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辽宁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默写(15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2)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3),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4)楼船夜雪瓜州渡,。
(陆游《书愤》)(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渔粱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8),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9)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0)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1)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1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1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14),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
(一)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7)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数: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但在公元755年安史乱前和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
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
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
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情感。
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
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
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
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
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
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
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
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的政策,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来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上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祯祥”“符应”“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
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符瑞文化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
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
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思想信仰与观念是:王权嬗替乃天道必然,一切政权的更迭皆由乎天命,取乎天道。
然而,“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天命又需要借助符瑞现象来显示。
因此,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
正如沈约所说:“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
”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
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
符瑞文化构建了统治阶级自我肯定、自我宣扬和自我美化的评价机制,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
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
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或立祠设祭,以合符应,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
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分值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鲜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会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40)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是 ( )A.梁椽(chuán)欢谑(nùe) 萦迂剡溪B.衰鬓(bìn)凝睇锱铢肯綮.(qìng)C.渌.水(lǜ) 鼙.鼓(pí) 砉然馔玉D.披靡.(mí)玉扃嗔目鼎铛(chē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A.依乎天理..见之。
..,批大郤,导大窾。
B.我何面目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D.可谓智力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A.《李凭箜篌引》中诗人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惊叹。
此诗是李贺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C.《长恨歌》是一首叙事成份很浓的抒情诗。
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而《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D.《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B.法国学者奈尔撰文说,美国之所以从战略和政治上如此倚重监听,原因是美国目前在经济和财政上陷入危机,以及面对新兴大国崛起和德国重返世界权力中心的挑战造成的。
C.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1. (6分)(2018·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被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走红,原本“高冷”的博物馆一下子成为市民热捧的旅游“打卡目的地”。
某在线旅游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初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游客上升了50%。
另有数据显示,元旦小长假南京博物院的参观量达到了6.6万人次,较平时有了大幅度增加。
随着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迎来游客入馆参观的高潮,一股“博物馆热”似乎正在悄悄形成。
