的支持力做功了吗?
e)小明推动箱子后,箱子独自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中,小明做功了吗?
5.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
6.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拉大车做的功多B拉小车做的功多
自学检测
1、力学中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
2、功等于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乘积。
3、功的计算公式W=___________。
4、如果F表示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S表示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W表示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_______。
C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比较
7.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8.山东姑娘唐功红,在奥运会中获得一枚举重金牌,她的举重过程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她抓起杠铃把它举过了头顶;第二阶段,她举着杠铃在空中稳稳停了3s。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2.做1J的功就相当于()
A、把质量是1kg的物体移动1m做的功
B、把1N重的物体水平移动1m所做的功
C、把质量是1kg的物体匀速举高1m所做的功
D、把1N重的物体匀速举高1m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