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律失常-武汉9.10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医学PPT
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总结词
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 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研究如 何通过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调整来降低心 律失常的风险。
详细描述
预防和治疗研究将关注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的开发和现有药物的优化,以提高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此外,研究还将探索非药物治疗 方法,如电生理治疗和导管消融等。同时,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心律失 常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以降低疾病的发 生率。
详细描述
室早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处理 室早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药物控制症状,射 频消融则通过导管消融消除异常电信号。
病例三:房颤的处理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导管消 融等方法处理。
VS
详细描述
房扑是指心房内产生快速的电信号导致心 房收缩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 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 等并发症。处理房扑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电复律等。药物治疗主要使用胺碘酮、 心律平等药物控制症状,电复律则通过电 刺激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05
心律失常的未来研究方向
心律失常的基因研究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 以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 以连续的锯齿状F波,频率通常在250300次/分。
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提前发生, 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大于 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3次以 上的房性早搏,心率通常在100-250次/ 分。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及基层版解读精选全文
▪ 药物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必要 时可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以排除 结构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定义与分类
1、NSVT:指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min,持续时 间<30 s,能够自行终止,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SMVT:指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 s但室速发 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 3、PMVT:指QRS波形态可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 次 /min,持续时间≥30 s,或虽然<30 s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立即终止 的室性心律失常。
▪ 不同于2020版专家共识, 基层版将PMVT与室颤分 开阐述。
▪ PMV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电 图特征表现为QRS波形态 不一、无明显等电位线和 (或)电轴多变。
室性心动过速
▪ 治疗原则 ①治疗基础心脏病, 纠正诱因; ②ICD是不可逆性原因所致PMVT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 PMVT且暂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ICD治疗;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④由室早触发的PMVT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此类患者的室 早进行密切心电监测,以利于触发灶的成功消融; ⑤自主神经系统干预。无条件开展上述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 进一步治疗。有或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发生PMVT的原因与治疗措施见表6。
特殊情况下的室性心律失常
▪ 治疗原则 ①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②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TdP 患者可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尝试静脉应用镁剂, 临时超速起搏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等进行心率调控、应用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补钾治疗等;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若室速发作时可经心室临时起搏电极行程控刺 激,若为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室速可试用胺碘酮治疗,若为洋地黄中毒 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应选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治疗。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
相信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也很是困扰,那么中公教育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一、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频率60次/分。
二、心电图波段对应意义P波代表心房除极(心房病变,一般P波异常)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心室病变,一般QRS波群异常)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心室病变,一般T波异常)PR间期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ST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成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到完全复极的时间三、期前收缩1.房性期前收缩:(1)P波提前出现(2)常选用维拉帕米、阻滞剂2.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1)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反(2)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3)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3.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4.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四、颤动1.心房颤动(房颤):(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QRS波群正常;(2)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同房快速记忆)(3)脉搏短绌2.心室颤动(室颤):(1)QRS波群和T波消失;(2)非同步电复律治疗;(3)临床上最严重的心律失常;(4)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死亡的原因;(5)脉搏、心音消失摸不到五、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1.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RR间期缩短。
2.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ST T与主波方向相反,多见于冠心病。
六、心律失常护理重点1.胺碘酮心外毒性最严重的是:肺纤维化。
2.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
3.心律失常发作时避免左侧卧位。
4.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2022年)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22年)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年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2年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1). 心虚胆怯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结代。