说到博物馆,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常年受国内外游客追捧之外,其他的地方性博物馆却大都是旅行社所开发旅游线路上的冷门,鲜有游客主动选择把某个博物馆当作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部门也尝试推行了免费开放政策等,虽然吸引了一部分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寻宝”,但总体的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历朝历代文物遗存的地方,不仅仅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和意义,还起着传承、普及、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是让国民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不可替代的场所。
从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都是一种文化的结晶。
博物馆收藏和研究这些文物最大目的和使命,就是把其展示给世人,让参观者自觉地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
如何更好地传承是当下业内思考的问题。
而前提是,公众能够自觉自愿地走进博馆,走近这些文物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公众不愿意走进物馆、亲近历史文物,那自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是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给予改进和推动的。
而如今的一档电视节目点燃了大众的“博物馆情”,掀起了一股“博物馆热”,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我们也要看到,之前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之所以受冷落,和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滞后也有很大的关系。
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1)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 2 3 410 11 12 17 18 19D C B D C D A C C D1.【答案】D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①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心愿;②得到了亲朋好友的鼓励与祝福,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③饱尝了痛苦与艰辛的创作之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参透了文学创作的意义。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6.【答案】第一问:①文学创作使人丧失和牺牲很多应该拥有的生活甚至最宝贵的青春;②文学创作与在土地上劳作的本质是一致的,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第二问:我认同第一种观点。
路遥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花了6年的时间,忍受着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和寂寞,最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
农民在土地上劳作,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7.【答案】AC8.【答案】①知恩。
在家人被救后,尽管自己家里的日子不好过,还是把瓷瓶送给了救命恩人。
②图报。
后来,王家认为送给救命恩人的瓷瓶是“赝品”而一直愧疚,为寻找恩人,王家到江北开设分店;多年后,王教授又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
③重义。
当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王教授又毅然把瓷瓶送回。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9.【答案】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前文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③从内容主旨上看,凸显了被救者的感人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言之成理即可得6分。
)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1)皇上不允许,派遣中黄门探问病情,加赐珍馐,赏钱三十万。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一丶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饥馑.(jǐn)槁.暴(gǎo)踟蹰..(chíchú)B.喟.然(kuì)逡.巡(jūn)放诞.(dàn)C.骐骥.(jì)錾.银(zhàn)袅娜..(niǎo nuó)D.濒.临(pīn)谛.听(tì)璎珞..(yīng lu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敕造逶迤苍穹慷慨激昂B.清冽宁谧喧嚣熙熙攘攘C.缥缈菜圃健硕本末倒置D.斩新翩然栖息盘根错节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是初生牛犊....,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强奸罪再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B.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初学者在牛刀小试....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C.一名黑客勾结网管利用木马软件盗取网吧上网费用,两人将赃款二一添作....五.,虽然手段高明,但仍难逃法网。
D.上海再延迟退休方面率先试点,进行城镇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尝试。
不过,据当地媒体报道,试行两年多,参与人数仅数以千计....。
4.依次填入下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
____四婶,____后来雇佣的女工,大抵____懒____馋,____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____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5. 下列各句,没有病句、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C.我们将永远记忆着孔繁森的名字。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26)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尧.(ráo)舜巨擘.(bî) 木铎.(duï)喟.(kuì)叹B.砥.(dǐ)砺樊.(fán)篱恸.(tîng)哭怃.(fú)然C.糜.(mí)费混.(hùn)沌整饬.(chì)央浼.(měi)D.岑.(cén)寂解剖.(pāo)精髓.(suǐ)淬.(zú)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暄饥瑾相辅相成有教无类B.梗直脉搏举一反三不愤不启C.弘扬皈依钻之弥艰因材施教D.颠沛装钉兴奋莫名叨陪理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强调,在社会管理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照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防止简单地一罚了之,一关了之,一禁了之。
B.小小的板报哪里用得着班长你亲自出马,这简直是割鸡用牛刀.....!有我这文艺委员就够了。
C.小张在校庆艺术节演出中,不慎扭伤了脚,上下楼极不方便,生活委员小王见此情形当仁不让....做起了小张的“拐杖”。
D.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孙中山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民族事业,他辗转海内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赢得了国人的无限敬仰。
一百年来,人们从未忘记这位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伟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深切悼念“改变世界的天才”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之时,许多国人提出质询: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式的人物?B.近年,中小学教材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不断的热点。
某民间学术团体强烈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宋民谣中的颂廉反贪王春瑜两宋时期的许多民间谣谚,反映了人们对清官廉政的美好期望赞颂;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而且有的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控诉了贪赃者的罪恶,贪污行为的无耻;反映了广大民众遭受掠夺与勒索的痛苦和辛酸;从而,成为传统的反贪文化内容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
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
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
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
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
如: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又如: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
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语文命题学校:抚顺二中命题人:张金勇校对:单晓蕾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南朝人品评人物,非常重视人物风度的清俊爽朗之美。
《世说·容止》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又载:“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
”这里赞誉人物的风神姿貌,用了“爽朗清举"“俊爽”等词语,大致都是清俊爽朗的意思。
当时玄学盛行,上层人士往往把超脱尘俗、神游物外当作雅人雅事,他们认为清俊爽朗的风度是一个人在思想、感情、性格方面超脱尘俗的标志.《世说》等书关于风姿、风神的记载都是针对人物的外部风貌说的,文学批评风骨论中的“风”是针对思想感情呈现为作品的外部风貌说的,二者特色都是“清”.可见文学批评中“风”的概念是从人物品评借用而来的,而且借义同原义仍相吻合..至于品评人物的所谓“骨",是指骨相、骨法而言的。
《赏誉》载:“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
”《轻诋》载:“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
”注引《说林》曰:“范启云:韩康伯似肉鸭.”“垒块”原意指众石错落突兀,这里借指人的骨骼挺拔.陈玄伯骨骼挺拔,故王羲之评为“有正骨”。
韩康伯肥胖臃肿,有似肉鸭,骨骼为血肉所掩,故被人评为“无风骨”。
肥胖使人体好像无骨,借用到文学批评方面,则肥辞使文无骨,故《风骨》说:“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让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六朝画论中的风骨论。
人物画评论中关于风骨的概念,是直接从当时人物品评的言论中得来的.顾恺之《论画》一文中多次运用“神”“骨”等词品评古画,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认为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气韵生动即指风,骨法用笔即指骨。
谢赫把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放在六法第一、第二位,可见他对风骨的重视程度.画论中风、神、气韵等词,都指人物的神情风貌在画中表现的生动性而言;骨、笔迹、骨法用笔等词语,则指人物的骨相形貌在画中是否被勾勒得遒劲有力而言.人物品评、画论中风骨连称,除二者都很重要外,还由于二者的关系颇为密切。
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科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①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
②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
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
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③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④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节选自刘登阁著《中国文学史话》)1、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起源 B.诗歌的音乐性 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D.诗歌的特点2、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本套试卷共17小题,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也只有双向进行的交流才是健康的、正常的交流。
秦汉时期在大量引进域外文明的同时,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在秦汉以前,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多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因而其影响范围相当有限,仅及与周边地区。
而秦汉时期中原文化的传播则远远超过了周边范围。
史载,汉王朝的使者曾到达过安息(伊朗)、犁轩(古罗马)、身毒(印度)、奄蔡(今黑海东北)、条支(今波斯湾西北)等地,他们在扩大汉王朝影响的同时,自然也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了这些地方。
实际上,从考古发现看,秦汉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及影响已大大超过上述范围。
秦汉时期向域外传播的诸多文明中,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数丝绸、钢铁、冶铸和水利技术等。
据希腊古代学者希罗多德记载:希腊人早就知道以产丝著称的中国。
但是丝绸大量输入西方则是秦汉时期。
20世纪初以来,各国考古工作者在这条路上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丝绸即证明了当年丝绸贸易的兴盛。
而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出土的一件汉锦,其上“登高明望四海”的文字,则充分展示了汉王朝面对世界的恢廓胸襟和无比自信的气势。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冶炼术也在秦汉时期远传到了西方,有关记载表明,安息帕提亚王国马尔基纳地区的首府木鹿,曾是中国优质钢铁的集散地,并以“木鹿兵器”闻名于世。
所谓“木鹿兵器”就是用中国优质钢铁制造的刀剑等兵器,其犀利无比,主要供安息骑兵使用。
在罗马,中国的铁器与丝绸同享盛名。
从非洲东部苏丹境内的古都麦洛埃遗址出土的汉式三足铁鼎可以看出,中国汉代的冶铁术和炼丹术可能已传入罗马统治下的非洲地区。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商人也在东汉时期首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除冶铁术外,汉代的水利灌溉技术也西传到了中亚地区。
辽宁省沈阳市20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20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前,将本人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选择题1-4.7.0--12.17-19填写在小答题卡1--11相应位置3.严格按照题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修正纸和修正带。