(2).气虚血瘀症: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水饮凌心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22年,ZYYXH/T65-2022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3.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心律失常诊疗规范
心律失常诊疗规范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发生和/或传导异常所致的非正常心脏电活动,主要表现为心房率和/或心室率的过速、过缓、不规则。
第一节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若窦性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常为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的结果,见于多种情况。
生理因素见于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等,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等时均可发生。
病理因素有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力衰竭等。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也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可有心悸等症状。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P﹤600ms。
【治疗原则】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纠正和祛除诱因及病因。
有心悸症状者可适当应用β-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第二节窦性心动过缓【诊断标准】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原则】1.无状者,不需治疗。
2.有症状者,纠正可逆性病因或诱因,服用提高心率的药物;严重慢性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明显症状,有条件者植人心脏起搏器。
第三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和传导功能障碍,可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及症状。
发病缓慢,多数病人早期无症状,心率﹤35次/分患者可有头晕、乏力、甚至出现黑蒙、晕厥。
有些患者伴有发作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称为慢快综合征。
根据病史,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及电生理检查,可判定窦房结功能状态。
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阿托品试验阳性,即用药后窦性心率不能上升至90次/分,或出现其他替代心律(如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
慢快综合征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1.早期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观察或对症治疗。
2.若出现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虽症状轻微,但心率长期慢于30次/分,有条件者应安装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
慢快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后,可选用相应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修订)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修订)
概述
本文档是2022年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的修订版(2023)。
此共识是基于中国专家在室性心律失常领域的临床经验
和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定义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起搏点或心室传导组织异常产生激动,
导致心室收缩节律紊乱的情况。
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监测结果,可以诊断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室性心律失常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
电图评估。
治疗原则
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治疗目标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和减少心室功能障碍。
根据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心室异位节律的发生、改善心室传导,并调节心率来达到治疗效果。
预防和管理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的
暴露。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对于
高危患者,应采取定期随访、心电图监测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结论
2022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修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指南。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专家共识,我们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注意:本文档内容为修订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判断。
*。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1.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史: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心室颤动(室颤)。
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诊断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正常的人群也并非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有明确的心悸或黑蒙,甚至心脏性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加、异常自律性、由早期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和折返[1-2]。
室性心律失常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阜外医院华伟与张澍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3]。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
尽管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从经济学、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上,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和胺碘酮等。
尽管β受体阻滞剂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效果并不好[4],但因不良反应低,因此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
普罗帕酮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国引进中国市场,常被应用于治疗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患者。
索他洛尔可明显延长QT间期,国内一些医生与患者因过度担心该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应用谨慎,导致进口的索他洛尔退出中国市场。
胺碘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5],虽然有明确的心外不良反应,由于其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仍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药物。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药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07—2008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SSCAT)”、2012—2014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良合并频发室早研究”和2012—2015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研究”均为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8]。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心律失常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它指心脏的心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等。