5.若考生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结果,后果自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包括若干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能。
但是,所有的形式都是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的,构成文化综合体。
并且,这样的文化综合体不可拆解。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亦不限于古琴曲目或弹奏技术,最为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其中最显著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知音文化”。
“知音文化”的内核,其人文影响力与渗透力既深刻又久远,辐射至极其宽广的范畴。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以古琴为支点,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长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知音获得感是中国人认知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求得认同可达到的最高境界。
作为雅士阶层的一种不可分割的人生内容,琴境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是相通的。
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净淡远,融汇于乐曲中,追求声稀意深的境界。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的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之所以称为”非物质“,即意味着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才更具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就是早期的笑话雏形,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魏晋时期笑话确立并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笑林》作为第一部笑话专集出现,增强了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性。
笑话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专集不断涌现,代表作有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和清代的《笑林广记》。
在《笑林》出现之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大抵是为了达到说理辩难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引人发笑的纯幽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笑林》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在笑话的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幽默而幽默”的观念。
笑话中的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
《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
不少故事在铺垫中巧打埋伏,让人进入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之后突然揭开一个人们难以预料到的结果,使读者或者听众经历由最初的期待紧张到结尾的醒悟释然这样一个快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引爆笑声,而这个转折就是传统笑话中的“笑点”。
笑点能不能让读者感到好笑是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
笑话能够达到“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其奥妙之一还在于精妙的修辞。
古代笑话在修辞方面的成就很高,它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很注重运用多种修辞。
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笑话中的幽默语言,能够帮助理解古代笑话的幽默,而艺术夸张是古代笑话中比较重要的修辞,在幽默理论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从美学观念看,笑话是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讽刺是其瞩目的美学特征,因而其中的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
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西显现出来,而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
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例如建议鲁人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等等。
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使语言更具幽默性,也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宋扬《论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笑话的雏形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寓言故事也是笑话,两者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B.中国古代笑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确立并发展于魏晋时期,明清时期空前繁荣,笑话专集不断涌现。
C.《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有针对性的这种实用主义传统。
D.中国古代笑话有着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巧,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有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心雕琢的形象。
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笑话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逻辑淸晰,结构严谨。
B.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和《笑林》作品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笑林》创作观念的改变。
C.文章最后一段依次论述了笑话中的艺术夸张常见的三种方式;把隐晦的东两显现、把微小的东西放大、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真实。
D.文中使用《笑林》中建议鲁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的楚人,证明了幽默讽刺是笑话瞩目的美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国路人高价买了一只号称是“风凰”的山鸡,欲献给大王,结枭山鸡死了。
大王听说,竟赏赐了很多财物。
这个故亊正体现了《笑林》善于设计出人意料的情节来体现幽默的艺术特点。
B.《天林》中有一故亊: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娃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篑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難辘,欺我如此!”该故事就能够体现《笑林》“为幽默而幽默”、并先其他深意的创作理念。
C.笑话中的幽默,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它在戏谑讽刺中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如我们熟知的“胶柱鼓瑟”的故事就是如此。
D.《韩非子》中有许多幽默讽刺故事,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它们都可以看做中国古代笑话的雏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碗一碗的山风八月的阳光炙热难当,直射在他裸露的肌肤上。
他裸露的肌肤黝黑黝黑,消瘦的脸颊和这大山的峭壁一样陡峭又刚毅。
他沿着一条鸡肠般蜿蜒的山路翻过了好几道山梁,再翻过两道山梁就可以看到去县城的中巴了。
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他,声音是从山腰的土砖屋里传来的。
他擦了一把汗,循着读书声,向土砖屋走去。
这是两间用黄土和杉树皮盖的平房。
伴着两声狗吠,一个6岁大的女孩跑了出来,羊角辫在她的肩膀上活蹦乱跳。
“要歇脚吗?”女孩好奇地看着他,两眼水汪汪的。
“我就是走累了,坐一会就走。
”他有些气喘吁吁,“刚刚是你在读书吗?真好听。
”“哦,是的。
那你坐这吧。
”女孩搬来一张用毛竹编成的板凳。
他坐了下去,他走了十几里山路,实在太累了。
他问:“你爹娘呢?”“哦。
我爹去山里伐木了。
很晚才回来,也有可能在山里住一晚,明天才回来。
我娘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哦,不,我娘是跟别人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山里太穷、太苦……是我的老太爷告诉我的……爹说了,现在山里请了个好老师,爹要多赚些钱,等开学时送我去读书。
爹还说了,以后要对老师好,毕竟请个好老师来山里不容易。
爹还说,将来读很多很多的书,就可以到北京去,还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更远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娘呢。
”女孩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读书的渴望。
“你一个人在家,不害怕吗?”他有些为她担忧。
“我,不怕啊。
家里有大黄陪我啊。
还有我的书陪着我啊。
”女孩拍了拍大黄狗的头,进屋拿来了她的书,递给他看,“这是我爹上次去县城的时候,从书摊里买来的。
”他把书翻了翻。
这是一本漫画《阿童木》,有些旧了,书皮泛黄,但书页很整洁。
“这本书你都会读了吗?谁教你的啊?”“是爹教的,爹上过小学五年级,认识很多字,还会讲很多很多故事。
”“为什么你爹读了五年级就不读书了呢?”“爹读完五年级,山里的老师调到县城去了,后来山里再也没有请到老师。
或者请到了,但从未待一年就又走了。
”女孩说话时,脸上掠过一丝茫然,但很快又高兴了起来,“这本书,我要把它背熟。
等到开学那天,我要背给老师听,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
”“你怎么知道老师一定会很高兴呢?”他诧异,好奇。
“是山对面的小胖说的,他说,要是背书给老师听,老师不但高兴,还会奖励一颗糖呢!”女孩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一颗甜蜜的糖,甜到心里去了。
“你认识老师吗?”“不认识,我从来没有去过学校。
爹每天出去做事,我要留下来看家。
”女孩顿了顿,说,“你认识老师吗?”“认识啊。
”“你和我说说老师的模样吧,他爱笑吗?真的喜欢人背书给他听吗?”“是的。
他爱笑。
他喜欢人背书给他听。
可他不是个好老师,他经常想着离开山里。
他不够称职,不把山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他想了想,“不过他以后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的。
”“我不许你说老师的坏话。
老师就是好老师。
”女孩有些生气。
“如果,下学期,你没有见到老师,你会恨。
老师吗?”女孩笑了:“不会啊,我爹说,不能因为山里穷,让老师跟着我们也穷一辈子。
你怎么这样问我呢?”女孩觉得奇怪,心里不安起来。
他低下头,沉默了很久:“能给我一碗水喝吗?”“当然可以。
山里再穷,山泉水还是有的。
”女孩回屋端水那会,起山风了,山岚的树木哗啦啦地抖动着。
女孩把水端到他的手里:“听到了吗,山岚里有一碗一碗的山风。
”“一碗一碗的山风,谁告诉你的?”“我爹说的啊。
每读懂一本书,就是一碗山风,一碗一碗的山风连在一起,就连成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有力量的路,路上会有金凤凰飞过。
如果一碗一碗的山风散开了,那就不再有力量了,永远也飞不出大山。
”女孩眼里亮着光,“爹还说,要是山里人都富裕了,大家都会像一碗一碗的山风一样,飞出大山去,不再回来了。
”他端起女孩端给他的那碗水,就着山风,一饮而尽。
他起身告辞,转过身,从怀里掏出一张盖有县教育局大印的调令,使劲一扯,调令就像雪花片一样,散了一地。
调令里写着:兹有盘国珍,因为长期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患上风湿、腰肌损伤等多种疾病,且教学成绩突出,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特批准为国家正式教师,同时调入县二完小继续从教。
他朝山岚里的学校走去,走进了山风里。
一碗一碗的山风连在了一起,让他充满了力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女孩见到陌生的“他”毫无防备之心,老师离开,孩子不恨老师,这些反映了山里的民风淳朴。
B.“女孩觉得奇怪,心里不安起来”一句表明,女孩已经明显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师。
C.小说中女孩的父亲虽然没有正式出场,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人物,情节才得以一步步向前发展,小说的主题才得以进一步揭示。
D.小说在塑造女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5.小说以“一碗一碗的山风”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倒数第二段调令的内容可以删去,这也并不影响小说的主题表达。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进入十月,各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
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慢就业”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待定状态。
事实上,“慢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错峰就业”,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
有些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
比如,他们会更加着重专业是否对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愿再等等看,毕竟“入错行”的代价可能会很大。
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准备各种资格考试,提升自己的就业台金量,等等。
这些选择,都很正当,也大都值得支持。
和“拣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就业心态相比,这其实是成熟、理性的表现。
如果说“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实的一部分,那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
在保证大部分人顺利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部分毕业生更加从客、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给高校和学生都“松绑”。
(摘编自《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材料二:(摘自《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面对复杂而困难的现实,不去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千方百计地生造一些看似浪漫新奇实则容易麻痹大众的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