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对急诊医务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及其识别与处理方法。
一、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大于100次/分钟)的情况。
常见的心动过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以下是对心动过速的几种常见处理方法:1.1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由室室间的快速传导引起的,其心室起搏点位于心室内,常伴随宽大畸形QRS波群。
处理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氧气吸入:提供足够的氧气,改善心肌供氧;- 双功能起搏器:能在心电图监测心动过速时,起搏心室,进行电复律;-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2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来自心脏上腔静脉、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引起的,其QRS波形正常。
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Valsalva动作:通过使肺动脉回流减少,增加心脏舒张期内的线性充盈,以恢复窦性节律;- 静脉注射适量的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反射,增加窦房结自律性,用于窦房结依赖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给予维拉帕米、普鲁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是由心脏中的房性起搏点激动过早、过频引起的,其QRS波形正常。
处理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去除诱因:避免饮食过度、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丙吡胺等药物;- 尤其对于无胸痛且无ST段改变的患者,可予以抑制离子流动的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
二、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小于60次/分钟)的情况。
常见的心动过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以下是对心动过缓的几种常见处理方法:2.1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由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导致的,其QRS波形正常。
第03章心律失常(九版内科学)
二、窦性心动过缓
定义: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窦缓。常同时伴 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的差异> 0.12秒)。
后除极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到 阈值,便可引起一次激动,持续的反复激动即形成快速型心律 失常。
发生后除极的临床情况:见于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 血-再灌注、低血钾)冲动传导异常
1.折返激动(下页) 2.传导阻滞
14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2、触发活动(又称后除极)
定义:是指心房、心室、希氏束-普肯耶纤维在动作电位后,产 生除极活动。
分类: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前者发生于动作电位2相或3 相,主要与内向钙电流(ICa)有关;后者发生于动作电位4相, 主要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时的时相性波动有关。
11
心律失常的分类
分类
按发生部位分类: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按发生机制分类:冲动形成异常和传导异常 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12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的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停搏 2.异位心律失常 (1)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 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与非阵发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颤动
导联直立,aVR导联 倒置。
这份心电图不是窦性心律而是房性异位心律。 I导联P波直立,II、III、aVF倒置,aVR 直立。
28
新生儿心率波动大, 生后24小时内100— 150次/分,以后 100—140次/分。
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xiugai详解
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河北以岭医院心内科)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
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 X 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昏,少数病人可有晕厥。
(2)心电图表现:① 心率快而极规整,心率130〜240次/分。
②QRS波群大多正常,可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而出现宽大 QRS③P波可埋藏于QRSfe群内,不能分辨,或在QR3前,或贴于QRS波群之后。
2)室性心动过速(1)临床表现:①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可发生心绞痛、头晕、晕厥。
② 体检包括颈静脉搏动不规则的巨 A波,S1强弱不等,可出现低血压或心力衰竭的表现。
(2)心电图特征:①连续发生的 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动过速。
QRS-T 波特征同室性早搏。
②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
③心室率140〜200次/分,规则或略不规则,偶见RR间距相差达0.33秒。
④室性心律可持续单独存在,形成房室分离。
3)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1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晕、心前区疼痛、气促、心衰甚至肺水肿等。
少数房颤患者以血栓栓塞并发症或晕厥为首次出现的症状,晕厥见于病窦综合症、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并发房颤时。
房扑多不稳定,趋向于转为窦律或房颤。
(2)心电图表现:①各导联无 P波,代之以极快(350〜600 次/分)极不规则的颤动波或频率为250〜350次/分的规则的据齿状扑动波。
②房颤时RR间期完全不规则,心率多介于100〜160 次/分,也有心室率不快的房颤。
中国心律失常疾病定义及分类标准
中国心律失常疾病定义及分类标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正常的疾病,即心脏的起搏点或传导组织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搏动出现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ESC)的推荐,心律失常分为下列几大类别: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点为心脏起搏点异常,心脏的起搏来源于心房而不是正常的起搏点,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则、不可预测。
心房颤动常伴有心动过速、心绞痛、疲乏和气短等症状。
2.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特点为心脏搏动极其不规则,心房和心室无规律的收缩。
心室颤动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心室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室节律异常的心律失常。
其特点为心室收缩过快,每分钟搏动频率通常超过100次。
心室心动过速病人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
4.差异性心房扑动/颤动(Atrial Flutter):差异性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类似,也是心脏的节律异常,但是其特点是心脏搏动较为稳定,搏动频率较高。
5.心动过缓(Bradycardia):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较慢,通常低于每分钟60次。
心动过缓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症状包括头晕、昏厥、乏力等。
6.窦房结功能低下(Sinus Node Dysfunction):窦房结功能低下是指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导致心动过缓或心动不齐。
7.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组织的阻挡或阻滞,导致心脏的搏动节律异常或心脏的传导速度变慢。
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 Reentry Tachycardia)、房室结内文氏型阻滞(Wenckebach)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及未来张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容心律失常现状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状况国内外差别未来的展望中国心血管病发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情况India: 0.18%by estimating vs. 0.1-0.2%/Y in USA0.02%0.01%0.18%0.00%JAP HKG AUS KOR THA IND CHN5.5% 5.4%≥ 50 yrs, USA (CHS), single ECG≥ 65 yrs, UK, single ECG≥ 60 yrs, Netherlands, single ECG & medical record≥50 yrs, UK, single ECG≥ 55 yrs, Netherlands, single ECG≥ 35 yrs, USA, medical record≥ 50 yrs, UK, single ECG Review results≥ 60 yrs, Australia, triennial survey≥ 40 yrs, Japan, single ECG≥ 60 yrs, Hong Kong, single ECG≥ 35 yrs, main land, China, single ECG≥ 35 yrs, Denmark, single ECG25 -64 yrs, west German, single ECG≥ 15 yrs, India, single ECG0.1%5.1%3.7%3.0%2.8%2.4%1.5%1.3%1.3%0.74%0.60%0.28%房颤患病率引自2011年ESC 房颤登记研究(RELY-AF)的初步结果*与北美比较:P≤0.005******中国房颤高危患者VKA使用率< 10%胡善联等,to be published内容心律失常现状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状况国内外差别未来的展望心脏植入性器械治疗•患病人数在攀升•起搏器植入数量稳步增长•ICD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应用•CRT已成为心衰治疗的重要手段•植入器械术后的随访和程控得到了重视•现状与国际相比的差距起搏器植入量逐年增长单双腔起搏器比例ICD植入量逐年增长单、双腔ICD比例ICD植入适应证CRT植入量逐年增长CRT-D/P比例变化CRT植入适应证导管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持续增长–室上速消融:稳步发展–房颤的消融:追赶世界–室速的消融:走向世界4536349965455973086335598567441012343834501475220000400006000080000消融房颤20092010201120122013导管消融量逐年增长内容心律失常现状2013年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状况国内外差别未来的展望亚太地区起搏器植入量比较-2012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ChinaHong KongIndiaJapanNew ZealandPhilippines Singapore201020112012亚太地区2011年百万人口起搏器植入量比较35.540.9 464.565.8455.99.1170.2China mainlandIndiaJapanKorea New ZealandPhilippines Taiwan亚太地区ICD植入量比较-20121.02.1 39.79.0105.80.413.4 China mainlandIndiaJapanKoreaNew ZealandPhilippinesTaiwan亚太地区2011年百万人口ICD植入量比较亚太地区CRT植入量比较-20121.42.0 30.31.8 0.1 9.7 China mainlandIndiaJapan Korea PhilippinesTaiwan (CRTD 36.6%)(CRTD 80.9%)(CRTD 79.7%)(CRTD 39.3%)(CRTD 39.3%)(CRTD 92.9%)亚太地区2011年百万人口CRT植入量比较亚太地区导管消融量比较-2012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China mainlandIndiaJapanKoreaPhilipinesTaiwan20092010201153.0 5.4298.1 112.8 0.3 138.1 China mainlandIndiaJapan Korea PhilipinesTaiwan (AF 44.7%)(AF 5.3%)(AF 22.6%)(AF 13.9%)(AF 0%)亚太地区2011年百万人口导管消融量比较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China mainlandJapanKoreaPhilipinesTaiwan2009201020117.4 133.425.50.07.3 China mainland JapanKorea PhilipinesTaiwan 亚太地区2011年百万人口AF消融量比较美国与中国CRT-D和ICD植入量比较2011.4-2011.12Kremers MS,et al.The National ICD Registry Report: Version 2.1 Including Leads and Pediatrics for Years 2010 and 2011.Heart Rhythm,2013,in press2013年起搏器植入地区分布>4000上海、浙江、江苏>3000北京、四川>2000广东、山东、湖北、安徽、河南>1000云南、湖南、福建、江西、河北、辽宁、新疆2013年ICD植入量地区分布>200北京、广东、浙江>100江苏、上海、四川>50湖北、云南、福建、辽宁<10山西、重庆、甘肃、海南、陕西、青海2013年CRT植入量地区分布>200浙江(386)>100江苏、上海、安徽、北京、广东、云南、四川、湖北>50湖南、新疆、河南、辽宁<10重庆、海南、青海2013年导管消融量地区分布>5000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江苏、湖北>3000河南、四川、山东>2000湖南、福建、安徽、云南、江西<1000重庆、贵州、宁夏、内蒙古、海南、青海内容心律失常现状2013年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状况国内外差别未来的展望未来展望☐加强电生理医师培训,增加心律失常介入中心☐优化房颤抗凝治疗☐预防SCD的新策略☐心律失常介入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开展ICD/CRT及AF射频消融手术的中心不足 专业人员及技术人员缺乏Allied Professional or Physiologist 医保支付不足适应证选择随访及疗效评估2013年能开展器械植入手术的医院比例手术类型20132012201120102009PM植入933938851820783ICD植入323309265239210 CRT植入353358337314231导管消融7377326586476262013:大多数医院的器械植入量2013年相当一部分机构的介入治疗手术量较低开展起搏器植入手术医院年植入量分布近一半的机构起搏器年植入量低于20例,需加强对该级别医院的扶植和督查开展导管消融手术医院年植入量分布中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需求☐现状全球第一的患者中国2800个县全国二甲以上医院7000余家心血管医师:9万心律失常介入医师:0.5万?☐需求巨大现实:心律失常中心及专业医师少加强心律失常介入医师培养☐卫生计生委评审通过约88个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RFCA>150例/年PM>75例/年☐培训约250人/年与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未来展望☐加强电生理医师培训,增加心律失常介入中心☐优化房颤抗凝治疗☐预防SCD的新策略☐心律失常介入新技术展望房颤预防卒中未来的方向(一)1.优化华法林抗凝使用–更方便、快速、经济的INR监测方法---CoaguChek XS PT/INR 凝血分析仪–根据基因型选择初始剂量–评估出血风险,谨慎应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强度(合理的INR值)2. 患者管理–患者的宣传教育–INR的管理,提高INR监测质量–专门机构管理–计算机辅助的剂量调整–患者自我管理–INR自我测试房颤预防卒中未来的方向(二)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派沙班、依度沙班等首个在中国上市的房颤卒中预防口服抗凝新型药物:泰毕全®(达比加群酯)强效、可逆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阻断凝血酶(游离型或血栓结合型)活性发挥强效抗血栓疗效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无需进行常规凝血监测房颤预防卒中未来的方向(三)1. 房颤治疗---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地位有序中提升2. 左心耳封堵Protect-AF 研究-LAA降低卒中不劣于华法林-LAA出血性卒中低于华法林-LAA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未来展望☐加强电生理医师培训,增加心律失常介入中心☐优化房颤抗凝治疗☐预防SCD的新策略☐心律失常介入新技术展望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一级预防导入的障碍:缺乏症状心脏性猝死预防一级预防患者同时具有以下症状•非持续性室速(NSVT)•频发室性早搏(PVC)•射血分数(EF)< 25%•晕厥或先兆晕厥一级预防——缺血性心脏病或非缺血性心脏病性功能不全、EF<35%未植入人数ICD植入。